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郑尚书  沈立炜  彭鑫  赵文耘 《计算机工程》2011,37(19):239-242,257
针对自适应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状态一致性问题,基于公共对象请求代理体系结构(CORBA)规范,提出一种总线消息型的自适应系统实现方法。该方法以构件组装模型为核心,利用总线对运行时的构件进行状态侦测及重配置操作,使用事务处理机制解决CORBA系统的状态一致性问题,使系统可在运行时修改自身行为。在Java/C++复合构件组装工具上的实现结果验证该方法的正确性,并表明其具备较好的稳定性和自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研究以往的几种事务模型的基础上,着眼于CAD系统的并发性和一致性,提出了一种基于CPN的事务代理模型,并详细研究了代理的功能实现;分析了该模型对CAD系统的影响;最后给出了模型的应用实例。CAD系统事务代理模型的提出,为构造高度并发性和一致性的CAD系统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ATR系统的开发是插头插座式软件体系结构下的算法构件组装.为支持算法评估和选择,文章借鉴计算机硬件总线技术,提出了采用软件总线技术对算法构件进行集成,同时给出了具有形式化语义的消息模型.基于ATR支撑平台的ATR系统开发时可以进行算法评估和算法选择,在新的算法出现时不需要对平台进行修改.理论研究表明:软件总线为ATR支撑平台扩展、为通用平台提供了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目前离散制造业过程追踪与作业管理对数据采集与信息处理的更高需求,提出基于多移动Agent的过程监控管理系统的应用服务代理体系结构,给出应用服务代理结构中多移动Agent的实现机制与复杂逻辑控制方法,建立了进度分析模型,采用RFID技术实现数据实时采集,通过嵌入式技术与图形引擎技术实现采集终端可视化管理,最后给出了过程监控管理原型系统及智能终端的实现,证明了该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物联网应用中感知设备与业务交互日趋频繁复杂所带来的碎片化问题,提出一种面向服务的物联网应用支撑系统。利用SOA三元域软件模型将实际应用业务与感知设备之间的基础性业务流程,以服务形式抽象。融合中间件技术,构建一个屏蔽异构的应用支撑系统,系统以服务松耦合形式完成物理性数据向信息化数据过渡的映射过程,使实际业务与感知设备之间实现透明交互。设计模型以企业级开发进行系统实现,并在实际液化石油气监测应用中进行部署测试,测试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基础操作碎片化的消除,在企业级指标范围内很好地完成应用服务的交互。  相似文献   

6.
基于移动Agent的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在分析了引入移动代理计算模型的远程监控系统所具有的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代理的现场总线与Internet集成架构网络环境下的远程监控系统模型结构,详细讨论了系统设计和实现的关键技术,并给出了系统代理的设计和关键代码。系统在应用中显示了良好的控制效果和运行稳定性。该方案充分利用了移动代理计算的优点,为大范围的协作的生产过程远程监控的时实和可靠的实现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软件复用是解决软件危机的重要手段,构件库是软件复用的重要的技术支撑之一,为了进一步提高构件重用的可能性和效率,支持构件库的分布式访问,提出了基于ALOAF模型和CORBA技术的分布式构件库框架模型。文中讨论了开放体系结构的构件库框架(ALOAF)、CORBA技术和基于ALOAF分布式构件库框架模型的层次结构,并给出了基于中介服务器该模型的一种实现方案。在此基础上,以VisiBroker中间件和ORACLE数据库为支撑,采用JBUILDER9开发工具,开发了一个分布式构件库原型系统,验证了分布式构件库实现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跨平台移动应用中间件采用中间件技术、数据加密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等技术,将此中间件分成服务端和移动终端两个部分进行研制,建立数据和应用服务总线、数据加密/解密、应用定制发布、EDI数据传输和显示适配等模块,实现了智能终端平台的应用和数据与企业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以及可靠、安全的数据交换。  相似文献   

9.
针对ASP业务支撑系统中管理的应用服务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元模型的应用服务二次定义方法,并综合运用XML、数据库大对象技术解决了其中的关键技术。该方法已经应用到上海市制造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业务支撑系统中,有效地支持了多个制造业专业应用服务的柔性、快速定义。  相似文献   

10.
CAD系统集成和集成技术剖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系统集成能从根本上解决工程CAD技术应用中的分散独立和低水平重复问题,是进一步发掘计算机潜力的有效途径。文章以集成化的桥梁CAD系统的开发为背景,提出了由界面、工具和数据等三个层次组成的桥梁集成CAD系统结构,并针对软件工业的最新发展介绍了实现CAD系统集成的软件开发技术,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图形界面和基础类库、软件构件化开发及数据库图形库连接等。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软件复用的灵活性和软件的开发效率,提出了一个基于构件和总线集成的业务基础平台框架(CBBF),以结构级的构件定制和复用生成业务过程,以体系结构支撑和集成软件系统。阐述了基于业务基础平台的开发模式;设计了CBBF的体系结构;分析了CBBF实现的关键设计,包括XML总线集成的内核引擎、构件分类、构件模型的形式化描述和构件组装;给出了CBBF的实现细节。实践表明CBBF可以简化软件开发过程,大幅提高软件开发效率。  相似文献   

12.
郝昂  史维峰  袁静  赵蓉 《计算机工程》2008,34(1):265-266
探讨从遗留的CAD系统中获得有效信息、组件的方法和过程,结合当前CAD领域的新发展,提出一种新的基于软件总线体系结构的CAD系统模型,并分析了组成该模型的各组件的功能特性。该系统具有较好的开放性与集成性,使处于异地的设计人员能协同工作。文中也给出了该体系结构在博士CAD系统中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3.
提升智能电网中各种异构应用软件间的数据共享和功能交互能力,是电力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而依靠标准化数据模型、SOA等技术的传统交互方案对模块运行期热插拔、分布式编程模型低侵入性和电力数据持续变化的支持度不足。为此,以电力数据为中心,从软件架构角度,将电力应用解耦为数据总线和数据插件,提出一种基于分布式开放式服务网关(OSGi)的通用电力数据平台。阐述平台拓扑架构、分布式OSGi的扩展方法及通用电力元数据模型,给出平台在福建电网的实施方法,并对典型业务模块的功能及并发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平台能有效降低异构电力应用间的数据共享和功能交互难度。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企业级分布式应用系统,采用ACE框架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ACE的微总线架构,构件间的接口是数据式接口,挂接在总线上的构件按照协议具备驱动能力,构件采用六层互操作参考模型。该微总线可以应用于灵活性与复杂性适度的软总线的系统开发,目前已成功应用于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15.
针对几种传统CAD软件体系结构模型存在的问题,在分析了软件总线的基本特点之后,将软件总线的概念引人到CAD软件体系结构中,提出了一种基于软件总线的CAD系统架构,并从系统设计和开发的角度,详细分析了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功能.结合KerenCAD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利用KerenCAD中的视图、文档和主框架等基本组成元素进一步阐述了这种新型CAD软件的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16.
提出一种跨平台的人机交互软件组件集成框架,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人机交互软件的框架结构,包括引导程序、主框架、组件实体、消息总线.二是组件的管理方式,组件是跨平台的可单独加载的单元,引导程序将组件二进制代码加载到内存.框架通过虚函数体系动态地派生出不同组件实体对象,并以组件名为关键字散列挂载到消息总线上,组件对应的界面放置在主框架的界面容器内.三是基于领导者-追随者模型的组件状态切换和交互协同工作方式,组件通过鼠标或键盘操作响应获得焦点,进入领导活动状态,处理完事件后进入休眠追随状态.组件之间通过消息交互协同,并支持快速消息总线和事件循环总线.该框架在保护测控装置配置软件、工业控制编程软件进行了应用,实践表明基于该架构显著降低了组件间耦合关系,提高了开发效率和组件复用度.  相似文献   

17.
基于组件的开放式CAD系统模型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陆薇  刘强  周琛  孙家广 《软件学报》1998,9(9):651-655
在回顾CAD系统的几类系统模型并分析其优缺点的基础上,立足于CAD系统的开放性、集成性和效率,运用基于组件的软件工程技术,提出了CAD系统组件模型,并详细地分析了模型中各组件的功能和组件间的通讯.系统模型具有两级总线结构,较之以往的模型,其开放性大大提高,便于实现结构灵活、开放性强的实用系统.同时,组件也为软件复用建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dynamic reconfiguration of component‐based software systems. From a structural point of view, such systems are made of components linked together through their provided and required services, the code of components being defined by modules (e.g., jar files). Today, the ability to reconfigure component‐based systems at runtime faces limitations. Some component frameworks allow to dynamically reconfigure components – starting or stopping them, or changing how they are wired together for instance – but forbid any dynamic evolution of the modules defining their code. Other frameworks allow to dynamically update modules but at the cost of loosing control on component wires, preventing software architects or tools alike to decide how components are wired together.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component framework that addresses these limitations through a unified approach for the management of components and modules. Our approach uniquely enables to reconfigure both components and modules at runtime, without restrictions. We prototyped the proposed framework in Java and exercised various dynamic reconfigurations of component‐based systems. Furthermore, we formalized this framework and proved the correctness of its reconfiguration protocol with the Coq proof assistant. Copyright © 2017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9.
刘彦伟  程钊  张青青  郭佩 《测控技术》2014,33(11):104-106
1553B总线通信是航天器终端设备的重要功能,在研制各阶段,对设备的总线通信功能进行测试是必不可少的。基于总线仿真卡进行二次开发,提出一种通用1553B总线测试软件设计方法,采用总线消息描述文件和设备参数描述文件分别描述总线消息和设备参数,设计通用程序模块,使软件代码不依赖总线消息或设备参数的具体定义。所述方法已在某航天器多个分系统测试中得以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