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说起扬州园林,首屈一指的恐怕就是个园了,它是系康、乾盛世之后的一座私家名园,也是与拙政园、颐和园、避暑山庄相并列,共称为中国四大名园。根据《个园记》的记载,个园前身为两淮盐业总商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的遗址上扩建改造而成。个园所在不是扬州名园荟萃的瘦西湖、平山堂一带,而是坐落于扬州古城东北隅,著名的历史街区东关街附近。这里本就是扬州城中文化兴盛,文人聚集之处,名园、艺人、社团层出不  相似文献   

2.
钱怡 《中国园林》1994,10(4):20-22
苏州,自古以来享有“园林之城”的盛誉。苏州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它以精巧素雅、如诗如画饮誉中外。今天,遍布于苏州城内外的现存历代名园,不仅是珍贵的历史文物,是研究中国园林艺术的范本,而且已成为传播东方文化的使者,走向了世界。 为了展示博大精深的园林文化,1992年秋,苏州建成开放了我国第一座园林专题博物馆。它座落在古城东北隅,名园拙政园的住宅部份。典型的江南建筑,庭院深深,按四进厅堂布置成“园原”、“园史”、“园趣”、“国冶”四个展厅,展现了苏州园林在二千多年悠悠岁月中美的历程和旖旎风采。  相似文献   

3.
个园作为扬州住宅园林的典型代表之一,以其典雅的亭台楼阁造型,独特的堆山叠石艺术,被誉为中国的四大名园之一,其精湛的造园艺术早以享誉海内外。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个园的南部住宅一直为居民所占,仅有花园部分对外开放,因此提到个园人们多以为只是竹影婆娑、假山四季的精美园  相似文献   

4.
《园林》1998,(2)
上海郊县,有好多称得上是上品的园林。松江一地,就有两座名园,一为方塔园,二为醉白池。方塔园因塔建园,但它是一座现代名园。醉白池为古园,建于清代初年。先说方塔园。顾名思义,因塔造园,则构园以塔为核心。方塔园建于本世纪八十年代初。这座园林,构思别出心裁,集古塔、古建筑、古桥、古木为一园,但整座园林,却又是用现代手法构园的。这些古物,可以说历  相似文献   

5.
《建筑师》2017,(2)
愚公谷是晚明无锡惠山脚下的一处名园。在愚公谷建设之前,这片园址主要经历了冯氏园、顾氏园两个时期。本文通过检阅园林原址的相关文献,对照地形现状,试图推测地形原貌,进而逐一考察连同愚公谷在内的、原址上曾有的三座园林,澄清了后世文献中的讹误,更正了这三座园林的位置和范围。这些将为接下来的愚公谷复原工作提供基础,以促进有关造园技术与艺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正>扬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级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我国古典园林的重要分布区域之一。历史上的扬州曾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南北造园、建筑匠师得以交流,因而扬州园林兼南北之长,具有"北雄南秀"的特点,在我国造园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扬州园林的叠山置石(扬派叠石)为中国三大叠石流派之一,享有"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  相似文献   

7.
沈福煦 《园林》2010,(3):34-38
<正>绍兴园林在历史上有不少名园,据统计明代时绍兴园林达287座。在此挂一漏万,说几座绍兴名园。如今绍兴最有名的园林要算沈园了。沈园即沈氏园,位于绍兴城内的东南,今鲁迅路洋河弄口。沈园是我国古代沈姓富商的私  相似文献   

8.
南京随园是清中叶文坛大家袁枚所造私园,后毁于太平天国战火之乱。通过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对比分析,特别是根据相关的园文、园图,完成随园盛期时平面图的考据和复原,尽可能完整的重现这座历史名园。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其布局构成、造园艺术等进行简析:其相地选址尽得清凉山与干河沿自然之利,依山傍水,景色优美且兼具谢公墩旧址文化底蕴;园林营建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布局精巧,与周边金陵胜景融为一体。随园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其虽为私家园林,却具有部分公共园林的性质,在当时可谓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9.
韦金笙 《中国园林》1994,10(2):54-60
扬州是国务院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早在西汉就已构筑宫苑“钓台”,清乾隆盛基曾隆誉“扬州园林甲天下”,保存至今并经修复的名园,被园林界公认为“可视为江南园林代表作品”。本文综合有关资料探讨扬州园林兴衰史,给中国园林史增添一页资料。  相似文献   

10.
宝应纵棹园     
吴文治 《园林》2014,(4):82-85
在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老城区中心有一座并不太为人知的古典园林——纵棹园。宝应县所在的扬州地区位于中国南北之间,曾为繁华之都。在“南商北官”齐聚的双重作用下,扬州在建筑上“是北方‘官式’建筑与江南民间建筑两者之间的一种介体。”建筑如斯,园林亦如此。纵棹园融合南北的特征,正是扬州建筑、园林这种“介体”风格的直接体现。  相似文献   

11.
林凤书 《园林》2003,(10):10-10
已故著名园林专家陈从周先生著述中曾提到扬州古城深巷之中一处娟秀山林—小盘谷。小盘谷,位于丁家湾大树巷,原系清代两江总督周馥的住宅园林,1982年定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园在宅之东偏,有火巷与宅屋相隔。园门西向,为月洞门,门首嵌隶书"小盘谷"三字额。入  相似文献   

12.
试析个园的分景叠石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州画舫录》载:“扬州以庭园胜,庭园以叠石胜。“现存名园中的叠石又以个园中的分景叠石艺术(俗称春夏秋冬四季假山)最为有名。 清代嘉庆二十三年(1818)所建的个园,是扬州市区继清康熙、乾隆之后出现的又一座以竹石为主的名园。据清人刘凤浩《个园记》云“个园者,本寿芝园旧址。”嘉庆年间,两淮盐业商总精于丹青之术的徽籍贾商黄至筠购得寿芝园址,按照“堂篁翼翼,曲廊邃宇,周以虚栏,敞以层楼,叠石为小山,通泉为平池,绿萝袅烟而依回,嘉树翳睛蓊匒,罔爽深靓,各极其致。”的目的,辟而新之,成为黄氏宅园的北花园。园中筑有楼厅廊亭,广栽修竹名花,以笋石、湖石、黄石、宣石用栽、点、围、贴、掇、叠等手法(见彩页),划分个园空间,并叠成了体现春夏秋冬四季变幻的分景假山,使人游园得以“不出户而壶天自春”的享受。融四季变化于一园并以分景假山来表现,这在我国园林造园艺术中实属罕见。  相似文献   

13.
《园林》2017,(8)
<正>中国古代园林置石掇山始于秦汉,成熟于北宋,明清后逐渐走向高潮。周维权先生说过:"园林之所以能够体现高于自然的特点,主要即得之于叠山这种高级的艺术创作。"造园必有山,无山难成园。假山是中国园林所特有的景观符号,是对自然山体景观的高度浓缩与再现。在古典园林中,常常作为庭院空间的主景,是园林景观创意表达的重要手段。中国传统假山营造常以"中国画论"为指导,强调"师法自然",造型也多采用山水画中诸如"三远"和"合皱"之类的画理准则。"扬州以名园胜,名园  相似文献   

14.
曹磊  李伊侬  霍艳虹 《风景园林》2020,27(12):115-120
清中期扬州以园亭胜,倚虹园为湖上岛园,三面环水,是扬州瘦西湖湖上园林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扬州盐商为迎接乾隆南巡而营建的私家园林,卢见曾在园中举办地方文化盛会——“红桥修禊”活动,因此倚虹园成为盐商与官员共同营建的地方文化空间。其虽为私家园林,因位于瘦西湖,又有较强的公共性。依据史料,复原倚虹园的园林布局平面,从园林要素与意境意象2个层面进行分析,并梳理总结倚虹园的造园特点,以期为瘦西湖湖上园林集群的研究做历史资料补充。  相似文献   

15.
人们从御码头登舟而西,经新北门桥,举首西望,迎面便是绿柳如烟、亭阁掩映、碧水如带的秀丽景色,这就是名闻遐迩的扬州名园——西园曲水,昔日这里东部为卷石洞天,西部为西园曲水,今天合为一园。全园东西长为1华里,面积60多亩(不包括水面),旧颜展  相似文献   

16.
在苏州古城保护区及名园旁,全方位运用中国传统的造园要素将住宅融合在园林之中,不仅有流畅的公共园林空间,每户还享有独自的私密庭院、建筑、园林,绿化配置合理,相得益彰. "润园"位于苏州古城内东北部,紧邻中国名园——拙政园之东,占地3hm2,属古城保护区内高档园林别墅小区. 由于所处环境特殊,认真梳理和创造符合现代生活要求和传统园林优美环境,既满足物质享受,又满足审美需求的全方位周到处理,是本设计之特点.  相似文献   

17.
马珂  邓林森  唐文 《园林》2019,(1):82-87
云南省安宁市楠园是我国著名造园大师陈从周先生独自设计的中国古典园林,其中既融入了陈先生个人造园思想,体现我国园林理论,同时也延续了江南名园如网师园、豫园、退思园、寄畅园等名园中的精髓。本文以楠园为对象,以陈从周先生所写的《说园》等园林理论著作为理论依据,研究陈先生造园思想如何在楠园设计营建中一一体现。  相似文献   

18.
《中国建设信息》2013,(13):16-21
苏州园林、扬州园林和岭南园林被誉为中国传统造园艺术三大流派。中国园林博物馆将这蜚声海内外的三大传统造园艺术浓缩在一楼室内展园的三个展厅展出,游客可以在一个地方尽享三大流派精华。中华园林文化的代表:苏州园林中国园林博物馆一号室内展园是以苏州庙堂巷"畅园"原型为中心的苏州园林风格展示园。展园场地为45×30米矩形平面空间,展园总面积  相似文献   

19.
沈福煦 《园林》2005,(4):8-9
怡园是苏州诸名园中建造得最晚的一座,建于清同治,光绪年间,此园位于苏州市中心的人民路中段,距观前街不远。怡园原为顾文彬的私家花园,东部本为明代尚书吴宽的住宅,西部为顾氏所扩建。  相似文献   

20.
《园林》2003,(8)
清晖园位居岭南四大名园之首,被列为中国十大名园之一,面积2.2公顷,建于1846年左右。清晖园以庭园分隔、空间开敞和万物流动为特色,是集汇岭南园林风格、古代现代手法一体,经改进十分成功的范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