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清河分洪区位于永定河卢沟桥南侧、大清河系北支中上游,是大清河北支拒马河、大石河、小清河三河洪水以及永定河分泄洪水汇集蓄滞的地区.目前,小清河分洪区内防洪工程的防洪标准普遍偏低,安全建设工程不足,不能满足防洪避险要求,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做好小清河分洪区的建设规划,进一步明确北京市小清河分洪区可新增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对确保良乡及下游地区的防洪安全、满足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是十分必要的.根据分洪区内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及洪水影响评价,分析在小清河分洪区内设置安全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王村分洪闸是白洋淀和赵王新渠遇超标准洪水向文安洼分洪的工程措施,其分洪标准选择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大清河中下游的防洪安全。以白洋淀二维洪水演进为基础,从大清河洪水调度角度对王村分洪闸重建规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王村分洪闸是白洋淀和赵王新渠遇超标准洪水向文安洼分洪的工程措施,其分洪标准选择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大清 河中下游的防洪安全。以白洋淀二维洪水演进为基础,从大清河洪水调度角度对王村分洪闸重建规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利用MIKE洪水分析软件研究兰沟洼蓄滞洪区分洪口门开启宽度与洪水水位、流量间的相关关系。建立了包括白沟河、南拒马河和兰沟洼蓄滞洪区的水动力学模型,基于现有的研究成果和实测资料,采用最新的地形图和水文成果进行洪水演进分析。在保证大清河水系北支整体洪水调度安全的前提下,分析合理的分洪口门宽度。  相似文献   

5.
1996年8月初,地处大清河水系的东淀遭受到自1963年以来最大的洪水袭击。从8月5日新盖房水利枢纽开始向东淀分洪,继而大清河南支的白洋淀枣林庄闸和东淀周边自排、机排河渠向东淀泄水,东淀最大入流量1680立方米每秒,累计进入东淀水量达21.88亿立方米。按照国家防总批准的新盖房设计分洪5000立方米每秒、白洋淀枣林庄设计分洪270O立方米每秒的行洪、滞洪标准,应该说“96.8”  相似文献   

6.
小清河分洪区位于大清河系北支中上游,地处大宁水库下游,东以永定河右堤为界,西接山前高地,南至古城小埝和小营横堤,是海河流域的国家重点蓄滞洪区之一。小清河分洪区上游的分洪水量和本流域洪水经分洪区滞蓄后,分洪区出口的下泄流量大为降低,对于50年一遇洪水的洪峰流量由10450 m3/s 削减至4000 m3/s,削峰达62%,滞洪削峰作用显著。但目前,除小清河分洪闸下的大宁水库可调节部分洪水外,小清河下游广大地区基本没有设防。小清河堤防残缺不全,缺乏包括上下游的统一规划治理,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1前言 永定河中下游防洪安全问题,关系到北京、天津及我省廊坊、保定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安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30年前“根治海河”时,由于种种原因,治理遗留的问题很多,不仅治理标准低 (仅 50年一遇 ),且配套设施不落实 (承担分洪任务的小清河,设计分洪流量 1500m3/s,实际该河过水能力仅 1100m3/s,对行洪区内群众生产、生活安全设施也未做安排 )。特别是,由于永定河自身条件所限,进一步提高治理标准难度较大,遇超标准洪水,势必加大大清河流域洪水负担,甚至有可能扰乱大清河洪水调度方案的实施,形势十分严峻。 党的十一届三…  相似文献   

8.
新盖房分洪道是大清河系北支遇超标准洪水的分洪出路,控制流域面积1万km^2。自新盖房分洪堰始,至雄县陈家柳机站东止,全长32km,下泄经溢流洼入东淀。1970年加固了两堤,兴建了新盖房枢纽工程,设计防洪标准达到了20年一遇,汇量5000m^3/s。  相似文献   

9.
杜家台分蓄洪区作为汉江下游唯一的分洪控制工程,在分流滞纳汉江超额洪水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为了掌握杜家台地区在遭遇不同量级洪水时的分洪特性,科学评估淹没地区受灾情况,以Mike Flood平台为基础构建了杜家台分蓄洪区洪水演进数值模型,并利用MIKE21 FM模块对研究范围进行网格划分,结合杜家台地区分洪调度规则,模拟计算不同典型年及不同频率来水情况下区内洪水的演进过程,得到了分蓄洪区各批次围垸分洪时间、分洪流量、分洪水位、蓄洪总量等参数的动态变化过程。通过分析,验证了计算模型的合理性,揭示了分蓄洪区内洪水演进的一般规律,并对当前围垸分洪运用调度规则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0.
1963年8月,海河流域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等三水系发生了特大洪水。一些水文测站或因测验设备被冲毁而末能测得完整资料,或因堤防决口漫溢而测站失去控制,尚有部分河流和分洪地点缺少测站,没有水文记录。为了及时补救特大洪水水文资料的不足,为今后海河流域规划设计提供依据,1963年9月,  相似文献   

11.
肖潇  麻林  庞爱磊 《人民长江》2018,49(7):6-10
为更加科学、有效地运用童家湖蓄滞洪区,降低洪涝灾害损失,以二维非恒定流基本控制方程为理论基础,根据童家湖蓄滞洪区1:5000实测地形资料,基于非结构三角形网格,采用有限体积算法建立了蓄滞洪区洪水演进数学模型。依据所建立的模型,模拟分析了设计分洪条件下分蓄洪区内洪水演进过程,还选取了蓄滞洪区内若干有重要代表意义部位,在其模拟计算的水位增长及流速变化过程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分洪不同时段蓄洪区各区域的洪水淹没趋势。模拟结果显示:童家湖分洪开始约2 h,分洪洪量主要在分洪口附近填洼;分洪前20 h洪量主要集中在蓄滞洪区南部;20 h后,北部洼地填满后蓄滞洪区内联通,各处水位同步涨落。模型可以较完整地反映童家湖蓄滞洪区内洪水演进过程,研究成果可为童家湖蓄滞洪区分洪准备、撤离转移等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1998年是小清河干流治理后的第二年,该年汛期小清河干流出现了历史最大洪水。本文以1998年小清河实测洪水资料为依据,对其减灾效益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省大清河系两座平原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一是位于北支河道的新盖房枢纽,二是白洋淀出口的大型控制性工程枣林庄枢纽。两座枢纽具有防洪调度、灌溉、航运等多种功能,尤其在河系洪水的调度运用上,发挥着中枢的作用。1 新盖房枢纽 新盖房枢纽未建成之前,北支来水超过400m3/s,即需扒口分洪。自枢纽建成以来,历经多次中小水运用;充分发挥了调度洪水、泄洪分洪、引水灌溉的多种作用,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973年北支洪水来量为770m3/s,引河闸超标准运用,最大泄流660m3/s,灌溉闸分泄110m3…  相似文献   

14.
陈家庄水库对水环境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永定河官厅水库以上的洪水基本得到控制。但官厅至三家店山峡的暴雨洪水,尚未得到控制。为确保北京市的安全以及减少向小清河的分洪机遇,所以在官厅山峡修建水库是十分必要的。拟建的陈家庄水库位于永定河三家店上游75km,控制官厅山峡区间流域面积1600km2的94%,水库的  相似文献   

15.
荆江分洪区的建设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仲平 《中国水利》2002,(9):105-106
荆江分洪工程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1952年建成后,历经了1954年分洪和1998年洪水大转移,虽然分洪、转移造成了人员财产重大损失,但确保了荆江大堤的安全,取得了荆江防洪全局的胜利。50  相似文献   

16.
在闻名中外的永定河卢沟桥上下,最近建成了一组新的水工建筑物——永定河卢沟桥防洪枢纽。它包括两闸和大宁水库两部分。两闸,即永定河拦河闸和小清河分洪闸。两闸处在同一轴线上,以分水堤相联,全长410米,共29孔,安装12×6.5米的弧形闸门,其中左侧的永定河拦河闸18孔,控制着永定河,右侧的小清河分水闸11孔,可分洪泄入小清河。大宁水库包括主,副坝,东、西围堤,泄洪闸和库底开挖等6项工程。整个枢纽工程量计土石方1200万立方米,混凝土11万立方米。永定河洪水直接威胁首都,是全国四大重点防汛河流之一。由于官厅水库泥沙淤积,官厅水库以下的山峡历来是暴雨中心,一遇特大洪水,永定河下游宣泄不及,势需在卢沟桥附近向西岸分洪,以保北京市区安全。但多年以来,分洪措施一直未能落实。每年汛期不得不以大量人力、物力防汛抢险。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重点地区应对超标准洪水的破堤分洪措施,文章以韩江流域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了可能的分洪方案,并进行了方案优选。根据韩江流域实际,在已有规划提出的意东分洪(意东-秋北-苏北)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意东分洪(意东-东厢)和东厢分洪等2个新的可能方案。通过构建一二维耦合的水动力数学模型,模拟计算了3个分洪方案的分洪流量、分洪量以及江河水面线变化和洪水淹没特征指标,进而评估了分洪造成的受影响人口、GDP和经济损失。结果表明,东厢分洪方案总体运用效果最好,运用成本最低,比选为推荐方案。研究成果可为韩江流域超标准洪水应对提供科学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18.
《人民黄河》2017,(10):41-46
运用MIKE平台建立杜家台蓄洪区行洪道MIKE11一维河道模型,模拟并分析了红星垸堤刨毁前后的分洪道行洪能力。同时搭建MIKE21分洪区二维模型,并利用MIKE FLOOD动态耦合一、二维模块,以此为平台研究杜家台分蓄洪区分蓄汉江夏、秋洪水与长江洪水时的调度工况。结果表明:红星垸堤刨毁后分洪道宽度增加,显著降低了该处分洪道上游的洪水水位,提高了分洪道分洪能力;汉江低量级来水情况下,杜家台只需运用南区1~4垸分洪,而高量级来水下杜家台需运用1~7垸分洪;长江分洪时,处于下游的第6垸分洪能力显著,最终可解除第7、9垸的风险,只需运用1~6垸。现有防洪工程中第5、6垸分洪速度较慢且分洪量小,而处于最上游的第2垸分洪量大且分洪较快,导致与其相临的1~4垸洪水超高,危及7、9垸,故7、9垸堤顶亟待加高,同时5、6垸分洪能力需要增强。  相似文献   

19.
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对改建后北运河北关分洪枢纽的分洪情况及沿程水流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分析。确定了运潮减河不同洪水频率下的分洪流量,提出了运潮减河满足设计分洪流量时,拦河闸闸上、分洪闸闸下的水位关系;并观察试验段流态、流势变化,分析其对建筑物的影响,提出了重点防护部位。  相似文献   

20.
《水利发展研究》2009,9(10):52-53
一、防洪体系基本形成减灾能力不断提高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先后建成水库85座,总库容达93亿m^3,控制北京山区面积70%以上,其中包括全国第一座大型土坝水库——总库容41.6亿m^3的官厅水库和总库容43.8亿m^3的密云水库。为解决超标准洪水威胁城市安全,还建设了分洪工程。在永定河建成卢沟桥分洪枢纽工程和小清河蓄滞洪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