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以水利措施为主的盐碱地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沙湾县盐碱地调查,分析了全县盐碱地的分布状况和类型,从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灌区盐碱地的成因,以及造成的危害.根据沙湾县实际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盐碱地改良方案和具体的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4.
5.
新疆盐碱地改良与生态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高台县盐碱地成因分析及改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台县盐碱地现状,分析了盐碱地的分布状况、形成原因和类型,从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等方面阐述了灌区盐碱地成因以及所造成的危害,并提出了符合实际情况的盐碱地改良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盐碱地改良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岳强 《山西水利》2010,26(12):32-34
随着淡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和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农田排水方法应用遇到新的挑战,如何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改良土壤,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成为重要研究任务,提出了几种盐碱地改良方法,以供行业人士借鉴。  相似文献   

8.
福海灌区经过多年开发治理,已初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灌溉体系,但由于灌区重灌轻排,下部有不透水下垫面,灌区次生盐碱化状况仍然很严重。本文通过调查研究灌区水利工程建设现状,分析导致灌区形成盐碱地的主要原因,结合灌区的特点因地制宜提出地灌区改良盐碱地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基于和田市盐碱地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不可再生的资源。随着和田市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耕地面积也相应扩大。受当地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造成和田市地下水位大幅上升,土壤发生了严重的盐碱化,部分土地沼泽化,造成作物减产或土地弃耕,以和田市盐碱地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
11.
河西走廊是甘肃省主要的商品粮基地。走廊地处西北内陆,气候干燥,降雨稀少,蒸发强烈,从而形成大面积土壤盐渍化现象。据初步调查表明,盐碱荒地约1130万亩,占荒地面积的53%;灌区次生盐渍化耕地约125万亩,占现有农田实际灌溉面积的17.7%;灌区轻、  相似文献   

12.
浅谈新疆盐碱地改良利用与综合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地区的土壤都有不同程度的盐碱化,根据土壤盐碱化分布的特点、危害及主要成因,采取了一系列改良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3.
结合吉木萨尔县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生物及工程治理措施,对不同地段部位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
总结甘肃省40多年盐碱地改良工作,概括地叙述了过去和现状,指出了存在问题,提出今后意见:以水利措施为先导,各种综合措施并进;水利部门牵头,农业部门密切合作,各自发挥优势,各尽其职;着眼于河西,着手于沿黄滩地和引提灌区,河西和沿黄滩台地并进;组建隶属水利厅的专业机构;把排水改良盐碱地工作引向市场等。  相似文献   

15.
水利措施改良盐碱地种植水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福利 《水利天地》2010,(10):30-30
<正>盐碱地是对各种盐化土壤、盐土、碱化土壤和碱土的简称。盐碱地含有可溶性盐的数量过多,对大多数作物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合理改善盐碱地是提高水稻产  相似文献   

16.
河套灌区盐碱地田间改良方法的研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套灌区由于气候及多年来的灌排条件等因素,造成土壤盐碱化及次生盐碱化严重,不同程度的盐碱地在灌区内大面积呈补丁状分布,严重影响和制约着灌区农业的高效和可持续发展。文中根据灌区盐碱地的一些特点,经过试验研究,提出了2种田间改良的有效方法,并在实地经过实施验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SURFER绘图软件在盐碱地改良制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单介绍SURFER绘图软件的功能特点,利用一个盐碱地改良项目制图实例说明借助其等值线绘制系统制作盐碱地改良图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文章根据灌区内盐碱地的一些特点,经过试验研究,提出了3种田间改良的有效方法,并通过实地验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析了内蒙古河套灌区在耕层设隔层,利用作物秸秆还田方法改良盐碱地,隔层起到了切断潜水蒸发、抑制耕层土壤反盐、增加土壤肥力;埋设隔层的方法改良盐碱地成本低、见效较快,是盐碱地改良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滨州市小开河灌区以渠道长距离输沙为基础,利用黄河水沙改良中下游盐碱低洼地,不但减少了灌区的清淤占地费用,解决了因泥沙的局部长期累积形成的沙化,而且开创了环渤海沿岸黄河三角洲腹地新的保障粮食安全的种植模式,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具有重大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