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东南沿海的重要城市,厦门具有鲜明的生态环境特征。本文在对厦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特征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对厦门所属地域和海域进行了生态功能区划。本区划划分了5个一级功能区,每个功能区进一步划分为二级功能单元,对各二级功能单元区情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功能调控导则。  相似文献   

2.
金磊 《建筑创作》2007,(8):18-19
据2007年7月25日《科学时报》公布的《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报道.一个持续很久的课题已经过专家论证.提出了10类生态功能区主要的生态问题及生态保护方向.无疑它们对城市与建筑的生态设计视野有益。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昭山示范区生态环境的现状,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进行昭山示范区生态功能区划,运用城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和环境规划等理论对示范区进行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制订生态补偿机制,促进昭山示范区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孝义市为例,利用生态敏感性分析和环境要素叠加的方法,分析了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机理,研究了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生态分区划分方法,并提出相应的生态功能分区,为生态建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生态城市规划的重点和难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倪天华  左玉辉 《规划师》2005,21(7):83-86
从城市结构和功能的关系看,生态城市规划的核心是实现城市结构和功能的“生态化”。我国生态城市结构生态化应从实体结构生态化开始,从生态分区规划.生态单元建设规划和生态安全空间格局3个层次进行探讨。生态城市功能生态化则指生态产业.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等八大类功能全面生态化。  相似文献   

6.
刘惠  温泽志 《山西建筑》2008,34(17):33-35
对中小学校园生态规划的思想进行了分析,讨论了中小学校园进行生态规划的必要性,通过对广东省博文学校校园规划的研究,体现了合理功能分区、因地制宜、生态造景的原则,对我国中小学校生态校园建设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张扬  张绍稳 《规划师》2011,27(12):84-88
金沙江中游虎跳峡河段生态与景观保护利用研究以景观生态学原理为基础,综合运用景观生态评价、战略环境评价等方法,较系统地对河段景观生态要素进行评价,以景观生态功能区划为前提,针对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建设周期,综合协调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建设、旅游服务设施建设与景观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优化保护和利用河谷生态环境与风景旅游资源,提升景...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现状城镇体系规划中的生态规划内容评述,提出了县域生态规划中的途径与方法——实施生态区划,并以湖南省华容县为研究案例,对生态规划进行了探讨,为城镇的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湿地的生态恢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湿地生态建设包括生态保育、生态修复和生态重建,后两者统称生态恢复。生态恢复指对退化或丧失生态功能的湿地,通过生态技术或生态工程进行修复或重建,使其发挥原有的或预设的生态服务功能。笔者谨以近年的研究和实践,通过本文对湿地生态恢复的原则、目标、措施和相关的研究进行讨论。1生态恢复的原则(1)将系统设计成需要最少人工维持的系统,即系统中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基质、水流等,都应有助于系统的自我维持、自我设计的功能。(2)被设计的系统能利用各种自然能源或自然的辅助能。(3)对系统的设计需考虑当地景观和气候因素,使系统能够…  相似文献   

10.
2000年中国湿地网的一项报告指出.专家们通过调查发现,东滩经过多次围垦后.在东滩栖息的鸟类数量不断减少。保护鸟类,首先要分析对鸟类有影响的生态因子的动态变化情况,以及这种变化对鸟类所产生的影响,从而可以帮助分析如何来区划鸟类自然保护区以及这种区划方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现在城市滨水区设计盲目追求数量和规模,而抛弃了水系自身的生态功能和城市的地域特色的问题.立足现代生态设计及场所精神理论与方法,分析城市水系及滨水空间在城市中起到的重要功能作用。并以入滇河道捞鱼河雨花片区段综合整治工程修建性详细规划为案例,对城市水系及滨水空间如何突出自身的生态功能和地域特色的做出了相关探索,并对项目实施的方法和创新提出了可借鉴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城市生态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支撑,城市总体规划与生态规划的结合,有助于提高城市总体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本文以宁城县为研究案例,运用生态学理论和GIS技术,从县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次进行生态区划,并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区划方法应用于县域层面,对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生态规划方法进行探索,为城镇的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迄今为止,在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中,乡土景观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仍然是个未受到足够重视的薄弱环节。在社会格局剧变和文化高度融合的大背景下,隔离区域生态与文化特征的规划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人民对生活质量及其可持续性的更高追求。实现生态与文化视角的融合既是社会实践的要求也是学科发展的趋势。以福建北部地区为研究对象,在实施研究区生态与文化区划的基础上,以空间统计与地理信息技术为手段,验证了研究区生态与文化类型区的空间关联性,并据此构建了乡土景观分类及区划方法体系。对乡土景观区划成果在区域风景道规划及旅游资源空间管制等领域的应用途径做了初步探讨。本研究可视为是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有关乡土景观资源整合保护的一次有价值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4.
王延博  林鹰  马育辰 《城市住宅》2021,28(1):186-188
通过介绍生态敏感性概念以及生态敏感性研究的最新进展,分析国内外生态敏感性研究方面的差距指出:国内研究呈现出从单一向综合生态敏感性研究发展的趋势;城市的生态敏感性研究应更多地面向未来城市的规划和未来风险的应对;定量的研究手段仍须加强,以期形成科学定量的区划方法和分区标准.  相似文献   

15.
王延博  林鹰  马育辰 《城市住宅》2021,28(1):186-188
通过介绍生态敏感性概念以及生态敏感性研究的最新进展,分析国内外生态敏感性研究方面的差距指出:国内研究呈现出从单一向综合生态敏感性研究发展的趋势;城市的生态敏感性研究应更多地面向未来城市的规划和未来风险的应对;定量的研究手段仍须加强,以期形成科学定量的区划方法和分区标准.  相似文献   

16.
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强调城市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生态为导向的城乡空间结构。本文以资源型城市宁夏石嘴山市为例,在石嘴山建设生态城市目标的基础上,提出生态功能分区与经济发展引导相结合的措施,利用GIS多准则评价技术,建立城乡生态功能分区和经济发展引导模型,构建以生态为导向的资源型城市城乡空间结构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17.
王丽洁 《住宅科技》2003,(4):34-35,48
通过阐述生态住宅在住宅功能、节约资源与能源及满足人的生理、心理和情感需要等方面所应具有的适应性,对生态住宅的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科学合理地构建生态网络并划定生态控制区能够有 效提升城市韧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以重庆市主城区为研究对 象,采用形态学空间分析(MSPA)和景观指数法,对土地利用 类型中的耕地、林地、水体和草地进行网络要素组成统计和景 观格局分析,并提取耕地、林地2类重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依 据斑块面积和斑块重要性指数进行重要性分级,将级别高的斑 块作为生态源地。而后,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构建 生态廊道,通过重力模型完成了生态廊道的重要性分级。结果 表明:1)重庆市主城区中耕地与林地面积之和占比达69.86% 且景观破碎化程度较为严重;2)应对耕地和林地斑块进行分级 规划保护,划分耕地与林地的生态控制区;3)重庆市主城区共 计构建出281条廊道,其中林地型廊道28条、耕地型廊道253 条;4)通过识别生态廊道的土地利用类型,根据重要性分级结 果对生态控制区进行调整,最终识别和划定了重庆市耕地控制 区和林地控制区。研究结果可为重庆市主城区生态控制区的划 定、调整及生态网络的构建提供依据和启示。  相似文献   

19.
尝试使用位置大数据,基于使用强度、生态敏感度(SE)与景观安全格局(LSP)指标对福州市晋安区城市公园生态功能现状进行分析,探讨空间维度上的公园使用强度差异对城市公园生态功能造成影响的原因.研究表明:1)不同空间维度的使用强度对城市公园生态功能的影响,生态敏感度大于景观安全格局;2)生态敏感度与使用强度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邵明  李方正 《风景园林》2021,28(7):114-120
生态功能空间范围划定与主导服务功能识别管控是城市生态功能空间规划的基本前提与首要任务。以成都市东部新城为例,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作为衡量生态功能空间存量标准,通过热点分析指标(Gi*指数)划定核心生态功能空间分布范围,同时筛选主导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所对应的空间落位,识别不同类型的生态功能空间,并据此通过双变量空间局部自相关指数(Local Moran’s I)解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间权衡协同机制,尝试提出生态权衡协同视角下生态功能空间的识别与管控新途径,为构建新时期中国新城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