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移动信道差错控制系统的计算机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数字式移动通信系统中,多路径快衰落效应造成的长突发误码是影响通信质量的根本原因,利用纠错编码技术改善系统的性能,提高可靠性是当前编码工作者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从下面三个环节出发设计并模拟了一个适合移动信道的交错编码差错控制系统:移动信道Markov模型的建立,由信道模型参数产生出描述信道错误规律的差错序列;最后,根据计算机模拟信道所产生的差错序列,运用了简化的模拟方法,具体模拟了几个交错BCH分组码随交错度大小变化对性能改善的影响,并得到了令人满意的性能改善结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一个适合移动信道的交错编码差错控制系统:移动信道Markov模型的建立,由信道模型参数产生出描述信道错误规律的差错序列,以及运用了简化模拟方法,具体模拟了几个交错BCH分组码在移动信道中的抗干扰性能,并得到了令人满意的性能改善结果。  相似文献   

3.
将纠错编码技术应用于移动信道中,以改善由于信道快衰落造成的长突发误码,提高通信的可靠性的研究工作近年来已取得了许多进展。部分常用分组码在移动信道中的性能估计与计算机模拟工作也已完成。但这些码在一定“突发密度”下的纠突发能力是个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根据典型移动信道的长突发误码特征,讨论了几种常用分组码在不同突发密度指标△_0下的纠突发错误能力,并给出了它们的计算机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4.
在建立伽罗华城的基础上,对BCH码的编译过程进行软件模拟,所用信道是移动信道的三状态Markov模型。译码过程采用了简化译码法,使计算机量减少,机时缩短。最后得到了BCH码对移动通信性能改善的统计结果。比较了二组不同码长、每组又包括三种不同编码效率的六种BCH码——(63,45),(63,35),(63,24);(31,21,),(31,16),(31,11)——在典型移动信道中的性能改善。得出结论:BCH码用于移动信道进行差错控制,可提高移动通信的可靠性,且传信率越低,其纠错能力越高;但当用户对通信可靠性有特别高的要求时,用简单的BCH码进行差错控制就可能达不到要求了。  相似文献   

5.
本文概述了移动通信的进展及存在的技术问题,用把移动信道同HF、随机信道作对比的方法阐明了移动信道特有的“长突发”误码特征;总结了近年来用Markov模型对移动信道进行模化的成果.重点回顾了纠错编码技术在移动信道这一新领域中的应用,并针对适合移动信道的、有效的交错编码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性能改善与交错时延之间的矛盾,提出了解决矛盾的自适应、伪随机交错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移动信道四状态Markov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移动信道是一种典型突发信道,它具有的快衰落效应是它区别于其它固定通信信道的显著标志之一。为克服快衰落效应造成的长突发误码,对这种信道必须利用纠错编码的方法,进行差错控制系统的设计. 信道的模化是设计差错控制系统,提高可靠性的第一步。本文从一个实际移动信道的现场试验曲线k出发,提出了一个建立在简单分群Markov模型基础上,表示移动信道四状态Markov模型;并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法,求出此模型的解析表达式,同时计算出模型的概率、转移矩阵P,并与三状态进行比较。P矩阵的得到,为移动信道中纠错方案的选择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多载波并行传输的码分多址技术(MC-CDMA)是第三代数字移动系统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课题。将信道纠错编码(卷积码和Turbo码)技术与MC-CDMA系统相结合,充分利用了纠错编码(特别是Turbo码)在低信噪比时的优异性能,大大提高了系统的纠错能力。分析了系统在不同信道中的误码性能,并给出了相应的计算机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8.
曹达仲  刘念荣 《无线电工程》1993,21(1):14-18,25
本文采用计算机模拟信道产生差错序列的方法,用C语言编制了任意长差错序列程序。在讨论了通用BCH码的程序和RS码的计算机模拟后,重点分析了通用级连码的计算机模拟方法和性能,并对它们进行了比较。证实了这些码是良好的,是可同时纠随机错误和突发错误的码。  相似文献   

9.
级连码在移动视频通信中的纠错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飞跃  王颖 《通信技术》2003,(10):17-19
无线视频移动信道是高误码率、具有突发错误的信道,信号传输的差错严重影响视频业务的传输质量。前向纠错编码是保证信号正确传输的有效方法,级连编码将两种以上的纠错编码级连,以达到在减少硬件复杂程度的前提下来增加组长,提高纠错能力。作者提出级连编码和交错技术结合的纠错编码方案,并进行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在市区环境下,能使误比特率由1.925×10-2降至2.614×10-5,在重要信息比特没有出现差错时,视频传输的主观效果基本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0.
磁盘存储系统的高传输密度导致突发错误增多,QC-LDPC码可以作为磁存储系统的纠错编码。研究了构造QC-LDPC码的方法。搭建了磁记录系统模型,使用EPR4和PR4模拟磁记录信道,探讨了不同码率的QC-LDPC码在两种信道下的纠错性能。仿真结果表明QC-LDPC码在两种信道下具有良好的纠错能力。  相似文献   

11.
卷积码的编码及其Viterbi译码的计算机模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对差错控制中卷积码的编码及其用Viterbi算法译码进行了计算机模拟,然后,根据计算机模拟数字声音广播移动接收信道所产生的差错序列,把卷积码进行了比特交错,模拟了几组参数变化对性能改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级联码结合交织技术的纠错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将格状编码调制(TCM)技术与RS纠错码相结合,研究在数字传输系统中的纠错性能与抗干扰能力,给出了数据交织与非交织条件下差错控制系统的计算机模拟结果。模拟结果表明:采用级联码与交织技术可使信道传输的误码率从10^-3降至10^-7,编码增益提高35dB。  相似文献   

13.
根据数字移动通信信道的快衰落效应引起长突发错误这一特性,建立了一个接近实际信道并具有一般性的移动信道自适应三状态Markov模型,由其产生的差错序列基本符合实际信道的统计特性,为差错控制编码提供了前提条件,并且用门限判别法对此模型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14.
针对具有长突发误码特性的无线信道特征,根据移动通信系统的仿真要求,基于简单分群马尔科夫(Markov)信道模型,提出了利用stateflow技术的信道仿真方法,并生成移动信道的差错序列.仿真结果表明,该信道模型能够有效地描述无线移动信道的统计特性,并具有可视化、流程化和层次化的特点,在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的软件仿真中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将纠随机错误和突发错误的RS码应用于HDTV信道传输中,以RS码结合交错码来提高信道传输体制的纠错能力,提出了RS码的编码方案,译码方案及交错方案。从计算机模拟的结果可以看出:采用RS码可使信道传输的误码率从10^-5降至10^-8。若将RS码一TCM码级联,可进一步提高整个系统的编码增益,使得编码增益比无编码前增加3db-5db。  相似文献   

16.
在卫星移动信道中不同条件下Turbo码的纠错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采用Turbo码技术的抗衰落性能,首先分析了Turbo码在卫星移动遮蔽Rician衰落信道下的误差纠错性能限,然后通过计算机仿真模拟了三种不同的卫星移动衰落信道下Turbo码的性能,研究了不同衰落信道特性对Turbo码性能的影响情况,同时还讨论了在衰落信道下Turbo码的子码约束长度和交织器长度两个主要参数对性能的影响情况。  相似文献   

17.
光纤信道具有比传统电缆信道更高的信号传输速率和更大的带宽,当采用光纤调制解调器进行电光信号转换时,可以使用具有较多冗余位的编码方式来保证信号传输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论文研究了一种以BCH作内码、Hamming码作外码的新型前向纠错码,该码使用三级编码和两次交织技术构成了串行级联线性友,可以有效地将信号传输过程中所产生的较长突发错误交织成较短的随机错误,并使交织后可能出现的误码个数在所设计编码的纠错能力范围内,从而可在译码时实时地纠正这些错误。论文探讨了这种前向纠错码的编、译码算法,采用了软硬件较易实现的逐步判决逐步译码算法。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该级联码具有较强的纠错功能,可应用于对信号传输的准确性和实时性都具有特殊要求的军事光纤通信系统。  相似文献   

18.
研究和模拟了建立一个自适应移动信道模型的全过程。根据所建模型的参数,用计算机软件实现方法产生出描述移动信道长突发错误特性的差错序列。并提出了一种门限电平法检验了所建模型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19.
研究和模拟了建立一个自适应移动信道模型的全过程。根据所建模型的参数,用计算机软件实现方法产生出描述移动信道长突发错误特性的差错序列。并提出了一种门限电平法检验了所建模型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20.
孔繁锵  吴成柯  张方  肖嵩 《电视技术》2004,(11):8-10,13
针对误码信道和信源编码的统计特性,提出了一种能有效提高基于DCT变换的视频编码码流的抗误码性能的自适应不等错误保护方法.它基于信道误码的反馈信息,选择DCT的量化参数q和信道编码码率,并进行DCT重排和VLC编码,再对数据流进行不等差错保护.通过实验证明,它在高误码信道中性能优于EEP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