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南方地区微污染水源水为对象,研究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对有机物综合指标UV(254)、COD(Mn)、TOC的去除效果以及对消毒副产物的控制效果,并结合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分析溶解性有机物的荧光特性。结果表明,与常规处理工艺相比,增加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后,对UV(254)、COD(Mn)、TOC、三卤甲烷前体物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47.05%、20.24%、31.11%、37.70%。三维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微污染水源水主要由芳香性蛋白质类物质、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类物质和富里酸类物质组成,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对荧光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活性炭在微污染水源水处理中的应用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活性炭在微污染水源水处理中的应用情况,包括活性炭吸附、生物活性炭、臭氧活性炭技术等的对水源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和工艺特点,指出活性炭对去除水中微量有机物污染方面是其他水处理单元难以取代的,在微污染水源水处理中有较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超滤膜法,使用美国 Amicon 超滤膜对钱塘江流域杭州地区两种水源水进行了有机物分子量分布的测定。结果表明,钱塘江水源水和贴沙河水源水中总有机碳的主体有机物的分子量都在3000以下,分子量小于3000的溶解性有机物占地表水总有机碳的80%左右,传统工艺对这类有机物的去除效率较低。混凝沉淀和生物活性碳滤池相结合的工艺是钱塘江水源水处理工艺的首选。  相似文献   

4.
针对宿迁市泗洪县水厂取水水源微污染的问题,采用曝气生物滤池(简称BAF)这种生物膜法污水处理工艺,对微污染水源进行预处理,其滤料选用凹凸棒复合材料。设计应用结果表明:BAF投资少、占地小,集曝气、截留悬浮物、降解有机物、高滤速等特点于一体,对氨氮和COD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应用结果对类似以微污染地表水为水源的净水厂具有一定的技术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了考察粉末活性炭(PAC)和超滤(UF)的协同作用,构建了PAC/UF短流程工艺小试装置,研究了该工艺对微污染水源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并对膜污染特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保证DOC和UV_(254)去除效果的前提下,PAC的最佳投加量为50 mg/L、最佳吸附时间为2 h;在最佳投加量下,PAC吸附时间从10 min增至120 min时,UF膜的可逆污染阻力由5. 91×10~(11)m~(-1)降至5. 20×10~(11)m~(-1);在最佳吸附时间内,PAC投加量从25 mg/L增至100 mg/L时,UF膜的可逆污染阻力由5. 70×10~(11)m~(-1)降至5. 12×10~(11)m~(-1)。通过对PAC吸附前后原水的分子质量分布、亲疏水性以及三维荧光进行测定,初步揭示了PAC缓解膜污染的机理,PAC吸附主要通过去除疏水性小分子有机物和腐殖酸等大分子有机物引起的不可逆污染来缓解膜污染。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出水水质、保障饮用水安全,探索常规+纳滤复合工艺在微污染水源水处理中的应用,通过中试研究该复合工艺对常规工艺出水水质的提升效果,并对微污染物截留特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纳滤深度处理工艺可显著提高对DOC、COD_(Mn)、UV_(254)和荧光性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同时将出水浊度和颗粒数降至很低的水平。经纳滤处理后,可吸附有机卤化物、可同化有机碳和消毒副产物前驱物的浓度降低了80%以上,大大降低了消毒副产物生成量。经检测,微污染水源水厂滤后水中存在微量的多环芳烃和内分泌干扰物,由于检测出的多环芳烃多以疏水性小分子有机物为主,纳滤截留率仅在50%左右,而内分泌干扰物则以分子质量较大的溶解性有机物为主,大于纳滤膜膜孔,因而截留率可保持在95%以上。纳滤净化出水水质良好,充分保障了出水的化学安全性和生物安全性,因此可作为一种高效的微污染水源水深度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7.
针对水厂水源受污染的情况,通过静态搅拌试验,对用粉末活性炭处理微污染原水时,粉末活性炭种类的选择、投加点以及投加量的确定及与混凝剂的配合等问题进行研究。实验证实该技术对微污染水源中有机物有较高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8.
以铜绿微囊藻为对象,考察了蓝藻细胞胞外有机物(EOM)及胞内有机物(IOM)的荧光特性、分子量分布及可同化有机碳特性。EOM有1个典型荧光基团,代表可溶性生物代谢产物,IOM有4个典型荧光基团,分别代表芳香结构蛋白、生物代谢产物、类腐殖酸及类富里酸有机质。EOM及IOM有机氮区域的有机物分子量较大,而有机碳区域的有机物分子量小于1 k Da。EOM中AOC含量较低,而IOM中AOC含量较高,且在藻细胞生长过程中浓度较稳定。  相似文献   

9.
尹学英 《山西建筑》2007,33(32):183-184
分析了我国目前水资源污染现状、主要危害及微污染水源水水质特点,结合我国国情及常规处理工艺的特点,探讨了强化混凝、强化沉淀和强化过滤、强化消毒去除水中有机物的净化机理。  相似文献   

10.
采用粉末活性炭和超滤(PAC/UF)一体式工艺去除微污染水源水中的常规指标和嗅味物质,对比分析了投加PAC后膜污染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常规水处理工艺相比,一体式PAC/UF工艺大大降低了出水浊度,提高了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能有效去除嗅味物质。该组合工艺主要依靠PAC的吸附作用去除有机物,CODMn和UV254去除率分别为33. 0%和51. 5%;在曝气条件下,对嗅味物质土溴素(GSM)、2-甲基异莰醇(2-MIB)、甲硫醚(DMS)和二甲基三硫醚(DMTS)的去除率均在95%以上。向浸没式膜池中投加PAC,过滤初期可以缓解膜污染,但过滤后期反而会加剧膜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