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引调水工程建设与应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志诚  陈雷 《中国水利》2010,(20):32-35
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通过跨流域引调水工程的建设,优化了局部地区水资源配置,部分置换了地下水超采,解决了部分城市和工业发展长期挤占生态用水问题。已投入运行的调水工程取得了有益的建设管理经验,重大应用技术与创新经历了实践检验,但也面临着一些新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调水工程是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问题的重要手段,我国历史上都江堰、郑国渠、灵渠等工程的建设,美国北水南调、澳大利亚东水西调等工程的实施,均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统筹推进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建成了一批跨流域跨区域重大调水工程。  相似文献   

3.
《治淮》2021,(7)
正安徽省淮水北调工程属安徽省"三横三纵"水资源配置体系的跨区域骨干调水工程,是为皖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改善地区生态环境的基础性、战略性、公益性工程,兼有工业供水、灌溉补水和减少地下水开采、生态保护等显著综合效益。作为安徽省首个跨区域调水工程,研究其在水资源调配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对于后续调水工程的建设和安徽水利进一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淮北、宿州两市水资源利用现状1.地表水资源匮乏且利用程度低淮北、  相似文献   

4.
调水工程特别是跨流域调水工程是解决资源性缺水、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和措施。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相继建设了一批跨流域调水工程。进入21世纪,更大规模的调水工程建设开始实施,如南水北调工程、辽宁省东水西调工程、甘肃省引洮工程、青海省引大济湟工程,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的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云南省牛栏江一滇池补水工程等。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今后一个时期还将规划建设一些新的调水工程。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对水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我国农村水资源的主要问题是区域分布不均以及区域需水量不一致,通过引调水工程的实施可以有效解决农村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带来的严重影响。文章以新余市渝水区下村镇调水工程为实例,分析了调水工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跨流域调水工程已经成为解决地区水资源分布不均问题的重要手段,然而,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兴建必然会给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为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研究跨流域调水工程中的生态补偿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5个国外著名跨流域调水工程中生态补偿的成功经验,并根据我国水资源禀赋属性,提出了建立政府主导、市场为补充的生态补偿综合机制,健全生态补偿的法律制度,优先兴建解决水质型缺水问题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建立生态监测评估系统,在工程设计阶段考虑生态补偿,增强全社会的节水环保意识等5个方面的建议,这将为我国跨流域工程规划、设计与运行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石羊河流域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康国玺 《中国水利》2005,(8):30-31,39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紧缺,生态恶劣,修复生态、改善环境任务艰巨,解决流域水资源及生态与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在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的综合运用,同时合理确定流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目标,在实施全社会节水的前提下,适度实施外流域调水工程.  相似文献   

8.
胶东地区水资源紧缺,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区域经济状况与水资源禀赋条件不协调的矛盾表现尤为突出。胶东调水工程作为承载胶东地区水资源保障的大型跨流域远距离调水工程,近年引调水规模屡创新高,但仍不能满足目前的调水要求。如何提升水资源优化调度管理水平,最大程度开发工程供水能力,满足胶东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需水要求,是当前工程管理面临的关键问题。通过实际调研和总结多年来工程调度实践经验,深入分析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多角度水资源优化调度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调水工程是世界各国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重要手段之一,可极大促进缺水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文章通过分析研究国外典型调水工程成功的管理运营经验,总结了在水安全保障、法制体制机制、生态环境保护、综合开发等方面对我国南水北调后续工程运营管理的启示,并为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基本水情是夏汛冬枯、北缺南丰,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开展跨流域、跨区域调水是实现水资源空间均衡的必要手段和有效途径。梳理了我国调水工程建设基本情况,对已建调水工程成效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剖析,结合新时代新征程建设现代化高质量水利基础设施网络的新要求,分析了调水工程建设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并从持续开展已建调水工程提质增效、加快推进骨干输配水通道建设、加强调水工程科学管理等方面,提出新形势下推进我国调水工程规划建设的相关提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