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不同温度大曲制曲过程理化指标变化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跟踪测定了3种不同温度大曲制曲过程中的理化指标,包括温度、水分、淀粉、酸度、糖化力、液化力、酯化力、发酵力、微生物等。结果表明,3种大曲的理化指标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是,由于大曲的发酵温度和制作工艺不同,造成了3种大曲之间糖化力、液化力、酯化力、发酵力4个理化指标相差很大。其中,中温大曲最大,低温大曲居中,高温大曲最小。而样品大曲之间的水分、淀粉、酸度、微生物理化指标相差不大。大曲的这些动态理化数据,可为"大曲质量统一标准"的制订,以及制曲专业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提高制曲温度和延长中挺时间,分析其对大曲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制曲温度和中挺时间是影响大曲质量的重要因素,试验生产的大曲感官指标要明显优于普通中温大曲,糖化力、液化力、酯化力及发酵力等理化指标方面要低于普通中温大曲。本试验为今后进一步优化制曲工艺及指导酿酒生产使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酿酒》2016,(5)
从感官评定结果出发,对西凤酒传统凤型大曲进行感官评定与理化指标及培养工艺的分析,结果表明:1感官质量评分高的大曲,其酯化力、糖化力较高,酸度和水分较低;平均发酵力略高,液化力略低。2感官质量不同的大曲与培曲过程中关键工序的掌控及曲坯的温度、水分、曲重、酸度等的变化存在一定的差异及关联,这对今后进一步优化制曲工艺,提高大曲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黄水丢糟制曲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晓平 《酿酒科技》2014,(11):81-83
按不同比例同时添加黄水、丢糟制曲,对所制大曲的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添加了黄水和丢糟的大曲与纯小麦大曲的主要理化指标接近,但水分含量和液化力较低。总体上,同时添加黄水及丢糟制曲的最适添加比例分别为黄水8%、丢糟6%。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大曲质量指标体系包括感官和理化指标,感官指标占60%的权重,基本是以感官决定大曲等级。新质量指标体系包括生化、理化和感官指标,感官指标只占10%,在评定大曲等级时,生化、理化和感官指标作为整体来确定大曲质量。采用这两种指标体系中的分析方法对相同的大曲样品进行了检测,通过对比分析其传统指标与新指标参数以及判别的质量等级的差异,印证了新的质量指标体系在评判大曲质量中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大曲“酒化力”检测方法的探讨,并与传统大曲生化指标中的液化力、糖化力和发酵力检测方法对比研究,确立了对现实酿酒生产具有指导意义的大曲产酒能力衡量指标——“酒化力”,以“酒化力”指标衡量不同贮存时间和不同感官等级的大曲,其“酒化力”基本趋于一致,进而印证了这种“酒化力”的检测方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制曲温度对酱香型大曲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各种技术措施适当提高制曲品温,将品温由传统的60℃~65℃提高为65℃~70℃,制备超高温大曲.通过对超高温大曲的红外分析、理化指标测定、感官质晕和酿造酒酒质的评定,探讨制曲温度对大曲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超高温大曲的感官质量优于普通高温大曲,糖化力和酯化力明显低于普通高温大曲,理化指标变化不大.该成品曲含有丰富的蛋白酶和微生物代谢产物,酿造的酱香型白酒酒质醇厚、酱香突出,香气幽雅,回味悠长.  相似文献   

8.
孟勤燕  陈雪  齐欢  黄婷  闫宗科 《酿酒》2021,48(2):84-89
采用自然发酵、喷洒强化大曲菌种、接入曲母三种不同的大曲微生物接种方式,跟踪检测传统凤香型西凤酒大曲培养过程和出房大曲的微生物、感官、理化及生化指标,分析接种方式对西凤大曲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接种方式对西凤酒大曲培曲过程及成曲质量具有一定的影响。强化大曲的各项指标均较优,特别是发酵力和酯化力较高;曲母曲发酵迅速,糖化力较高;自然曲发酵较慢、液化力较高,喷洒强化大曲菌种方式有助于提高西凤酒大曲的性能。  相似文献   

9.
研究人工踩曲和机械制曲方式对大曲培养过程的影响,分析了两种制曲方式在培曲过程中对曲房室温、湿度和曲坯温度的影响,并对比两者所产成品曲坯的感官和理化指标差异。结果表明,与机械制曲方式相比,人工踩曲更利于提高大曲培养温度,更利于延长大曲培养温度的“中挺”时间;人工踩曲在影响大曲香气程度、断面平整度和皮张等感官指标上均优于机械制曲;人工踩曲方式更利于曲坯的保水和提高淀粉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张志刚  向双全 《酿酒》2012,39(6):71-73
以传统中高温大曲作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了曲药液化力在不同生化条件下的特征指标,再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测定曲药液化力的最佳条件,并结合浓香型白酒生产工艺对试验条件进行修正,使测得液化力尽量反应实际生产中的大曲参与的固态发酵效力,达到对曲药生化指标准确、快速测定的目的,并准确地结合曲药感官鉴定,判断出大曲液化能力优劣。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生产实践和研究发现,利用双层平台制曲工艺可让大曲生产的顶温达到61~63℃,在不影响偏高温大曲感官指标的同时,使各项理化指标更为协调,不仅满足了对大曲产量的要求,同时提高了浓香型白酒的质量。结果表明,利用双层平台制曲工艺所生产的大曲用于酿酒,一车间优质率提高1.2%,二车间优质率提高1.6%,三车间优质率提高1.8%,3个车间原酒优质率平均提高1.5%。  相似文献   

12.
国内主要大曲相关标准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前大曲质量鉴定包括感官指标、理化指标以及微生物指标。在企业内有各自的标准,但在行业内没有统一的标准。介绍了酿酒大曲目前国内的研究进展,以及大曲质量的一些相关标准。  相似文献   

13.
闫宗科 《酿酒科技》2012,(8):124-126
中国白酒是传统蒸馏酒,其工艺独特,历史悠久,享誉中外。白酒标准体系多为1989年建立,产品标准过多,且均在要求中分为感官要求、理化要求和卫生要求三部分,感官要求描述普遍很抽象,各项理化指标重复较多,与健康和食品安全要求相关性不大,卫生要求还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水平,与最新颁布的《食品安全法》要求差距较大。只有充分依靠现代科技的优势,从目前白酒的发展实际出发,加快技术创新步伐,研究制定符合食品安全要求,有利于公民健康的白酒国家卫生标准;研究制定有利于白酒行业发展的国家标准;研究制定有利于个性化发展的国家标准;研究制定白酒产品标准、检验标准,充分发挥中国各类蒸馏白酒的质量特色,生产出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优美独特风味的中国名优蒸馏白酒,才是21世纪中国白酒标准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湘窖包包曲是以90%的小麦加10%的豌豆为原料,适当提高制曲温度,经粉碎、踩曲、入房发酵而成。成品包包曲的理化指标和感官指标均优于平板曲。用包包曲酿酒,酒质明显得到提高,其酒体醇厚饱满、曲香好、余味长。  相似文献   

15.
白酒标准修订之见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明松 《酿酒科技》2004,(4):108-108,107
白酒新标准函审初稿已定,新标准把新认定的香型行业标准纳入国标,体现了白酒国家标准的广泛性规范化管理,对分析方法进行了科学的更新,体现了行业技术创新与进步。鉴于低度白酒的不稳定性,建议增加保质期;白酒理化卫生指标的单位建议应统一规范。  相似文献   

16.
酱香型高温大曲的高温多水微氧或缺氧与曲药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崔利 《酿酒科技》2007,(4):76-79
高温制曲是提高酱香型白酒风格质量的基础.要制出优质的高温大曲,就必须把握好高温、多水、微氧或缺氧几个重要环节,才能生产出优质的高温大曲,提高酱香型酒的风格质量.  相似文献   

17.
大曲的理化特征指标探讨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大曲的理化指标除水分、淀粉和酸度外,还有直观反映大曲发酵形态特征的指标即曲块容重,其能反映生料在制曲过程中总物质消耗量的大小,是大曲发酵成熟度的一个静态指标。因此,将曲块容重设定为大曲理化特征指标。该指标与原料成曲率和脱水率密切相关。(孙悟)  相似文献   

18.
大曲质量好坏直接影响产酒的质量和产量,大曲质量受自然气候、制曲原料、曲面粗细度、制曲水分、踩制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常见的曲皮现象有干皮、烤皮、淹皮、阴皮、生酸卧死皮几种,减少曲皮的产生是提升优质率的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   

19.
张立新 《酿酒科技》2012,(7):127-129
结合笔者长期的制曲生产实践经验,对孟乃昌先生校点的古抄本《看曲论》进行了系统的鉴赏和分析,提出本书成书于陕、晋一带的判断。指出古抄本通篇闪耀着科学思想的光芒和严谨细致的实践精神,对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大曲生产具有指导性的意义,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珍贵文史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