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筑语境是建筑结构、空间与历史文化的关联耦合.文章通过经典作品研究,分析德国建筑师沃克尔·斯塔布建筑语境的形成过程,探寻城市肌理、建筑意象、自然光影构建语境的表达方式,揭示德国建筑师在建筑语境中采取的具体策略,以引起对德国建筑语境创作的解读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余迅  卢求 《时代建筑》2004,(1):124-125
“中国当代建筑展”于今年10月10日至12月20日在德国莱茵河畔著名城市杜塞尔多夫市“建筑之家”举行,此次展览在德国产生了较强烈的反响,获得了圆满成功。近二十家中国大型设计院和中小型建筑事务所参加了此次展览。这次展览是由“德中建筑协会-DCB”及德国最大的北威州建筑师协会AKNW联合举办的。  相似文献   

3.
聚焦于特定的人物和事件,回顾1930年代起德国建筑师在中国广州地区的考察、建筑实践以及中国建筑师在德国的经历和回国实践,梳理德国现代主义和“新建筑”思潮传入广州的历史脉络,展示了德国现代建筑思想在广州的传播和中国为适应本土气候和技术条件所做出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李保峰 《新建筑》1999,(1):74-75
简述德国的建筑教育,职业建筑师组织,建筑师事务所及职业建筑师。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德国建筑的特点及形成原因。通过对德国著名建筑师托马斯·赫尔佐格教授的访谈,深入探讨了德国建筑师在设计中应用技术的方法和团队管理组织的方式,尤其是在技术应用、专业配合以及产品研发等方面的经验,对我国从业建筑师在项目设计中把握和运用相关技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德国现代建筑运动中的中国学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戎安 《世界建筑》2002,(7):80-84
李承宽先生的一生是伴随着德国现代建筑运动发展的一生,与他同行,我们身临其境地认识了H.波尔兹克。E.门德尔松和德国的“表现主义建筑”;认识了H.夏隆。H.黑林与德国的“精神建构”和“有机建靠”;认识了“虚质核心”的“李空间”;我们通过他可以对德国现代建筑思想的源流和德国现代建筑运动的发展窥见一斑。他代表了中国留学者在海外奋斗的一生和由他们所带来的优秀中国文化在推动世界现代运动中所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德国现代建筑教育发展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建筑教育注重建筑师面素质的培训,对比我国的教育现状,中尝试从体制和观念的角度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8.
孙洁 《山西建筑》2012,38(4):19-21
通过对瑞士建筑师彼得·卒姆托做的德国柯伦巴艺术博物馆外部和内部空间的分析,从保护历史建筑的“原真性”为出发点,解读在对历史遗迹进行改建和加建时保持历史建筑原真性特点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关于德国建筑的一场辩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于德国建筑的一场辩论张钦楠我的一位英国老朋友P吉布斯肯尼特,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为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创办一份建筑理论刊物,终于在去年如愿以偿。这份名为《建筑学报(JournalofArchitecture)》以建筑理论和评论为主而不依托于广告的季刊...  相似文献   

10.
当德国的包豪斯学院在1933年被关闭以后,德国现代建筑的命运就落在了纳粹的手中。在纳粹专制时代,建筑作为传达信息的媒体比建筑本身更重要。美的艺术形式与丑的政治目的联姻造成纳粹建筑的双重性格,希特勒的御用建筑师施佩尔利用现代商业建筑设计和舞台设计的技巧,把建筑变成了他们向德国人民和国际社会推销纳粹的商品。如今,经过半个世纪的时间,德国人民正在重新评价自己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应国际建筑师协会UIA和德国建筑师协会BDA的邀请,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马国馨院士、总建筑师邵韦平、副总建筑师胡越等12人出席了7月22日至26日在德国召开的2002年柏林世界建筑大会。《建筑创作》杂志社派员随同前往。除在柏林逗留外,还参观、访问了2004年奥运会举办城市雅典和下届世界建筑大会举办城市伊斯坦布尔,本刊将陆续报导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12.
叶彪 《世界建筑》2002,(12):36-39
波茨坦能源中心位于德国波茨坦城斯坦大街,是一座现代化的办公楼,主要功能是政府能源供应中央管理大楼,是具有极高建筑美学水准的生态建筑,堪称高技术型生态建筑的典范。该大楼于1997年7月竣工,并于1998年7月扩建,形成现在的建筑整体。这座集现代设计理念与生态设计策略为一体的建筑是由奥地利建筑师乔治·库尔迈尔和德国建筑师霍格尔·君耐尔合作设计完成。波茨坦能源中心在总体布局上沿斯坦大街呈L型布置,形成开阔的前广场,主体建筑为东西朝向,二期扩建部分为南北朝向。主体建筑是由一直一曲两部分办公建筑围绕阳光中庭组成。主…  相似文献   

13.
小房 《建筑师》2007,(3):41-49
如何建好一个房子,是每一个建筑师需考虑的问题。本文介绍德国建筑师B·迈耶施贝尔(Bernd Meyerspeer)的两个项目,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建筑师是以什么态度和精神来对待建筑,其中在对建筑的基本问题处理上迈耶施贝尔有自己的理解和手法,视建筑为高质量的产品,并严格的控制建筑设计的每一步及至建成,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高品质的建筑。  相似文献   

14.
唐杰 《建筑师》2019,(1):45-50
以德国建筑和个人建筑实践为主题,笔者2018年内两次与彼得·海默尔进行学术交流。出身于应用技术大学,同时作为当代德国新生代建筑师的代表人物的他,通过对自己项目的讲解和对德国当代建筑界若干主题的探讨,体现了一名德国建筑师对德国建筑业所具有的光荣的传统和危机的现状的思考和批判。  相似文献   

15.
张雷访谈录     
2001年9月在德国柏林举行了以“土木”为题的“中国新建设”展,这个展览又叫5+1展会,5是建筑师刘家琨、张永和、王澍、马清运和南大建筑小组,1是艺术家艾未未。张雷是参展的南大建筑小组成员之一。事隔一年后的2002年秋日,我们走进南京大学建筑研究所,从这里开始了解张雷以及“南大建筑”。  相似文献   

16.
由科隆卡迈·谢佛合作建筑事务设计,建筑师拉麦主持参与的明兴———格拉德巴赫银行是迄今为止德国最大的玻璃穹顶建筑:面积达到1700m2。这一巨大的玻璃圆顶5层楼高,俯瞰整个大厅,成为一个建筑景观。大厅的环境气氛,包括接待区和办公区,最大程度满足了舒适要...  相似文献   

17.
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来华的诸多德国建筑师中,罗克格无疑是最具成就者之一。德国学者华纳(Torsten Warner)在其1993年出版的著作《德国建筑艺术在中国-建筑文化移植》中对罗克格在中国设计的几座建筑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而作家李明则认为,"罗克格所具有显著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8.
《小城镇建设》1999,(12):9-9
11月20日,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和世界建筑杂志社联合主办的“建筑环境照明国际研讨会”在清华大学建筑馆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荷兰、德国、美国、日本和我国的建筑环境照明方面的专家、学者,以及高级建筑师、规划师、政府官员、厂商、媒体等有关人士100多人。  相似文献   

19.
《建筑创作》2009,(6):18-18
合理保护改造再利用既有建筑,是当今国际潮流.也是规划师、建筑师的社会责任。天津市建筑设计院近两年对既有建筑的改造再利用开展了专题研究并于近日举办了“中外既有建筑改造工程”专题展览,分别展示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建筑利顺德老楼建筑改造”、“天津市意大利风情区工程”、”天津市卫津路改造工程”、“北京影院改造工程”四项院既有建筑改造工程.以及德国、上海、江南等中外既有建筑改造实例。此次专题汇展通过对各项工程案例的重点分析推敲.为广大规划师、建筑师提供了相互交流和学习借鉴的平台,  相似文献   

20.
该会馆是德国建筑大师托马斯·赫尔佐格最新完成的作品。这个建筑位于德国南部城市奥斯纳布吕克,为德国环保基金会建造,主要用于该基金会的展览和会议。基地南向是风景优美的公园,在东南向通过一条小径与该基金会原有的办公楼——一座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生态建筑相毗邻。从一开始,建筑师就将设计的目标确定为创造一座具备很高建筑美学品质、造价低廉、“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筑。 在这个建筑中充分体现出赫尔佐格的生态设计一贯具备的特点:建筑内部空间组合具备很强的灵活性和高度适应性,大量运用“亲自然”的生态建筑材料,并充分利用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