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性砂岩油藏,建立了储层基质孔隙系统的评价标准;确立启动压力梯度、应力敏感系数与岩心分析渗透率之间的关系,建立了致密性砂岩油藏的非达西渗流理论模型;通过实施小水量温和注水、小井距注釆井网优化技术,确立了致密性砂岩油藏有效压力驱替系统,并实现了有效开发。  相似文献   

2.
我国陆上油气储层大部分属于古河流相沉积,由于组成储层岩石骨架长期受到水流磨蚀和冲刷作用,在沉积过程中形成了骨架颗粒的定向排列,因此储层岩石的渗透率具有方向性[4]。对于不同驱替速率研究对储层方向性,以及驱替效率的关系进行物理模型验证。  相似文献   

3.
李碧超  吕超 《广州化工》2013,41(8):101-102,202
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之间存在着协同效应,这种效应有利于改善聚/表二元复合驱油体系的驱油效果。研究了线型性聚合物LFP323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BS体系的配方,及其界面特性、注入性以及在低渗透条件下的驱油性能。结果表明,该二元体系表现出好的界面张力和良好的注入性,在低渗透岩心中获得了较好的驱油效果。  相似文献   

4.
牛佳  孙丽艳  董驰  宋立甲  贾林 《当代化工》2021,50(8):1802-1805
海上稠油油田在聚驱之后仍然会有很大一部分剩余油,而聚合物和表活剂组成的二元复合体系用来驱替聚驱后残留剩余油效果显著,为了在微观和宏观上进一步研究二元复合体系是如何动用聚驱后的剩余油,采取微观可视化实验、4层非均质岩心驱替实验、二维平面非均质岩心的驱油实验进行研究,通过结果分析得出二元复合体系可以有效地驱替簇状、柱状剩余...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设计可视化模型,模拟孔隙度相同而在不同方向上渗透性差异验证改变原油粘度对驱替方向与驱替效率关系。  相似文献   

6.
董延军  李金阳  吴向阳  梅艳 《当代化工》2016,(10):2370-2373
CO2驱油技术是目前油田上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技术之一。影响其 CO2驱油效果因素较多。油藏非均质性是其中一个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开展油藏非均质性对 CO2驱油效果影响的系统研究,幵在此基础上迚一步研究改善非均质油藏 CO2驱效果的方法。研究了层间非均质和存在窜流通道情况下,CO2驱变化规律,分析了两种非均质性对 CO2驱效果影响。结论阐明了两种非均质性对 CO2效果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7.
针对大港沈家铺油田注入能力下降的问题,本文先进行结垢预测,再通过室内静态评价实验和动态评价实验以及岩心流动实验,验证预测结果,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可得到注入水和储层流体的配伍程度及注入水和地层水混合后对岩心渗透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港沈家铺128区和109-1区的注入水与地层水混合后有结垢趋势,产生的无机垢对储层具有堵塞伤害性,笔者建议油田采用防垢措施,改善水质。  相似文献   

8.
综合分析了西峰油田特低渗透砂岩储层裂缝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显示该区低渗透砂岩储层裂缝以高角度裂缝为主;储层裂缝受现应力场的影响,通常与现应力场最大主应力方向近平行;储层裂缝的发育程度受岩性、沉积微相等因素控制;储层裂缝的存在,提高了该区致密砂岩储层的渗透性,成为油气运移的通道,同时又影响油井产能和注水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探寻低渗透油层的科学有效开采方式,依托CO2驱先导性试验工程,大庆油田公司于2011年开展“CO2驱地面工艺适应性研究”和“CO2驱采出系统防腐技术研究”两方面的研究工作。CO2比目前现有的驱油方法在降低原油粘度、改善原油与水的流度比、原油体积膨胀、溶解气驱、降低界面张力等方面有更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陕北低渗透储层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洪江  应丹丹 《应用化工》2011,(12):2176-2178,2185
针对陕北延长油田的储层情况,研制出一种以甜菜碱为主的复配驱油体系EPS,该体系配方为:甜菜碱:OP-10:异丙醇=7∶2∶1,使用浓度为0.1%。对该体系的配伍性、乳化性、抗盐性、cmc值、吸附值及采收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驱油体系与陕北延长油田大部分高矿化度的地层水都有良好的配伍性和乳化性;cmc值较低(450 mg/L);岩心吸附值小(0.910 mg/g);耐盐性能好,当Ca2+浓度高达12 000 mg/L时,该体系与原油仍可达到超低界面张力(约10-3mN/m);在不同低渗透油层的驱替实验中,驱油效率提高6.7%~17.9%。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盆地子长油田长2油层组非均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子长油田30余口取心井的岩心观察和大量样品的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分析,研究了长2油层组形成的沉积相特征及储层特征,认为子长油田长2油层展布主要受沉积相控制,主要发育在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中,储层宏观、微观非均质性均较强,其中长21的非均质性要强于长22。  相似文献   

12.
张晓华  姜岩  岳希权  张贤明 《化工进展》2016,35(7):2033-2040
第三次采油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表面活性剂在油田生产中成熟而稳定的应用。与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相比,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无毒等优势,在近些年呈现出热点研究态势,部分成果业已得到应用。本文从生物表面活性剂的驱油机理、纯化、应用3个方面进行论述,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在驱油机理方面,主要通过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乳化残油以及润湿性反转3种作用,保障开采后期的油藏采收率。在纯化方面,单一方法制备生物表面活性剂技术已经较为成熟,但这些方法均具有一定局限性;采用两种或多种方法联用,既可以降低纯化成本又可以提高产率,成为未来生物表面活性剂纯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在应用方面,主要体现在与化学表面活性剂进行复配后定向注入油藏进行驱油;此外,近年来也开发出利用高效营养剂激活本源微生物,诱导其产生表面活性物质继而富集、驱油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3.
广利油田储集层毛管压力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论文运用毛管压力曲线的形态分析方法结合物性参数,对广利油田的储层进行了很好的评价,得出了大量的统计数据,广利油田存在三类储层,分析了各种储层的特征,对该地区的进一步勘探和油气田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借助大量钻测井、岩心录井、试油试采等资料,并结合多种测试方法及分析手段,深入地、系统地研究了该区地层、构造、储层沉积微相类型及展布特征、储层特征等基础上,进一步对长6油气藏进行全面综合剖析,指出长6油气藏类型主要为:①砂岩上倾尖灭岩性油气藏;②砂岩透镜体岩性油气藏;③非均质性遮挡岩性油气藏;④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在综上研究基础上,最终总结及建立了长6油气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5.
针对凝析气井井底积液的开采状况,该方法通过建立液滴模型并进行受力分析,推导出了计算从井底携带最大直径液滴的气体最小流速的公式,从理论上解决了气井积液的难题。现场实践证明,该计算方法是比较可靠、准确的。通过对三口气井的实验计算,均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6.
泡沫流体在油田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泡沫流体以其低密度、高粘度及独特的流变特性可以作为理想的钻井、酸化压裂及三次采油等措施的作业流体。介绍了泡沫流体的性质及其表征方法,概述了泡沫流体在油田钻井、固井、酸化压裂、冲砂洗井、调剖及采油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并指出了泡沫流体在油田推广应用尚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岩性油气藏勘探中,准确预测砂体及分析成藏规律是寻找油气藏的关键。海安地区戴南组地层岩性油气藏比较发育。从生、储、盖三方面分析了戴南组地层的成藏条件,结合地震资料、钻井情况、波阻抗反演,对研究区的成藏规律进行了研究。海安地区岩性油气藏具有近油源、富砂体、占高点的特点。研究区岩性油气藏主要是砂岩上倾尖灭成藏,油气通过断层和砂体运移,在构造高部位聚集,而低部位砂体仅作为油气运移通道。这为海安地区岩性油气藏钻探指引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本文叙述了压裂作业对油井的作用,压裂液的种类及清洁压裂液的研制,介绍了清洁压裂液的抗温、抗剪切性能实验,描述了清洁压裂液的特性;同时列举了清洁压裂液在大庆油田的现场试验数据,充分说明了研究和应用清洁压裂液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采用物性分析、压汞、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方法,对劳山油田长4+5、长6油层组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劳山油田长4+5、长6储层岩石成分以长石砂岩为主,孔隙类型主要有原生粒间孔、溶蚀孔及微裂缝3种,孔隙结构有中孔-细喉型和中小孔-微喉型,对孔隙度影响较大的主要成岩作用是压实压溶、胶结和溶蚀作用。根据岩性、物性及孔隙结构特征参数,将研究区储层划分为特低渗储层Ⅱa和超低渗储层Ⅲb两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