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高分子科学与其它学科的交叉、渗透和融合,我国高分子材料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由于大多数纺织类高校高分子专业设置时间较短,专业教育的积淀不够,培养的高分子专业毕业生普遍不具备竞争优势。面对这种形势,如何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增强高分子专业人才的竞争力,是纺织类高校共同关注的问题。根据大多数纺织类高校的特点,提出高分子材料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为工程技术型人才,侧重于纺织行业中高分子材料的技术和产品开发、生产与经营管理等。在专业课程设置中更多地体现纺织专业的特色,同时在生产实践环节应强化与纺织专业的结合。  相似文献   

2.
结合“新工科”专业建设,针对传统工科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及培养特点,急需加强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吉林化工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通过多年来对专业建设的改革与探索,制订了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加强学科交叉融合,优化专业课程体系等措施,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达成了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3.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培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能力,构建以国家精品课程为标准进行课程建设,以实践教学改革为重点促进专业建设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进"质量工程"建设与学生素质教育.实践证明,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4.
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建设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我国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和当前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方案,为更好地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信息技术人才服务。  相似文献   

5.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是纺织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的专业课程,由于其中所涉及的高分子材料在民用和军用领域应用广泛,因此所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丰富,为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提供了优质的条件。高分子学科的发展史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耐挫能力;高分子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以实物展示的方式讲解功能高分子的制备过程和应用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归属感,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课程观和专业观。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工程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总结我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办学经验,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整体优化,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并付诸实践,从而实现工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为相关工程类专业的发展和建设提供有效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为了引进德国优秀职教经验提升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与安哈尔特应用技术大学合作办学,联合进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校级层面建立合作办学项目管理委员会,统筹人才培养全过程,健全合作机制;采用外籍专家、中方受训教师、外籍专家+助教等多种授课形式,完善师资建设、提升教学水平;强化德式元素,优化课程开发及学生管理体系。合作办学成效显著:推动学校工程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完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8.
吉林化工学院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以无机固体功能材料与金属表面科学与技术作为两个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为了完善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大学科"专业建设,着重探讨了有机高分子材料方面的教学的融入对促进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主要介绍我校在对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内涵进行深入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形成了成熟的"全程合作"培养模式、健全的基地培养模式、服务型"产学研"合作模式和融合型文化互动合作模式等多种校企合作模式,进而推进了我校教学改革,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重构了专业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专业课程设置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载体和重要手段。通过对安徽大学经济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体系进行实地调研,在分析本专业课程设置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完善专业课程设置体系、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的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11.
我国建筑类高校人才培养存在模式单一、工程训练未达到基本要求、理论教学与工程实际严重脱节、工程教育与人文教育结合不够,以及缺乏与国际工程高等教育接轨等突出问题,改革和创新我国建筑类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迫在眉睫.改革和创新我国建筑类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要在明晰办学理念基础上设计符合一定办学理念价值实现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中坚持"唯实"办学理念不失为一种正确选择."唯实"办学理念规定了"三实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完善建筑类高校"三实型"人才培养模式,应着力从深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造就一支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密切政产学研之间关系,构建多元合作人才培养链;主动适应世界工程高等教育潮流,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专业认证制度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2.
针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特点,结合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适合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以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3.
培养应用型人才对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我校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例,结合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注重职业技能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以适应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为目标,探讨了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改革与实践,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选择应用型本科院校城市规划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为实证,通过城市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调研与思考,指出应用型本科城市规划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必须契合自身的相对优势与基础,突出专业技能的培养,走特色办学之路。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校围绕建设示范性普通高等专科学校这一目标,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工程专科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工业、工程生产第一线所需的高等工程技术应用性人才为办学宗旨,在培养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其中建设具有综合性、工程性的校内实习基地,对学生进行基本工程能力和工程素质的培养和训练方面作用明显,逐渐形成了工程专科办学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6.
以中原工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的纺织工程专业为例,介绍了中外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特点,以及实际教学改革和创新,并就中外差异较大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展望,以期为国内同类工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根据我校"十二五"发展规划以及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为培养和造就一批服务石油企业和地方经济建设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优化学科基础,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和工程应用型教学特色,对本专业的实验、设计和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改革研究,构建了适应于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重点培养学生在掌握学科基本理论基础上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工程设计、绘图能力,对课程参观实习、工程案例教学、体验建造教学和学生工作室教学等方面的一些做法以及成效进行了研究和尝试。实践证明该体系对提高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为同类高校土建及环境类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就业岗位能力的培养为出发点,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和优化人才培养目标,重点介绍了构建并实施"点、线、面"一体化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以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内容和举措。  相似文献   

19.
以吉林化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和药物制剂两个本科专业的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为例,从两专业课程体系及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必要性、材料科学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方面的探索与创新、两学科交叉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两学科交叉人才培养的解决途径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与剖析,并对两学科交叉人才培养的实践进行探索和总结。  相似文献   

20.
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为了提高化工专业课程教学质量,把学生培养成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化工及相关领域优秀现代工程师,需设计出适应时代发展、符合工程认证人才培养要求的化学反应工程课程。通过修订课程目标、优化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式方法、完善考核评价等,对化学反应工程课程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为化工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