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超滤法处理石油微污染水源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截留分子量为30 kD和100 kD的聚砜(PS)超滤膜处理石油微污染水源水,并对不同试验条件下的去除效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不同进水浓度下,30 kD和100 kD截留分子量的超滤膜对石油的去除率分别在85%和82%以上;在不同pH下,30 kD和100 kD截留分子量的超滤膜的去除率分别在84%和81%以上;在不同温度下,30 kD和100 kD截留分子量的超滤膜的去除率分别在83%和80%以上. 相似文献
3.
4.
以实验室模拟含嗅微污染水为研究对象,对比考察常规处理/浸没式超滤膜组合工艺(CUF)和常规处理-粉末炭/浸没式超滤膜组合工艺(CPUF)启动阶段的除污效能及膜污染状况。结果表明:两种组合工艺的除浊率均稳定在98%以上;CPUF工艺开始稳定去除NH+4-N的时间较CUF工艺缩短了7 d,且对UV254的去除率增加了16.3%,出水土臭素平均浓度为3.44 ng/L,远低于CUF工艺出水的18.99 ng/L。CPUF工艺能有效延缓膜污染,连续运行28 d后跨膜压差仅增长了1.49 kPa,较CUF工艺低1.78 kPa。 相似文献
5.
沉淀——超滤组合工艺处理微污染黄河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沉淀-超滤组合工艺,以黄河微污染水源水作为原水进行了试验研究,并与水厂常规工艺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沉淀-超滤组合工艺运行稳定后,对浊度的去除效果非常显著,出水浊度为0.07~0.09 NTU;对藻类有显著的去除效果,出水中未检测出藻类;在高密度沉淀池投加3 mg/L粉末活性炭后,组合工艺能有效去除CODMn,出水CODMn≤3 mg/L;高密度沉淀池对氨氮的去除率为30%,组合工艺总去除率为54%;在未投加任何消毒剂的情况下,工艺出水细菌基本为零,能保证很高的微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7.
针对目前饮用水源污染日益严重、在无自来水设施的地区生活用水水质得不到保障的现状,采用电凝聚工艺处理微污染地表水,考察了其对水源水中细菌、浊度、CODMn的去除效果,并在此基础上研制了便携式电凝夥膜一体化装置,采用该装置对东湖水和长江水进行了处理.出水水质符合城镇供水水质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9.
采用粉末活性炭/超滤组合工艺处理微污染原水,考察了对浊度和UV254的去除效果,并根据由无因次和赋权法推导出的综合评价指标确定了最佳操作条件.结果表明,各工况的出水浊度<0.39 NTU,UV254<0.06 cm-1,水质稳定可靠;混凝剂(聚合氯化铝铁)投加量和抽停时间比对去除浊度的影响显著,粉末活性炭投加量对出水UV254的影响明显;使出水浊度和UV254达最低的运行条件不同,可分别由最小水平效应值确定各自的因素最佳水平组合;综合考虑出水水质和经济因素,确定较佳的运行工况为:混凝剂投量为1 mg/L,粉末活性炭投加量为300 mg,抽停时间比为15 min/3 min,曝气量为0.25 m3/h. 相似文献
10.
11.
采用自行设计的电絮凝一接触过滤组合装置对微污染原水进行净化处理。在连续运行的试验条件下,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对细菌总数、浊度、CODMn和氨氮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3.16%~9558%、9746%~9980%、37.02%~5547%和6096%~67.11%。所检测的水质指标均达到国家新颁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电絮凝-接触过滤工艺处理效果好,出水水质稳定,适宜处理微污染原水。 相似文献
12.
13.
针对微污染原水中存在的有机物和氨氮等污染物,采用生物粉末活性炭/超滤(BPAC/UF)组合工艺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当进水氨氮浓度较低时,硝化细菌活性较差,无法充分发挥生物降解作用,氨氮去除率较低,同时有机物去除率也较低;当进水氨氮浓度在0. 6 mg/L左右时,可以形成稳定的生物活性炭,组合工艺对氨氮的去除率较高,且对有机物的去除率较为稳定。进水中主要以分子质量<5 ku的有机物为主,组合工艺对这部分有机物的去除率也最高。组合工艺对疏水性物质的去除,主要依靠生物粉末活性炭的吸附降解和膜面滤饼层的截留作用。NaClO强化反冲洗可以很好地降低跨膜压差的增长速度,当NaClO浓度为400 mg/L、反冲洗时间为10min时可达到最佳清洗效果。 相似文献
14.
15.
采用气浮/活性炭/微滤膜一体化工艺处理高藻、低浊、有机物浓度较高的微污染湖泊水。结果表明,该工艺对有机物和藻类均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对浊度、色度、CODMn、氨氮、叶绿素a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7.50%、81.60%、76.50%、63.40%、94.60%。对于浊度的去除,气浮、活性炭和微滤膜均发挥重要作用;对于色度、CODMn和氨氮的去除,气浮和活性炭发挥主要作用;对于叶绿素a的去除,气浮发挥主要作用。另外,该工艺还表现出了良好的抗膜污染能力,试验开始时跨膜压差约为2.1 kPa,至试验结束时跨膜压差仅增至3.4 kPa。 相似文献
16.
17.
微污染源水中的污染物以有机物和氨氮为主,采用传统工艺处理时其出水水质难以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要求。将沸石作为生物滤池的填料,与混凝沉淀、超滤组合后用于处理微污染地表水,考察了其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该组合工艺对氨氮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出水氨氮在0.5 mg/L以下,去除率可达90%;对有机物也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出水CODMn在2 mg/L左右,去除率约为60%,出水水质达到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要求。该工艺对氨氮的去除主要由沸石生物滤池完成,而沸石生物滤池、混凝沉淀及超滤均能去除CODMn,贡献率分别为49.6%、30.9%、19.5%。 相似文献
18.
微絮凝—超滤工艺处理黄河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微絮凝—超滤工艺处理黄河水,考察了其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微絮凝—超滤工艺对浊度和病原微生物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出水浊度〈0.1NTU的保证率可达到95.26%,对总大肠菌群和细菌总数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100%和99.7%以上;对UV254的去除效果一般,平均去除率为14.9%。微絮凝—超滤工艺对CODMn的去除效果受进水CODMn的影响较大,当进水CODMn为3.6~4.5mg/L时,出水CODMn〈3.0mg/L;但当进水CODMn为4.6~5.9mg/L时,出水CODMn〉3.0mg/L,不能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20.
针对受氨氮和有机物污染的水源水,开展了规模为1. 2 m3/h的在线混凝/生物接触氧化/超滤的强化组合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强化组合工艺在常温期和低温期时,生物处理池的水力停留时间(HRT)宜分别为70和110 min;当原水中氨氮浓度为1. 22~3. 38 mg/L时,出水氨氮浓度<0. 5 mg/L,常温期和低温期时去除率分别为92%和89%;强化组合工艺对CODMn也有良好的去除效果,进、出水浓度分别为2. 88~5. 58 mg/L和<2 mg/L;三维荧光光谱分析表明,强化组合工艺对荧光类溶解性有机物也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