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金 《建造师》2008,(12):40-45
从样式研究的角度来看,中国近代建筑主要有三大类型。在中国几千年的古代封建社会里,虽然政治上有20佘朝皇帝的更替,文化上有多次的对外交流,但是,中国文化基本上是连续的一元文化。中国的建筑,在中国整个环境总影响之下,虽各个时代有各个时代的特征,但其基本的方法及原则却始终一贯  相似文献   

2.
3.
《上海建材》2003,(1):15-17
中国环境标志自1994年问世,八年来高举体系与产品双绿,产品质量与环境行为双优,环境与经济双赢的旗帜,认证了近60个建筑涂料企业的产品,成为中国建筑涂料产业发展进程的重要见证。 中国涂料产业以溶剂水性化、品质健康化、功能  相似文献   

4.
《建筑》2018,(22)
正追寻中国改革开放40年建筑设计界的事件与真相,是所有媒体人的责任。虽然它是全景的如系统工程般的技术难题,但是令人兴奋。因为用建筑媒体之眼审视业界发展变迁,是一段重要的历史见证和思想检视过程,是难得的时间节点上见物见人的改革基因思辨。如果说,40载建筑设计变迁是作品筑成的纪念碑,那么建筑传媒40载的成果是致过去、敬未来的传播思想录。如果说,每个建筑学人对改革开放40年的回望是心智使  相似文献   

5.
蔡奎全 《工程机械》2004,35(12):i021
2004年对于我们来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我们迎来了大宇重工业烟台有限公司成立十周年的庆典,十年风雨路,我们同舟共济!回顾过去的岁月,从最初的白手起家,  相似文献   

6.
50年之路——当代中国建筑艺术回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默 《世界建筑》1999,(9):24-28
当代中国建筑艺术50年发展道路,可分为4个阶段;即以仿古为主的“民族形式”时期,简约化时期,“文化大革命”庸谷艺术时期以及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比较健康的多元建筑论时期,多元建筑论时期又有几种流派:即古风主义,新古典主义,新乡土主义新民族主义和本土现代主义,作者认为,中国的现代生活是中国建筑艺术的唯一源朱,坚持创造具有时代特色和中国气派的新建筑文化是唯一正确的道路。“唯一”与“多元”并存,“唯一”“  相似文献   

7.
印度现代建筑5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尔孔德(印度教高僧住宅)·本地冶里1936~1948Golconde,HurobindoHshram,Pondicherry建长师:A.雷家德(AntoninRaymond)高等法院·昌迪迎尔1952~1956HgbCourt.Chandigarh建筑师。勒·柯布西耶(LeCorbusier)秘书处.昌迪迎尔1952~1956Wecretariat.Chandigarh建筑师:勒·柯布西耶(LeCorbusier)工厂主协会大楼·艾哈买这巴德1953~1956MillownersHssociationBuilding,Hbmedabad建筑师.勒·柯布西耶(LeCorbusier)议会大履·昌迪迎尔1955~196OAs.emblyM-11,Ch-ndigarh建筑师:勒·柯布西耶(LeCorbusier)甘地…  相似文献   

8.
标志性建筑50年——当代中国建筑艺术风尚的嬗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言。从上世纪中到今天,50年过去了,现今我国的建筑文化同50年前相比,出现了显著的变化,建筑文化包容广泛,建筑艺术是其中重要而显眼的方面。这里谨就我国建筑艺术风尚50年来的变化,做些初步的考察。  相似文献   

9.
<正>"第十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于3月28日——30日在北京举行。从2005年举办首届绿建大会以来,这一年度盛会已连续举办十届。十年来,绿建大会见证了中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历程,成为中国绿色建筑发展的风向标。本届大会共设一个综合论坛和31个分论坛,参会人数从最初的800人发展到本届的3000余人,参展单位从最初的50家发展到今天的300多家,实现了跨国家、多学科、全方位的大融合、大交流,绿建大会已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性行业盛会。目前,发展绿色建筑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近日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我国城镇化是在人口多、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比  相似文献   

10.
我国建筑模板技术50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建国50年来我国建筑模板技术的发展情况,指出近20年来我国模板技术发展较快,半隧道模、台模、筒子模、快拆模板等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1.
赵敏 《建筑创作》2009,(8):152-162
如果说建筑是一部石头垒就的史书,那建筑师就是这部恢宏巨著的设计者。古往今来.长城、故宫、苏州园林、布达拉宫……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建筑.构成了中国的形象。而这些建筑背后的建筑师是谁?他们有怎样的经历?可能大多数人都不十分了解。  相似文献   

12.
李沉 《建筑创作》2009,(2):169-172
1966年 2月1日国家建委批转建筑工程部《关于住宅、宿舍建筑标准的意见》.指出:非生产性建设.要发扬延安作风.贯彻“干打垒”精神.适当降低民用建筑标准。  相似文献   

13.
李沉 《建筑创作》2009,(1):159-161
1949年 5月22日北平市成立都市计划委员会。 7月天津市成立了第一个合作社性质的天津营造服务社。  相似文献   

14.
2001年1月23日,建设部颁发《城市规划编制单位资质管理规定》。4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举办梁思成先生诞辰10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同时,首届梁思成建筑设计双年展——梁思成纪念馆构思方案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该展体现了中国实验性建筑设计的状况和对城市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1991年5月建设部颁发了《推进建设事业科技进步政策要点》,明确提出,当前建设科技进步的目标和工作重点是节能、节材、节水、节地,提高工程质量及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经济效益。5月建设部,人事部联合召开大会,向首批100名监理工程师颁发了  相似文献   

16.
从城市化看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是一个不短也不算长的时间,从历史长河看十分短暂,从发生的巨大变革看却又很不寻常。对这样重要的历史事件从个人角度做出客观而准确的评价是十分困难的,因为这需要时间的检验,需要理性的比较和冷静的思考。但我们这一代人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我们有改革开放前与后的亲身感受,所以还是有一点发言权的。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园林》是国内园林绿化学术方面最早创办的学刊,已走过了25年历程。我和《中国园林》从一开始直至如今,打过无数次交道,既促进其创办,又关心其发展成长,发表过一些文章、图照与题字,还亟盼其有更美好的前景而提出希望与建议。现值此共庆25周年之际,特回忆起几个阶段中我感触较深的事例,连同本人的一些希望,写出来让自己和读者回味、反思一下,应当还是不无裨益的吧。  相似文献   

18.
金磊 《建筑创作》2009,(9):132-144
回溯新中国建筑设计及建筑学理论研究60年的历程,既经历了创建、发展和辉煌,也经历了顿挫、困境与危机。"建筑中国60年"系列丛书从策划、编撰到出版的两年间是《建筑创作》杂志社团队不懈追求、理清历史史实、揭示事件内涵、把握作品评析要点的过程。为此本丛书力诫当下文化的"浮躁"病症,每一位作者力求用独特而深刻的历史批判视点,在展示中国建筑60年学术成就及优秀作品的同时,还坚守文化态度和积极探索真理的精神,努力反映出新中国一代代建筑学人们求真务实的学术品质。我以为"建筑中国60年"系列丛书的宗旨:要让新中国60年建筑的经典作品不仅仅真正成为一种思想和精神财富,更要引发出一系列真切的反省及总结机制,本丛书的"建筑中国"一词凸显新中国大厦奠基与新中国建筑作品建设过程这双重含义,前者具有宏观精神,后者更体现扎实的工程意义。作为一部志向于以建筑的名义向新中国60年华诞致敬的大型系列出版物,它已不再是一套具有某些个人情绪的建筑师随笔类"小书",而是集中反映"建筑中国60年"历程中的记忆、作品、语言、文字、图片等精神财富的"大书",从中不仅能读到建筑随时代变迁的发展史,更能成为珍贵的建筑设计学在理念与信息上的"教科书",因为其中闪现着一代代建筑师在艰难中奋进且不无坎坷的身影,从此种意义上讲"建筑中国60年"系列就是希望用"全集"呈现60载中国建筑的文化创造。  相似文献   

19.
发展历程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北洋大学更名为天津大学.1953年我考入土木建筑系建筑学专业学习.1958年毕业去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了22年(其中一半时间是文化大革命时期).1980年返校任教直至退休.从时间上看,我基本上见证了上世纪天大成立后建筑系(院)逐步发展变强的历程. 组建初期,系里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为了救急只能让1950年进校的学生提前到1953年毕业,以顶上教学的第一线.后来这批青年教师逐渐成长为系里的中坚力量,其中如彭一刚先生,在20世纪90年代还被选为中科院院士.另外,老教师中除徐中是二级教授名声在外,与其他名校师资辈分高、知名学者多相比还是略逊一筹.在那“论资排辈”的年月,在学界和话语权方面还是很吃亏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