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崇桂 《食品科学》1981,2(7):18-22
一、原料及原料处理工序(1)原料有关酱油原料的研究,从“薄口酱油”(淡色)或白酱油(更淡色)用的原料和“低盐浓厚酱油”(浓味)用的原料开始,直到开发新风味酱油用的新原料,是颇为盛行而多种多样的。有关薄口酱油或白酱油用的原料方面,已  相似文献   

2.
曲大亮 《食品科学》1981,2(2):10-14
原料和原料处理(一)大豆和脱脂大豆(豆饼)二次世界大战前,几乎所有的酱油都是由大豆为原料生产的。现在被广泛使用的酱油原料是豆饼。根据政府1974年统计,作为酱油原料大豆的用量仅是豆饼用量的8%,以豆饼为酱油的蛋白质原料在经济上是可行的.例:大豆的氮含量约为6%,豆饼的氮含  相似文献   

3.
日本酱油种类与特性 酱油是日本传统调味料,现已作为世界性调味料向近百个国家出口,特别是向美国出口多。酱油种类由日本农林省规格(JAS)按酿造方法分三类:本酿造酱油、新式酿造酱油、酶处理液-氨基酸混合式酱油。酱油中含食盐、糖类、乙醇,氨基酸等调味料及防腐剂等。  相似文献   

4.
李述华 《食品科学》1982,3(2):54-55
本装置适用于酱油酿造的原料蒸煮及其他行业所需要的连续蒸煮设备。其工作原理如下;如图所示,原料按比率润水预热后,进入绞龙c。a、b油缸控制c、d绞龙供料。工作时,a缸开启,绞龙c运转定量将原料送至“Ⅰ”形管。该管是等压密闭进出料室,进料  相似文献   

5.
日本酱油的特征及其酿造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日本酱油按酿造方法分为本酿造酱油、新式酿造酱油和酶处理液--氨基酸液混合式酱油3类,按原料及成品特征又可分为浓口酱油、淡口酱油、溜酱油、甘露酱油、白酱油和其它酱油等,并介绍了各自的特征.着重介绍了本酿造浓口酱油的生产工艺,主要为原料精选、浸泡、蒸煮、混合制曲、入池发酵、压榨和灭菌等工序;新式酿造酱油是脱脂大豆酸解成氨基酸液,用碳酸钠中和,加入生酱油或本酿造醪经发酵、熟成、压榨、除糟和灭菌等工序制作而成的.简述了酱油的质量检验与保质期。  相似文献   

6.
王敏 《中国酿造》2008,(1):102-102
答:南瓜中含有丰富的淀粉,营养价值很高,将其酿造加工成酱油,可以提高其经济价值,且风味独特。  相似文献   

7.
主要在酱油原料处理方面介绍了一些新的技术,并在制曲、后期调配、防腐剂方面提出了一些探讨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酱油是日本传统调味料,日本农林规格(JAS)按酿造方式分正宗酿造方式、新式酿造方式、酶处理氨基酸混合方式三类。  相似文献   

9.
本发明多目标问歇过程优化原酱油生产方法,涉及酱油调味品生产技术领域。以豆粕、麸皮、小麦为原料的原池发酵、原池浇淋法,原池发酵串池淋油法,低盐固态发酵移池淋油法。经灌装获酱油成品。其特征在于:研制了多功能池,3种方法用同一设备进行原料处理、同一设备加种曲制曲、用多功能池发酵与淋油,研究了淋油后的发酵工艺,用同一设备灭菌,  相似文献   

10.
日本东和化成工业公司日前以意大利产干制番茄为原料,加工制成新品“干番茄提取物”。目前,该生产技术正在申请专利权。该提取物制品是用有极强滋味的干番茄原料提取后制成的。番茄经干燥处理后,其所含谷氨酸生成熟番茄原料中没有的鲜味成分,因此增强了作为调味辅料的作用。该成品提取添加量因制品不同而异,一般添加量为0.5%~3%。  相似文献   

11.
日本一家从事用植物油生产脂肪酸并以其为原料生产表面活性剂的公司最近应用纤维表面活性剂技术开发了几种造纸化学品,以下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2.
蒸煮袋是美国早在50年代就着手研究的,但世界上首先形成企业化的却是瑞典、意大利和日本。日本蒸煮袋食品投放世界市场的日期是1968年。蒸煮食品发展最快的据说也是日本。年销售量在5亿袋左右。  相似文献   

13.
鲍鲁生 《食品科学》1984,5(9):15-18
<正>日本是以大米为主食的国家,随着战后的经济困难和美国小麦的输入而产生的面包业到了60年代得到了迅速发展。面包被广大国民所接受,特别在青年人中更为普遍。但是,时至今日,大米仍占日本人主食的2/3,每人年平均消耗80公斤大米,与50年代初相比减了近40公斤,原因主要是肉蛋奶等副食的增加。50年代初,人均日消费面粉80克左  相似文献   

14.
吴世新 《纸和造纸》2008,27(Z1):67-69
介绍青檀植物习性、栽培与管理.以及青檀的加工和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