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通过抽水试验获得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的基础上,采用井流公式计算井筒涌水量是目前井筒检查勘察阶段最常用的涌水量预报方法。针对传统方法中引用的水位降深测值、求参模型和涌水量计算公式,分析了涌水量预测值的误差来源,并提出了纠正误差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通过抽水试验获得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的基础上,采用井流公式计算井筒涌水量是目前井筒检查勘察阶段最常用的涌水量预报方法。针对传统方法中引用的水位降深测值、求参模型和涌水量计算公式,分析了涌水量预测值的误差来源,并提出了纠正误差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荀迎九 《陕西煤炭》2009,28(5):19-21
通过对马泰壕矿井井筒穿越地层、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研究,分析了井筒直接充水来源与途径,预测了井筒涌水量,为安全建矿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前水文地质试验很难做到分层分段抽水,较多的是将含水层划分为若干含水层组进行混合抽水试验,并计算水文地质参数.因此,应用解析法计算井筒穿越各段涌水量存在一些困难.宁夏煤炭勘察工程公司在银星二号煤矿主斜井、副斜井及回风斜井井筒涌水量计算过程中,试探性地采用考虑含水层岩性粒级、含水层厚度及有效水头高度3个因素的加权平均法,计算得到了银星二号煤矿主斜井、副斜井及回风斜井分段涌水量预计值.  相似文献   

5.
付晶晶 《煤炭与化工》2021,44(10):75-78,81
本文根据鹰骏三号矿井3个井筒检查钻孔分含水层进行抽水试验所获取的水文地质参数,应用地下水动力学,采用大井法对鹰骏三号矿井主立井、副立井、回风立井分别进行井筒涌水量预测,针对单孔未对全井段含水层进行抽水试验、无法得到单孔全部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的情况,根据井筒位置地质构造简单、基本无地层倾角、井检孔与井筒中心距离较近的条件,最终在本孔已获取的水文地质参数基础上,参考其他钻孔同层抽水试验水文地质参数最大值求得该含水层井筒涌水量,并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最后提出基岩段井筒掘进采用冻结法,并对冻结法井筒掘进工艺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信湖矿井井筒穿越多层地层,基岩段中含水层局部发育。为了给矿井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水文地质参数,利用信湖井井筒检查孔抽水试验数据,根据地下水动力学原理,准确地预算出各井筒涌水量。并结合勘探地质报告,对井筒水文地质类型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7.
从井筒检查钻孔抽水试验的设计、井筒涌水量的预算方面,阐述了在井筒相距较近、含水层(组)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富水性均一的情况下,对井筒检查钻孔分含水层(组)逐层进行抽水试验所获取的水文地质参数。举例说明了预算竖井和斜井井筒涌水量时计算公式的选取以及预算方法,并对预算结果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8.
西北地区地质结构和岩层含水条件不同于东部地区。为研究榆林矿区厚松散层和砂层地质结构条件下的矿井涌水情况,以袁大滩煤矿为工程背景,分析了矿井水文地质特征,计算了井筒涌水量,对矿井涌水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矿井岩层裂隙丰富,上覆松散层含水层和砂岩含水层较厚,对井筒安全使用存在威胁|主斜井、副斜井、进风立井和回井立井的井筒涌水量分别为243m/h、388m/h、1409m/h和1388m/h|袁大滩煤矿比榆阳煤矿、榆树湾煤矿的井筒涌水量大,进风立井涌水量特别显著,在开采过程中应该加强防水措施。  相似文献   

9.
井筒涌水突变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淮南板集煤矿副井的水文地质条件,建立了井筒涌水的计算模型,分析了井筒涌水突变过程中围岩位移场和流场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井筒涌水过程中,首先在二含和三含交界处出现压缩变形,随着含水层水头不断损失,涌水量由大变小,地表沉降速度加快,最终主副井间松散层形成沉降盆地结构,相邻含水层的强补给造成井筒涌水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   

10.
屈兴波 《煤矿现代化》2013,(4):47-49,52
斜井井筒的检查钻孔工程无法沿井筒方向施工,一般情况,在井筒方向上布置几个钻孔,根据钻孔施工情况,大体判断斜井井筒所穿越的地层情况,而在计算井筒涌水量时,无法使用稳定流公式中的"大井法"进行计算,只有根据"集水廊道法"对所施工钻孔进行分别计算,并近似测算出井筒涌水量,而这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丁集煤矿特殊的地层条件,为防止井壁在冻结壁融沉和地层疏水沉降时发生破裂,在井壁设计时采用竖向可缩性井壁结构,并提出了一种新型冻结井可缩性井壁接头形式.通过试验和数值计算表明:在竖向附加力作用下,该接头具有良好的竖向压缩变形特性、很强的抗侧压能力和可靠的防水、防漏性能,并且实验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基本一致.该研究成果已应用于丁集煤矿的三个立井井筒.  相似文献   

12.
悬浮下沉钻井井壁筒轴向失稳特性与滑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牛学超  洪伯潜  杨仁树 《煤炭学报》2008,33(11):1235-1238
以现场实际井壁下沉过程为条件,自行设计了钻井井壁模型试验装置和试验过程,完成了钻井井壁的悬浮下沉模型试验.结果表明,井壁触底后随着配重水量的增加,筒体竖向轴线的形状类似于正弦曲线;井壁内力增加,井口支承反力也在增加.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得出井壁底的滑移主要是由于配重水质量增加引起的.  相似文献   

13.
基于第四系冲积层水位下降是井筒破裂的主要因素之一,以济宁三号煤矿为例,分析工广周边第四系水源井取水活动对煤矿主井、副井和风井井筒稳定性的影响。根据水源井取水层位不同对水源井分类,结合第四系冲积层水位观测孔观测结果,研究了不同取水层位水源井取水对含水层水位的影响。结果表明:工广周边地面水源井取水会引起相应含水层的水位下降,但对工广区含水层水位下降影响有限;第四系含水层水源井取水对井筒稳定性有影响,但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孙建荣 《煤炭技术》2014,(7):115-117
经多年井筒地面预注浆工程的实践,研究探索出适合地面预注浆的大段高、高压力的压水试验方法,通过压水试验计算含水层渗透系数,并预测含水层井筒涌水量,其结果与井筒下凿实际涌水量相吻合,可以作为评价井筒注浆效果的依据,也可以作为制定井筒施工技术措施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姚直书  王再举  程桦 《煤炭学报》2015,40(6):1383-1389
针对深厚冲积层冻结井筒早期壁间注浆封水效果不好的难题,通过实测数据分析和理论计算对深厚冲积层冻结井筒的冻结壁融化特性、井壁受力变形和壁间注浆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对现场测温孔实测数据分析,得到了不同土层的融冻时间比;通过理论计算表明,在冻结壁完全融化后,外壁的外表面承受着水土压力、内表面作用有壁间水压,在此情况下,外壁内表面径向变形比单独冻结压力作用下的外壁变形要小的多,总体表现为向外反弹;而内壁在壁间水压作用下向内位移,由于内、外壁变形位移方向相反,壁间空隙形成,从而为注浆浆液扩散提供了通道。提出壁间注浆的最佳时机应在冻结壁完全融化、在压力水作用下壁间间隙已经形成、内壁还没有出水前。并给出了具体的壁间水压监测系统,实行了壁间注浆信息化。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利用漏斗承接井壁淋水并通过管道将淋水引至-147 m水平作为液压绞车的液压油冷却水。解决了井壁淋水对井筒设备严重腐蚀的问题。解决了井底清理撒煤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被广泛采用的钻井法施工悬浮下沉井壁有其深度极限的概念, 分析了泥浆中钻井井壁底接触岩石后的受力状态,建立了固井前泥浆中充满配重水井壁的力学模型,该模型类似于液体中的有底管状细长压杆. 以能量法为基础,利用结构稳定理论和流体力学理论原理,推导了井壁结构轴向临界稳定高度的解析式,并给出了典型算例. 强调了工程设计中利用该公式的注意事项,提出了井壁深度超过屈曲极限后可以改变井壁结构或改变井壁下沉方法的建议. 最后,指出进一步研究这一问题的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较详细地总结了淮北矿区复合井壁由试验到推广应用的发展过程,系统地总结了复合井壁发展各个阶段的技术特点及其取得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复合井壁产生与发展的必然性。文章通过对大量现场观测资料与数据的分析,重点揭示了复合井壁中砌块、中间夹层、泡沫塑料板、夹层注浆、无壁座施工等各个环节的作用机理和井壁不裂不漏的客观规律。文章还进一步展望了深井冻结施工井壁结构的发展前景,提出了合乎我国国情的井壁增强减薄的具体途径。并就采用硅粉混凝土增强减薄井壁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9.
西北冻结立井砼井壁爆破损伤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我国西北地区冻结立井岩石钻爆法施工时,大药量爆破对附近新浇混凝土井壁的损伤情况,根据相似理论制作了15∶1的圆柱形冻结立井模型,在爆破塔内开展了爆破模型试验研究。沿立井轴线方向,在混凝土井壁内侧面上粘贴环向和轴向共4组应变片,测定井壁在微差爆破作用下的变形情况,并根据广义胡克定律近似计算出各点应力。同时采用超声波测试方法测定井壁损伤。结果表明:井壁内侧面各点的应力应变时程曲线与爆破方案密切相关,应力应变峰值与各微段炸药量相对应。得出应力峰值与爆距、药量和岩体介质之间的拟合关系,以爆破前后的波速变化衡量井壁损伤,据此估计多次爆破对井壁累积损伤情况。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某铁矿竖井采用钻井法施工,拆除井简钢护壁后出现井简漏水。先后采用井内填土、井底注浆,横向钻孔、壁后注浆,砌筑混凝土止浆墙等治理措施,最终达到了止漏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