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人体模型是产品人机工效分析的重要基础工具。针对CATIA V5中缺少中国人体模型的问题,本文通过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项目与CATIA V5中人体变量的对比分析,找出了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中缺少的测量项目,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完整的中国成年人人体模型尺寸数据文件。建立中国数字人体模型作为满足人生理需要的设计依据,根据人机工程学理论并考虑人的心理认知,通过计算机辅助人机设计确定人性化操作空间。  相似文献   

2.
本文举例说明用CATIA中“用户化阵列”、“部件功能”、“重复使用阵列”、“柔性/刚性子装配”等工具实现快速装配的方法,简化重复装配工作,减少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3.
以V2O5溶胶凝胶为原料,采用旋涂法、浸涂法、喷涂法和刷涂法在各种衬底上涂制V2O5薄膜。对4种涂膜方法以及胶体性能对涂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薄膜厚度与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SCR烟气脱硝催化剂V_2O_5-WO_3/TiO_2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浸渍法制备了V2O5-WO3/TiO2催化剂,考察催化剂在SCR反应中的脱硝性能.结果表明,WO3的引入扩宽了催化剂的反应窗口,随着WO3含量增加,脱硝率略有上升,特别是在高温阶段.当WO3含量为8%时,催化剂具有最佳效果,在250~400℃范围内,NO脱除率都能达到95%以上,450℃时,脱硝率仍能达到89.19%.此外,进一步考察了空速值、氧浓度、氨氮比、NO初始浓度等不同条件下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还原五氧化二钒制备二氧化钒粉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碳热法还原V2O5制备钒的低价氧化物VO2.用XRD分析生成物的相结构,用DSC/TGA的分析结果推测反应历程.结果表明:反应经历了674°C-710°C期间生成V6O13和710°C以上完全形成VO2的过程.将VO2与LAS玻璃复合烧结成陶瓷,对其进行阻温测试,结果表明:在室温至100°C间复合陶瓷电阻急骤下降,这是由VO2的半导体-金属相变效应引起的.  相似文献   

6.
纳米V2O5的晶体缺陷与导电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V2O5粉体,利用IR、ESR结构分析手段研究晶体缺陷,并用阻抗谱研究它的导电性能。阻抗谱表明,在较低退上得到的纳米V2O5粉体(平均粒径为5.0nm)表现出超常的导电性能,其电导率高于其它样品二个数量级。IR、ESR分析指出,该样品中V2O5结构发生严重畸变,引起氧空位浓度增加,并认为是导致良好导电性能之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牛飞  刘自力  张健杰  向超  徐阳阳 《功能材料》2012,43(13):1700-1703
六钛酸钾晶须是一种连锁风洞结构的具有优良物理机械性能和稳定化学性能等特点的新型材料。目前KDC法合成六钛酸钾晶须所需的煅烧温度高,且晶须长径比较小,而采用V2O5为添加剂的改进KDC法可以降低其煅烧温度,提高晶须长径比,使长径比>20。实验通过TG-DSC曲线说明V2O5的加入可以降低其煅烧温度,通过XRD确定了六钛酸钾晶须的合适煅烧温度、煅烧时间和钒酸盐的加入量,通过SEM说明晶须的长径比、形貌等。结果表明,当煅烧温度为800℃、煅烧时间为5h、V2O5的加入量为2%时,合成的六钛酸钾晶须平均长径比可达到22,且晶体结晶性好,形貌均匀。  相似文献   

8.
一维V2O5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纳米尺度的材料,可广泛应用于催化剂、电致变色器件、电化学、场效应管、传感器、自旋电子器件以及纳米光刻模板等领域,综述了不同形态的一维V2O5纳米材料(包括纳米线、纳米棒、纳米管、纳米带)的制备方法及其电、磁、电化学和光学性质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热处理对V2O5-TiO2复合薄膜表面结构与光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钛酸丁脂、V2O5粉末为前驱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V2O5-TiO2复合薄膜,并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Uv-vis-nir分光光度计等方法研究了热处理对薄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复合薄膜中钛离子的价态不变,仍为Ti4 ;而V4 离子逐渐被氧化为V5 离子;并采用氢氧基团、碳氧键与多种钒离子进行叠加拟合,拟合结果与实验曲线非常符合;V2O5-TiO2复合薄膜在紫外光波段的透射率减小,吸收带边出现红移.  相似文献   

10.
柯满竹  陈文  王俊峰  石兢 《功能材料》2004,35(Z1):2963-2965
近年来,利用能与锂等碱金属离子发生拓扑化学反应的V2O5、MoO3等层状氧化物的层间结构特征,将聚合物嵌入层间对其进行修饰来改善界面和层间性质,使材料呈现出许多优异的性能,对这类材料合成、结构、性能和界面行为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本文采用通氧气气氛下熔融淬冷法制备V2O5溶胶,采用聚合物溶液直接嵌入的方法,用PEO(聚氧化乙烯)对V2O5层间进行修饰制成(PEO)0.5V2O5·nH2O纳米复合薄膜,并通过直流电导率测试、循环伏安法、紫外-可见光吸光光谱对其电学、电化学、光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EO的修饰使V2O5干凝胶薄膜的电学、电化学、光学性能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从建立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着手,着重分析了GIS软件开发管理的原则与数据管理的基本内容,详细论述了软件组织者在研发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与控制标准ISO9000系列及软件的能力成熟度模型CMM,指出质量控制在软件过程改进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数据处理速度,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本文介绍了一种快速检测整体叶轮叶型的方法。选择计量型三坐标测量机进行测量,使用QUINDOS6及专用数据自动处理软件,并自行开发二次测量程序,对叶型偏差、前后缘半径R等叶形特征参数快速精确地进行评价,同时自动输出图形报告,最终能够直观地反映检测数据结果。  相似文献   

13.
张继承 《计测技术》2020,40(4):5-10
提出了一种新的算法用于实现VB语言对CATIA曲面法向量和坐标转换的二次开发。该算法基于方向余弦法和新坐标系轴上3个特殊点实现转换,巧妙地解决了CATIA提供给VB语言二次开发中用于测量角度的函数的不稳定性问题,规避了直接采用测量角度进行的一系列计算(如用角度来求方向余弦值),为CMM数据源的正确性提供了有力保证。基于该研究成果,现已利用VB语言成功开发出“CMM测量点采集辅助软件”,并取得了相关软件著作权。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坐标测量机温度误差的作用机理;探讨了结构热变形位移矢量的数学表达方法;分析了温度误差实验的测量结果;提出了采用几何误差修正软件对温度误差进行动态补偿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
江舟  王伟  覃欣  李洋 《中国测试技术》2005,31(6):107-109
在线实时分布式网络化测控是测控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基于DCOM组件技术的分布式测控软件体系结构便是较好的分布式网络化测控系统的解决方案之一。本文建设性的提出基于分布式组件技术构件多层网络化坐标机控制系统,利用分布式(DCOM)技术的方法实现了坐标机的远程控制和网络共享。并举出了在实际应用当中成功的案例。  相似文献   

16.
测量路径的自动生成是现代三坐标自动测量机软件系统的一个重要功能。测量路径即测量机执行测量任务时的运动轨迹,由测量点、定位点和触测方向的序列组成。本文研究了截平面法生成理论测量路径和计算测量点,给出了简单稳定的方法计算测量点,计算定位点的算法采用了等距法。  相似文献   

17.
激光跟踪测量系统校验及在三维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激光跟踪仪(LTS)原理,提供了一种校验激光跟踪测量系统的方法。通过与高精度三坐标测量机(CMM)比对测量,检验其精度,实验结果表明角向误差是影响LTS精度的主要因素。利用激光跟踪仪对汽车外形进行扫描,建立其三维模型,发现测量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结果表明,激光跟踪仪应用于汽车车身扫描有操作简单、精度较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结合单柱地轨型三坐标机的结构特点,通过对横梁的分析进而对立柱进行了详尽的研究,这些研究对立柱的结构分析,受力分析和误差分析,最后指出由立柱弹性引起的测量误差可以和由其它因素引起垢测量误差相迭加,并可进行软件修正。  相似文献   

19.
针对单柱地轨型三坐标机横梁的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介绍了横梁的变形补偿方法,并通过对测头轨变的研究,提出应用计算调整横梁,同时给出了算法。这种横梁的设计和调整经过实际验证是切实可行的,而且远远高出我国同类产品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In many industrial fields (for example, automotive and aerospace) dimensional measurements of large size objects should be easily and rapidly taken. Nowadays, the problem can be handled using many metrological systems, based on different technologies (optical, mechanical, electromagnetic, etc.). Each of these systems is more or less adequate, depending on measuring conditions, a user's experience and skill, or other factors like time, cost, dimensions, accurateness, portability, etc. In general for measuring medium-large size objects, portable systems can be preferred to fixed systems. Transferring the measuring system to the measured object place is often more practical than vice-versa.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introduce a new system called Mobile Spatial coordinate Measuring System (MScMS). The system has been designed to perform dimensional measurements of medium-large size objects. MScMS is made up of three basic parts: a ‘constellation’ of wireless devices, liberally distributed around the working area; a mobile probe to register the coordinate points of the measured object; and a PC to store data sent by the mobile probe?–?via Bluetooth?–?and to process them by means of ad hoc application software. MScMS is easily adaptable to different measuring environments and does not require complex procedures for installation, start-up or calibration. This document presents the system hardware/software/firmware architecture and functionalities and describes the peculiarities and metrological performances of MScMS first prototype, which has been developed at the industrial metrology and quality laboratory of DISPEA?–?Politecnico di Torino. Finally, the most critical aspects of MScMS are illustrated and the research perspectives for future improvements are giv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