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在线路走廊比较紧张的东部地区,特高压电网考虑架设同塔混压多回输电线路,特高压同塔混压多回输电线路相比常规线路在防雷性能上有没有其自身的特点,这是目前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利用电磁暂态程序(PSCAD/EMTDC)和改进的电气几何模型(EGM)计算了1000 kV/500 kV同塔混压4回输电线路的反、绕击跳闸率,分析了避雷线保护角θs、1000 kV线路底层横担和500 kV线路顶层横担之间距离H及500 kV线路顶层横担宽度l对线路绕击跳闸率的影响,比较了1000 kV/500 kV同塔混压4回输电线路和其他电压等级同塔混压线路的防雷性能。结果表明,线路的反击跳闸率较低,但存在500 kV双回反击跳闸的可能性。线路的绕击跳闸率高于其他电压等级的同塔混压线路,1000 kV绕击跳闸率随着θs和H的增加而增大,随着l的增加而减小。500kV绕击跳闸率不受θs的影响,随着H的增加而先减小后增大,随着l的增加而增大。线路整体绕击跳闸率随着θs、H和l的增加而增大。为了减小线路的绕击跳闸率,可减小θs和H,在19.06~25.06 m范围内适当增加l。 相似文献
3.
输电线路防雷性能时空差异化评估方法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11
为有效掌握输电线路防雷性能,根据雷电活动特征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较大差异,输电线路在遭受雷击时其防雷性能也呈现出相应的时空差异性的情况,提出了一种输电线路防雷性能时空差异化评估方法。该方法基于雷电定位系统长期的雷电监测数据,采用输电线路走廊雷电参数网格统计法,统计给定输电线路沿线路走廊的任意指定时间段内雷电参数,得出线路实际的地闪密度和雷电流概率密度分布,再用雷击跳闸率计算方法计算线路及其各个区段在改指定时间段内的雷击跳闸率,并以输电线路防雷性能的设计值、规定值或运行经验值为参考划分评估等级,评估出输电线路防雷性能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差异。评估结果可有效帮助输电线路设计和运行部门更加细致地、有针对性地采取防雷措施来提高线路防雷性能。 相似文献
4.
雷击高压输电线路,是电力部门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特别是多雷区无架空避雷线35kV输电线路,雷击现象更为突出。 35kV输电线路在《电力设备过电压保护设计技术规程》SDJ7—79中规定,“一般不沿全线架设避雷线”。在输电线路设计与运行维护中,35kV输电线路也未考虑线路的自身防雷,而一般仅在发电厂、变电站的进出线 相似文献
5.
6.
220kV新杭线I回防雷改进措施效果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断杭线I回路27年雷电流幅值实测结果,34年雷击跳闸率的变化,分析了改进杆塔接地装置,增设耦合线和塔顶拉线等防雷措施的效果,同时为《电力设备过程电压保护设计技术规程》(SDJ7-79)的修订提供了部分实测数据。 相似文献
7.
110kV和220kV架空线路并联间隙防雷保护研究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研制了适用于我国110kV、220kV架空输电线路的并联间隙防雷保护装置,用于减小雷击闪络后工频续流电弧对绝缘子和金具的损坏。对该装置的雷电冲击特性和工频电弧燃弧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计算了绝缘子串的电压、电场分布和线路雷击跳闸率,分析了50%雷击放电电压与间隙距离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优化了装置的设计,给出了电极设计尺寸的系列表格,以便工程技术人员可根据绝缘子片数以及线路跳闸率来选择并联间隙的尺寸。 相似文献
8.
评价两锦地区220kV输电线路防雷设施的有效性,分析了影响雷击跳闸率的可能因素,并且,对提高两锦地区220kV输电线路耐雷水平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本文给出适应于紧凑型线路结构特点的计算线路防雷性能的模型与方法.对不同导、地线布置,杆塔接地电阻及线路绝缘强度对防雷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计算.所建议的导线对塔柱、上导线对横担的空气间隙值,以及提高防雷性能的措施,已被我国第一条220kV紧凑型线路设计采用. 相似文献
13.
14.
15.
由于500kV线路杆塔高度增加,加上地形和气象条件更复杂,容易遭受雷击,500kV线路雷击闪络仍是线路的主要故障之一,闪络是由反击和绕击两种雷击方式造成,运行经验还表明,引起500kV线路雷击闪络的主要原因是绕击造成,而另一种雷击形式反击造成500kV线路闪络的可能性较小。下面对造成反击和绕击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对500kV输电线路防雷保护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17.
通过分析三条110KV山区输电线路防雷装置的运行情况,指出输电线路防雷要同时采用多种防雷措施降低雷电跳闸率,而降低杆塔的接地电阻,提高线路的耐雷水平是降低山区输电线路雷电跳闸率的一个基本手段。 相似文献
18.
19.
20.
针对厦门岛电力进岛第三通道220kV嵩禾Ⅰ、Ⅱ回线路雷害故障多的问题,利用精益化管理的方法,收集其所处的环境以及线路自身的防雷屏蔽等参数逐基建模,利用暂态分析程序、电磁暂态计算软件及电气几何模型进行分析和评估,找出该线路的防雷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实施改造措施,提高了该线路的整体耐雷水平,达到了降低雷击故障率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