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从排水管网管理需求出发,结合常州市城区排水系统设计方案,提出了基于DIMASIS的城市排水管理一体化系统。将各种不同的应用子系统进行整合,利用统一的系统平台掌握整个管网的运行情况,依据智能化的管网调度模型对污水厂、泵站及其它设施进行集中管控和优化调度管理;通过集成SCADA、管网调度、GIS、GPS及PDA等功能,调度及维护人员可以明确、快速地处理突发事件,有效完成日常维护并实现设施管理和用户管理的信息化。系统为城市排水系统的运行管理提供了全面、科学的数据支持,对提高城市排水管理的质量、效率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北京亚控管控一体化King Fusion、King SCADA和工业数据库King Historian软件搭建的昆明排水信息化系统,实现排水场景全要素数据收集、统一中央数据库构建、集中运行调度、排水运行监管信息化等功能,提高排水调度服务的综合水平、政府监管效率,完善城市排水服务保障体系、提升民生服务,打造企业自主运维体系。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业务系统相互独立,整合困难,数据利用程度低,决策智能化水平不高等问题,梳理常州新北水务管理体系,分析水务信息化现状,在智慧城市的大背景下,借助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构建大数据环境下新北区排水管理一体化平台,包括水务"一张图",1个数据中心,采集和水务业务2个平台,以及1套完整的排水网络安全体系,为新北区排水建设和管理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结合上海水务信息化发展实际情况,综合运用满足水务一体化管理工作需求的多目标、多任务和多层次的中间件、数据总线、数据挖掘、统一数据交换与共享管理技术,实现具有接入多源异构数据、实时监控管理功能的水务数据交换平台.为水务数据实现有机整合、共享共用和数据挖掘进行有益的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供水全流程、各环节的有效管控,确保城乡居民用水安全,应用新科技和互联网思维促进和带动水务现代化,提升水务行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提出基于供水全生命周期管控的智慧水务平台解决方案。该平台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汇聚生产、输配、运营、管理各类关键数据,进行多源信息融合处理、存储、分析,实现水源监管、生产管理、管网监控、营收管理、河湖长制、智慧应用等各类业务的供水全生命周期智慧化管控,平台的投入使用提高水务公司日常的运营效率,有效降低供水管网爆管率及漏损率,提升水务公司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增强供水各环节多源异构数据的融合共享及智慧应用。  相似文献   

6.
智慧水务是数字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根据工程需要,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设计开发了综合水务管理平台,通过水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调度、智能服务和决策支持,形成基础稳固、业务融合、资源集约、保障有力的现代水环境管理信息化体系.  相似文献   

7.
为加强圩区风险管控能力,提升圩区泵站调度的自动化管理水平,采用Delft-FEWS平台框架,以江阴市月城马甲圩圩区为研究对象,集成圩区河网精细化模型和水文气象监测信息,开发马甲圩防洪调度预警预报系统,实现马甲圩多方案调度预警预报,并对预报降雨、圩区水位、排涝泵站状态在预报期的动态变化及统计进行可视化展示,评估调度洪涝防控效果,最终实现圩区智慧化调度管理,提升圩区调度综合管理决策能力。  相似文献   

8.
针对水务生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数多源、标准不一、质量不高等数据问题,对标数字孪生水务建设目标,为提升水务数据对业务管理的支撑能力,结合深圳市水务管理实际及信息化建设现状,从目标制定、框架搭建、路径研究、治理成果4个方面探索水务数据治理的方法思路,通过制定数据标准规范、搭建一体化数据治理平台、融合城市数字底座、建立数据与业务双轮驱动机制的具体步骤,初步建成深圳市水务数字底座1.0版,服务各类水务业务场景,对外提供统一资源共享服务,形成一套水务行业数据治理方法论与实践案例,为同类数字政府数据治理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珠江流域与区域城镇防洪排涝矛盾、暴雨遭遇频繁等突出问题,以珠三角典型示范区前山河流域中珠联围为研究区域,采用多源数据汇集、Web 云服务、GIS 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剖析珠三角典型示范区洪涝问题和智慧水利需求,按照大尺度预警、小尺度精细模拟的思路,研究建立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智慧防洪排涝平台,提供珠三角典型示范区洪涝精细模拟、预警预报、灾害动态评估和工程实时调度等综合功能。智慧防洪排涝平台框架包含感知层、数据层、支撑层、应用层,通过感知、调用、组合支撑层各相关组件和访问数据层的数据,实现防洪排涝实时调度的各项功能,提升珠三角典型示范区防洪排涝调度科学化、现代化、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10.
长江大保护试点城市"厂网河(湖)岸一体"的先进治理模式,不仅符合试点城市排水系统的特性,也有利于试点城市水环境的保护,是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模式新机制的成功尝试。以岳阳市湖滨片区为例,结合在线监测和人工检测,按照厂网一体化的思路,构建从排放源、管网、泵站、污水处理厂的全过程监测体系,实现岳阳市城市水环境全生命周期管理,为岳阳市智慧水务平台提供数据支撑,并为长江大保护其他试点城市的智慧水务平台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满足常州市城市防洪工程管理业务的需求,结合常州市防汛工作的实际情况,设计一套灵活易用的城市防洪管理信息化系统。系统基于B/S架构设计,并结合WebGIS技术,在常州市城市防洪水系图基础上,将监控、工情、管理、分析、预测、防洪调度等功能内嵌其中。通过防洪调度、办公管理、设施设备管理、防洪物资管理、水环境改善管理、巡检管理、移动端操作等7个子系统,实现了以城市防洪为核心业务的防汛调度综合管理信息化平台。  相似文献   

12.
苏州城区河道纵横,闸、泵、堰等水利控制工程众多,目前主要依赖人工调度的模式,统筹兼顾难度较大,难以满足苏州城区水环境高质量目标实现所需的精准化调度要求。分析城区水利工程、监测设备及信息化建设现状,以畅流活水智慧调度应用开发为出发点,以监测数据为驱动,以模型为核心,以远控为手段,依托模型云,构建包括监测设备层、支撑平台层和业务应用层的苏州城区活水联控联调系统平台。平台建成后, 利用物联感知系统代替人工观测,实现全智能一键化精准调度代替人工调度,充分发挥清水工程效益,通过精准调度可实现重点河道水体清澈,提升苏州市城区水利综合调度决策能力,完善苏州水利信息化建设布局。  相似文献   

13.
随着水利部大力推进智慧水利建设,智慧水利已成为全国水利行业发展的必然方向。为探索智慧水利在洪水预报和防洪调度中的应用成效,简要说明四川省水旱灾害防御形势和预报调度技术发展现状,以四川省智慧水利建设为切入点,系统介绍水旱灾害防御智慧水利总框架,从感知层、支撑层、应用层对四川省洪水预报和防洪调度工作中的水文要素感知,信息存储传输,值班管理,实时水雨情监测,防汛形势分析,预报调度,水文应急分析,水情服务等关键环节进行详细阐述。以智慧水利在四川省 2020 年流域性特大暴雨洪水过程为例,通过分析洪水作业预报精度和流域水库群调度削峰滞洪成效,以及对比近年来防汛减灾经济效益增长情况等方式,说明智慧水利建设能够大幅提升水文监测自动化、预警预报实时化、预报调度一体化、分析评价智能化水平,带来更大的防汛减灾效益。  相似文献   

14.
针对基于二维GIS的城市防汛系统存在的无法全面展示水利设施、地形地势、城市内涝等水利场景的不足,分析三维GIS在城市防汛系统建设中的优势,并立足于三维GIS技术,从总体架构、三维数据底板构建及业务应用等维度进行城市防汛系统的分析、设计与研发,形成一套集空间信息存储展示、防汛信息监测预警、防汛调度管理与规划评估等多功能的基于三维GIS的城市防汛系统。该系统从汛前规划方案的科学部署、汛时监测信息的及时预警、汛后应急对策的快速响应的全过程辅助防汛工作的进行,有效满足了城市防汛需求。实践应用表明:基于三维GIS的城市防汛系统可有效支撑城市防汛工作的开展,提高城市汛情的应对及治理能力,为城市防汛信息化建设提供可靠案例。  相似文献   

15.
针对防汛防台信息服务的瓶颈问题,提出轻应用、跨平台、"互联网+"的解决思路,开发道路积水、台风路径、防汛分区响应、进博会防汛保障等轻应用,为轻应用在防汛、水务、应急等工作中的大规模开发和应用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排水业务中面临的数据分散孤立、标准不一、不能共享,主管部门无法进行及时科学监管, “云上扬州”基础数据库缺失排水行业数据等问题,利用云平台、视频监控、城市排水模型等技术,经过实地调研,多方座谈,制定数据标准,采用互联网、专线、电子政务网混合组网的网络方案,汇聚泵站、污水厂在线数据及实验室检测数据,集成气象、水利、排水管线、CCTV 检测结果、排水户等基础信息,开发 1 套智慧排水安全综合监管平台。平台具备接入多元异构数据、查询统计、水质管理、预报预警、模拟仿真、数据共享、 应急处理、远程调度指挥等功能,为主管单位提供数据和功能支撑,实现监管体系标准化,从线下监管转变为线上监管,从人工监管转变为智慧监管,从各自为政的监管转变为跨地域协同联动的监管。  相似文献   

17.
为满足新时代对现代大中型水利工程管理提出的精细化、智能化的要求,基于数据同步组件搭建数据汇集服务,实现控制区多源实时、历史数据的整合与共享,采用B/S技术路线,通过数据级权限管理、可视化表单编辑器、工作流管理等关键技术开发出精细化管理平台,实现管理驾驶舱、任务管理、设备管理、调度运行、日常检查、水政管理、安全管理、项目...  相似文献   

18.
为整体提升在建水利工程智慧化管理能力,通过数字孪生平台建设,赋能建设期工程施工管理、运行期业务应用。在已建信息化系统的基础上,结合数字孪生水利工程建设要求和目标,构建引江济淮工程数字孪生平台总体架构。围绕数据底板、模型平台、知识平台 3 个方面,搭建真实、全面、准确的水利及水运多领域数据底板,为工程数字化映射、智能化应用提供准确的数据资源;搭建感知、预测、调度、控制、评价功能的模型平台,覆盖中长期、短期、实时多尺度调度需求,以及常规、应急多目标调度场景;搭建以方案库和专家经验库为主的知识平台,将静态、动态知识共同融入“四预”全流程;按照工程建设、运行调度、工程维护等管理业务需求,建设水资源调度、航运调度、工程安全监控等业务系统,为更加合理、有序地推进数字孪生水利工程后续建设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水利部颁布的《智慧水利总体方案》将大大提高水利工程的智慧管理水平。以新疆玛纳斯河智慧水环境管理调度系统为例开展研究,分别从智慧化系统的设计原则、结构、建设内容等 3 个方面,提出开展智慧水环境管理调度系统的总体框架结构和实现方法。通过采集河道水文水质、雨污水管网、污水处理厂和泵闸站运行等数据,整合各类数据形成一个完整的智慧水环境管理调度系统,实现玛纳斯河全线涉水设施控制自动化、 管理协同化、决策科学化、服务主动化的目标,发挥玛纳斯河水环境调度管理系统效益,保持玛纳斯河整治的长期成效,打造长治久清的幸福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