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国情怀作为中华民族的"创世之宝",是个人对自己的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具有政治性、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特征。新时代青年作为时代新人,厚植家国情怀对于其自身的全面发展、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新时代青年家国情怀的培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通力合作、共同努力才能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2.
家国情怀是基于家国一体、家国同构、家国圆融等中华伦理思想的一种朴素的伦理情感和民族精神。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大场合呼吁建立天下一家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了深厚博大的人类情怀。从哲学、历史文化、现实三个角度来深度剖析家国情怀与人类关怀的统一性,旨在帮助青年一代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实现对传统家国情怀的超越,更好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  相似文献   

3.
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新时代大学生肩负着全新的历史使命,只有对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家国情怀,才能担当时代重任。因此如何培育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研究的重点问题。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好家国情怀培育的主渠道作用,加强家国情怀培育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的大学生应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牢记使命.通过调查,认为青年大学生已将家国情怀内化于心,意识到了自己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责任,但存在知行不一的问题.基于非理性因素视角,主张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要以引导大学生实行知行合一为目标,充分发挥非理性因素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主力军,是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家国情怀”作为主体对共同体的一种认同,蕴含着“家国同构”的思想渊源,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基因,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面,尤其是在大学生增强民族凝聚力、建设幸福家庭、提高公民意识等方面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阐释了信仰生成论视域下“家国情怀”的基本含义,探讨了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逻辑起因,建构了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多元路径,即厚植信仰土壤,传承优良家风;播撒信仰种子,赓续红色基因;整合信仰内容,涵养家国情怀;坚定信仰意志,消解信仰危机;塑造信仰人格,铸起精神坐标。  相似文献   

6.
基于新时代家国情怀建设,采取理论研究法与文献研究法,挖掘和分析红色家书中家国情怀的丰富内涵及价值意蕴。并就如何弘扬与厚植红色家书中家国情怀提出建议:围绕红色家书,发挥其源头活水作用;传承红色家风,打造优秀家风;承继爱国基因,助力新时代爱国情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7.
中国抗疫精神源自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抗击灾难所形成的一系列精神谱系的传承和发展。梳理中国抗疫精神的逻辑脉络、解读伟大抗疫精神的科学内涵、阐释其理论价值,弘扬伟大抗疫精神系统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探寻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实施路径,厚植高校大学生的家国情怀,落实立德树人的思政重任,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8.
儒家文化是陈嘉庚精神的思想沃土之一,家国情怀是陈嘉庚精神大厦的主要支柱,通过精心设计和规范实施的陈嘉庚家国情怀研学实践课程,不仅有助于帮助研学实践活动回归教育本性、更好地弘扬陈嘉庚精神,还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自觉,从而更好地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并最终实现文化自强。  相似文献   

9.
古代汉语承载着光辉灿烂、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高校中文类专业开设古代汉语课程,除了要引导学生学习古汉语基础知识,培养学生阅读古典文献的能力外,在课堂教学中,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修身立德、诚实守信、勤勉学习、精益求精以及民本思想、爱国情怀、和合大同等思政元素,对引导学生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塑造良好人格,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厚植家国情怀,养成勤学善思、励志笃行的良好习惯,努力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20年代的五四运动打开了中国思想界的大门,形成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不断激励着无数青年人为国家的发展而奋力进取。作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要进一步传承发扬五四运动所孕育的五四精神,明确五四精神对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养成的引领作用。深入挖掘五四运动所形成的五四精神在近百年历史进程中带给大学生的价值力量和引导,将五四精神融入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中,探寻其培育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1.
以现代性为视角,分析了《模影零篇》中对审美现代性的悲剧追寻和对启蒙现代性的生存书写。展示了作为特殊年代知识分子的林徽因的个体精神和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12.
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从诗词意象入手,我们可以触摸到海峡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民族文化之根,寻到两岸同胞共同的文化精神家园。台湾诗词意象与中华民族的母体文化有着无法割裂的血肉亲缘关系。因此,弘扬扎根于同一民族沃土上的诗词文化,用诗性的审美语言沟通、凝聚海峡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民族情怀,增强民族认同感、归属感,具有无可替代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当前高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和专业知识结合不够紧密、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及原则不够清晰、课堂教学层面不够深入等问题,从人格修养、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三个维度,聚焦课内思政元素的挖掘和以“中国日报双语新闻”微信公众号为主体的课外拓展,构建了以“价值引领”为特色的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思政体系。实践效果表明:该课程思政体系的实施,能帮助学生培养国际视野、增强跨文化意识和树立文化自信,有利于推动新文科背景下综合英语“课程思政”建设。  相似文献   

14.
爱国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内容之一,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也是中国梦实现的精神力量。青年学生作为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必须具备爱国情怀。形势与政策课程因为其独具的特点,在大学生爱国情怀的培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与以往主旋律影片主要聚焦于大事件中的重要人物不同,它以独特叙述视角将爱国主义精神融入七个打动人心的故事中,将目光对准了共和国的无名英雄,用“以小见大”的范式深入书写了家国情怀,从而勾起了家国记忆。  相似文献   

16.
高分子科技外语阅读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目前科技外语阅读课堂中存在与思政内容相分离、思政内容比例偏小、师生偏重专业知识的问题。对高分子科技外语阅读主要内容中的课程思政元素进行设计与探索,通过将家国情怀、人文情怀、竞争、创新意识和奋斗精神合理融入教学过程,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实现教书、育人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7.
国际金融课程是面向经管类专业开设的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实务性较高的课程。在新文科建设中既要确保国际金融课程在思政教育中的固有价值,又要实现升级后思政价值的“增值”。基于此,在国际金融课程不同知识模块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上,要通过国际收支学习拓宽学生国际视野,通过汇率制度学习厚植学生家国情怀,通过国际储备知识学习增强学生多元化意识;要科学设计思政教学目标,形成课程思政目标框架;创新教学组织形式,提升课程思政质量;重塑考核评价体系,强化课程思政反馈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深厚的射艺文化底蕴,采用文献资料法从射艺起源与发展史、射艺蕴含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及射艺文化的当代价值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挖掘出射艺蕴含报国戍边情怀,不争而争的儒家君子标准及修德、健体、育人的教育理念.射艺赋予当代体育文化新内涵,是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载体,对增强青少年体质,提高文化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华和谐人文精神构成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主题,涵盖了中华民族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中华人文精神的灵魂.它主要涉及了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二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形成的社会关系,三是人与自身的关系.从生命伦理角度看,中华和谐人文精神要求关爱生命,突出生命伦理的基础性;勇于担当,提升生命伦理的根本性;家国一体,注重生命伦理的社会性;天人合一,实现生命伦理的全面性;博采众长,增强生命伦理的融合性;与时俱进,实现生命伦理的创新性.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推进中华人文精神和生命伦理建设,具有积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民主主义化之所以能对'中.国革命起指导作用,根本原因在于其“先进性”,它是先进的化。其先进性、主要在于四个方面:第一,新民主主义化体现了中国的时代精神,具有时代性的品质;第二,新民主主义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特色,具有民族性的品质;第三,新民主主义化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方向,具有科学性的品质;第四,新民主主义化反映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具有大众性的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