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针对塔河油田河道砂油气藏薄储层展布识别困难的问题,以阳探2井区为例,通过RGB分频混色和地层切片技术的综合运用,落实了井区河道砂薄储层平面展布范围和纵向叠加关系,刻画出井区河道砂储层发育4期次砂体共计6条河道。同时,利用实钻井油气成果验证了河道砂体平面刻画和纵向关系的准确性,取得了较好的储层预测效果,为井区高效开发和井网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塔河油田石炭系油气藏储层预测难度大的实际情况,讨论相控超深薄层预测技术在其中的应用.采用相控模式下的储层预测新方法,以沉积模式"定"形态、地震属性"定"边界、叠前反演"定"厚度,对石炭系薄储层进行预测.根据区域沉积环境、岩心相、测井相等资料确定石炭系目标砂体沉积微相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利用切片对比和等高程对比...  相似文献   

3.
针对塔河油田盐体覆盖区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埋深大,储层非均质性强的特征,利用地震波形变化特征半定量识别和预测优质储层分布。波形分析法是根据碳酸盐岩储层裂缝和孔洞结构特有的非均质性,建立地质模型,结合地震波形分析和反射机理研究,确定储层与地震响应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建立的碳酸盐储集层地震识别模式,进而对未知区域作储层预测。  相似文献   

4.
针对塔河油田3区石炭系卡拉沙依组地震数据很难识别薄砂体的问题,对比分析了采用地震资料提频处理、分频处理、储层高分辨率敏感参数反演等不同手段得到的储层预测结果,筛选出高分辨率储层敏感参数反演作为卡拉沙依组砂泥岩段储层主要预测手段。通过探讨砂泥岩对声波时差的响应,以及对比分析自然电位、自然伽马以及补偿中子孔隙度与声波时差的关系,确定自然电位与声波时差的相关性最好,由此选取自然电位作为最佳电性敏感参数参与高分辨率敏感参数反演预测。从井点、剖面、平面等方面检验和评价高分辨率储层预测成果,结果表明其反演预测效果较好,符合塔河油田3区石炭系的储层预测要求,实现了对石炭系主力砂体空间展布的解释与描述,建立了塔河油田3区石炭系卡拉沙依组储层模型。  相似文献   

5.
应用广浩高精度三维地震、测录井及钻井资料,纵向上开展不同岩性组合的正演模拟,总结岩性变化引起的地震响应规律,横向上结合地震相与沉积相划分岩性岩相带,优选敏感属性参数刻画地震异常平面分布范围,同时在岩石物理参数转换的基础上,开展叠前指示因子反演定量描述流体性质,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塔河油田三叠系是塔河碎屑岩油气勘探的主要层系,X2井区是三叠系发现的第一个河道型岩性油气藏.本文通过常规地震属性提取分析、RGB分频混色技术的应用,对X2井区河道边界进行了刻画,同时应用地震沉积学中的沿层切片技术对河道期次进行了划分,得出了X2井区共有2期7条河道,其中有1期2号、3号为油藏河道,2期3号、4号河道为气藏河道,1期1号河道为待定油气藏河道,该7条河道的预测与实钻井相符合,为塔河油田碎屑岩油气增储上产提供了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7.
梁董庙构造须家河组砂岩储层地震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蜀南梁董庙构造须家河组为一套砂泥岩互层的陆相碎屑岩沉积,据钻测井资料分析得知,砂岩储层含气后的速度与页岩速度相差不大,因而只用速度反演资料不能有效解决该类型储层预测及烃类识别问题.从测井曲线分析可知,该套砂岩储层还表现出低自然伽玛、相对高孔隙度的测井响应特征.根据自然伽玛进行岩性解释,利用孔隙度数据识别相对孔隙度较高的有利砂岩储层段,最后由低速异常对砂岩含气性进行预测.通过开展蜀南梁董庙须家河组砂岩储层的预测研究,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成果,对该地区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塔河油田石炭系卡拉沙依组是重要含油层系之一,卡拉沙依组砂层薄(3~8m)、横向变化快,表现为"一砂一藏、一井多藏"特征,且砂泥岩波阻抗差异小,储层响应特征被淹没,圈闭边界刻画困难。在垂向分辨率远不能满足预测需求的情况下,通过拓频及相移处理,应用地震沉积学思路充分挖掘平面属性的横向分辨率,融合多种不同属性来降低预测的多解性。同时将石炭系卡拉沙依组圈闭类型细分为构造—岩性型、河道岩性型、不整合面遮挡地层型,通过针对性开展不同类型圈闭的技术攻关研究,初步建立了相应的方法流程,为石炭系卡拉沙依组的精细勘探提供了技术支撑,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综合普通岩石薄片、铸体薄片、电子探针、X衍射、扫描电镜等多种资料,对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塔河油田石炭系卡拉沙依组储层特征、成岩作用、孔隙类型及物性特征进行了探讨,并就储层物性控制因素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研究区石炭系卡拉沙依组储层主要为潮坪沉积的中—粗粒岩屑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其次是岩屑长石砂岩;虽然储层岩石现今埋深达5 000m,但其孔隙度和渗透率平均值分别为9.93%和34.46×10-3μm2,属于中孔中渗储层,储层孔隙主要为粒间碳酸盐胶结物溶蚀孔隙;砂岩深埋优质储层的主要原因与成岩序次和后期碳酸盐胶结物溶蚀有关,早期碳酸盐胶结抑制了压实作用,后期的碳酸盐胶结物溶蚀为储层提供了大量储集...  相似文献   

10.
随着胜利油田油气勘探的逐步深入,薄储层成为重要的勘探方向之一,但其预测也一直是个勘探难题。因此针对其识别,开发了多元线性回归薄储层预测技术,研发了油藏表征系统软件。该方法在多种属性优选的基础上,建立了储层厚度与伪熵、混沌等优势地震属性间最优化定量计算关系,刻画了薄储层在平面上的分布趋势,进而掌握储层厚度分布特征。在阳信洼陷沙一段滨浅湖薄层砂体预测中,该项技术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勘探效果,较好地反映了生物灰岩储层平面上的展布特征,对胜利探区其它类型的薄储层油藏勘探,起到了很好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储层裂缝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近年来关于储层裂缝预测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将储层裂缝预测方法分为观察统计法、曲率分析法、构造应力演化法、破裂法与能量法、函数法、地震预测、测井方法、分形理论、生产动态法等八类方法,指出储层裂缝预测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潼南地区位于川中一川南过渡带,目前钻探成果充分显示具有良好的含油气前景。针对该区储层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单层厚度薄,低孔隙度,低渗透率,与泥岩速度差异较小,开展储层定量预测存在一定难度,依据地质、地震、测井、试油等资料,从分析须家河组储层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入手,研究提出先利用自然伽马反演进行岩性预测,去除泥质后通过速度、孔隙度反演识别有利储层,最后利用双相介质理论进行油气丰度检测,提出了后续勘探目标的首选有利区,经钻探实际检验情况基本吻合。研究表明:在碎屑岩地区采用多井约束地震反演和油气丰度检测,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岩性和储层展布,对下步勘探开发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针对K1区块构造复杂,断裂发育,石炭系砂岩平面变化较快,砂泥岩互层,单砂体厚度较薄,地震资料分辨率低等储层预测难点,文章从地震地质特征入手,利用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构造解释,以约束稀疏脉冲反演和随机地震反演相结合为主要手段,揭示了卡拉沙依组沉积砂体的厚度及平面展布特征,为石炭系储层油气藏研究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郑庄油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东部,长6油层为本区的主要勘探开发目的层,根据钻井岩心资料分析发现,该储层的岩性以灰色细粒长石砂岩为主;填隙物以自生矿物为主,主要有绿泥石、方解石、石英及钠长石等;主要孔隙类型有粒间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以及少量铸模孔、微裂隙等;属于低孔隙度、特低渗透率的致密砂岩储集层。  相似文献   

15.
薄储层的识别一直是地球物理技术预测的难题.在石油勘探中后期地区,为提高储层预测精度,应充分利用已钻井提供的储层参数信息,在横向上利用地震资料提供的反映储层地震反射特征的优势属性分析成果,通过建立已钻井点储层参数与多种优势地震属性之间的函数关系,达到有利储层横向预测的目的.多属性联合反演方法在桩西潜山地区沙四上亚段储层预...  相似文献   

16.
利用古构造应力场二维数值模拟,预测研究区沙河子组岩体的破裂程度,分析古构造应力分布特征,划分裂缝发育级别。预测结果表明,十屋油田沙河子组储层裂缝主要发育在断层位置及其附近地区,储层经历两期构造应力场作用并形成了2期4组裂缝,裂缝主要发育的方向为北东向和南北向。  相似文献   

17.
八面河油田目前属滚动勘探开发阶段,勘探前景有待继续突破,而该区的孔店组尚未进入成规模的开发,可通过应用验证有效的地震属性分析技术与地震反演技术,对八面河油田主体构造带西段孔店组储层分布规律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8.
利用地震时间偏移剖面及现今构造资料,系统总结了塔河油田缝洞储集体在时间偏移剖面上的地震反射特征类型,对不同的反射特征进行了分类评价研究,同时建立了缝洞型储层地震反射模式量化识别分类标准,利用计算机识别技术对储集体的地震反射模式进行量化扫描,提高了缝洞储集体的预测精度和井位部署效率,降低了开发钻井的风险,提高了油井建产率,实现了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的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19.
20.
DX5井区梧桐沟组储层具有储层较薄、单砂体厚度小、砂体横向连续性差的特点,运用常规波阻抗反演很难对其完成精确刻画。地震波形指示反演充分利用了地震波形的横向变化,可代替传统变差函数进行高频成分模拟,对井况的要求低,比传统阻抗反演和地质统计学反演方法的确定性更强。高频结构受波形变化控制,更好地体现了沉积特征的约束。在提供储层纵向分辨率的同时,横向连续性得到了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