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原油中微量金属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ICP-AES法测原油中Fe、Cu、Ni、V、Sb金属元素的含量。应用压力溶弹处理样品,选择了合适的分析谱线和积分时间,方法简便、准确,回收率达94%~103%,测量的相对标准偏差2%,检出限为0.0006~0.0142μg/mL。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用离子色谱方法快速批量测定原油中盐含量的方法,通过手动高频震荡萃取后,利用柱切换技术在线消除萃取液中乙醇对离子色谱系统的干扰,然后经过离子色谱柱对无机氯化物进行分离分析,在优化的色谱条件下,盐质量浓度在0.1 ~ 100 mgNaCl/L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离子色谱检出限为0.01 mgNaCl/L(信噪比为3)。该方法与现行标准方法电量法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可满足原油中盐含量的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3.
原油中钙存在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大港原油为研究对象 ,通过加水萃取试验、实沸点蒸馏和氧化铝柱色谱四组份分析及全溶剂法四组份分析对原油中的钙和镍进行了研究 ,发现原油中的钙大部分是非水溶性钙 ,和镍一样主要富集在渣油中。但四组份分析结果表明 ,钙和镍的存在状态具有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原油中微量金属元素的质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建立了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原油中Cu、Fe、V、Ni、Al、Ca、Zn、Pb、Co、Mg等微量金属元素的方法。原油样品用HNO3经微波消解后,直接用ICP—MS法测定上述10种元素。以Sc、Y、Bi作为内标物质,补偿基体效应,选择适当的待测元素同位素克服质谱干扰,确定了实验的最佳测定条件。结果表明,10种微量金属元素的检出限为0.001~0.023μg/l;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γ≥0.9991;精密度良好,相对标准偏差(RSD)〈1.76%;回收率为91.8%~109.8%。该法准确、快速、简便,可应用于原油中微量金属元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原油中钙的存在状态及其脱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油中的钙大部分存在于渣油中。根据钙的化学性质、原油中元素的存在种类及分布状况以及用酸性物质反萃取试验结果,推断出原油中钙可能以羧酸盐的形式存在。在此基础上,开发出几种具有较好脱钙效果的络合萃取脱钙剂,脱钙率在60%以上,且成本较低,为其工业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汪慧 《南炼科技》1998,5(5):38-41
本文主要介绍用IRIS-ICP全谱直读光谱仪测定原油中多种金属元素的分析方法,该方法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原油盐含量的批量化分析方法,通过选用温控摇床等设备实现了样品的批量化萃取,之后使用库仑滴定法测定。对萃取时间和萃取试剂进行了系统性的优化实验,最终选定10 mL乙醇/水(1/3, v/v)溶剂萃取3 h。此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8%~101%,10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小于3%,定量下限为0.1 ?g/g。将此方法对实际样品的测定结果与SY/T 0536方法进行对比,相对偏差小于6%。  相似文献   

8.
针对电量法分析盐含量的繁琐及重复性差的问题,开发采用单波长荧光光谱法分析原油中的盐含量,用单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检测原油中的无机氯,标准曲线法定量,再通过计算得到原油中盐含量(以NaCl计),回收率为94.28%~99.51%,6次重复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8%,数据定量相对准确可靠,优于电量法的重复性,能满足生产的检测需求。  相似文献   

9.
大庆油田设计院和标准物质研究中心合作,研制了两种原油中痕量金属标准物质,定值的元素为铁、镍、钴、钒、锰、砷、镁、钙和钾等10种。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标准物质均匀性,稳定性达一年以上,各元素标准值的不确定度小于10%。  相似文献   

10.
黄金在勒拿—通古斯含油气省原油中分布的某些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特别注意研究原油中的微量元素组成。原油,天然历青和油品中含有金属会在很大程度上使石油加工过程复杂化,而某些金属含量可达到工业可采价值。当代实验研究石油的方法使我们能测定原油中的60多种元素,其含量变化范围由1mg/t至100mg/t。目前可朋原油中得到的铜,钒,镍和汞以及黄金占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11.
用磺化稠油降低稠油粘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罗健辉  赵常青  张灯  王克  江波 《油田化学》2003,20(3):208-209,241
在低温下 (15~ 2 0℃ )用 5 0 %~ 6 0 %的硫酸将辽河稠油磺化 ,得到了一系列磺化稠油 ,在 5 0℃粘度为 115 3mPa·s的辽河稠油中按质量比 2 g/kg加入磺化稠油 ,使 5 0℃粘度降至 786~ 914mPa·s ,降粘率为 19.8%~31.8%。将磺化反应进行优化 ,得到磺化稠油的最好制备条件 :5 5 %硫酸 ,用量为稠油的 1.5 % ,在 15℃反应 2h。得到的磺化稠油在加剂量为 2 g/kg时使稠油 5 0℃粘度下降 30 .8%。稠油降粘率与加剂量的关系曲线很复杂 ,经过一个明显的极大值和一个极小值 ,极大值对应的加剂量为 2 g/kg ,即最佳加剂量。讨论了稠油降粘机理。图 1表 1参 2。  相似文献   

12.
通过评价十多种油溶性破乳剂单剂对管输原油乳液的脱水效果,筛选出2种脱水性能较好的破乳荆,按一定比例复配出一种复合性油溶性破乳剂YL-2025。试验证明该破乳剂对管输原油具有良好的脱盐脱水效果。在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联合装置上进行了工业应用,应用2个月后的检测结果表明,脱盐脱水合格率迭90%以上。  相似文献   

13.
莺歌海盆地原油中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分析技术 ,测定了莺歌海盆地海相原油和北部湾盆地陆相原油中的微量元素含量 ,结果是海相原油富集Cr、Mn、Fe元素 ,陆相原油Cr、Mn、Fe元素含量甚微 ,但却富集Cu元素。如此特征为判识原油的成因类型和源岩追踪提供了有意义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含酸原油中金属离子存在形式和脱除原理的探讨,研究了脱除含酸原油中的金属离子增脱剂,试验证明该增脱剂脱除Ca和Mg离子的效果较好。在模拟工业放大试验条件下,对实验用油中的Ca离子的脱除率可达75%~82%,对Mg离子的脱除率可达到51%~71%。  相似文献   

15.
开发了一种稠化原油技术以提高油田注水开发效果,确定了稠化原油体系最佳配方:原油选择辽河油田欢2联外输原油(粘度306.2mPa·s),乳化剂选用自制表面活性剂XYJ,加量为1.O%-3.0%。性能评价表明,该体系吸水增粘能力强,适用温度为40-100℃;并且选择性封堵效果好,堵水率大于90%,堵油率小于15%,平均提高油层中、低渗透层总采收率25.34%。该技术在辽河油田实施3井次,增油降水效果较好,均达到预期目标。该技术具有施工工艺简单、不伤害油层、环保、低成本、原料易得等特点,且采出液不需特殊处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原油脱盐脱水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各种原油脱盐脱水技术,主要包括超声波法、电化学法、微波辐射法等,简述了各种技术的脱盐脱水原理及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7.
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串联质谱(ICP-MS/MS)法测定原油中微量金属元素的分析方法,结合聚类分析(CA)建立判别模型,进行原油产地溯源研究。原油样品经微波消解处理后,采用ICP-MS/MS测定其中18种微量金属元素Mg、Al、Ti、V、Cr、Mn、Fe、Co、Ni、Cu、Zn、Rb、Sr、Mo、Ag、Cd、Ba、Pb的质量分数。在MS/MS模式下的碰撞反应池(CRC)中,应用O2或NH3/He为反应气可消除多原子离子对轻质量元素的干扰,采用国际标准物质燃油(NIST SRM 1634c)验证了分析方法准确可靠性,并利用多种微量金属元素质量分数的比值进行聚类分析。方法的检出限为0.43~59.2 ng/L,相对标准偏差(RSD)不大于4.82%;CA将18种原油聚为4大类,可实现原油产地的初步判别。通过微量金属元素的ICP-MS/MS分析,并结合CA能够对原油进行有效的产地溯源和判别。  相似文献   

18.
梁景程  马守涛  周永利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11,40(4):394-395,400,326,327
介绍了在大庆原油与俄罗斯原油的等比例混合油品评价过程中碳氢元素的分析方法。用德国Vario EL Ⅲ型元素分析仪,采用称重及工作曲线法,分析了混合原油及几个不同馏分重油的碳、氢含量。分析结果精确、可靠、相对标准偏差小于0.39/5,为原油评价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滨南稠油首站为例介绍了胜利油田稠油脱水传统的工艺方法,即热化学沉降工艺,针对该工艺方法存在的不足,又以陈南联合站为例介绍了稠油脱水优化后的工艺方法,即二级压力分水与大罐静态沉降相结合的脱水工艺方法;通过对两种工艺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陈南联合站稠油脱水工艺的优点,以期为稠油脱水工艺优化设计及研究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在油气集输与处理,特别是油气分离过程中,易产生大量泡沫。泡沫的演化和衰变整体符合液膜排液、气体扩散进而破灭的过程,通常认为原油中胶质、沥青质及蜡等固体颗粒是影响泡沫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但对其影响规律和机理的认识却不尽相同,甚至观点相反。究其原因是原油组分及其所处工况都比较复杂,而且不同学者所用研究手段也不相同,因此,建议根据实际工况研制针对性实验装置,并借助现代化精密仪器进行精细分析,将宏观原油泡沫现象与微观下胶质、沥青质、蜡等在原油泡沫中结构变化相结合,分析各物质作用机理,有助于增进对泡沫稳定性的定性和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