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采用数值计算法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对碳钢在3.5%NaCl溶液中层流状态下的腐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材料表面近壁处的流体力学参数(剪切应力τ、传质系数K)比主体中的流体力学参数(流速U)更能准确反映流体对材料腐蚀的影响。针对旋转圆盘体系中的流动体系,建立了流体腐蚀数学模型,并进行了计算和分析。模拟计算的流体腐蚀速度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从而验证了所揭示的碳钢在单相流体中的腐蚀机理。  相似文献   

2.
将数值计算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引入湍流运动理论,研究了在3.5%NaCl溶液中湍流状态下碳钢的流体腐蚀.针对旋转圆盘体系中的流体力学,采用壁函数、k~ε两方程,建立了湍流状态下腐蚀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数值模拟计算值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在湍流下碳钢的腐蚀过程中仍然是电化学因素起主要作用,临界流体力学参数对阐明与流体流动有关的腐蚀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将数据计算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引入湍流运动理论,研究了在3.5%NaCl溶液中湍流状态下碳钢的流体腐蚀。针对旋转圆盘体系中的流体力学,采用壁函数、κ ̄ε两方程,建立了湍流状态下腐蚀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数值模拟计算值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在湍流下碳钢的腐蚀过程中仍然是电化学因素起主要作用,临界流体力学参数对阐明与流体流动有关的腐蚀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铁素体/奥氏体双相钢在旋转单相流体中腐蚀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入现代流体力学方法,建立流体力学、传质过程、腐蚀电化学反应的综合数学模型,对双相钢在流动3.5%NaCl水溶液的腐蚀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探讨了近壁处流体力学参数对双相钢腐蚀过程的作用,模拟结果表明:双相钢的腐蚀主要受阳极过程控制,其中钝化膜中的传质过程是腐蚀的主要控制步骤.计算的腐蚀速度与实测值基本一致,验证双相钢的流体腐蚀机构.  相似文献   

5.
依据流体力学基本原理和质量、能量守恒定律,建立了方形管流体系中的流体力学和传质模型.同时,利用壁函数和k-ε湍流运动模型,采用SIMPLE算法,在数值计算介质流速场和介质中氧浓度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计算了介质流动产生的表面切应力和氧在流体边界层中的传质系数,研究了表面切应力和传质系数与介质流速、碳钢流动腐蚀速率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碳钢在液/固双相管流中磨损腐蚀的电化学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自行研制的管流动态模拟试验装置,研究了碳钢在液/固双相流中的磨损腐蚀.结果表明:碳钢在含有5%河砂的双相流动3.5%NaCl溶液中。磨损腐蚀速度随流速的增加而显著增大。没有像单相流中出现磨损腐蚀速度显著降低的流速区段,其磨损腐蚀过程仍主要受阴极氧扩散控制.对碳钢施加阴极电流,由于抑制了腐蚀电化学因素,从而大幅度削弱了与流体力学因素间的协同效应,使碳钢的磨损腐蚀大大减轻。  相似文献   

7.
低碳钢在富含H2S乙醇胺溶液中的腐蚀及缓蚀剂抑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利用失重、腐蚀电化学方法和表面分析技术研究了碳钢在富含H2S的乙醇胺(MEA)溶液中的腐蚀行为,以及添加缓蚀剂后对其电化学行为的影响.讨论了IMC—C5缓蚀剂对该体系的缓蚀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脱硫系统中吸收了硫化氢的乙醇胺溶液对碳钢的腐蚀十分严重,IMC—C5缓蚀剂能有效控制碳钢在该体系中的腐蚀.其缓蚀作用主要来自于吸附缓蚀剂分子对腐蚀阳极过程的抑制,为阳极吸附型缓蚀剂.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北京、青岛、江津、武汉地区的耐候钢和碳钢的大气腐蚀数据进行了方差分析。研究发现在北京地区两类材料的大气腐蚀数据无显著差异,在青岛、江津、武汉地区耐候钢腐蚀率显著低于碳钢。通过对北京地区耐候钢和碳钢的回规分析,得出两类材料的腐蚀数据和腐蚀时间之间遵循线性双对数规律,并根据回规方程对耐候钢与碳钢在北京地区的大气腐蚀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9.
交流阻抗技术监测碳钢在海洋大气中的腐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制的腐蚀监测探头,利用交流阻抗技术监测了碳钢在我国青岛海洋大气中的腐蚀行为,腐蚀监测探头是由环氧树脂密封的两个相同大小的长方形碳钢片组成,监测了腐蚀探头溶液电阻(Rs)、极化电阻(Rp)等参数,利用Stern-Geary公式由Rp计算了钢材的腐蚀速度,研究了腐蚀速度与温度、相对湿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温度和相对湿度是影响钢材大气腐蚀的重要因素之一;相对湿度越大,碳钢的腐蚀速度越大;当相对湿度低于碳钢的临界相对湿度时,温度对腐蚀速度几乎没有影响,如果高于其临界相对湿度时,温度升高,腐蚀速度加快;从监测的Rp值变化情况可以看出大气腐蚀是一个非常复杂和不稳定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表面工程资讯》2006,6(5):56-57
◇锌及锌合金基电沉积耐蚀复合镀层的研究进展.许乔瑜,蔡勤.腐蚀与防护,2006,27(6) ◇基于缩比模型理论的船舶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水线下表面电位的研究.于楠,梁成浩,吴建华.腐蚀与防护,2006,27(6) ◇Ni—W—P—SiC脉冲复合镀层的抗高温氧化性能.张欢.胡亚敏,郭忠诚.腐蚀与防护,2006,27(6) ◇碳钢在含SO2环境大气中腐蚀机理的研究.陈惠玲.魏雨.腐蚀与防护.2006.27(6)  相似文献   

11.
Q235碳钢在红壤中的腐蚀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锋  田野  刘平  田旭 《腐蚀与防护》2016,(9):715-719
采用扫描电镜(SEM)、能谱(EDS)和X射线衍射(XRD)等技术对在红壤中服役多年的变电站接地网Q235碳钢进行了形貌观察和腐蚀产物分析,并通过电化学和模拟加速腐蚀试验对比研究了Q235碳钢在红壤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接地网材料表面形成的腐蚀产物主要是铁的氧化物,主要有Fe2O3、Fe3O4、FeOOH,并且Cl元素的存在会加剧Q235碳钢材料的腐蚀;当土壤含水率为20%(质量分数,下同)时,Q235碳钢在红壤中腐蚀速率最大,Q235碳钢的腐蚀电流密度随Cl-与SO42-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都是先增大后减小,并且可划分为3个区间;Q235碳钢在红壤中的腐蚀速率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呈现先降低后小幅升高的趋势,该加速腐蚀试验,没有改变Q235碳钢在红壤中的腐蚀机理,且与现场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碳钢在流动3%氯化钠溶液中的腐蚀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利用自行设计的模拟流动状态的装置,研究了碳钢在流动3%NaCl溶液中的腐蚀规律及施加阴极电流后对腐蚀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相对流速的增大,碳钢的腐蚀随之加剧,并发现存在一个临界相对流速值。当相对流速小于此值时,腐蚀主要受电化学因素影响。而相对流速大于此值时,流体力学因素开始明显起主导作用,并与电化学因素间的协同效应增强,导致腐蚀速度急剧上升。施加阴极电流后,不仅抑制了电化学因素引起的腐蚀,而且大幅度地削弱了电化学因素与流体力学因素间的协同效应,从而使腐蚀速度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3.
采用DELPHI语言,通过建立材料在流动海水中腐蚀综合模型,对金属流动腐蚀实验进行了仿真化研究.结果表明:动态仿真实验较好地模拟了流动介质对材料腐蚀的影响,探讨了表面流体力学参数与腐蚀的关系.仿真得到的腐蚀速度与实测值基本一致,说明通过建立的腐蚀综合模型,开发管流式和旋转流式材料流动腐蚀的仿真软件是可行的,能够对将材料流动腐蚀,特别是在高流速、高温条件下流动腐蚀进行模拟研究.   相似文献   

14.
分别测定了不锈钢和碳钢静态与动态纯腐蚀失重率、冲刷腐蚀失重及其电化学行为。研究了静态与动态纯腐蚀失重率对材料冲刷腐蚀交互作用失重率的影响。实验表明:(1)动态纯腐蚀比静态纯腐蚀更能反映材料在液固两相流中冲刷腐蚀交互作用的本质;(2)本实验条件下。T8钢动态纯腐蚀失重率是静态纯腐蚀失重率的2倍以上。18-8不锈钢动态纯腐蚀失重率竟是静态纯腐蚀失重率200倍以上、静态交互作用失重是动态交互作用失重率的2倍以上。可见静态与动态纯腐蚀对定量研究材料冲刷腐蚀交互作用会产生很大的差异;(3)在腐蚀性浆料中,首先要保证材料具有一定的耐蚀性。其次再考虑提高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材料的耐冲刷腐蚀性能。对不同的工况,必须同时兼顾材料的耐蚀性和耐磨性。  相似文献   

15.
嗜热硫酸盐还原菌生长特征及其对碳钢腐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API-RP38推荐的培养基,从渤海油田分离出嗜热硫酸盐还原菌(SRB), 对其进行了初步鉴定,并研究了该菌种的生长特征。用电化学手段研究了该嗜热菌种在高温条件下对碳钢腐蚀的影响。结果表明,嗜热SRB生长周期短于常温SRB的生长周期。细菌能在40℃~80℃范围内生长,最佳生长温度为60℃。最佳生长pH范围为6.0~7.6,最适宜pH在7.0左右。 60℃静态挂片实验表明,该嗜热菌对碳钢腐蚀较严重,是空白培养基中的2.6倍。碳钢表面生成不均匀的生物膜,能谱仪(EDS)分析表明,在生物膜不均匀区域腐蚀产物中FeSx化合物结构不同。 SRB生长过程中电极自腐蚀电位先正移再负移,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表明生物膜的结构随SRB生长而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基体材料发生高温微生物腐蚀。  相似文献   

16.
通过滚轮失重,电化学极化曲线测量,氢扩散,腐蚀疲劳,扫描电镜分析,对碳钢在含硫聚合物钻井液中的腐蚀及腐蚀疲劳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硫化物的存在能减缓碳钢的均匀腐蚀,但增大其点蚀敏感性,促进碳钢中氢的扩散进入,从而加速碳钢的腐蚀疲劳破坏。  相似文献   

17.
郭清胜  叶钧 《腐蚀与防护》1994,15(6):282-283
1 引言 有关不锈钢的磨损腐蚀研究国内外已有报道。但是对于碳钢的磨损腐蚀研究不多,尤其是在磨损腐蚀时施加阴极保护的效果如何,目前还未见报道。本工作对碳钢在3%NaCl溶液中的磨损腐蚀及阴极保护进行了定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碳钢在3%NaCl溶液中的磨损腐蚀十分严重;对其施加阴极保护后,材料流失得到明显控制。 2 实验方法及步骤 2.1 实验装置示意图及试样尺寸分别见图 1、图2,材料的成份见表1。  相似文献   

18.
中原油田气举井油套管腐蚀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选奎 《腐蚀与防护》2001,22(4):165-168
采用XRD,EPMA和硫酸盐还原菌(SRB)检测对中原油田气举井文13-127套管及文13-257井油管腐蚀产物及管材和两口井的水质进行分析,并试验了碳钢在含CO2介质中的腐蚀,研究结果表明,CO2及高矿化度产出水是气举井腐蚀的主要原因,油管丝扣处存在的缝隙,套管钢材中夹杂物的局部分布及流体冲刷是加剧油套管局部腐蚀穿孔破坏的另一原因,同时还探索了应用缓蚀剂防止气举井CO2腐蚀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大块涂层缺陷对碳钢腐蚀特性及阴极保护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了环氧煤沥青作为涂层材料,研究了大块涂层缺陷对碳钢腐蚀特性及阴极保护效果的影响,测定了具有面积比例为4.91%大块涂层缺陷的Q235钢于3.5%NaCl水溶液中的交流阻抗谱.结果表明,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在自然腐蚀电位下,存在剥离涂层缺陷时碳钢的腐蚀程度高于破损涂层缺陷时碳钢的腐蚀程度;在阴极极化条件下,具有剥离涂层缺陷的碳钢阴极保护效果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直至最后消失,而具有破损涂层缺陷时阴极保护效果随时间延长优于剥离涂层缺陷;电解质溶液向涂层内部的渗透以及涂层缺陷与钢基体间的缝隙腐蚀是导致具有大块涂层缺陷碳钢腐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对北京、青岛、江津、武汉地区的耐候钢与碳钢8年和16年的大气腐蚀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研究发现两类材料在北京地区的大气腐蚀数据无显著差异;在青岛、江津、武汉3个地区,虽然4年时耐候钢腐蚀速率明显低于碳钢,但8年和16年耐候钢与碳钢之间的腐蚀速率已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