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河 《华中建筑》2011,29(11):64-67
松国宾馆作为广东省委主要接待基地.“西一号”是其中最重要的建筑,采用中国传统建筑中与自然对话、天人舍一的思路进行规划布置,以岭南自由式庭院空间的布局,将岭南传统的“名堂式”和“四合院”串联起来,建筑三面环绕,势态均衡。建筑风格遵循道法自然与传统建筑的阴阳模数相结合,力妻尊亨苎建筑的意象融入现代岭南建筑中,古今结合。通过一系列解构-变异-重现-演绎-升华-再现的手法,表现松园宾馆的雍容华贵,同时体现岭南建筑文化的包容性和共生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分析岭南传统建筑和园林中的绿化形态以及把现代岭南公共建筑与庭院相结合的创新设计手法.揭示了岭南建筑绿色文化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并从社会、哲学、生态、人文等角度,阐明它的深远意义为世纪建筑创作寻求启示。  相似文献   

3.
在居住小区的设计中,形式新奇的居住建筑成为普遍审美,且传统居住建筑设计变得符号化。为了传承中国庭院精神,回归中国文化,对传统庭院文化如何融入现代居住区设计进行了思考。文章主要从古代庭院建筑和现代住宅建筑创作的冲突入手,分析中国庭院精神的内涵,寻求中国庭院精神的传达载体,并以绵阳市平武县南坝镇江油关社区为例,探析了中国庭院精神在现代小区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岭南建筑在历史进程中结合独特文化特征不断融合发展,呈现出了独特地域文化特征及绿色建筑特质。现代岭南建筑创作应借鉴传统岭南建筑在不同层面适应环境及气候的营建策略,在传承、弘扬岭南建筑地域特色及绿色理念的基础上,结合新的营造方式和材料技术不断推陈出新。通过对岭南建筑的创作经验进行细致的梳理和总结,为创造出适应岭南气候特点、具有岭南文化内涵、反映时代特征的现代岭南绿色建筑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庄旭 《广东建材》2008,(3):116-120
岭南建筑文化作为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区域性建筑文化,受到大量的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而影响的程度在岭南建筑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各个时期不断深化。本文介绍和讨论了在西方建筑文化与岭南建筑文化并存的萌芽时期,在把西方的建筑风格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融为一体形成新的岭南建筑风格的融合发展的兴盛时期和在建国以后至今融合了西方先进建筑文化使岭南建筑成为更富有地域性特色的现代岭南建筑的系统成形及鼎盛时期岭南建筑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探讨了西方建筑文化对岭南建筑文化的影响,充分肯定了西方建筑文化对岭南建筑文化的进步与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庭院空间的地域文化逐渐流失,很多承载着地域文化的建筑庭院失去了原有的魅力。尤其是工业革命的影响,人们认为传统建筑无法与高效批量生产的现代竞争,传统建筑逐渐从人们的视野中淡化出来。中国传统建筑庭院孕育了两千年的华夏传统生活和文化,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社会价值,因此对于传统建筑庭院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还需要长期的探索,从根本上认识和理解建筑庭院文化,从前辈们的设计中提取精髓加以分析和吸收,发展当代建筑庭院设计。  相似文献   

7.
李玲  欧捷 《南方建筑》2001,(3):17-19
岭南地区气候炎热潮湿 ,属亚热带气候。“四季皆夏 ,雨便成秋 ,草经霜而不枯 ,花非春而放”是岭南地区气候特征的生动写照。岭南自古对外交通发达 ,地处中外文化的交汇点 ,历来是一种采集型文化模式 ,多元共存 ,矛盾统一。精髓是最少保守 ,博采众长 ,兼收并蓄 ,最富进取精神 ,在这种的气候环境和人文景观下 ,形成了岭南建筑通透、开放、结合建筑布设庭院绿化的特点。一、岭南庭院中国古园林常为达官贵人、豪商巨贾兴建的私家园林。自古中国古典园林从建园开始就由文人、画家参与设计、构筑 ,不免要反映这些士大夫的趣味、气质和情操。而这些…  相似文献   

8.
以双溪别墅为代表的岭南新庭院建筑,将现代主义建筑与岭南传统庭院有机结合,创造了新的园林艺术语言。本文以双溪别墅为例,通过对其建筑布局、造型风格、空间形态以及创作思想的剖析来说明岭南新庭院建筑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空间是自然最本质的存在,是建筑存在的理由,也是人类建筑活动的出发点和归结点..在面对关注能源与生态环境时代,空间的生产与创造需要回溯到建筑学的基本问题层面上,即在“生态觉悟”的发展中,我们要创造怎样的空间以及怎样创造这种空间?意境是中华民族各种艺术形式追求的最高境界、意境是传统庭院的核心.现代庭院的设计应该从传统庭院中汲取精华,同时也要深刻了解传统庭院背后所蕴藏的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这才是根本,,现代庭院设计在追寻意境的同时也要和时代同步、作为设计师要设计出成功的庭院就应该有深厚的中国文化的底蕴,同时还要深入生活.只有这样传统才能更好的延续.  相似文献   

10.
澳门大学横琴岛新校区规划布局以展现“岭南水乡”的岛屿式生态景观环境为依托,强调从宏观到微观层面的空间交融,将核心建筑组团图书馆、中央教学楼和校史厅的建筑中庭、岭南庭院、欧式水苑与以湖面、岛屿、中心景观水轴为主体的校园大环境融为一体.设计充分发挥传统岭南建筑群落组合灵活多样的特色,使建筑整体构图表现出一定的层次感和空间变化,同时借鉴了南欧建筑源自古典美学的形体表现方式,通过现代设计手法塑造出澳门大学新校区建筑独具一格的特色.  相似文献   

11.
岭南民居天井的热环境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志辉 《华中建筑》2010,28(3):39-41
天井在传统民居中发挥着特殊的调节微气候的作用,在气候热湿的岭南地区,先民就为我们留下了大量以天井调节和适应当地微气候的民居范例,通过对五个典型岭南民居的热环境实测,揭示传统天井改善室内微气候的作用原理与实际效果,并对运用现代天井设计的中山泮庐别墅进行了使用回访与热环境实测,通过数据分析说明把传统天井的原理应用到现代设计中同样可收良好之效。  相似文献   

12.
河南豫北地区合院式传统民居节能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丽  栾景阳  刘若瀚 《建筑科学》2012,28(6):10-13,23
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居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本文以豫北地区合院式传统民居为例,从院落布局、单体建筑、建造技术等方面分析其所体现出的节能思想。本文研究对现代居住建筑设计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邓蜀阳  张淼 《南方建筑》2013,(5):100-104
院落是构成建筑空间的基本单位,它能够凝聚空间,强化生活气息,创造怡人的小环境,在我国传统民居中得到广泛运用。本文分析了院落空间的特征与现代住区在传统延续方面的局限性,结合实例探讨如何将院落空间合理运用到现代住区的设计中,并提出将院落空间融入现代住区的一些策略与思考。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分析了庭院空间概念的基础上,就建筑的庭院空间与建筑本身的关系做出了简明分析。概括了中国传统建筑庭院空间的五种基本的围合方式以及两种不同的构成方式,并且总结出即使再复杂的传统建筑庭院空间,都是遵循了上述的基本围合与构成方式。  相似文献   

15.
刘蔚  龚侃 《中外建筑》2010,(9):73-75
传统岭南庭园与现代岭南建筑结合是岭南建筑语言的主要词汇之一。本文通过对传统岭南庭园以及优秀岭南现代建筑案例中庭园与建筑结合的分析,尝试归纳建筑与庭园的结合方式,旨在吸收和借鉴其精华,为今后设计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建筑庭院由来已久,在漫长的历史沿革中,传统院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院落空间形态日趋成熟、丰富,逐渐成为中国传统建筑中最为典型的语言。该文以中国传统院落的特点为原则,归纳总结了现代居住建筑庭院设计的类型和特性,为将来庭院建筑的发展提供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杨赟 《山西建筑》2009,35(30):16-17
在对神木地区四合院民居建筑的深入调查和典型案例实测的基础上,从建筑设计的角度分析了四合院的平面布局、空间利用、使用功能等建筑特征,并就其与民俗文化的结合进行探析,以促进四合院民居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结合农村节能庭院建设现状.依据节能设计的原则,针时示范新村庭院式住宅的特殊性.分析其特点.从清洁能源(沼气、太阳能)的利用、庭院周围水系环境的合理分配、楼本体(层高、外墙外保温、外门窗、地暖、屋面)节能处理、植被绿化等方面进行了综合的节能设计,付诸实施后取得了显著效果,此模式为新农村庭院式住宅建设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9.
《Energy and Buildings》2002,34(10):985-1001
The presence of the courtyard transfers an extreme winter environment outside cave dwellings into a better outdoor community space.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interaction amongst the cave rooms, the courtyard and the ambient, via two approaches applied in a typical such type of dwelling: site measurement and computer modelling. The site measurement was undertaken to investigate the dynamic feature of such dwelling by monitoring hourly changes of air temperatures over the building complex with some of the key weather data. The computer modelling, based on two specifically developed theoretical models and validated by the data of the site measurement, was to analyse the mean effects of a number of key design parameters on thermal environment in such type of dwellings. Conclusions drawn from this study are to help modern architects design for a better thermal environment in these typical North China dwellings, traditional yet popula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