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250~500)℃×30 min回火热处理对低碳贝氏体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MCP状态试验钢的组织为粒状贝氏体、板条贝氏体和针状铁素体。回火温度升高,粒状贝氏体增加,板条贝氏体和针状铁素体减少,组织逐渐粗化。350℃回火时,试验钢的屈服强度(Rt0.5)为735~765 MPa,抗拉强度(Rm)为845~865 MPa,屈强比为0.87~0.88,-20℃冲击功为218~257 J,强韧性匹配最佳。300~400℃回火时,裂纹形成能(E1)、韧性裂纹扩展能(E2)及脆性裂纹扩展能(E3)+脆性裂纹扩展止裂能(E4)最大,止裂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2.
对一种新型高强韧微变形钢(GDL-1)在七种热处理状态下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钢在900℃保温1 h空冷回火后的显微组织以窄束状贝氏体+粒状贝氏体为主加少量马氏体,而油淬回火后的组织为回火马氏体;910℃加热奥氏体化1 h的晶粒度普遍在8~9级。在低温回火温度范围内,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冲击韧性逐渐增大,屈服强度逐渐降低,硬度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3.
对一种新型高强韧微变形钢(GDL-1)在七种热处理状态下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钢在900℃保温1h空冷回火后的显微组织以窄束状贝氏体+粒状贝氏体为主加少量马氏体,而油淬回火后的组织为回火马氏体;910℃加热奥氏体化1h的晶粒度普遍在8~9级.在低温回火温度范围内,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冲击韧性逐渐增大,屈服强度逐渐降低,硬度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4.
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实验方法,研究不同回火温度下试验钢的组织性能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经控轧控冷获得了贝氏体/马氏体复相海洋用钢,其中贝氏体体积分数约占30%;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试验钢的屈服强度先上升后又略有下降,在600℃达到最大值,为983 MPa,抗拉强度明显下降,延伸率先降低后升高,在600℃回火温度达到最大值为19.6%,之后又开始降低,冲击功在400℃和600℃出现明显回火脆性;在550℃回火温度试验钢取得最佳力学性能,其中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为1050MPa和981 MPa,延伸率为16.6%,-40℃低温冲击功为19.9 J.分析认为,回火过程中马氏体板条断裂消失,贝氏体相互合并形成准多边形铁素体,析出物逐渐回溶和重新析出,造成力学性能的变化差异.  相似文献   

5.
龙杰  王福明 《宽厚板》2006,12(3):19-23
本文主要研究了2.25C r-1M o钢正火处理后显微组织和回火过程中碳化物相对钢的强韧性的影响,奥氏体化处理后进行冷却(加速冷却和空冷),得到的显微组织为粒状贝氏体和先共析铁素体。对于2.25C r-1M o厚钢板,显微组织和碳化物相的变化是造成2.25C r-1M o钢强韧性能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利用TEM、磁性分析法和拉伸试验对矫直前后回火贝氏体钢轨显微组织、残余奥氏体含量、稳定性以及拉伸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矫直前回火相比,矫直后回火获得贝氏体钢轨的显微组织为无碳化物贝氏体+少量残余奥氏体和M/A+微量回火马氏体;抗拉强度平均提高139 MPa;屈服强度平均提高138 MPa;残余奥氏体机械稳定性明显提高;贝氏体钢轨强韧性优良。  相似文献   

7.
回火对低碳贝氏体钢组织稳定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了弛豫—析出控制相变(RPC)技术生产的超细化低碳贝氏体钢回火后组织与性能的变化,并与控轧后空冷(AC)以及传统的再加热淬火工艺(RQ)得到的钢板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回火前RPC和RQ 2 种工艺得到的钢板组织均为板条状贝氏体和少量粒状贝氏体的复合组织。RPC工艺得到的钢板经500~700 ℃回火1 h后,组织变化不明显,随温度升高呈现软化—硬化—再软化的变化规律。RPC工艺得到的高强韧性钢板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陈辉  喻异双  吴彬彬  尚成嘉 《钢铁》2019,54(12):96-103
 为了揭示1 000 MPa级低碳加铌钒钛微合金钢的高强韧机制,研究了S1(w(C)=0.09%)与S2(w(C)=0.17%)两种合金成分的油井管钢成分-工艺-组织-性能关系。试验表明,两种成分试验钢经水淬后的组织分别为板条贝氏体加少量马氏体和马氏体加少量贝氏体的复相组织。两种成分钢经过450~600 ℃、30 min的中温回火后,组织中均出现碳化物析出,且S1试验钢回火后的屈服强度基本不变,抗拉强度下降了约70 MPa,S2试验钢回火后的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迅速升高170 MPa左右。溶度积公式的计算结果表明,两种钢的水淬组织中铌、钛元素析出彻底且析出物的体积分数都很小,因此回火铁素体基体中的VC析出强化对S1试验钢回火后屈服强度保持不变以及S2试验钢回火后屈服、抗拉强度提高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等温处理对中碳超高强度弹簧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等温处理对中碳超高强度弹簧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25~375℃等温可以获得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奥氏体化温度对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的影响很大,从875℃升高到930℃,强度升高,但其塑性、冲击韧性和断裂韧性显著降低.试验范围内,在875℃保温30 min,325℃等温120 s油淬后,在300℃进行回火处理2 h,可获得强韧性配合良好的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其断裂韧性KIC值为83MPa·m1/2,是相同强度水平下常规淬火回火马氏体组织的1.5倍.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高强贝氏体钢经540℃、480℃2种不同终冷温度,和500℃、600℃不同回火工艺条件下组织性能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540℃终冷后得到以QF+M/A组织为主的贝氏体组织,在回火后,因残余奥氏体转变为高强度的F+MC,提升了钢的屈服强度;而480℃终冷后得到以BF组织为主的贝氏体,在回火过程中板条合并和多边形化,钢的强度大幅降低。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热轧低碳贝氏体钢Q685不同温度的回火工艺处理,研究了强度、延伸率、冲击性能以及微观组织的变化.结果表明,回火温度对Q685钢的性能产生明显影响.当回火温度为650℃时,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达到758 MPa和835 MPa,延伸率达到30%,明显高于热轧后的试样;而随回火温度逐渐增加到720℃,性能则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2.
800MPa级含钨低碳贝氏体钢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金相及硬度测量并结合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研究了800MPa级含钨低碳贝氏体钢轧态及回火态组织和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实验钢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均随钨的质量分数的提高而提高;回火后试样的冲击值和延伸率都较轧态有所提高;添加钨后,钢板组织为板条贝氏体和少量粒状贝氏体的复合组织;当钨含量高于0.4%,回火温度在550~600℃范围内时,在板条间和位错上析出大量细小的含Nb、W、Ti碳化物,提高了钢板强度;当钨含量低于0.3%时,钨的固溶强化机制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3.
试验低碳贝氏体钢(/%:0.08C,0.11~0.13Si,1.10~1.20Mn,0.008~0.009P,0.002S,0.21~0.23Ni,0.020~0.021Ti,0.003~0.004Nb,0~0.0010B,0.000 7~0.0008O,0.0031~0.0033N)由50kg真空感应炉熔炼,轧成45mm钢板,并经930℃淬火,610℃回火。研究了0.0010%硼对780 MPa低碳贝氏体钢45mm板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硼可显著提高试验钢的淬透性,不含硼试验钢淬火后得到粒状贝氏体,0.0010%硼试验钢淬火后得到板条贝氏体。硼明显改善试验低碳贝氏体钢的力学性能,含0.0010%硼试验钢淬、回火后的抗拉强度834MPa和屈服强度771MPa远高于不含硼试验钢的抗拉强度702MPa和屈服强度591MPa,实际生产中应加入适量硼可使低碳贝氏体钢得到板条贝氏体。  相似文献   

14.
检测了经轧制并分别控制冷却至630℃、530℃、430℃+650℃回火后的3个试验钢(1~3号)的力学性能,并通过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显微组织。结果表明1~3号试验钢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在570~680 MPa和625~750 MPa,强度随控冷温度的降低而增加,冲击功随控冷温度的降低而稍有降低。1号试验钢的组织为经过回火的贝氏体+少量的块状铁素体,2号和3号试验钢的组织均为经过回火的贝氏体,因为铁素体的出现使得前者的强度低于后两者,而3个试验钢回火的贝氏体组织精细结构为板条状贝氏体+经过回火分解的M/A岛,以及弥散分布的纳米级ε-Cu。  相似文献   

15.
将20mm厚1 000MPa级钢板在线淬火后进行不同温度的回火处理,观察了组织及屈强比的变化。结果表明:回火区间在400~550℃范围,屈强比从0.81增长到0.93;回火区间在550~650℃范围,屈强比从0.93降低到0.88。试验钢单相回火索氏体组织屈强比最高,屈强比上升按组织形貌排序为:回火贝氏体加回火马氏体、回火贝氏体加回火索氏体、回火索氏体。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C-Mn-Mo-Cu-Nb-Ti-B系低碳微合金钢915℃淬火和490~640℃回火的调质工艺对钢的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实验钢的组织、析出物形态和分布以及断口形貌进行观察,采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钢中残余奥氏体的体积分数.结果表明:调质后,实验钢获得贝氏体、少量马氏体及残余奥氏体复相组织,贝氏体板条宽度只有250 nm,残余奥氏体的体积分数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经淬火与520℃回火后残余奥氏体的体积分数为2.1%.调质后析出物的数量激增,6~15 nm的析出物占70%以上.实验钢经过915℃淬火与520℃回火后,其屈服强度达到915 MPa,抗拉强度990 MPa,-40℃冲击功为95 J.细小的析出物及窄的板条提高了钢的强度.板条间有残余奥氏体存在,改善了实验钢的韧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拉伸冲击试验机及布氏硬度计等研究了新型槽帮钢30MnSiCrMo经900~920℃30 min淬火,350~550℃2h回火的组织性能变化。结果表明,350~550℃不同回火过程中,试验钢出现马氏体分解、碳化物转变、聚集长大及α相回复再结晶等转变,室温组织由回火马氏体向回火屈氏体和回火索氏体过渡。随着回火温度的上升,基体固溶强化与碳化物析出强化减弱,试验钢的强度与硬度连续降低,而塑性与韧性不断提高,试验钢在900和920℃30 min水淬后450~520℃2 h回火时获得良好的强韧性匹配,即抗拉强度1159~1008 MPa,屈服强度1107~944 MPa,断后伸长率11.8%~15.0%,室温硬度336~293HBW,V型缺口冲击吸收功45.5~67.5 J,能够满足中部槽材料的强韧性要求。  相似文献   

18.
陈润泽 《宽厚板》2021,27(3):8-11
通过大量的试验检验数据,研究了回火热处理工艺对550 MPa级低碳贝氏体高强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经650℃高温回火热处理后,试验钢主要组织为粒状贝氏体和准多边形铁素体的混合组织,准多边形铁素体组织占比有所增加;回火热处理后钢板屈服强度、延伸率得到明显提高,但抗拉强度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屈强比呈上升趋...  相似文献   

19.
试验研究了Q345D级钢(%:0.18C、0.41Si、1.34Mn、0.05Nb、0.08V、0.024A1)Φ280 mm锻材淬-回火处理和正火处理后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经890℃空冷200 s,水冷+570℃回火后的钢抗拉强度Rm≥630MPa,屈服强度Re≥455 MPa, -20℃冲击功AKV 28~40 J;910℃空冷正火后Rm≥575 MPa, Re≥390 MPa, -20℃ AKV42~59 J,均满足舵杆产品对力学性能的要求;淬-回火工件距表面30 mm的组织为回火索氏体+粒状贝氏体,中心组织为珠光体+少量粒状贝氏体,正火处理后工件表面与心部均为珠光体+铁素体组织。  相似文献   

20.
2Cr-1Mo钢热处理特性及其强韧化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定量金相等试验手段,主要研究了Cr-1Mo钢正火处理后显微组织对钢强韧性的影响。在奥氏体化处理后冷却过程中(100~1℃/min),共得到四种显微组织─—粒状贝氏体,细珠光体,典型的片层状珠光体和先析铁素体,该钢先析铁素体临界冷速约为60℃/min,冷速高于60℃/min获得的组织为完全粒状贝氏体组织。试验结果表明,显微组织的类型及其含量的变化是造成Cr-1Mo钢强韧性能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