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2002年11月,中国互联网协会反垃圾邮件协调小组成立,该小组成立伊始,就组织开展了关闭服务器的开放转发(Open Relay)和开放代理(Open Proxy)功能、清除网上垃圾邮件群发软件等自查自纠工作;数月后,垃圾邮 相似文献
3.
4.
加强国际合作对于反垃圾邮件的成败至关重要,中国互联网协会反垃圾邮件协调小组历来很重视反垃圾邮件工作,几年来参与了诸多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5.
6.
7.
8.
自2005年12月成立至今,中国互联网协会反垃圾邮件工作委员会在政府主管部门的殷切关怀下、在会员单位的鼎力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倾力帮助下,脚踏实地、求真务实,自我完善、不断创新,从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普教宣传、国际协作等方面开展综合治理,努力开创具有自身特色的工作模式,依托网络,团结业界,服务网民,为我国反垃圾邮件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国际上赢得了赞誉。 相似文献
9.
10.
11.
反垃圾邮件技术新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垃圾邮件犹如洪水猛兽,大量涌入用户的邮箱,给日常工作甚至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垃圾邮件为了更好地达到其目的,也在不断演变着。最初,它只是某些人借以传播信息的工具;现在,逐渐形成一些以赢利为目的组织,专门以垃圾邮件为企业开拓广告宣传渠道,从而造成这一网络公害的泛滥。 长久以来,人们一直通过办公系统中的邮件服务功能进行防范。可喜的是,系统软件提供商也在不遗余力地改进和增强防止垃圾邮件的功能。前不久推出的Microsoft Exchange 2003和LotusDomino 6,就添加了不少垃圾邮件服务器的黑名单,并采用内容过滤技术,提高阻截垃圾邮件的效能。此外,目前还出现了一些专门对付垃圾邮件的专业产品,它们防垃圾邮件的效能确实很高,成功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2.
反垃圾邮件--中国在行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月15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在北京举办了“20O3中国反垃圾邮件研讨会”。这是我国举办的第一次反垃圾邮件专题研讨会,它标志着我国的反垃圾邮件斗争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中国互联网界开始集体向垃圾邮件宣战…… 相似文献
13.
<正>最近一直有用户抱怨从公司内部的电子邮箱不能往外发送电子邮件,突出的表现是不能向新浪邮箱发信。经过测试,发现情况确实如此,退信提示"此收件人无法接收送达的邮件,Hostunreachable"。从WEB网页上新浪的邮箱发送接收都没有问题,而且从其他的公网邮箱向新浪发送邮件也没有问题。但是并不是从内部邮箱不能发送所有的Internet邮件,大多外部邮件发送没有问题。 相似文献
15.
反垃圾邮件立法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1月1日,美国开始实施反垃圾邮件法案,英国等西方国家也大都在2003年完成了涉及反垃圾邮件的立法工作。现在的问题是,如果其他国家完成了反垃圾邮件的立法工作,那些垃圾邮件发送者就会利用法制不健全的国家,继续发送垃圾邮件,如中国。这会使中国互联网服务商的声誉和中国网民的利益受到极大的损害。 相似文献
16.
反垃圾邮件法的立法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子邮件是通信的一种。通信包括发信和收信,通信自由包括发信自由和收信自由。我国《宪法》第40条规定了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从法律上讲,没有取得他人同意滥发垃圾邮件,属于滥用发信自由、侵犯他人的收信自由,实质上是强迫通信。反垃圾邮件,就是反对强迫通信,维护通信自由。 相似文献
17.
电子邮件是通信的一种。通信包括发信和收信,通信自由包括发信自由和收信自由。我国《宪法》第40条规定了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从法律上讲,没有取得他人同意滥发垃圾邮件,属于滥用发信自由、侵犯他人的收信自由,实质上是强迫通信。反垃圾邮件,就是反对强迫通信,维护通信自由。[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在电子邮件应用普及的同时,垃圾邮件也在泛滥。由于邮件服务商无法有效控制垃圾邮件的发送或没有有效的约束手段,导致很多邮件服务商的IP地址被国外列入垃圾邮件黑名单。本文主要介绍邮件发送认证方法,以及Fortinet的集成型和独立型反垃圾邮件解决方案。邮件发送认证体系邮件系 相似文献
19.
《电脑与电信》评测室 《广东电脑与电讯》2006,(5):80-82
中国互联网反垃圾邮件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 2005年11月到2006年2月,中国互联网用户平均每周收到垃圾邮件数量为19.33封,较2005年10月的每周 17.25封上升了2.08封,平均每个网民每周处理垃圾邮件时间为13.15分钟。经过综合计算,垃圾邮件给中国的GDP每年造成的损失多达60.69亿人民币。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中国互联网协会反垃圾邮件工作委员会近期在行业治理、提升治理能力、管理体系建立和宣传教育等方面的工作情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