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种高活性耐硫甲烷化催化剂的反应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一种多组分钼系耐硫甲烷化催化剂的反应性能。考察了反应温度、压力、空速和原料气组成对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此催化剂具有活性高、稳定性好和对原料气中硫浓度适应性强等特点。在压力2.0MPa、空速1000h~(-1)、入口温度380℃的反应条件下,CO 转化率约达95%,甲烷选择性约为75%。CO 转化率与原料气中 H_2S 浓度呈X_(co)∞[H_2S]~(0.05)关系。  相似文献   

2.
合成氨厂的变换岗位是将原料气中的CO与水蒸汽作用转换成CO_2和H_2,反应需要一定的温度和催化剂。首先应用于工业生产的变换催化剂是Fe-Cr系催化剂,国外称为高温变换催化剂,国内称为中温变换催化剂。随着合成氨工业的发展,60年代以来,开发了Cu-Zn系低温变换催化剂和Co-Mo系宽温耐硫变换催化剂。Co-Mo系催化剂具有活性温度低、耐硫无上限、有机硫转化率高等特点,近十年来在我国,特别是在中、小氮肥厂得到了广泛的开发应用。B_302、B_303宽温耐硫  相似文献   

3.
耐硫一氧化碳变换催化剂和制法以重油或减压渣油为原料,经部分氧化造气和以水煤浆为原料造气所生产的含一氯化碳的气体中,通常含有硫化物。其含量与原料的含硫量有关,一般在几干分之一到几万分之一之间。已普遍使用的Cu-Zn系低温变换催化剂和Fe-Cr系高温变换...  相似文献   

4.
合成氨生产中的变换工序,目的是除去一氧化碳的同时获得氢。通常采用铁铬系中温变换催化剂;或者先采用铁铬系中温变换催化剂,而后采用铜锌系低温变换催化剂。近年来又发展另一类变换催化剂,即钼系催化剂[1]。钼系催化剂的活性组份除硫化钼外,还有硫化镍,硫化钴或硫化铁等。制成的催化剂呈氧化物状态。活性组份经过硫化转变成硫化物后对一氧化碳具有显著活性。钼系催化剂具有下列特点:(1)能耐高浓度硫化氢和有机硫化合物,而且原料气的硫化氢含量越高,这类催化剂的活性越好,因而适用于高硫原料气,特别对于重油部分氧化急  相似文献   

5.
<正> 甲醇是用途广泛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近二十年来,国内外的甲醇工业发展迅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作用均可生成甲醇CO+2H_2CH_3OH (1)CO_2+3H_2CH_3OH+H_2O (2)CO_2+H_2CO+H_2O (3)反应(1)为一氧化碳合成甲醇的反应,反应(2)为二氧化碳合成甲醇的反应,反应(3)为逆变换反应。甲醇的合成广泛采用锌铬催化剂和铜基催化剂。锌铬催化剂活性温度范围为320~400℃,操作压力为200~320大气压;铜基催化剂使用温度为220~300℃,活性温度较  相似文献   

6.
于建国  于遵宏 《化工学报》1991,42(1):96-103
本文叙述了所研制的半水煤气甲烷化耐硫催化剂所具有的物化特征.活性温度范围400~550℃,压力不小于0.6MPa,原料气中硫含量500~5000ppm(mol),空速1000h~(-1)左右,一氧化碳转化率约为40%,其本征动力学方程dN_(CH_4)/dw=1.120×10~(-6)exp(-7.788×10~4/RT)P~(1.13)y_(H_2O)~(0.4)y_(CO)~(0.73)dN_(CO_2)/dw=1.767×10~(-7)exp(-7.423×10~4/RT)P~(1.39)y_(CO)~(0.16)y_(H_2O)~(1.23)(1-β)  相似文献   

7.
德国BASF公司开发的催化剂早在1913年就应用于合成氨生产工艺的一氧化碳变换装置中。1968年又将钴钼催化剂用于日产450吨合成氨厂的一氧化碳变换炉中。近年来BASF公司开发的K 8~11钴钼系耐硫变换催化剂和K 6~10铁铬系催化剂在不同工艺上应用都取得了有用数据。  相似文献   

8.
《小氮肥》2020,(4)
考察了原料气中甲醇、CO和H_2S含量,温度和水气比等因素的变化对耐硫变换催化剂甲硫醇(CH_3SH)生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原料气中有甲醇带入时,反应后的气体中会有CH_3SH等新的硫化物生成;原料气中CO和H_2S含量与CH_3SH生成密切相关,当原料气中CO和H_2S含量较高时,变换反应后的气体中有CH_3SH生成,并且生成量随着CO和H_2S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增加反应温度和水气比均可以减少CH_3SH的生成。水气比对CH_3SH的抑制作用十分明显,在考察的试验条件下,当水气比为0.3时,反应后的尾气中只有微量CH_3SH生成,当水气比大于0.4以上时,反应后几乎无CH_3SH生成。  相似文献   

9.
RSR—A 型耐硫低变催化剂通过鉴定由化学工业部化肥工业研究所开发研制的 RSB—A 型耐硫低变催化剂于1991年底通过省级鉴定。该催化剂属 Co—Mo 型耐硫变换催化剂,特点是在低温和有 H_2S 存在时,对 CO和水蒸汽的变换反应具有高活性,出口 CO含量低,而且可在较低的汽气比下操作,使  相似文献   

10.
合成氨原料气中都含有一定数量的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水蒸汽可与一氧化碳作用生成氢和二氧化碳: CO+H_2O=CO_2+H_2+热量(1)这就是所谓的变换反应。在合成氨工业中,变换工序既是原料气的净制步骤,又是制氢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为节约一氧化碳耐硫变换催化剂硫化费用、缩短一氧化碳变换工段开车时间,贵州天福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采用外购氢气和硫化剂——二硫化碳对一氧化碳耐硫变换催化剂进行硫化,达到了目的,节约了耐硫变换催化剂硫化费用,缩短了一氧化碳变换工段开车时间,为类似装置耐硫变换催化剂升温硫化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神华宁夏煤业集团煤制油项目变换工艺的选择,以及"双高"原料气耐硫变换工艺及QDB系列催化剂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情况.项目开工时间短,节省了大量的放空气量;变换工艺可通过水气比灵活调控变换出口的一氧化碳质量浓度,满足制甲醇和合成油氢碳比需求;选择"双高"原料气耐硫变换工艺,装置运行完全不需要添加蒸汽,年经济效益超过1...  相似文献   

13.
吴兴友 《浙江化工》1991,22(3):57-58
B_(301)低变催化剂系上海化工研究院研制,用于合成氨低温变换,对节能降耗有显著效果。我厂是以碳化煤球为原料,采用加压变换(0.8 MPa)流程,中变炉为三段炉外间接换热。为了进一步减少变换系统的外供蒸汽用量,提高一氧化碳变换率,减轻精炼铜洗负荷,我们在变换系统的预热器后,安装了一台低变炉,内装4吨B_(301)型低温耐硫  相似文献   

14.
初论无脱硫工序生产碳酸氢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作者提出在采用耐硫变换催化剂前提下,取消变换前脱硫工序,原料气中硫化物由碳化系统脱除,并进行了生产试验,出碳化尾气含 H_2S 量低于0.01克/标米~3以下.  相似文献   

15.
B112型中温变换催化剂具有耐硫、低温活性和节能的特点,在工艺气H_2S<1.2克/标米~3下能正常操作,从已采用该型号催化剂的工厂实践表明:变换工段吨氨蒸汽消耗均有较大幅度下降。Fe-Mo系B112型中温变换催化剂与Fe-Mn系低温变换催化剂的组合使用为氨厂进一步降低变换出口CO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6.
耐硫变换技术是在耐硫变换催化剂的作用下,通过变换反应将原料气中的CO转化为H2,以满足下游装置对合成气中H2/CO比的要求。和传统变换技术相比,耐硫变换技术具有流程简单、耐硫及节能等特点。现代煤化工呈现气化技术多样化、产品多元化的特点,耐硫变换技术既要适应不同的气化技术,又要满足不同产品的要求。本文介绍了耐硫变换催化剂及耐硫变换工艺的特点,探讨了针对不同气化技术及产品对应耐硫变换工艺的选择,并对近年来耐硫变换技术取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最后指出了耐硫变换技术未来发展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一氧化碳耐硫变换催化剂技术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艺关键是使用耐硫变换催化剂 ,使气化后的含硫工艺气不经脱硫而直接进行变换。国外BASF、UCI及Topse公司在研究并已出售Co -Mo系耐硫变换催化剂。耐硫变换催化剂发展趋势是 :添加新型助剂 ,提高催化剂的耐低硫 ,耐毒及抗氧能力 ,改进催化剂制备方法 ,降低催化剂生产成本。介绍了Mo、K2 CO3 及TiO2 在催化剂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一种在反应器-转化器将天然气转化为含一氧化碳和氢气的转化气、在催化反应器中用甲烷转化产物将二氧化硫还原为元素硫的工艺。高温转化器(1 100~1 300℃)中天然气流量为150~180 m~3/h,转化气ψ(CO H_2)达30%~40%;催化反应器中氧化铝催化剂分3层装载,进气流量为:SO_2 65~100 m~3/h,N_2 215~230 m~3/h,烟道气440~660m~3/h;ψ(SO_2)为9%~12%。试验结果表明,当催化反应器进气温度维持在415~505℃时, 二氧化硫和甲烷转化产物之间的反应使催化剂温度上升至700~770℃,大多数二氧化硫在第一催化剂床被还原, 该过程在1 500~2 000 h~(-1)的高空速下进行;该工艺二氧化硫的转化率为75%~85%,其中55%~65%转化成元素硫,15%~25%转化为硫化氢和CO_S。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变换反应深度控制和催化剂装填量精确计算等因素的研究,开发出适用于粉煤气化的双高原料气(即高水含量和高CO含量的原料气)的耐硫变换新工艺,并在甲醇和合成氨装置中得到成功应用。应用结果表明,新工艺不仅解决了双高原料气第1反应器超温的难题,而且稳定了变换操作,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内循环无梯度反应器在温度、压力分别为205~290℃及0.15~1.2MPa范围内,测定了一氧化碳变换反应在B301型钴钼耐硫变换催化剂上的反应动力学数据,确定了幂函数型动力学方程.并由实验数据计算了反应温度及CO变换率对效率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