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流域上下游之间利益博弈是流域生态补偿的关键问题之一。流域上下游利益主体从自身利益出发进行保护博弈,从而使流域生态补偿陷入集体理性的矛盾。利用前景理论对上下游的收益和支出进行分析,考虑到上下游保护和补偿时的心理状态,从补偿时机、补偿方式等方面对补偿机制的构建提出建议,以促进流域上下游的共同发展。流域上下游的利益主体是有限理性个体,除了采用传统的经济补偿外,还应当注意补偿时机的选择、不同阶段补偿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基于博弈论视角的闽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域区际生态利益失衡,从根本上说是相关利益主体基于个体理性的博弈导致集体非理性的结果。以闽江流域为例,基于博弈论视角的分析指出,建立激励和约束融合机制是促使横向、纵向政府间由非合作博弈转向合作博弈的关键,也是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政策着力点。  相似文献   

3.
通过永定河流域生态修复实践,结合流域自然地理、区域特征、上下游产业结构等特点以及利益相关方诉求,构建永定河流域横向水生态补偿框架,明确补偿要素、补偿主体和补偿对象;综合考虑补偿事项特点、补偿资金利用效率等因素,提出以流域四省(直辖市)为补偿主体"量质并重""双向动态"补偿机制,并建议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为其他流域跨区域横向水生态补偿机制构建提供参考案例。  相似文献   

4.
水资源开发与利用是流域稳定发展的前提与基础,构建合理的生态补偿制度是解决水资源开发过程中各利益主体矛盾冲突及保障生态安全的有效办法。在长江经济带生态补偿机制构建背景下,基于强互惠主体理论,运用演化博弈方法分析了水资源生态开发利用时中央政府、当地政府、地方企业三者之间的利益诉求以及补偿行为的动态演化过程;通过以存在复杂利益博弈关系的重庆市万州区水资源开发为案例开展实证分析,对三者之间的利益互动关系与影响因素进行了SD仿真模拟和深入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在中央与当地政府的博弈中,中央通过提高生态补偿资金与政策支持水平,会使得博弈更快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2)在当地政府与地方企业的博弈中,政府征收较少的资源环境税会促使污染企业积极治理,减少排污量;(3)运用系统动力学验证了万州区水资源各利益主体行为规律与演化结果的一致性。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生态补偿对策。  相似文献   

5.
流域生态补偿主体是流域生态补偿金的支付者,该主体范围的明确,有助于流域生态补偿金的征收.目前,我国关于流域生态补偿的法律规定,存在着制度化程度不高和系统性不强的缺陷,流域生态补偿主体范围不清,补偿法律责任不明确,致使流域生态补偿运作效果较差.为了保障流域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顺利实施,对流域生态补偿主体进行法律分析和梳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以疏勒河流域为基础,通过对疏勒河流域内生态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分析,论证疏勒河流域建立水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并根据疏勒河流域现状提出了疏勒河流域建立水生态补偿机制的设想:首先从政策框架入手,建立疏勒河流域水生态补偿管理委员会,并敦促省级政府出台相应的总体规划,整合现行的补偿法规,建立水生态补偿基金的转移支付制度。其次通过分析水生态补偿机制的实现形式和类型,确保水生态补偿机制的资金保障,确保流域上下游间和谐发展,协调流域上下游各地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最终实现流域的公平使用。  相似文献   

7.
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流域调水工程已经成为解决我国缺水地区水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而由跨流域调水引发的生态补偿问题是制约调水工程社会经济效益发挥的关键因素.目前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机制设计主要是沿用流域内生态补偿的一般理论与方法,导致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主体缺失、补偿对象不全面、补偿标准不合理、补偿方式单一,极大地限制了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实践的开展.本文通过比较分析流域内与跨流域调水在受工程影响、水权转移形式、涉及的利益主体关系、生态补偿主导部门、生态补偿核算标准等方面的特征,提出了以区域水权为理论基础,以生态补偿客体、补偿标准、补偿形式以及补偿保障体系为主要内容的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机制框架,并指出了当前我国实施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机制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8.
海河流域水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河流域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突出,水生态环境恶化。通过剖析京津两市与河北省在水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方面的关系和存在的问题,认为尽快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十分必要的,合理调节上下游地区各相关主体间的生态利益关系,对促进海河流域人水和谐,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海河流域近20年实施的多种模式生态补偿所取得的经验基础上,提出海河流域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框架和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明晰水权初始配置是协调流域内各区域之间水资源综合效益的重要途径。针对流域水权初始配置过程,首先,结合流域内各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构建水权初始配置指标体系,采用理想解法,获得水权初始配置初步方案,确定各区域的水权配置量初始值;其次,结合流域内各区域的利益诉求,基于动态博弈理论,分析各区域之间的动态博弈机理,构建动态博弈模型和利益补偿函数,实现水权增加利益主体对水权减少利益主体的利益补偿;然后,确定各区域的水权配置量优化值和流域内各区域水资源综合效益的优化值,并获得水权初始配置优化方案;最后,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利益博弈与优化模型在水权初始配置过程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研究表明,水权初始配置本质上是对流域内各区域之间进行利益博弈的过程,通过水权增加利益主体对水权减少利益主体进行利益补偿,可进一步优化各区域的利益和流域水资源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0.
《人民黄河》2014,(2):78-81
为了对跨流域调水水源区生态补偿研究成果进行较为全面的梳理,首先从生态补偿模式、补偿机制、补偿标准测算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测算等方面对国内外的理论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与总结;然后,对国内外跨流域调水水源区生态补偿实践经验进行提炼,指出在生态补偿过程中政府与市场并存的重要性;最后,分析现有研究成果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今后研究方向应包括生态补偿利益相关主体博弈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多角度评估、补偿标准的动态演化。  相似文献   

11.
针对生态产业链管理思想影响下的库区生态产业发展治理模式进行探讨,以生态产业链能量交互原则为指导,围绕组织形式、技术、政策等因素,结合发展库区生态产业过程中产业间及产业内部各利益主体间的利益分配与生态补偿机制、协调机制等对其稳定性进行深入研究。依据库区生态产业发展特点,建构由"生态管理目标、生态管理对象和生态管理方法"组成的三维区域生态产业的管理模式,并在政府和利益相关者参与管理的基础上,对"完善环保法规,实施产业发展绿色导向;探索产业生态补偿和强化产业内利益相关者协商;健全绿色GDP核算与评价体系"等相应治理机制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12.
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流域生态补偿,由于涉及不同的省级行政区和复杂的利益关系协调,无论是开展实际试点还是理论探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以财政部与环保部牵头、跨越皖浙两省的全国首个跨省的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为例,介绍了跨省流域生态补偿的制度与规则设计、各治理主体的协商沟通平台搭建、补偿标准、运作模式,分析了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认为: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益,但仍然需从流域资源产权、组织体制、法律法规和公众参与等方面对现有的合作模式进行系统化的完善。  相似文献   

13.
为保障流域内所有人和生物用水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水资源的利用必须要从流域整体层面上进行统一的规划和合理的安排,均衡各方利益,并制定出相应的规则对各种开发利用行为进行必要的规制,降低水冲突造成的危害。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治理的思路重新进行制度安排,需要从现行的流域管理的行政管理模式转向流域治理的民主参与模式。  相似文献   

14.
汾河水库上游水源涵养区保障着太原市近400万人的饮用水安全,但是近年流域生态环境与上游水源涵养区的经济发展之间产生了严重矛盾,亟须建立水生态补偿机制。以汾河水库上游水源涵养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和研究了建立汾河水库上游水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以及在建立水生态补偿机制过程中应该采用的补偿途径和补偿方式。  相似文献   

15.
针对跨界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面临的横向治理评估体系不完善、治理主体主动施策意愿低的问题,从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性改善、生态价值实现角度探索治理主体协同决策的动力机制。分别构建Nash非合作博弈、Stackelberg主从博弈以及协同合作博弈模型,分析流域上下游政府的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策略,并建立基于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性变化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发现:在非协同合作下,上下游政府努力程度不足;协同合作在经济层面上比非协同合作更加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上下游政府自发达成协同合作比较困难,通过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能够有效促进上下游达成合作并能提高跨界流域生态环境合作治理效益。研究成果可为跨界流域府际合作机制的构建及横向生态补偿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生态补偿作为一项重要机制在研究和实践两方面都取得了积极进展。根据我国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案例及实践,对长江流域生态补偿内涵、对象、标准和模式进行初步分析,对几种急需开展的流域生态补偿类型及难题提出了解决建议。分析表明:无论是块状的自然保护地,还是跨行政区的水流及水生态的生态补偿,都需要考虑流域多要素和多利益主体的综合补偿,才能实现全流域的生态补偿;补偿标准的确定需要根据保护地类型和重要性,在生态服务价值与保护成本加发展机会成本或者环境质量改进增量之间选择;在补偿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优化补偿要素和考核指标,才能使流域生态补偿持续推进。  相似文献   

17.
宗鑫 《人民黄河》2021,43(11):23-28
黄河重要水源涵养区作为高寒草地水源涵养服务效益输出区,为黄河干流供给可持续的水资源,对维护黄河流域水安全起着重要作用。为保障高寒草地水源涵养服务效益持续输出,协调解决区域间及保护者间保护贡献度的矛盾与冲突,并为补偿资金分配提供依据,构建了跨区域协同保护逐级自愿协商平台及协商层次,对相关利益主体间协商博弈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保护贡献度的协商应统筹考虑各级行政单元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寒草地生态功能重要性和退化程度,以及保护者生产生活实际;应建立流域、省(区)、地(市)、县(市)4个层次垂直管理和横向协商的逐级自愿协商运作模式,整个协商与整合过程分"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两阶段;为保证协商效率,整个协商过程通过设置仲裁机构,以其强制力约束协商博弈双方拖延时间。  相似文献   

18.
流域生态补偿是实现流域环境改善与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一种政策工具,对消除上下游地区间的经济差异影响,实现区域社会发展的公平性具有重要意义。为定量寻求多元信息扰动下的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最优解,亟需开展基于多维关系协调及经济利益分配多目标优化求解的动态均衡博弈研究。以实现生态补偿标准讨价还价贝叶斯/纳什均衡为目标,借助完全信息博弈的混合均衡策略实施过程探讨流域生态补偿标准均衡解存在条件,并基于流域上下游间的动态转移支付进行生态补偿标准均衡解求解,依托激励相容机制开展讨价还价的动态博弈贝叶斯均衡的合理性分析。本文结合弥河流域经济社会取用水费用标准及水资源使用价值的变化规律,在流域生态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基本均衡的情况下,下游的寿光市、中游的青州市对上游临朐县的水量-水质生态补偿额度分别为3194万元、859万元。本文给出的研究方法可用于处理博弈过程中的冗余信息以便于进行讨价还价,形成合理的流域生态补偿标准。  相似文献   

19.
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是实现流域健康的重要基础。当前南四湖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生态补偿存在补偿机制层级分明但衔接不足、目标明确但实施方案模糊、政策支持突出但资金来源单一、补偿方式多样但侧重事后治理等问题。重点从基本原则、补偿主体、补偿对象、补偿标准、操作程序、管理体制等方面对南四湖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生态补偿制度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0.
珠江-西江流域生态环保形势严峻、利益相关者矛盾协调难度大、生态事件治理的影响因素复杂。随着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协同治理成为应对流域内生态事件多发的严峻形势和协调域际生态利益矛盾的必然选择。针对当前存在的地方利益阻滞、轻"事前预防"与"事后治理"、信息共享匮乏、处置机制不健全、民众参与乏力等问题,流域生态事件治理必须根据生态事件链的阶段性和持续性特征,分阶段、有重点地采取协同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