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综合录井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地层信息和钻井工程信息,利用远程数据传输系统把综合录井系统录取的数据实时地传送到油田基地,使远离钻井现场的基地工程管理和技术人员通过远程监控系统实现对钻井现场实时监控和信息共享,对快速安全钻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边远的沙漠戈壁地区和广大的海洋探区尤为重要。该文对国外综合录井数据实时远程传输的发展概况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国内的发展现状,并对综合录井数据实时远程传输在国内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石油钻井井场实时智能辅助决策系统软件平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钻井数据资源开发分井场和基地两级开发,井场开发是实时智能辅助决策系统的开发。文中阐明了研制 real 软件平台的意义和必要性,并给出了石油钻井井场实时数据资源开发的前台综合录井、单点对多点通信网和后台智能辅助决策系统的总体框架.同时.分析了 real 软件平台的功能和结构,并介绍了平台软件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定量荧光录井技术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消除特殊钻井条件下钻井液中大量混入有机添加剂对荧光录井的影响,有效识别钻探过程中的油气显示,国内外录井界都在尝试一种新的录井方法定量荧光录井技术。通过近两年的试验性应用,证实定量荧光录井技术在解决上述难题上卓有成效,提高了荧光录井资料的可信度和应用范围。该文在简介了定量荧光录井技术的检测原理、方法和特点的基础上,以现场应用实例为依据,阐述了该项技术在下面几个方面的应用效果:(1)能消除钻井液污染,有效识别油气层;(2)更有利于轻质油的发现;(3)在裂缝或页岩层等特殊储层,定量荧光分析解释更有优势;(4)在识别微弱油气显示及低阻油层的评价效果较好;(5)可在现场准确判定储层原油性质;(6)为油源评价提供了一项新的解释资料。总之,定量荧光分析仪较高的检测灵敏度,较实用的分析评价软件,提高了荧光录井资料的使用价值,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颜色与石油地质工作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当前地层岩石颜色描述存在着十分不准确的现象.录井剖面图及其它地质图件中的颜色编号存在着不少缺点.该文通过对颜色基本理论的研究提出了新的颜色编号和标准色谱的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5.
该文利用三维荧光光谱分析技术对原油及含油岩样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得出了准噶尔盆地原油的最佳激发和发射波长值,并提出了用光谱指纹技术实现对钻井液添加剂的辅助识别方法以进一步区别真假油气显示。在地层原油性质判别、油源对比、录井异常显示等方面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所以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对此项技术的研究、应用力度。  相似文献   

6.
将钻井液引入录井房,并行地通过恒流脱气器和自动真空蒸馏脱气器AVMS,脱出的样品气分别进入分析器A和B实行多道组合分析。其特点是:分析周期短,AVMS以4min为一周期参与实时录井。这样,有利于现场早期、快速发现和评价油气层,并使漏测几率降到最小。  相似文献   

7.
为了在气测录井中获得真实的地层含气饱和度值,提高自动采集样品的质量,同时解决好因分析周期长或仪器故障而漏测薄油气层等难题,通过技术工艺创新,使气测仪制造更适应现场的需要。该文重点介绍了XG-SZLY综合录井仪气测部分采用自动真空蒸馏定量脱气器、钻井液恒流定体积脱气器、钻井液长引流装置的技术特点以及数据采集、处理全过程的自动化等,这些新技术的采用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难题。另外,还简介了与该仪器配套的定量荧光分析和卫星数据双向传输系统。  相似文献   

8.
因钻具刺漏而引发钻井事故在钻井工程中较为普遍,及时监测、预报钻具刺漏现象是避免钻具事故发生的有效措施,综合录井技术在现场的应用.为工程事故预告创造了有利条件。该文通过几个典型实例的分析,较好地总结了钻具刺漏现象的资料特征和规律,为现场预报工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传统地质录井资料的手工处理已逐渐不适应现代录井的需要。该文从井场地质工作中计算机的作用及应用现状出发,探讨应用计算机的必要性,提出了加快井场地质工作应用与普及计算机的必要性和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取心井段气测参数的回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取心井段由于受破碎岩石体积、钻井液等因素的影响,气测值和钻时与正常钻进时的录井值有较大差别。该文介绍了一种对取心井段进行气体和钻时参数的回归法,通过回归处理可使参数更接近实际情况。实践证明,利用此方法可为现场录井人员对取心段的解释提供相对准确的数据。  相似文献   

11.
随着大位移超深井钻井数量的增加和钻井工艺的改进,综合录井如何尽快适应这一挑战,已成为录井界攻关的重要课题之一。该文结合胜利油田某大位移超深井钻探过程中的录井实践,在正视大位移超深井给录井工作带来影响的基础上,详尽地阐述了岩屑录井取样与分析、气测录井与岩屑荧光录井互补、结合钻时和工程参数变化落实岩性及油气显示的录井方法。该方法对同类型井的录井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微测井技术在地震资料静校正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静校正工作在地震资料处理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常规的静校正方法均存在一定的误差,不能满足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要求,而微测井技术能够提供一个较精确的静校正量计算方法,因此在微测井正演理论模型的基础上,给出了野外微测井资料采集方法,在取得微测井低速带,降速带厚度及速度数据后,计算出精确的静校正量并用于叠加处理中,从而保证了地震波的同相叠加,用该方法做出的叠加剖面连续性好,分辨率和信噪比也比较高,有利于微幅度构造和小断层的识别,实际资料处理实践证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详细介绍了数控微测井电缆系统技术的设计原理、系统组成、功能用途和生产应用方法。主要介绍的是一个新的研究设计项目,目的是使用先进的数控微测井电缆系统取代传统的模拟微测井电缆,以提高微测井生产装备的技术水平,达到节约材料消耗、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作业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王佑宁 《录井工程》2009,20(1):45-46
借鉴国外录井技术标准有助于加快国内录井技术系列标准的建立与完善,对推动国内录井技术发展和从事国外录井技术服务具有促进作用。从适应全球化石油勘探开发和提供符合国际惯例的录井技术服务的角度出发,围绕信息传输与共享,介绍了井场信息传输规范和信息传输标准标记语言;针对岩样分析、鉴定与记录,阐述了其相应的标准、内容及出处,为国内录井队伍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并提供符合国际惯例的录井技术服务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作为油气层快速评价的有效手段,电缆地层测试技术在我国油气田勘探开发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介绍了电缆地层测试技术的应用、电缆地层测试器的功能和技术特点,以及将两种电缆地层测试器RFT-B和SFTT-C与LEAP600B测井系统配接后,在国外测井市场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微电阻率成像测井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大力 《测井技术》2000,24(4):258-261
采用有限元素法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研究微电阻率成像测井响应。模拟过程在全井眼里进行。将井眼、仪器及共周地层划分成适当的三维网络,然后用拉普拉斯微分方程在三维网络的每个小单元中离散成一个个线性方程,求解这些线性方程形成的方程组得到微分方程的解。网络划分的同时权衡了计算精度、计算时间和计算机容量等因素。对典型地质特征的微电阻率成像测井响应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证明效果良好,其方法亦适用于如倾斜裂缝、复合裂缝  相似文献   

17.
川西地区天然气储层主要集中在浅中层及深层的致密碎屑岩储层中一对于浅中层近常规一致密储层,主要利用常规测井信息开展评价,建立了多参数判别、视地层水电阻率含气性识别、基于中子挖掘效应含气性识别等储层评价技术;对于深层须家河组致密一超致密储层,依据成像、核磁、偶极声波测井资料,建立了裂缝识别与有效性评价、核磁测井储层评价、纵横波速度比等储层评价技术,评价的关键在于裂缝识别与有效性评价,流体识别最有效的手段是基于核磁测井含气性综合识别。通过方法技术适应性分析,认为特殊测井在浅中层测井储层评价中必要性不强,但在深层却必不可少。指出了日前的技术缺陷及下步研究方向,对浅中层应加强不同地区与层位的针对性研究,深层应加强核磁测井评价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地层真电阻率恢复神经网络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驱油田进入高含水阶段后,利用测井信息恢复地层真电经是一个关键问题。文中首先利用自回归线性预测技术消除地层厚度对测井曲线值的影响,然后从多条测井曲线提取有效特征,利用取心井训练神经网络,进而预测未知井,达到地层真电经恢复的目的。实验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此法具有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一种采用改进型的CLS3700数控测井系统对微电阻率扫描仪数据采集与控制接口的设计及实现方法。基于CLS3700数控测井仪和FMS仪采用89C51单片机设计出通信接口,解决了微电阻率方法。基于CLS3700数控测井仪和FMS仪采用89C51单片机设备出通信接口电路,解决了微电阻主扫描仪现现场实时处理中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20.
滚动勘探开发阶段精细储集层预测技术   总被引:19,自引:7,他引:12  
经多年研究,针对滚动勘探开发阶段面临的问题,提出适应中国复杂地质条件的精细储集层预测思路,相应的配套技术主要有:精细构造解释技术,测井沉积微相建模技术,测井数据校正与标准化处理技术,储集层测井响应研究技术,高精度储集层反演技术,储集层建模技术,储一计算与井位部署。整个研究过程是既分层次又统一的迭代式研究过程,可使研究程度不断深入,提高储集层预测精度(垂向分辨率达到4-5m)。在大港油区周清庄油田的实际应用证明,该方法十分有效。彩图4图4参4(王西文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