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化工设计通讯》2015,(6):14-16
以1-硝基蒽醌为原料,在内置分布器的塔式反应器中,通过氯气直接氯化反应生成1-氯蒽醌。在原料中加入10%的助溶剂和0.2%的复合引发剂;在其作用下使自由基氯代反应在170℃以下稳定地进行,所得粗品含量90%左右。经过磺基转化和重结晶两步提纯可得到含量≥99%的高纯度1-氯蒽醌。  相似文献   

2.
氯代苯甲醛的应用及合成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平 《浙江化工》2003,34(9):22-23
~~工业生产上常将经脱杂精制处理后的氯代甲苯在紫外光的照射下于145~160℃进行通氯反应,以往的氯化反应设备都为搪瓷反应釜,反应物气液两相的接触时间较短,在反应后期经常造成大量氯气的外溢,造成原料单耗的上升。目前国内最新开发出的塔式氯化专用设备,采用合理的高径比,大大延长了氯气与氯代甲苯的接触时间,氯气从反应塔底经分布器压力反应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反应,根据塔的高度,在塔内再增设一定数量的气体分布器,将氯化氢大气泡进一步打碎,可有效地避免氯化氢气体对氯气的夹带,减少了反应中的跑氯现象。采用该设备生产的氯化液中,经气…  相似文献   

3.
酞菁绿是优质的高级有机颜料,色泽鲜艳,价格便宜,具有优良的耐晒、耐气候、耐热、耐酸碱和有机溶剂等性质,广泛用于涂料,油墨、塑料等工业。酞菁绿自本世纪三十年代问世以来,有关的研究报导接连不断,目前工业上采用的是以铜酞菁为原料进行卤代制备的方法。随着氯原子的增加色调逐渐变绿,引入12个氯原子时成为蓝绿色,引入14~16个氯原子呈鲜艳的绿色,用溴代替部分氯则得到黄光的绿色。近年来以四卤苯酐类和四卤邻苯二腈为原料经缩合制备高卤代铜酞菁的报导有所增加,但因收率  相似文献   

4.
在原有工艺的基础上采用氯气一步法直接氯代1-硝基蒽醌生产1-氯蒽醌。首先在三口烧瓶中加入原料和以亚硫酸钠为助溶剂后开始缓慢升温当达到160℃时,原料开始融化。此时通入氯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体,保持通气2.5 h以上。结果表明此氯化反应是自由基机理,优化的工艺条件为:复合引发剂用量[n(偶氮二异丁腈)∶n(三苯基磷)=1∶1]0.2%、助熔剂亚硫酸钠用量0.5%下,反应温度160℃、混合气体[v(氯气)∶v(氮气)=70∶30]的速率为300 mL/min、反应时间为2.5 h,1-氯蒽醌的收率为90.9%;利用1-氯蒽醌易升华的特点,提纯1-氯蒽醌可使其含量在99.5%以上。  相似文献   

5.
α—氯代吡啶—N—氧化反应中催化剂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α氯代吡啶的—N—氧化反应是一重要反应,它是生产去头屑止痒剂奥马丁锌(ZPT)及水溶性防霉防腐剂PC防腐剂的重要步骤。本文研究表明:向反应体系中加入顺酐,硫酸等催化剂,能有效的提高α—氯代吡啶—N—氧化反应的转化率,缩短反应时间,提高反应的选择性。为α—氯代吡啶—N—氧化规模化生产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氯磺酸催化合成α-氯代脂肪酸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长链脂肪酸十二酸为原料,氧气为自由基捕集剂,进行氯磺酸催化合成α-氯代十二酸的千克量级反应工艺优化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氯磺酸添加量为十二酸质量的2%、搅拌速度1 000 r/min、氯气流量40 L/h、反应温度为120℃时,反应3 h后千克量级反应α-氯代十二酸产率可达到96.4%.该工艺有望用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7.
6-苯基-3-哒嗪酮经三氯化磷和氯气氯代,所得中间体6-苯基-3,5-二氯哒嗪经氢氧化钠皂化、盐酸酸化制得标题化合物,通过回收皂化反应的副产物6-苯基-3-氯-5-羟基哒嗪作为氯代反应的原料,总收率56.6%,考察了回收物料及氯气流量对氯代反应的影响,讨论了皂化产物的分离工艺,最终产物经1HNMR结构确证.  相似文献   

8.
目前生产碳酸二甲酯(DMC)的工艺大多采用非光气法清洁路线,而光气法路线因存在对环境不利等因素现已少有人研究。为了解决氯碱厂氯气产能过剩且难以利用的现状,提出了利用氯气与甲醇增产DMC新工艺思路。将DMC深度氯代生成氯代物,将生成的氯代物与甲醇进行反应精馏,同时考察了氯代液与甲醇反应生成DMC的条件。结果表明,氯代液密度为1.539 8 g/mL时,反应精馏塔顶采出液中DMC质量分数为83.33%,DMC单程增产30.43%。  相似文献   

9.
采用廉价的浓硫酸为催化剂,氧气为自由基捕集剂,以十二酸为原料,经氯化合成α-氯代十二酸。系统考察了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氯气流量、氧氯比、反应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得到最佳工艺条件:十二酸20 g,在反应温度135℃、催化剂10%、氯气流量50 mL·min-1、vO2/vCl2=1∶2、反应时间3 h,可实现十二酸基本完全转化,目标产物α-氯代十二酸选择性达到94.5%。  相似文献   

10.
以氯代甲烷系列为例研究了多种氯代烷烃在Fe/Cu二相金属体系中的还原脱氯反应.分析了氯代有机物结构性质对还原脱氯反应的影响和规律性,以及反应过程中pH的变化.并探讨了氯代烷烃在金属还原作用下的还原脱氯机理。  相似文献   

11.
陈志新 《山东化工》2009,38(12):40-42
化工行业具有易燃易爆、高温高压、有毒有害等特点,发生事放的概率高,且后果严重。氯化工是氯化反应的工艺,其广泛应用于生产日用品以及医药保健,但氯化生产工艺为高温放热反应,且原料具有燃爆危险,常用的氯化剂为剧毒化学品,尾气也含燃爆危险,所以提岛氯化工艺的安全意识与加强安全管理显得日益重要,本文从讨论如何提高氯化工艺的安全性,通过对几种常见的氯化生产——取代氯化、加成氯化、氧氯化的安全管理现状及安全问题的特殊性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对危险事故进行模糊推理,从而改进其中的危险工艺。借鉴先进的安全管理模式,来选择合适的管理方法,改进氯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气液反应精馏新工艺连续制备氯代特戊酰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连续气液两相氯化法生产氯代特戊酰氯新工艺,该工艺将氯化反应与精馏分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效地避免了深度氯化,从而在保持高选择性的同时,能大幅度提高特戊酰氯的单程转化率、大大简化工艺和设备,该技术对类似氯化装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孙保平  王国喜  茹宗玲 《精细化工》2003,20(10):636-637
以无水氯化锌为催化剂,苯与氯化苄为原料,经Friedel Crafts反应制得二苯甲烷,收率为72 6%;在可见光照射下,二苯甲烷与氯气发生自由基取代反应生成二苯氯甲烷。通过系列实验得出了二苯氯甲烷光化学合成的优化工艺条件:n(二苯甲烷)∶n(氯气)=1∶1 02,光源采用碘钨灯,反应温度90~100℃,通氯时间12h,以二苯甲烷计二苯氯甲烷收率82 2%,产品质量分数≥98%,通过红外和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确证。  相似文献   

14.
吴星  诸洵治 《化工学报》1991,42(6):750-756
本文研究了带有部分基团取代的α型铜酞菁颜料的合成方法,采用红外光谱、X衍射、电镜扫描对其晶相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并测试了其着色力、比表面积和抗絮凝性能.结果表明:掺入部分—SO_3NR′R、—Br取代及部分聚合铜酞菁,均能使α型铜酞菁在芳香烃溶剂中具有抗晶型转变和抗絮凝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氯化苄制备苯甲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毅  乔旭 《精细化工中间体》2005,35(1):44-46,49
采用环流反应器,对氯化苄进行光氯化,制得苄叉二氯, 再采用相转移催化剂,分别以盐酸和水作为介质,水解后得到了高纯度的苯甲醛。考察了反应温度、通氯量对氯化反应苄叉二氯转化率的影响,并对进行水解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优惠工艺条件:光氯化反应的优化温度为115 ℃,副产物含量低于 2%;水解反应的适宜条件是在温度 100 ℃,水与苄叉二氯比为2∶1(m/m),收率达到99%以上。  相似文献   

16.
以甲苯为原料合成了对甲苯磺酰氯。在磺化反应中,采用共沸除水硫酸磺化法。在氯化反应中,以四氯化碳为溶剂,氯气为氯化剂。该工艺硫酸利用率高,生产成本低。  相似文献   

17.
苏砚溪 《化工时刊》2002,16(3):39-41
铜酞菁经酸溶后与仲甲醛、邻苯二甲酰亚胺反应,合成了邻苯二甲酰亚胺甲基铜酞菁。该产品具有较强的抗结晶、抗絮凝的性能。  相似文献   

18.
H. Kawaguchi  Y. Sumida  J. Muggee  O. Vogl 《Polymer》1982,23(12):1805-1814
Chlorination of cis-1,4-polybutadiene (PB) has been studied in detail. It was found that chlorination must be carried out in an oxygen free atmosphere at polymer concentrations below 0.5%, and at temperatures below room temperature in mixed solvents with dichloromethane as the major component.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chlorine addition to the double bonds of cis-1,4-polybutadiene, block structures of chlorinated segments are formed. The chlorine addition to the cis-butadiene units was not stereospecific and the final chlorination product had nearly a 1:1 ratio of the threo- and erythro structure of the CHCICHCI-units. Microphase separation in partially chlorinated PB was observed by d.s.c., dynamic-mechanical measurement,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It was concluded that partially chlorinated PB, whose degree of chlorination was lower than 65 mole %, was composed of almost pure cis-1,4-PB domains and a separate phase which consists ofCH2CHCICHCICH2units with perhaps as much as 10% of cis-1,4-PB units incorporated in this phase. If the degree of chlorination is more than 90 mole % one phase exists.  相似文献   

19.
2,6-二氯甲苯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以异丁烯、甲苯、液氯为原料,经烷基化、氯化、脱烷基反应合成2,6-二氯甲苯。研究了各步反应的影响因素及最佳反应条件。该工艺氯化采用复合催化剂,无需用任何溶剂,二氯化物收率大于78%,2,6-二氯甲苯总收率可达60%,纯度大于99%。  相似文献   

20.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use of high-copper zinc residues in the production of zinc chloride solution and the recovery of copper, as anhydrous copper(II) chloride, is reported. The process developed involves leaching of the high-copper zinc residues with concentrated hydrochloric acid to dissolve the zinc content leaving a residue which has a high copper content. Any copper dissolved in the primary leach is removed by electrodeposition to give a zinc chloride solution suitable for industrial use. The solid residue from the initial leach is trated with chlorine gas to solubilise the copper present, giving a solution of copper(II) chloride. This solution is purified to remove Zn2+ and Pb2+ by anion-exchange and Fe3+ and Al3+ by hydrolysis. The purified solution can then be converted to anhydrous copper(II) chloride with a purity of 9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