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4,(14)
世界和中国的经济改革以及发展方向的改变,古典园林的理念可以继续的传承下去,更多却是不符合当代文化的大背景对园林设计的要求,古典园林需要发展和"进化",更好带领中国优秀文化的发展方向。本文古典园林的价值分析,实现现代园林在建造方面的发展,研究古典园林在现代园林设计之中的传承和发展,园林行业的发展参考。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古典园林设计是将植物学、园艺学、山水学、书法、雕塑、美术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融合为一体,充分展现了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打造成为独特的园林设计风格。但是,就我国现代的园林设计来讲,其遭受西方观念影响较深,渐渐淡化了传统的古典园林设计自身的特有性、地域性及民族性,找寻不到原本的方向。本文简要对现代园林对中国古典园林的传承进行思考,目的在于发扬民族文化,体现园林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日本现代园林的发展趋势日本的现代园林是在本土的民族、地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碰撞中发展出来的,日本本土的传统园林文化是它的灵魂,在选择性吸收西方文化、运用现代技术中不断的发展壮大。它受到了政治变革、历史动荡的影响,也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入侵,但它最终仍然把握住了本土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以一种全新的、符合现代化发展的面貌发扬自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园林文化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与文化价值,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哲学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人居智慧。文章分析了中国传统园林文化在当代地产示范区景观的应用案例,探讨了地产示范区景观的设计要素和设计手法;总结了中国传统园林要素在现代地产示范区景观中创新传承的应用规律,以此为同类型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谭静  王军 《中外建筑》2010,(11):88-90
园林意境,深植于中国文化的土壤,情景交融,耐人寻味,它使得中国古典园林具有迷人的魅力和强大的生命力。意境的创造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所在,它渗透于园林中的方方面面,成为园林的生命,也是当今园林继承传统的精髓所在。本文分析了传统园林意境的创造手法和现代园林景观的发展方向,并指出现代园林需要对传统园林进行继承和革新。  相似文献   

6.
回归自然文化的风景园林艺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潮流,似乎将各民族的文化艺术也带向一元化的发展方向。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西方强势文化的影响下,本土文化逐渐走向衰落。城市、建筑、园林设计都在大量照搬西方的理论与实践。在这个历史、文化、艺术、科技等方面都充满了参照的时代,中国现代园林徘徊于各种参照物之间,发展方向扑朔迷离。然而,法国园林师却以其独到的理念和个性化的作品,形成了风格鲜明的园林文化。原因在于我们过分追求园林的表现形式,而忽视了对园林文化现代含义的深刻认识。在这个多快好省的建设时期,在这个充满参照的信息时代,在这个充满诱惑的特殊时…  相似文献   

7.
现代中国风景园林处在全球化与区域主义的矛盾、传统和现代的矛盾之中,面临着文化、科技和生态三方面的挑战。只有用包容的心态去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用严谨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传统和文明,才能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形成真正有中国特色的当代园林。  相似文献   

8.
编读往来     
《建筑与文化》2009,(8):115-115
关注话题:中国传统室内空间形态在当今设计中的价值体现 建筑设计领域一直关注传统的、现代的以及两者之间交融共生的主题,这其中不仅要思考现代文明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以及现代设计中传统文化的表现力问题;也要思考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优化重组原则和如何避免误读传统。  相似文献   

9.
瓦是中国传统园林景观中最基础也是最常见的构成部分,作为点缀在传统园林中也较为常见。将瓦融入到现代环境设计中,不仅能有效赋予景观独特的文化韵味,展现中国文化与传统园林的艺术魅力,同时也能为目前趋同化的城市景观提供新的思路。本文以瓦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目前国内景观设计的现状,总结瓦在景观中的美学特征与应用方式,从历史与文化的角度剖析瓦在传统园林与现代景观中的应用价值,探究瓦在传统文化延续中的意义、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在景观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余高红 《华中建筑》2011,29(9):38-40
该文对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当代价值进行探讨。鉴于有学者把中国传统文化视为当代景观建设中生态危机的“罪魁祸首”,该文首先剖析了传统园林文化与当代环境危机及当代中国景观的文化认同危机之间的逻辑关系,指出二者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然后,通过论述中国传统园林文化中的观念体系和技术体系,指出以“天人合一”为核心的传统园林的观念体系在应对当代生态危机、重建中国景观认同中的价值。最后,对传统园林技术体系的发展空间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王健 《安徽建筑》2002,9(6):20-20
传统的隐逸文化对中国园林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士人隐逸文化发展的高峰,也是中国园林受此影响,向自然山水园方向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在士大夫隐逸文化体系的熏陶下,中国园林终于以山水文化的综合实体作为了传统园林形态的总结。  相似文献   

12.
目前关于中国近现代园林史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上海、天津等通商口岸城市的租界园林,对于非商埠城市民族资本家自建园林的关注度不足,但这恰恰是无锡近代园林最大的历史价值。无锡作为近代新兴的民族工商业重镇,其近代园林形成了独特的中西合璧造园风格、民主自由的园林文化,以及区域统筹的风景区建设思想。无锡近代园林在中国近代园林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鲜明地反映了中国近代园林的发展轨迹,成为中国近代自建公园的先驱和近代风景旅游休闲度假的发端。对无锡近代园林的历史地位做出初步探讨,力求引起学术界对无锡近代园林的重视和讨论。  相似文献   

13.
中西方园林在其各自的发展历程中都出现了折衷主义现象,折衷主义园林在中国持续发酵,并未引起足够的关注。通过对中西方折衷主义园林的发展历程进行总结和对比分析,提出中国的折衷主义园林产生的原因是对风景园林的发展历史、发展趋势以及综合意义缺乏完整、清晰、全面的认识。园林中的折衷主义是一种对本民族园林文化不够自信的表现,不利于中国园林的现代转型。因此,发展中国本土特色的现代园林必须要一分为二地对待折衷主义。  相似文献   

14.
陈永生 《中国园林》2005,21(6):72-74
针对中国现代园林创作中"泛西化"的表现主义倾向,以寻求园林艺术发展创新的趋势为议题,通过研究中西传统园林文化在现代条件下的传承与借鉴,探讨现代中国园林的创作策略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日本现代园林尊重传统,继承古老的文化精髓;同时又大胆创新,在不断的探索中找到与现代工艺技术相结合的发展途径,形成富有现代感的新型园林。文章通过对日本园林发展历程的梳理,归纳其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原因。并在对日本现代园林特征进行概括的基础上,总结其设计的理念和手法,比照中国园林的现代化进程,思考我国园林发展的未来之路。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北川羌族建筑的历史与现状、本质特征以及传统羌族建筑的演变方向加以思考和深入的研究,力图对"5.12"汶川大地震之后传统羌族建筑的传承与发展中所遇到的全新课题给出一个解答:在现代文明发展到今天,民族地区的建筑文化如何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发展以适应现代人生活的需求?如何在传统文化丧失殆尽的环境中实现民族传统的回归?  相似文献   

17.
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是传统园林艺术和现代文明的完美结合,不仅能够美化城市的生态环境,而且可以为市民提供休息场所和文化娱乐场所,提高市民的审美鉴赏能力。园林艺术属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在设计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的过程中融入创新理念,合理规划绿地建设可以进一步提高园林景观的艺术价值,发挥园林的环保作用。本文将分析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的生态性,论述当前城市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与景观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探讨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显现出它深厚的文化底蕴,在现代室内设计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独特的魅力。然而,中国传统图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深厚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凝聚着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美好追求。因此,把中国传统图案运用到现代室内设计中,不仅能够起到弘扬民族文化的作用,而且也有助于我们创造出具有民族的、地域文化特色的现代室内设计作品。古色古香的传统窗棂是典型的中国文化艺术的符号和象征,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总的来说,历史继承价值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点和基准,它是人们在长期生产劳动和社会实  相似文献   

19.
梳理山东传统园林发展过程中呈现的山东园林典型地域特点;从发展历程、文化基因、造园艺术、园林活动和审美情趣五个方面,探讨山东传统园林世俗化发展的动力机制。丰富了山东园林文化遗产价值。通过对山东园林文化空间的深度解析,在未来山东园林的创新发展和建造诗意栖居的现代景观设计方面,将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日本现代园林尊重传统,继承古老的文化精髓;同时又大胆创新,在不断的探索中找到与现代工艺技术相结合的发展途径,形成富有现代感的新型园林.文章通过对日本园林发展历程的梳理,归纳其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原因.并在对日本现代园林特征进行概括的基础上,总结其设计的理念和手法,比照中国园林的现代化进程,思考我国园林发展的未来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