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研究了常化温度对冷轧无取向硅钢薄带磁性能和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冷轧无取向硅钢薄带生产过程中采用常化工艺能够降低高频铁损值,在900~950℃温度范围内常化能够降低成品硅钢中γ织构不利组分的强度,同时提高{100}面有利织构的强度.过高温度下常化会使成品晶粒尺寸偏大,导致涡流损耗增加,对冷轧无取向硅钢薄带的磁性能不利.  相似文献   

2.
以Fe-3.2%Si-0.7%Al无取向硅钢为研究对象,采用薄带连铸流程制备出0.1mm极薄规格无取向硅钢,并系统地研究了全流程组织、织构的演变和一次冷轧法、二次冷轧法对组织、织构及磁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铸带组织为典型的柱状晶组织,经一次冷轧退火后得到的组织为等轴铁素体晶粒,对应的织构主要以α*织构和γ织构为主;最终成品板磁感B50为1.681T,远高于日本ST-100的磁感1.65T,铁损值也较高,可能与实验室条件下钢的纯净度较低有关。因此,薄带连铸流程制备出无取向硅钢可显著提高磁感。与一次冷轧法相比,二次冷轧法制备的无取向硅钢极薄带的晶粒尺寸较大且分布均匀,不利的γ织构显著减弱;最终成品板铁损显著降低,磁感B50由1.681T进一步升高至1.734T。  相似文献   

3.
董浩  赵宇  喻晓军  连法增 《钢铁》2008,43(5):80-83
研究了二次冷轧压下率对无取向硅钢薄带磁性能和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二次冷轧工艺时,55%左右的二次冷轧压下率能够获得磁性能优良的0.2 mm厚无取向硅钢薄带.当二次冷轧压下率高于55%后,成品钢带中对磁性能不利的r织构组分比例逐渐增强,特别是{111}<112>、{111)<110>织构.采用55%左右的二次冷轧压下率制造能获得{100}面织构和高斯织构比例都较高的产品,其铁损P1.0/400能够降低到10.6 W/kg,同时磁感B50能达到1.68T.  相似文献   

4.
热轧工艺对无取向硅钢组织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热轧加热温度、终轧温度、卷取温度对w(Si)=1.50%无取向硅钢晶粒组织、织构演变、铁损和磁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铸坯加热温度的提高,冷轧无取向硅钢成品晶粒尺寸减小,有利织构组分增加,铁损增加,磁感提高.提高终轧温度可以促进热轧板的再结晶,增加成品中有利织构组分,降低铁损,提高磁感.卷取温度对成品的晶粒大小没有显著的影响,但提高卷取温度能增加成品中有利织构组分,降低铁损,提高磁感.  相似文献   

5.
取向硅钢生产工艺技术分析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爱锋  张文康 《特殊钢》2013,34(5):20-24
介绍了普通取向硅钢(CGO)和高磁感取向硅钢(Hi-B)铸坯高温加热两次冷轧、一次冷轧和铸坯低温加热两次冷轧、一次冷轧法4种成熟生产工艺的主要技术参数,取向硅钢理论研究(Goss晶核和抑制剂)和生产技术现状。取向钢的发展趋势为:提高(110)[001]晶粒取向度,降低取向硅钢铁损,发展铸坯低温加热(≤1300℃)和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生产取向硅钢工艺。  相似文献   

6.
在含 Si2.95~3.15%,含 C≤0.005%,含 S≤0.005%,含 Al0.45~0.55%,厚度为0.50毫米的无取向硅钢中,加入0.008~0.018%的稀土元素,在较宽的热轧温度范围内,采用一次冷轧法,最终经一次或二次高温短时间退火,使成品晶粒控制在150μm 左右,可获得铁损值 P15/50小于2.70瓦/公斤,B_5(为1.647(T)的高级无取向硅钢(相当于无取向硅银 H_8水平).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比中温含铜取向硅钢与普通取向硅钢和高磁感取向硅钢的组织和织构特征,分析中温含铜取向硅钢独特的织构演变规律及其对二次再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为了获得有利于高斯晶粒长大的强γ取向线织构,中温含铜钢需经过回复退火处理和高温退火阶段慢速升温.回复过程中γ取向线晶粒储能降低,同时慢速升温有利于γ取向线晶粒的形核和再结晶.中温含铜钢的二次再结晶开始温度超过1000℃,由于初次再结晶晶粒组织以γ织构为主且非γ取向线晶粒较少,导致最终二次晶粒尺寸超大且晶界圆滑,二次再结晶机理以择优长大为主导,超大的二次晶粒尺寸导致最终成品的铁损升高,但通过激光刻痕处理后,整体铁损的降低效果比二次晶粒较小的高磁感取向硅钢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8.
知识问答     
<正>硅钢带冷轧工艺的特点是什么?答:硅钢随着硅含量的增加,钢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明显提高(3.5%Si时),伸长率显著降低,硬度迅速增加,硅钢的轧制比其他软钢困难;而且硅钢特别要求有精确的成品厚度以及精确的压下率;同时要有好的板形。因此,一般冷轧硅钢采用20辊轧机进行可逆式冷轧。低牌号硅钢也可以在4辊或多辊轧机上冷轧。a.取向硅钢冷轧。Hi—β钢采用一次冷轧法;GO钢采用二次冷轧法。  相似文献   

9.
报道的 3 %Si薄规格晶粒取向硅钢片是在5 0Hz下 ,施加 2kg mm2 张力强度 ,铁损为 0 .38W kg,矫顽力为 1 .3T ,且在没有抑制剂的情况下用三次轧制法生产的。这种硅钢片的平均α角( ( 1 0 0 )面的 [0 0 1 ]轴与轧向之间的夹角 )约为 4~5°,比以往报道的传统晶粒取向硅钢片平均α角3°有望进一步降低铁损。对有关传统晶粒取向硅钢片冷轧轧向与 [0 0 1 ]轴位向的关系进行了一些试验。但在这些试验中 ,要忽略抑制剂对控制最终织构的影响是很困难的。本文研究了冷轧轧向和母材织构对薄规格晶粒取向硅钢片 [0 0 1 ]位向的影响。通过酸…  相似文献   

10.
为开发磁性能优良的0.20 mm薄规格取向硅钢,对该取向硅钢的组织特征,不同冷轧压下率和高温退火气氛对磁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获得的0.20 mm薄规格取向硅钢成品组织二次再结晶完全,铁损(P1.7/50)为0.89 W/kg,磁感(J800)为1.906 T;热轧和常化1/8层的主要织构组分为Goss织构,冷轧织构为较强的{001}〈110〉,退火织构主要为{411}〈148〉,脱碳晶粒尺寸约为21.17 μm,Goss晶粒极少;0.20 mm薄规格取向硅钢合适的冷轧压下率为91.3 %;高温退火升温段合适的气氛为75% N2。  相似文献   

11.
董爱锋  苗晓  申毅  张文康 《特殊钢》2009,30(5):42-44
研究了成品板厚度(0.35~0.65 mm)对0.003%C-2.40%Si-0.32%Al无取向硅钢织构演变、磁感和铁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钢板厚度的减薄,成品中对磁性不利的织构组分增加,有利织构组分减少,磁感降低。在化学成分和晶粒尺寸一定的情况下,影响铁损的主要因素是钢板厚度,钢板厚度从0.65 mm减薄至0.35 mm时,铁损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2.
《武钢技术》2012,50(5):38-38
专利号:CN201010597079.2 专利权人: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普通取向硅钢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工艺流程为:冶炼→连铸→热轧→酸洗→→次冷轧→中间退火→二次冷轧→表面处理及涂MgO→高温退火→涂绝缘层及热拉伸平整。通过提高中间退火温度、增加气氛露点等方式,使中间退火过程具备脱碳退火的部分功能,钢板在此时可完成脱碳。另外,由于增大了一次冷轧压下率,在退火时可形成细小的初次晶粒,增加高温退火时二次再结晶形核位置。高温退火升温过程中向钢中渗氮,使钢板中形成一批新的细小A1N,保证Goss晶粒形核时有足够的抑制力,使Goss取向二次晶粒发展完善,提高GO钢磁性能。采用本发明方法可使成品取向硅钢磁感B8增加0.02T,铁损P1.7降低0.1W/kg,相当于提高取向硅钢的一个牌号,产生巨大经济效益。来自“中国知识产权网”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热轧板晶粒尺寸对无取向硅钢织构、成品晶粒尺寸、铁损和磁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轧板晶粒尺寸的增加,成品晶粒尺寸增加、高斯织构组分{110}〈100〉增强、γ纤维织构组分减弱,导致铁损显著降低、磁感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曾春  程朝阳  王项龙  吴章汉 《钢铁》2022,57(1):126-132
 为了研究Fe-6.5%Si钢极薄带的制备工艺,并获得良好的产品磁性能,以薄带铸轧试验机制备的6.5%Si钢铸带为原料,分别采用一次温轧法、二次温轧法和基于应变诱导无序(DID)原理的高硅钢室温冷轧3种工艺制备出厚度为0.1 mm的Fe-6.5%Si钢。分析结果显示,一次温轧法退火后以高强度γ织构为主,由于压下率达到90%,形变储能高,晶粒尺寸最大,铁损最低,同时磁感也最低;二次温轧的退火板除了γ织构外,还有较强的η织构,故其磁感值高于一次温轧法,该方法得到的6.5%Si钢薄带综合磁性能最优,但生产成本高,效率低;基于DID原理,对6.5%Si钢热轧板在温度为300~450 ℃、压下率为45%~65%的条件下进行温轧,实现了6.5%Si钢软化,随后可将6.5%Si钢室温冷轧至0.1 mm,此时温轧板和冷轧板内部有序相消失,基体变成无序态;室温冷轧板退火后晶粒更细,铁损略有升高。此外,室温冷轧可促进{111}<112>形变晶粒在冷轧剪切带中形核形成有利织构,因此磁感值得到更大提升;采用DID原理进行室温冷轧,效率较高,后续可通过优化退火工艺使其进一步降低铁损,该方法为薄带铸轧工艺批量生产磁性能优异的6.5%Si钢极薄带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无取向硅钢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凤喜 《武钢技术》2005,43(6):55-58
1 前 言无取向硅钢主要被用作旋转电机如马达和发电机的铁芯,1924年新日铁作为热轧板开始生产,1956年用冷轧无取向硅钢替代了热轧硅钢。为降低发电机和马达的铁损需要用无取向硅钢制造铁芯。控制晶体取向以改善磁性,跟用作变压器的取向硅钢一样,降低无取向硅钢的铁损也非常重  相似文献   

16.
文中采用某企业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常化板,经过不同冷轧压下率一次性冷轧后高温退火,获得了不同厚度的成品板。利用EBSD等手段研究了成品厚度对组织、织构和磁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成品厚度减薄,总铁损不断降低,尤其在高频下降低更为明显,这是因为高频下涡流损耗占主导,同时涡流损耗占总铁损的比重也随着成品厚度减薄而不断降低。平均晶粒尺寸随着成品厚度减薄略有减小,组织均匀性变差,但厚度减薄导致的涡流损耗降低仍占据着主导作用,因此总的铁芯损耗出现下降。随着冷轧压下率的增加,γ织构和α*织构不断增强,λ织构呈减弱的趋势;有利织构与有害织构体积分数的比值不断下降,导致磁感应强度B50也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17.
热轧工艺对冷轧无取向硅钢50W600磁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夏兆所  康永林 《特殊钢》2006,27(6):47-49
试验了180mm铸坯加热温度(1200℃、1180℃)、2.3mm热轧卷轧制道次(7道次、5道次)、精轧终轧温度(780~860℃)和卷取温度(≤710℃)对0.5mm冷轧无取向硅钢50W600的铁损和磁感应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铸坯加热温度,提高终轧温度和卷取温度,有利于改善该冷轧无取向硅钢成品的磁性能;而粗轧道次对成品磁性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新型无取向硅钢板的超低铁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晖 《武钢技术》2001,39(5):60-61
最近 ,提出了电机尺寸缩小的问题 ,同时对用于磁铁芯的新材料也提出要求。电机内磁通密度的增加是实现电机尺寸缩小最有效的方法。此外 ,还需要降低铁损。尽管无取向硅钢板已广泛用作电机的磁芯材料 ,但是钢板内磁通密度小磁损大阻止了电机进一步缩小。因此 ,用于较高磁通密度和低铁损的新型无取向硅钢板的开发将促进电机尺寸的缩小。无取向硅钢板内 ( 1 0 0 )织构的形成、厚度的减小以及晶粒尺寸的增大都是有助于开发上述新型无取向硅钢板的方法 ,因为( 1 0 0 )织构的改善增强了磁通密度 ,而厚度的减小和晶粒的增大则降低了铁损。尽管随着…  相似文献   

19.
以35ZW300无取向电工钢为研究对象,研究退火温度对一次冷轧法生产的w(Si)不超过3.50%的薄规格无取向电工钢晶粒大小、磁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退火温度下,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晶粒尺寸逐渐增大,铁损先降低后略有提高;退火温度为940℃时铁损最佳。  相似文献   

20.
发明的详细说明对于变压器和电机钢来说,要求在轧制方向具有特别易于磁化的单取向低铁损硅钢带,通过冷轧来制取这种材料的方法,我们已经知道二、三种,就是说,在专利第129409号和专利第193507号(专利公报昭26—7504号)当中说明的方法,但不管那一种方法,都要进行二次冷轧工序。本发明的特点是:以制取整齐而较大的晶粒度,同时具有圆滑晶界的低铁损单取向硅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