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玻璃纤维管状织物设计与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玻璃纤维及其管状织物的特点,给出了相关产品的设计和上机工艺。  相似文献   

2.
采用非织造布针刺技术制作不锈钢纤维/玻璃纤维针刺毡作为增强材料,与硼改性酚醛树脂复合开发高性能摩擦材料。论述了不同树脂含量、不锈钢纤维含量、纤维毡定量和结构以及环境温度对增强摩擦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锈钢纤维/玻璃纤维针刺毡增强摩擦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3.
织物表面摩擦性能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在Instron强伸仪上加装附件后用来测定织物摩擦性能的方法;测定了用织物本身、麂皮和金属作摩料以及不同纬和纱捻系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5.
文章从织物粗糙度的角度来反应织物表面摩擦性能,介绍了与此相关的直接测试方法KES-FB的基本原理和改进方法,以及间接测试方法图像法和激光测试法。  相似文献   

6.
树脂对湿式纸基摩擦材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脂是湿式纸基摩擦材料的重要成分,对材料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分别采用腰果壳油三聚氰胺改性酚醛树脂和丁睛改性酚醛树脂制备了纸基摩擦材料,并对两种材料的热性能、摩擦磨损性能和表面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丁睛改性酚醛树脂制备的材料综合性能较好,其热分解温度相对较高,磨损率低(2.080×10-8cm3/J),动摩擦系数的压力稳定性和转速稳定性较好,离合特性曲线平稳,未出现明显的公鸡尾现象.另外,材料在摩擦前后的表面形态也较好.  相似文献   

7.
玻璃纤维织物结构参数对隔声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玻璃纤维织物的隔声性能,选择EW100、EW200和EW300 3种不同经纬密度、线密度和层数的玻璃纤维平纹织物,采用混响室一消声室法对织物的隔声性能进行测试,比较分析织物面密度、厚度、透气性、纱线单丝根数等参数对隔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织物面密度、厚度、纱线单丝根数的增加和透气性的减少,其隔声效果增强;玻纤织物对声波高频段的隔声好于中低频段的隔声;玻纤织物的隔声性能不但与织物的面密度有关,还与织物的透气性有关;在透气性较好时,其隔声量对织物的面密度具有一定的加和性,而在透气性较差时,其材料内部对声波的吸收所产生的隔声量贡献远大于面密度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本文描述了一种圆筒型光源系统及其在织物起球性能客观评价中的应用。该圆筒型光源系统仅照亮了起球部位而排除背景干扰 ,因此很容易使起球部位与背景隔离开 ,并对起球进行测量。使用这个新的光源设计方案 ,对两种针织物的起球性能与纤维种类和摩擦周期间的函数关系作了成功的探讨。起球是织物的一种表面缺陷。纤维相互缠结形成小束粘附在布料表面 ,这是人们不想要的 ,因为起球使得织物和服装有种穿旧的感觉。通常机织物和针织物具有起球的特性。起球之前会形成绒毛 ,而起毛在非织造织物中更常见。非织造织物中 ,摩擦引起的非起球性绒毛要比…  相似文献   

9.
从力学角度对织物表面粗糙度分析,利用旋转法测试系统对机织物表面摩擦性能进行测试,研究表明采用球面摩擦头,利用旋转法测试系统测试织物的表面摩擦性能可行,它可以从织物的粗糙度等方面来反映织物的表面摩擦性能。  相似文献   

10.
玻璃纤维织物结构参数对隔声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玻璃纤维织物的隔声性能,选择EW100、EW200和EW300 3种不同经纬密度、线密度和层数的玻璃纤维平纹织物,采用混响室-消声室法对织物的隔声性能进行测试,比较分析织物面密度、厚度、透气性、纱线单丝根数等参数对隔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织物面密度、厚度、纱线单丝根数的增加和透气性的减少,其隔声效果增强;玻纤织物对声波高频段的隔声好于中低频段的隔声;玻纤织物的隔声性能不但与织物的面密度有关,还与织物的透气性有关;在透气性较好时,其隔声量对织物的面密度具有一定的加和性,而在透气性较差时,其材料内部对声波的吸收所产生的隔声量贡献远大于面密度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介绍电子级玻璃纤维布的性能及生产工艺过程,总结电子级玻璃纤维布在生产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并分析电子级玻璃纤维布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碳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采用高硅氧玻璃纤维改性酚醛泡沫,通过发泡法制备碳基复合材料前驱体,并对其进行碳化得到多孔碳基复合材料.利用悬臂梁冲击试验机、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对该多孔碳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表征,研究高硅氧玻璃纤维的质量分数、长度及纤维直径对多孔碳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直径为6.5μm的玻璃纤维增强效果最明显,且当玻璃纤维质量分数为6%,纤维长度为6mm时,碳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优,此时复合材料压缩强度为0.36MPa,冲击强度为1.43kJ/m~2,弯曲强度为0.47MPa.  相似文献   

13.
隔热耐烧蚀玻璃纤维织物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制备隔热耐烧蚀玻璃纤维织物,在苯甲基硅树脂溶液中添加无机填料制备复合有机硅树脂溶液,对玻璃纤维织物进行涂层。采用隔热性能测试、热重分析和烧蚀试验等手段研究了玻璃纤维织物的隔热和耐烧蚀性能。结果表明:在硅树脂溶液中,添加各类填料的较优质量分数为白炭黑10%左右、云母粉5%左右、硅灰石粉2-5%、三氧化二铬5%;按照正交试验最优处方制得的涂层玻璃纤维织物在1000℃火焰上烧蚀,织物背面温度达到200℃所需要的时间为8.4秒,明显高于普通玻璃纤维织物所需要的3.0s。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织物剪切变形对纤维增强材料渗透行为的影响,采用真空导入模塑工艺测试玻璃纤维织物预成型体的表观渗透率。结果表明:剪切变形降低了预成型体的渗透率;对于斜纹织物,不同的剪切方向使纤维增强材料的渗透率呈现一定的差异,在剪切角为10°时,异向剪切的渗透率较同向剪切高出约26%;对于不同织物组织,剪切 变形下的渗透率差异显著;一般情况下,随着剪切角的增大纤维增强材料的渗透率逐渐下降,当织物剪切30°后,其渗透率平均下降约50%,但平纹织物在剪切角为10°时,渗透率却略有上升;剪切变形引起了织物整体渗透行为的改变,流动前峰的形状由一条平行于纬纱的直线逐渐变化成倾斜的直线。  相似文献   

15.
以环氧树脂为基体,分别以玻璃纤维多轴向经编针织物和玻璃纤维机织物作为增强材料,通过手糊法制备复合材料,并通过试验对比研究两种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结果表明,经编复合材料沿各个轴向的拉伸强度比复合前多轴向经编针织物及机织复合材料的强度均有明显提高,增幅均在50%以上,说明多轴向经编复合材料具有更优异的力学性能。这为进一步扩大玻璃纤维多轴向经编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提供了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6.
根据市场要求,对棉织物后焙烘加工工艺,包括树脂和催化剂的选择,整烫和焙烘条件(整烫温度、蒸汽湿度等)等方面进行工艺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树脂EFR较适用于后焙烘整理工艺,应选择适合低温长焙烘工艺的催化剂。生产实践证明,纯棉稀薄织物采用后焙烘整理工艺,外观平整度经5次水洗后可保持3.5级,甲醛含量〈25mg/kg,可获得满意的后焙烘整理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分析材料在侧压载荷下的失效机制及破坏模式,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材料的细观结构模型,并进行侧压性能的数值模拟,探讨了材料在3 mm侧压位移载荷作用下复合材料、纤维和树脂基体的应力、应变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基夹芯材料在侧压载荷作用下,从宏观角度分析发现,上下面板应力最大,最易发生压缩破坏;芯材应力最小,最不易被破坏;2排芯材间的面板最易发生失稳破坏,这是导致材料失效的最主要原因。从微观角度分析发现,纤维起主要承载作用,树脂起次要作用,当侧压位移载荷达到3 mm时,材料的破坏模式主要为树脂破裂、纤维与树脂严重脱黏等。  相似文献   

18.
董卫国 《纺织学报》2019,40(3):71-75
为获得高质量比和高取向度的长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通过牵切工艺将玻璃纤维和聚丙烯纤维混合成为须条,将须条正交铺层后用热压方法制备玻璃纤维/聚丙烯长纤维热塑性复合材料,然后对复合材料的形貌、力学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玻璃纤维的平均长度为22.9 mm,质量分数为45.73%,纤维伸直度高,取向度高,分散性好;基体材料能够充分浸润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较小的孔隙率,其值为1.58%,且该复合材料比挤出模压得到的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73.4 ℃,在温度为150 ℃时,能够保持较高的储能模量和较小的损耗因子,具有良好的热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9.
蔡洁  王亮  傅宏俊  钟智丽 《纺织学报》2023,44(2):111-117
为增强碳纤维织物复合材料对电磁波的阻抗匹配性,减少二次反射,采用玻璃纤维调控碳纤维织物组织结构,并将其与水性聚氨酯复合,设计并制备了5种玻璃纤维/碳纤维(G/C)织物复合材料。借助超景深显微镜、矢量网络分析仪、模拟日光氙灯光源系统、红外热成像仪对G/C织物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电磁屏蔽性能、介电性能以及光热转化性能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在12.1 GHz下,纬纱采用2根玻璃纤维和单根碳纤维交替排列织造的G/C织物复合材料的屏蔽效能高达38.7 dB;G/C织物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变化可有效调控多种介电极化弛豫机制;G/C织物复合材料表面温度在模拟日光氙灯光源照射下响应速度快,其中玻璃纤维和碳纤维单根交替排列的G/C织物复合材料在2 kW/m2光照强度下照射300 s时,其表面温度可达71.8℃。  相似文献   

20.
李明明  陈烨  李夏  王华平 《纺织学报》2019,40(12):16-20
为对比不同纺丝工艺下牵伸和热处理方式等对并列复合纤维性能的影响,以常规聚酯(PET)和瓶级PET为原料,采用将预取向丝(POY)经过牵伸加捻(DT)制备POY-DT和一步法制备全拉伸丝(FDY)2种工艺纺制并列复合纤维,并对纤维卷曲性能、尺寸稳定性和不同热处理方式下的力学性能差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FDY的整体卷曲性能较POY-DT优异,且FDY的声速取向因子为0.87,明显优于POY-DT的0.43,二者结晶度均在30%左右;FDY经沸水处理后,即时沸水收缩率为8.3%,明显低于POY-DT的12.9%,但随着时间的延长,FDY收缩仍会继续发生,而POY-DT经沸水处理后,可得到尺寸相对稳定的纤维长丝;不同的热处理方式对纤维力学性能影响不同,POY-DT适合干热处理,FDY适合湿热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