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殷  任学宏 《纺织学报》2013,34(2):129-135
 以过硫酸钠为引发剂,研究了甲基丙烯酰胺在棉织物上的接枝共聚反应及其抗菌效果。实验分别测定轧烘焙工艺(DPC)和浸渍工艺对棉织物含氯量的影响。轧烘焙工艺最佳工艺条件:引发剂和单位浓度分别为30g/L和90g/L;轧余率76%;反应时间3min;焙烘温度和时间分别是150℃和1.5min。最佳工艺含氯量为0.52%。浸渍工艺引发剂和单体浓度分别为30g/L和50g/L,反应时间为180min,含氯量可达1.11%。利用红外、SEM等对接枝织物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自由基引发下,棉织物可有效地接枝共聚甲基丙烯酰胺。抗菌结果表明含氯量为0.52%的改性棉织物抗菌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引发剂对淀粉接枝共聚反应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经过酸解处理的改性淀粉与醋酸乙烯酯的接枝共聚反应,主要分析了引发剂对淀粉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研究发现,引发剂对淀粉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非常显著。在摩尔浓度相同的情况下,过硫酸铵对该体系的引发效果最佳;且过硫酸铵引发剂采取分阶段加入的方式有利于接枝共聚反应的进行,第一次在酸解开始时加入,这样既可以达到预引发的目的,还能对淀粉起到一定的氧化作用;第二次在接枝反应开始1.5h后加入;两次引发剂的最佳用量分别为淀粉干基质量的2.2%和0.45%。  相似文献   

3.
淀粉接枝反应引发剂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淀粉接枝共聚物是造纸工业一种有前途的助剂.对近年来淀粉与各种乙烯基单体接枝共聚反应中采用的引发剂作了总结和简单的评述,并对淀粉接枝反应引发剂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5.
支化聚合物具有线形聚合物不具有的优良使用特性。化学法引发是丙烯酰胺聚合或接枝其他单体常用的方法,而化学法引发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引发剂。该文介绍了几种常用的引发荆(体系),并指出选择高效、价廉和条件温和的新型引发剂(体系)仍是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6.
接枝变性淀粉浆料制取中引发剂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研究制备接枝变性淀粉浆料所用引发剂的开发应用现状.认为接枝变性淀粉浆料研究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丙烯酸酯类单体难以接枝到淀粉大分子链上.目前应用的非高铈离子引发剂在引发淀粉接枝丙烯酸酯类单体时,接枝率较低.在制取接枝变性淀粉浆料时,选用DHU-1型氧化还原类引发剂,引发效果好,可以替代铈盐作为制取接枝变性淀粉浆料的引发剂.  相似文献   

7.
不同引发体系对苯丙接枝淀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夫山  赵华  宋晓明 《中华纸业》2011,32(22):28-31
研究了H2O2-Fe^2+、H2O2-CS2、(NH4)2S2O8-Na2HSO3及Ce^4+四种不同引发体系对苯乙烯一丙烯酸丁酯接枝淀粉各项性能的影响,并用红外、扫描电镜等方法对接枝共聚产物进行了表征。通过对不同引发体系引发机理的分析和表面施胶性能测试结果的比较表明:采用H2O2-CS2做引发体系时,接枝产物的接枝率最高可达108.8%;采用H2O2-Fe^2+做引发体系时,接枝产物的接枝效率最高可达92.4%;采用(NH4)2S2O8-Na2HSO3做引发体系时,接枝产物的单体转化率最高可达99.6%,且接枝产物的表面施胶性能在四者中最好,与原纸相比,横向环压指数提高57%纵向环压指数提高55.8%,Cobb值可降至22.2g/m^2。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新型引发体系对淀粉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引发体系合成了淀粉接枝丙烯酸丁酯共聚物,确定了丙烯酸丁酯浓度、引发剂浓度、过硫酸铵与亚硫酸氢钠间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工艺条件.并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共聚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引发体系可有效降低接枝共聚反应的活化能,从而降低反应温度,且该接枝淀粉的合成工艺简单,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硝酸铈铵-硝酸、高锰酸钾-硫酸、过氧化氢-硫酸亚铁、过氧化苯甲酰-丙酮五种接枝共聚改性常用引发体系对纸浆纤维和己内酰胺接枝共聚改性的影响。以接枝率为主要考察对象,在单体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相同的条件下,从五种引发体系中选择出一种效果较好的引发体系用于纸浆纤维和己内酰胺接枝共聚改性反应。研究结果表明: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引发体系具有在低温下接枝反应良好、反应活化能低、反应物在短时间内即发生体积膨胀增大的现象,其引发接枝率高、速率快,成本低。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新的还原氧化引发体系引发玉米淀粉接枝丙烯酸丁酯单体,获得了接枝淀粉浆料,利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等测试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研究与表征,本文还对淀粉接枝共聚的工艺进行了探索研究,结果表明:丙烯酸丁酯成功的接枝到淀粉颗粒上,接枝共聚的最佳工艺为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3h,淀粉/丙烯酸丁酯的质量比为2:1,引发剂的加入量为每10g淀粉中30ml(氧化剂为4mmol/L,还原剂为2mmol/L)。  相似文献   

11.
利用湿热法合成米渣分离蛋白-葡萄糖接枝产物,以研究美拉德反应条件及反应程度对接枝产物乳化性和结构的影响。以温度、pH值、时间、米渣分离蛋白和葡萄糖质量比为试验因素,并利用响应面法优化试验。结果显示,接枝产物乳化性同实验因素之间不呈线性关系。在温度79.13℃,pH 10.6,时间16 min,质量比1∶1的反应条件下制得的接枝产物乳化性为7 778 m2/g,为米渣分离蛋白的1.46倍。在此条件下蛋白接枝产物表面疏水性降低;红外光谱结果表明米渣分离蛋白以共价键的形式引入糖分子,蛋白接枝产物的α-螺旋结构含量减少,β-折叠和不规则卷曲结构含量增加。电镜扫描结果显示蛋白改性后表面结构分散,聚集体之间的界限分明。  相似文献   

12.
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具有价廉、无毒、易生物降解等优点,受到研究者的广泛重视.我国在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的研究方面比较深入,对引发剂影响如硝酸铈铵、过硫酸盐、锰盐、辐射法等进行对比研究,选用不同的接枝共聚工艺方式,优化反应工艺条件,制备了具有不同特性的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并把接枝的淀粉应用在废水处理、造纸湿部、吸水剂等多方面.就我国目前几大类引发体系对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的制备与应用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BA/MMA/DM/DMC为单体,以制备固含量为40%阳离子丙烯酸酯乳液为例,就不同单一引发剂及其用量对乳液聚合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阳离子丙烯酸酯乳液聚合最适宜引发剂为V50,其最佳用量为单体总量的0.4%。  相似文献   

14.
实际生产中,PT酸含量和粒径分布对聚酯生产影响较大。本文就PT酸对缩聚工序控制、切片分子量分布、产品可纺性的影响以及PTA的浆料性对D-13搅拌功能、酯化工序、切片色相的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引发剂的作用机理,采用多种单体合成了聚丙烯酸类浆料,测试了浆料的粘度和粘附力,分析了引发剂用量对浆液外观、稳定性、粘度和粘附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引发剂用量在0.6%时,合成的浆料稳定性好,粘度适中,粘附性好。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采用瞬时聚合法合成固体丙烯酸酯浆料的过程,对引发体系及其用量对反应产物的水溶性、水溶液黏度及对涤棉粗纱黏附力等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用红外光谱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7.
以丙烯酰胺为单体,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氧化还原体系为引发剂,通过瞬时聚合法制成固体聚丙烯酰胺浆料.研究了引发剂不同配比对浆料的水溶性、分子量、黏度、黏附力等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亚硫酸氢钠:过硫酸铵为2:5时,制备浆料的综合性能较佳.  相似文献   

18.
选用市场上应用较广的液体退浆剂CDA对300T和310T高密度涤纶织物进行退浆工艺试验,针对影响退浆效果的pH值、退浆剂用量、温度、时间等因素,用正交试验法进行退浆工艺优选,并采用DIS软件对退浆工艺中的各因子和水平极差进行分析,得出退浆剂CDA的最佳退浆工艺.同时,还检测了织物在强碱条件下处理后强力的损失程度.实验结果表明,测试织物在pH12、退浆剂用量0.5e/L、温度90℃、时间30min下处理,织物上的浆料基本能去尽,强力损失在允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光引发剂对UV柔印油墨稳定性的影响,使用3种光引发剂制备UV柔印品红油墨样品,对光引发剂种类对油墨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改变光引发剂907的含量制备油墨样品,研究了光引发剂含量对油墨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引发剂种类及含量对UV柔印油墨稳定性有很大影响,主要影响油墨的黏度和固化速度。光引发剂TPO所制备的油墨具有较好的储存稳定性;光引发剂907用量为8%时,油墨能保持较好的黏度稳定性,且具有最高的固化速度。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AA)为原料,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高固含量苯丙微乳液;研究了乳化剂的种类及用量、引发剂用量、种子阶段引发剂用量对高固含量苯丙微乳液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单独使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且其用量为1%时,可制得固含量大于45%的高固含量苯丙微乳液;在本研究范围内引发剂用量为0.3%、且种子阶段引发剂用量为0.15%时制得的高固含量苯丙微乳液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