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0 毫秒
1.
采用紫外光引发和催化还原剂分解的方法,首次对UV/Na2S2O4体系中棉织物上活性染料的低温浸轧剥色进行了研究。以单因素实验法探讨了工作液p H值、还原剂保险粉用量、织物上轧余率和剥色时间等对棉上活性染料的剥色率及织物强力保留率的影响,同时对剥色前后棉纤维的表面形态特征采用扫描电镜进行了观察分析。实验结果显示,染色棉织物经浸轧含有还原剂保险粉的剥色工作液后,在紫外光(UV)的引发和催化下可有效实现对织物上固着活性染料的低温剥色处理。  相似文献   

2.
采用UV/TiO2光催化体系对棉织物上偶氮活性黄X-R染料的剥色性能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体系pH值、催化剂纳米TiO2质量浓度、剥色温度和光催化时间对染色织物剥色效果的影响。同时,对剥色织物强力保留率及其纤维表面形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UV/TiO2光催化体系对棉织物上活性黄X-R染料具有良好的光催化剥色效果。其推荐剥色工艺为:体系初始pH值为6.0~8.0,纳米TiO2质量浓度为0.02~0.06 g/L,剥色温度20℃,光催化时间30~60 min。在推荐工艺条件下,棉织物上活性黄X-R染料的光催化剥色率达到68%~80%或以上,剥色织物强力保留率可达到74%~98%。同时,扫描电镜观察显示,在较短光催化时间内,棉纤维的表面形态变化不明显,但随时间延长,纤维表面出现了刻蚀、氧化等现象,纤维表面形态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3.
采用UV/H2O2体系对活性染料M-3BE染色棉织物进行低温浸轧剥色,探讨了pH值、双氧水浓度、剥色时间及轧余率等因素对剥色率及织物强力的影响,并通过FT-IR和SEM对染色及剥色后的棉纤维结构及表面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pH值6,3mL/L30%双氧水,轧余率100%和剥色处理25min的条件下,活性染料M-3BE染色(1%,owf)棉织物的剥色率可达80%,强力保留率达90%;UV/H2O2光催化体系对棉纤维的化学结构和聚集态结构中结晶比例影响相对较小;对棉纤维表面附着的浆料等杂质也具有去除作用。  相似文献   

4.
活性染料染色纯棉纱线的剥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了活性染料染色纯棉纱线的保险粉剥色和次氯酸钠剥色工艺,得出了保险粉的剥色效果比次氯酸钠的剥色效果明显和完全的结论.保险粉剥色的最佳工艺条件是:保险粉5 g/L,小苏打2 g/L,浴比1:20,温度60℃,时间50~60min.处理后纱线的剥色率在92%以上,可以满足再染要求.  相似文献   

5.
将四磺酸基钴酞菁(CoTSPc)吸附到活性艳红M-3BE染色后的棉织物上,与氧化剂过氧乙酸构建CoTSPc/过氧乙酸催化氧化剥色体系,对棉织物进行剥色。考察了pH值、催化剂浓度、氧化剂浓度、温度、剥色时间等因素对剥色效果的影响,并对其他种类活性染料染色后的棉织物进行剥色,通过棉织物剥色前后的K/S值降低率和断裂强力保留率对棉织物的剥色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CoTSPc能够有效地催化过氧乙酸对活性染料染色后棉织物的剥色。  相似文献   

6.
在棉织物次氯酸钠剥色体系中加入NaHCO3,模拟空气中CO2对次氯酸钠溶液剥色的影响,讨论了次氯酸钠溶液浓度、浴比和剥色时间对织物剥色效果和强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空气中的CO2可以提高次氯酸钠溶液对棉织物的剥色效率和剥色效果,实现次氯酸钠溶液对棉织物的低损伤、低浓度、小浴比剥色。经次氯酸钠溶液浸渍的棉织物,悬挂于空气中,可有效提高棉织物的剥色效率和剥色效果。  相似文献   

7.
双氧水在活性染料剥色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炳春 《针织工业》1993,(1):29-29,52
在活性染料的染色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色深超过标样很多的现象,在经剧烈皂煮后仍达不到要求时,一般的解决的方法是将染物经保险粉和次氯酸钠两次处理后再复染,此法不仅成本高,对织物强力损伤大,而且复染后织物色光萎暗。用控制次氯酸钠浓度  相似文献   

8.
李连举  张建丽 《印染》2006,32(22):1-3
棉织物经壳聚糖处理后,再分别用X型、K型、B型活性染料进行染色。探讨了壳聚糖处理温度、时间及其浓度对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棉织物浸渍壳聚糖的条件温度以60℃,时间则以超过30min以上为宜;壳聚糖浓度高,利于染色,但浓度过高,对织物手感有不良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壳聚糖浸渍处理棉织物后再染色,浮色少、色泽稳定、摩擦牢度较高。  相似文献   

9.
研究染色棉织物CoTSPc/H2O2/TAED催化氧化剥色剂。将四磺酸基钴酞菁(CoTSPc)吸附到活性艳红M-3BE染色后的棉织物上,与氧化剂过氧化氢(H2O2)以及过氧化氢活化剂四乙酰乙二胺(TAED)构成CoTSPc/H2O2/TAED催化氧化剥色体系,对染色棉织物进行剥色实验。研究pH值、CoTSPc浓度、H2O2浓度、TAED浓度、活化时间、剥色温度、剥色时间等因素对剥色效果的影响。通过测试染色棉织物剥色前后的K/S值下降率和断裂强力保留率对剥色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在最佳剥色条件下对另外4种活性染料染色后的棉织物进行剥色实验。结果表明:CoTSPc/H2O2/TAED催化氧化剥色体系对部分活性染料染色后的棉织物的剥色效果较好,且保留了较为理想的断裂强力。  相似文献   

10.
刘阳  雷荣洁  邵娟 《印染助剂》2020,(12):40-43
将臭氧应用于3种活性染料染色棉织物的脱色工艺,考察脱色时间、pH、温度和含湿量对K/S值的影响,对比常规脱色和臭氧脱色后棉织物的染色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臭氧脱色效果受脱色时间、pH、温度和含湿量影响较大,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对活性红120、活性黄37、活性蓝19染色棉织物的脱色率分别达到62.4%、61.8%和60.5%,高于常规脱色棉织物。臭氧脱色后棉织物的力学性能下降,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分别损失22.0%和4.4%,低于常规脱色棉织物。  相似文献   

11.
纯棉织物活性防活性印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菊英 《印染》2006,32(4):28-29
介绍纯棉织物以KN型活性染料染底,但不固色,再以K型活性染料印花入色的活性防活性印花工艺。利用KN型与K型活性染料的活性和稳定性不同,选用能与KN型反应,而不与K型活性染料反应的防染剂HWS,防止KN型染料与纤维结合,起到防染作用。通过生产实践,给出了该工艺的工艺条件和加工要点。  相似文献   

12.
对棉针织布活性染料染地色、涂料拔染的印花工艺,给出了拔白浆处方以及配制操作;介绍了活性染料底色的耐拔性能,拔染印花后处理工艺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3.
解决棉织物活性染料染色湿摩擦牢度问题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李立 《印染》2004,30(7):23-25
活性染料染色存在染品湿摩擦牢度差的问题。文中分析了湿摩擦牢度的测试方法,对影响湿摩擦牢度的因素,包括染料的特性、浮色、水质、织物的组织结构和表面光洁度,以及后处理等进行了探讨,并根据长期生产实践,提出各工序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以三聚氯氰为连接基,间氨基苯脲和2-氨基-5-萘酚-7-磺酸为偶合组分,2-萘胺-3,6,8-三磺酸和4-硫酸乙酯砜基苯胺为重氮组分,通过分子内配色制备了双发色体橙色活性染料.将合成的染料分别以浸染、轧染和印花方式用于棉织物,发现棉织物的印花固色率达到78.9%,浸染固色率为74%~75%,轧染固色率为85.6%,染色...  相似文献   

15.
棉织物活性染料轧染汽蒸两相法染色无机盐浓度高,染料利用率低,因此对棉织物改性后再进行活性染料无盐轧染汽蒸染色。分析棉织物改性后对染料亲和力和染料在固色液中解吸程度的影响,以及碱剂用量、汽蒸时间等工艺参数对染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棉织物采用无盐轧染汽蒸染色工艺,K/S值和染料固色效率提高,耐洗色牢度、干摩擦牢度与传统染色工艺一致,湿摩擦牢度相对稍低。染色时,应选择亲和力略低的活性染料,改性剂色媒体用量应控制在使染料比移值在0.55~0.75间为宜,纯碱用量为30 g/L,汽蒸时间为3 min。  相似文献   

16.
张彦 《印染》2014,40(9)
分析了前处理、印花和后整理工艺中,影响棉织物活性印花产生色差的因素。重点讨论了色浆处方和印花工艺条件对色差的影响;对于固色和阻燃等后整理中难以克服的色差问题,指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7.
张伟  张艳  张丹丽 《印染》2013,39(24):10-12
采用自制的吡啶三嗪阳离子活性染料对棉织物进行无盐无碱染色,探讨染色温度、染色时间对染色效果的影响。优化的吡啶三嗪阳离子活性染料棉织物染色工艺为:100℃,保温40min。结果表明,吡啶三嗪阳离子活性染料上染棉织物无需盐和碱,上染率和固色率较高,染色织物具有较高的耐摩擦色牢度和耐洗色牢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