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0 毫秒
1.
2.
采用UV/TiO2光催化体系对棉织物上偶氮活性黄X-R染料的剥色性能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体系pH值、催化剂纳米TiO2质量浓度、剥色温度和光催化时间对染色织物剥色效果的影响。同时,对剥色织物强力保留率及其纤维表面形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UV/TiO2光催化体系对棉织物上活性黄X-R染料具有良好的光催化剥色效果。其推荐剥色工艺为:体系初始pH值为6.0~8.0,纳米TiO2质量浓度为0.02~0.06 g/L,剥色温度20℃,光催化时间30~60 min。在推荐工艺条件下,棉织物上活性黄X-R染料的光催化剥色率达到68%~80%或以上,剥色织物强力保留率可达到74%~98%。同时,扫描电镜观察显示,在较短光催化时间内,棉纤维的表面形态变化不明显,但随时间延长,纤维表面出现了刻蚀、氧化等现象,纤维表面形态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3.
采用UV/H2O2体系对活性染料M-3BE染色棉织物进行低温浸轧剥色,探讨了pH值、双氧水浓度、剥色时间及轧余率等因素对剥色率及织物强力的影响,并通过FT-IR和SEM对染色及剥色后的棉纤维结构及表面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pH值6,3mL/L30%双氧水,轧余率100%和剥色处理25min的条件下,活性染料M-3BE染色(1%,owf)棉织物的剥色率可达80%,强力保留率达90%;UV/H2O2光催化体系对棉纤维的化学结构和聚集态结构中结晶比例影响相对较小;对棉纤维表面附着的浆料等杂质也具有去除作用。 相似文献
4.
5.
6.
7.
双氧水在活性染料剥色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活性染料的染色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色深超过标样很多的现象,在经剧烈皂煮后仍达不到要求时,一般的解决的方法是将染物经保险粉和次氯酸钠两次处理后再复染,此法不仅成本高,对织物强力损伤大,而且复染后织物色光萎暗。用控制次氯酸钠浓度 相似文献
8.
棉织物经壳聚糖处理后,再分别用X型、K型、B型活性染料进行染色。探讨了壳聚糖处理温度、时间及其浓度对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棉织物浸渍壳聚糖的条件温度以60℃,时间则以超过30min以上为宜;壳聚糖浓度高,利于染色,但浓度过高,对织物手感有不良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壳聚糖浸渍处理棉织物后再染色,浮色少、色泽稳定、摩擦牢度较高。 相似文献
9.
研究染色棉织物CoTSPc/H2O2/TAED催化氧化剥色剂。将四磺酸基钴酞菁(CoTSPc)吸附到活性艳红M-3BE染色后的棉织物上,与氧化剂过氧化氢(H2O2)以及过氧化氢活化剂四乙酰乙二胺(TAED)构成CoTSPc/H2O2/TAED催化氧化剥色体系,对染色棉织物进行剥色实验。研究pH值、CoTSPc浓度、H2O2浓度、TAED浓度、活化时间、剥色温度、剥色时间等因素对剥色效果的影响。通过测试染色棉织物剥色前后的K/S值下降率和断裂强力保留率对剥色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在最佳剥色条件下对另外4种活性染料染色后的棉织物进行剥色实验。结果表明:CoTSPc/H2O2/TAED催化氧化剥色体系对部分活性染料染色后的棉织物的剥色效果较好,且保留了较为理想的断裂强力。 相似文献
10.
11.
纯棉织物活性防活性印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纯棉织物以KN型活性染料染底,但不固色,再以K型活性染料印花入色的活性防活性印花工艺。利用KN型与K型活性染料的活性和稳定性不同,选用能与KN型反应,而不与K型活性染料反应的防染剂HWS,防止KN型染料与纤维结合,起到防染作用。通过生产实践,给出了该工艺的工艺条件和加工要点。 相似文献
12.
13.
解决棉织物活性染料染色湿摩擦牢度问题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活性染料染色存在染品湿摩擦牢度差的问题。文中分析了湿摩擦牢度的测试方法,对影响湿摩擦牢度的因素,包括染料的特性、浮色、水质、织物的组织结构和表面光洁度,以及后处理等进行了探讨,并根据长期生产实践,提出各工序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4.
15.
棉织物活性染料轧染汽蒸两相法染色无机盐浓度高,染料利用率低,因此对棉织物改性后再进行活性染料无盐轧染汽蒸染色。分析棉织物改性后对染料亲和力和染料在固色液中解吸程度的影响,以及碱剂用量、汽蒸时间等工艺参数对染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棉织物采用无盐轧染汽蒸染色工艺,K/S值和染料固色效率提高,耐洗色牢度、干摩擦牢度与传统染色工艺一致,湿摩擦牢度相对稍低。染色时,应选择亲和力略低的活性染料,改性剂色媒体用量应控制在使染料比移值在0.55~0.75间为宜,纯碱用量为30 g/L,汽蒸时间为3 min。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前处理、印花和后整理工艺中,影响棉织物活性印花产生色差的因素。重点讨论了色浆处方和印花工艺条件对色差的影响;对于固色和阻燃等后整理中难以克服的色差问题,指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