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秸秆青贮饲料添加剂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糖蜜、甲酸、食盐、乳酸菌作为玉米秸秆青贮的添加剂,并确定了添加剂的最适添加量。结果证明:若同时使用,可大大缩短玉米秸秆青贮的时间。  相似文献   

2.
采用一种生化及生活活性物的复合制剂,用它发酵的秸秆不需外加工培养菌株,靠天然有益菌的大量繁殖来增加菌体蛋白,并有抑制杂菌生长,降解粗纤维的作用,能够大大提高秸秆的有效养分和生物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玉米秸秆青贮添加剂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筛选得到高产乳酸菌株WGY-3,利用正交试验法确定出WGY-3菌株液体发酵的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20 g/L、豆粕26 g/L、西红柿汁20 g/L、K:HPO41 g/L、Na2HPO4 2g/L.最佳液体发酵条件:pH值6~7,温度为38℃,接种量为4%,发酵时间15h,WGY-3菌株的最佳添加量为188 ml/(100 g玉米秸秆).  相似文献   

4.
从微生物菌群的动态变化来阐述厌氧消化过程已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之一.该文从微生物菌群变化的角度对碱预处理促进纤维质原料厌氧消化性能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对碱预处理组及对照组典型厌氧消化阶段进行取样、高通量测序后,比较二者在菌群结构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底物种类及碱处理均对厌氧消化菌群结构有显著影响.实验中共鉴定出10个门...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生物炼制产业发展,提高玉米秸秆酶解糖化效率,运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优化预处理工艺,研究硫酸质量分数、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固液比四个因素对半纤维素水解率的影响规律,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分析玉米秸秆微观形貌、结构等指标。结果表明:玉米秸秆预处理最佳工艺为反应温度100℃、硫酸质量分数1.2%、反应时间120 min、固液比1∶9(g∶mL),在此条件下半纤维素水解率为84.93%,木质素脱除率为46.15%,预处理水解液还原糖质量浓度为2.04 g/100mL,木糖产率为74.22%,87.89%纤维素保留在固体部分,经72 h酶解反应酶解率达到85.79%,未处理玉米秸秆酶解率仅为32.25%。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研究膨化发酵玉米秸秆替代羊草、燕麦草在泌乳中期奶牛上的大群饲喂效果,以期实现玉米秸秆资源化利用,降低牧场饲养成本。试验结果表明,使用4.2%膨化发酵玉米秸秆替代羊草、5.2%膨化发酵玉米秸秆替代燕麦草饲喂泌乳中期奶牛,对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及乳脂率无显著影响,但有效降低了千克奶饲料成本,可望产生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考察了以酸性电解水为反应介质,不同预处理条件下玉米秸秆半纤维素的降解情况。结果发现酸性电解水高温(160℃~200℃)处理条件下,半纤维素的降解效果明显,酸性电解水的pH值越低,半纤维素的去除率越高;优化处理条件后,确定最佳处理条件为:预处理温度180℃、时间10min、液固比为30∶1、酸性电解水pH值为2.0,在此条件下半纤维素的去除率为92.4%,此时木糖和低聚木糖的总得率为86.7%。  相似文献   

8.
氨化预处理对玉米秸秆酶解产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综合利用玉米秸秆,加快纤维素酶降解玉米秸秆。本文以玉米秸秆为原料,还原糖产量为主要指标,通过氨化预处理后酶解玉米秸秆,采用DNS法测定还原糖产量,并考察氨化剂种类、浓度、固含量和氨化时间对玉米秸秆酶解产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以碳酸铵为氨化剂,氨化剂浓度为20%,固含量为50%,氨化时间为11 d,在此条件下,还原糖产量最高为314.18 mg/mL,与直接酶解秸秆相比提高51.80%。扫描电镜结果显示,米秸秆经碳酸铵氨化预处理后,木质素和纤维素的结构发生变化,表面结构变得粗糙疏松,纤维素暴露,更有利于纤维素酶的作用。此外,FTIR发现,氨化处理后玉米秸秆在2920和1650 cm-1处的吸收峰减弱,其峰值降低一定程度上代表木质素结构被破坏。总体来看,玉米秸秆经过碳酸铵氨化预处理后,更有利于酶解玉米秸秆。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探索玉米秸秆的资源化利用途径,本研究以秸秆为唯一碳源进行发酵,并监测了发酵过程中多糖的含量变化。实验组与对照组经Sevage法除蛋白后通过醇沉得到多糖产品FFSP和FFSP0,利用气相色谱(GC)、傅里叶变化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两种多糖产品的基本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实验组中发酵液多糖含量比对照组增加了677.54 mg/L;虽然FFSP和FFSP0均主要由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葡萄糖、甘露糖和半乳糖组成,但其摩尔比由FFSP0的1:4.6:6.5:1.4:2.9:2.5变为1:13.4:16.8:3:2.7:8.4,微生物的存在增加了多糖的含量,并改变了多糖产品的单糖组成;SEM显示FFSP0为粒径小的粗糙的球体,而FFSP为粒径大的较光滑球体。上述实验结果表明,微生物的加入对秸秆多糖的产量与基本结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为秸秆的综合利用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和方向,也为以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玉米秸秆中的单糖或者寡糖的释放由于芳香族聚合物木质素阻遏纤维素酶进行糖解聚作用而效率地下.然而预处理作用可以有效地移除木质素或者打破木质素的结构,从而可以增强还原糖的释放.其过程主要包括2个生物转化程序:玉米秸秆中纤维素的水解产生还原糖,然后进行生物乙醇发酵生产过程.在该研究中,通过HPLC方法监测不同预处理方法处理玉米秸秆酶水解液中的成分,从而得到最佳的预处理方法.结果表明,磁力搅拌辅助CO2激光协同通气预处理方法的糖化效果高于其他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探讨稀硫酸预处理玉米秸秆过程中影响糠醛类抑制物产生的因素,运用偏相关性分析法分析不同预处理条件与还原糖、糠醛的相关性。分析得知,影响预处理液中糠醛类抑制物产生的主要因素是硫酸浓度,二者呈正相关。预处理温度和时间与糠醛浓度显著相关,而固液比对糠醛类抑制物的产生没有显著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硫酸浓度为1%、预处理温度120℃、时间90 min,固液比1:10时预处理液中糠醛浓度为0.99 mg/mL,还原糖浓度为27.6 mg/mL。  相似文献   

12.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设置对照组(CK)和5个试验组(分别添加布氏乳杆菌(L1)、植物乳杆菌(L2)、戊糖片球菌(L3)、复合菌剂(L4)、复合菌剂及酸化剂(L5))。选取不同发酵时间(0 d、15 d、30 d、45 d、60 d、90 d)取样,测定玉米秸秆中乳酸菌数、酵母菌数以及pH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在青贮饲料发酵90 d结束后检测青贮发酵产物及有氧稳定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乳酸菌剂的添加均能提高青贮饲料品质,但戊糖片球菌提升效果较差;复合菌剂与单独添加布氏乳杆菌或植物乳杆菌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酸化剂的添加显著提高了青贮饲料有氧稳定性(P<0.05)。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乙酸或NaOH调节水热预处理的pH值,通过分析玉米秸秆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素降解产物的变化,研究了水热预处理的pH值对玉米秸秆水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热预处理过程中,乙酸的添加促进了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降解,但木素溶出率略有下降,水解液中木糖、低聚木糖、葡萄糖等糖类物质含量增加,糠醛和5-羟甲基糠醛等物质含量快速提升;当NaOH用量小于3%时,随着NaOH用量增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降解减少,NaOH主要消耗于半纤维素中的乙酰基脱除;当NaOH用量为3%时,此时水热预处理终点pH值为5.84,固体物料得率达到最大值为75.15%;继续增加NaOH用量,木素的溶出率开始增加,固体物料得率下降。结果显示pH值可以成为调控水热预处理水解效果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复合酶和乳酸菌制剂对玉米秸秆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共设2个处理组,试验组:玉米秸秆+1kg/t复合酶制剂+20g/t乳酸菌制剂;对照组:玉米秸秆。结果表明:试验组干物质和粗蛋白质含量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乳酸、乙酸和丙酸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pH值、丁酸和氨态氮浓度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合分析得出,添加复合酶和乳酸菌制剂可使玉米秸秆青贮发酵品质得以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玉米秸秆稀酸预处理对发酵抑制物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稀硫酸预处理玉米秸秆过程中,硫酸浓度、温度与时间对发酵抑制物甲酸、乙酸、糠醛、羟甲基糠醛以及乙酰丙酸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抑制物甲酸、乙酸、糠醛、羟甲基糠醛与乙酰丙酸最大量分别为0.60、8.75、4.93、1.02、0.41g/L.随着硫酸浓度增大、温度升高、时间延长,各抑制物生成量增加.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乙酸生成的因素主次大小依次为硫酸浓度,温度,时间;而影响糠醛生成的因素主次大小依次是温度,硫酸浓度,时间.  相似文献   

16.
分别采用热水和NaOH对玉米秸秆进行预处理,并对预处理后玉米秸秆进行筛分。研究了两种预处理方法对玉米秸秆不同筛分组分及其化学成分的影响,并对不同筛分组分的纤维素酶解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热水预处理相比,NaOH预处理玉米秸秆的细小纤维含量和纤维素酶解转化率更高。不同筛分组分的化学成分和酶解性能有一定差异,细小纤维的纤维素酶解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7.
将无施胶条件下玉米秸秆碎料模压成型的制品作为研究对象,用正交表安排试验方案,并结合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来探讨制品握钉力与压制温度、压力和含水率之间的关系,得出了因素的显著性水平和初步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对近十年来,玉米秸秆生物处理方面的研究与利用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研究其提取制备微晶纤维素的工艺及产品性能。探讨酸解温度、硫酸体积分数、酸解时间对微晶纤维素聚合度及得率的影响,并对微晶纤维素的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微晶纤维素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85℃,硫酸体积分数8%,水解时间90 min,此时制得微晶纤维素聚合度为292,纯度92.6%,得率76.48%,结晶度为74.5%。在此条件下,玉米秸秆微晶纤维素在保留形态结构的同时具有较高的结晶度和热稳定性,具备较好的应用性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通过碱(NaOH)和酸(HCl)预处理以提取玉米秸秆中的还原糖,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玉米秸秆预处理前后的形态变化,探究了预处理前后玉米秸秆的制浆性能及纸张强度性能。结果表明,在150℃,NaOH和HCl用量分别为6%,预处理时间120 min条件下,玉米秸秆的酸、碱抽提的还原糖(Trs)得率分别为34.2%和14.5%。其中,酸预处理玉米秸秆在碱用量为12%蒸煮时,纸浆得率最高,为48.1%。此外,酸和碱预处理后纸张撕裂指数分别降低了18%和13%,抗张指数也呈现下降趋势,分别降低了28%和16%,耐破指数分别降低了60%和41%。因此,预处理过程中半纤维素的损失会导致纸张强度性能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