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苏式淀粉软糖是以砂糖,葡萄糖为主要原料,以淀粉为填充剂,经糊化熬制而成的具有该产品独特风味的淀粉型软糖。这类软糖一般都加入各种果仁,所用果仁,多富含油脂而松脆,如炒脆的花生仁、核桃仁、芝麻、松子等,都是配制淀粉软糖的最好辅料。果仁的松脆与淀粉产生的软糯性相配合,  相似文献   

2.
变性淀粉软糖生产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影响变性淀粉软糖生产的工艺和品质的关键因素进行探索,通过对不同变性淀粉的凝胶强度、粘度、感官特性的比较和探究熬煮温度和时间对软糖质量的影响。得出变性淀粉软糖最佳工艺条件和配方是变性淀粉NF13%、白砂糖42%、淀粉糖浆44%、柠檬酸0.5%、干燥温度40~50℃。  相似文献   

3.
《粮食与油脂》2013,(3):23-26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在50℃下,用6%HCl对木薯淀粉进行不同时间(0 min、30 min、60 min、90 min)酸解改性,制备酸解木薯淀粉,并对酸解淀粉糊化特性和质构特性进行研究与分析;同时采用酸解木薯淀粉制备软糖,对制得酸解木薯淀粉软糖进行拉伸与质构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随酸解时间增加;酸解木薯淀粉最低粘度、峰值粘度、回生值显著降低,淀粉凝胶硬度显著增加。3个不同水解时间木薯软糖拉伸率均符合工业生产指标,60 min酸解木薯淀粉制备软糖硬度适中,胶粘性、咀嚼性、回复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变性淀粉在明胶软糖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明胶、变性淀粉为凝胶剂生产出来的新型明胶软糖,甜度低、口感舒适、咀嚼性好、热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5.
通过探讨淀粉软糖的生产工艺通过质构分析仪反映的质构及货价期得到橘子软糖的最佳配方。葡萄糖浆33.3,白砂糖50,胶体溶液(其中变性淀粉16),柠檬酸1.05,橘油适量。  相似文献   

6.
影响变性淀粉软糖生产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兰  芮汉明 《广西轻工业》2007,23(1):11-13,56
本文通过对不同变性淀粉的凝胶强度、粘度、感观特性的比较,探究熬煮温度和时间对软糖质量的影响,得出变性淀粉软糖最佳工艺条件和配方是变性淀粉NF13%,白砂糖42%,淀粉糖浆44%,柠檬酸0.5%,干燥温度40~50℃。  相似文献   

7.
含功能因子壳聚糖软糖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艺华  张琼  黄泽元 《食品科技》2007,32(2):126-130
主要介绍含功能因子壳聚糖软糖的研制过程。确定了含功能因子壳聚糖软糖的适宜配方:变性淀粉10g、魔芋粉15g、蔗糖30g、壳聚糖1.5g、柠檬酸3.0g、蔗糖酯0.1g、单甘酯0.1g、香精0.1%。该软糖具有良好的风味,香气宜人,色泽自然,透明性较好,厚薄均匀,甜度适中,味道可口。  相似文献   

8.
童浩华 《食品科学》1983,4(4):33-34
目前世界上软质糖果的销量中,果胶水果软糖占有相当的比例,原因是果胶软糖具有质地柔软、结构细腻、口感爽快、货架期长等优点。从加工角度来看,果胶软糖比淀粉软糖来得容易,生产周期也短。  相似文献   

9.
马新芳 《食品科学》1992,13(1):54-55
贵刊(1991年第2期)刊载的《双色淀粉软糖生产新工艺》一文,新工艺克服了传统工艺中,生产淀粉软糖干燥慢、周期长、不能多出快出产品的缺点,说明利用一般淀粉配  相似文献   

10.
《粮食与油脂》2017,(8):42-44
以氧化马铃薯淀粉和明胶为基质制作明胶软糖,利用扫描电镜观察明胶软糖表面和断面的微结构来研究氧化马铃薯淀粉对明胶软糖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氧化马铃薯淀粉含量不超过2%时,可明显观察到相分离,随着氧化马铃薯淀粉含量逐渐增大,相分离不明显。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相混合体系表面有网状结构和空洞,内部呈镶嵌填充状态,随着氧化马铃薯淀粉含量逐渐增大,表面网状结构的空洞变密,内部的明胶连续相被挤压,当氧化马铃薯淀粉含量增加到5%时,网状结构空隙不明显,内部镶嵌状态消失。  相似文献   

11.
<正> 近些年来,我国的糖果消费与以前有很大变化,日常消费量逐年减少,除了口香糖和巧克力,其他不管是软糖、硬糖还是奶糖、果糖、太妃糖在城市中几乎成了特殊日子才消费的食品,人们似乎只在节日、婚庆等时候才想起糖果的甜蜜。而在平时,糖果成了只有小孩子才吃的一种“儿童食品”。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罗汉果为原料,采用纤维素酶协同水提醇沉法提取罗汉果粗多糖,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酶解pH、纤维素酶用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对罗汉果粗多糖得率的影响,应用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罗汉果粗多糖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酶解pH5.9、纤维素酶用量0.8%、酶解温度50 ℃、酶解时间62 min,该工艺参数下罗汉果粗多糖得率为6.64%,与模型预测基本一致。基于罗汉果消炎、抗氧化等药用价值,进一步研制罗汉果压片糖果,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罗汉果粗多糖、硬脂酸镁、阿斯巴甜和甘露醇的添加量对压片糖果感官品质的影响,应用正交试验优化配方,研究表明,经优化的罗汉果压片糖果配方为:罗汉果粗多糖20%、硬脂酸镁1.5%、阿斯巴甜3%、甘露醇60%,感官评分90分,依此配方所制压片糖果入口清凉、色泽均匀、无砂粒感。  相似文献   

13.
蓝莓-三七软糖的制作工艺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并优化蓝莓-三七软糖的配方和制作工艺。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对蓝莓-三七软糖配方进行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实验设计,并结合感官评价以确定软糖的最佳配方。结果经优化后的蓝莓-三七软糖的最佳配方为100g产品中明胶添加量、木糖醇添加量、蓝莓果添加量的配比为10.90:48.60:23.19(m:m:m)。结论在最优条件下制得的软糖色泽光亮,口感独特,具有蓝莓风味的同时,还有三七的特有的风味。  相似文献   

14.
芦荟啫喱糖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霖 《食品科技》2002,(1):35-36
探讨了芦荟果胶喱糖的生产工艺及条件,并成功地研制出了口感良好的芦荟喱糖。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酥心糖工艺基础上,在配方中添加低聚异麦芽糖来降低酥心糖的热值,并以肠道益生菌的增殖和抗氧化活性为评价指标,开发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的"双歧"功能酥心糖。结果表明酥心糖的工艺条件为:熬糖温度140℃,油籽酱温度55℃。糖坯温度为75℃。加水量为白砂糖的35%,添加砂糖60%的低聚异麦芽糖不仅满足生产工艺条件,且从营养和功能方面有了改善,对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增殖比对照分别增加了55.2%,33.6%。内源抗氧化稳态表明:添加的低聚异麦芽糖不会影响芝麻酥心糖内源抗氧化体系。  相似文献   

16.
在对南酸枣肉和枣皮中营养素含量分析的基础上,以南酸枣皮为膳食纤维来源,正交试验优化高膳食纤维南酸枣软糖配方;采用TPA质构分析法,研究了混合糖浆中麦芽糖浆与蔗糖比例、枣皮、明胶溶液的添加量对软糖质构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多酚、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在枣肉和枣皮中均有较高含量,且枣皮中膳食纤维含量显著高于枣肉(P<0.05);软糖中麦芽糖浆与蔗糖的比例和枣皮添加量对硬度、黏度和弹性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明胶溶液添加量对硬度、弹性和咀嚼性有显著性影响(P<0.05)。通过正交试验并结合感官评价,确定最佳的软糖配方为:按原料总质量为100%计,麦芽糖浆与蔗糖比例1:1(麦芽糖浆34.25%,蔗糖34.25%),枣皮3.5%,明胶溶液12%,枣肉16%,所得软糖产品口感良好,酸甜适中,南酸枣风味明显。  相似文献   

17.
采用体外模拟消化法对钙软糖和维生素C软糖功效成分的释放动力学进行研究,对软糖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并考察膳食成分对软糖功效成分在模拟胃液中释放的影响。结果显示,维生素C软糖和钙软糖的崩解时限分别为155 min和22 min;维生素C软糖功效成分,在2 h内逐步释放,2 h其功效成分释放93.6%,钙软糖功效成分30 min内释放率接近100%。微观结构显示,两种软糖胶体都呈现基本的胶体网状结构,但网络结构的形态并不相同。维生素C软糖的释放动力以Higuchi的拟合效果最好,符合骨架缓释制剂释放规律,而钙软糖则以一级动力拟合最佳。此外,胃液含5%淀粉会减缓维生素C软糖中功效成分的释放,而其它膳食成分对其释放无显著影响,钙软糖在模拟胃液中的消化释放特性不受膳食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片剂和硬胶囊剂相比,软糖的崩解时间和消化释放速度均较缓慢,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8.
压片糖果作为糖果制品类的一种新型食品形态发展迅速,广大学者对其的研究也更加深入.本文综述了压片糖果的发展历程、分类、制备方法、辅料选择以及产品开发现状等.近年来,压片糖果的制备方法由批量生产逐渐向连续生产转化,其制备方法和辅料选择也与原料性质密切相关,故改进压片糖果的制备方法与研发更适用的辅料已经成为解决压片糖果质量问...  相似文献   

19.
探讨运用HACCP质量控制体系对工艺糖果的生产过程进行危害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对工艺硬糖、果胶糖的生产全过程进行有效监控,以有效确保产品的卫生质量安全,从根本上减少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为丰富大枣糖制品的种类,以干枣为主要原料配以不同辅料,采用蒸汽软化和真空渗糖加工方法制得甜酸味、酸味、奶油味、怪味、甘草味和巧克力味6种风味的大枣糖制软包装产品,并对制品进行了感官评定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