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针对铸造生产中广泛使用的串联式机器人在浇注作业中存在负载小、柔性度低和作业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混联式重载浇注机器人;设计了一种基于2UPR-2RPU机构的3自由度并联工作臂,进行拓扑结构分析和自由度计算;通过建立并联工作臂运动学模型和静力学模型,分析机构支链长度随浇包转角的变化规律;分析支链受力状况、行程大小随支链在静平台上安装位置变动的关系,对并联工作臂的结构与参数进行优化设计。针对300 kg级浇包,优选出一组综合性能较好的结构参数,经过样机试制及测试,结果表明,并联工作臂的设计方案和结构参数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3.
本文描述了爬行机器人腿臂融合机构,分析和计算了机构的运动空间,通过对机构运动的仿真证明,本文所研究的机构在运动空间上有了突破,从而实现腿臂融合功能。 相似文献
4.
5.
6.
针对全液压重载锻造机器人载荷大、搬运速度快和定位精度高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型机构方案,该方案能够实现车身回转、夹钳伸缩、夹钳升降、夹钳回转和钳头夹紧五个自由度的运动,其运动主体为一种混联机构,由三组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构成,采用三组液压缸并联驱动,可有效增大机器人工作空间,使负载分配合理,易于控制。建立了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采用正弦曲线将机器人夹钳末端的位移规划为直线运动,在MATLAB中求解出机器人的工作空间,得到了直线运动下各组液压缸的位移和驱动力变化曲线,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和机构的合理性,为重载锻造机器人机构设计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以娃哈哈公司饮料生产线上的高速重载码垛机器人为研究对象,在综合考虑自身构件变形、驱动电动机和减速机变形的基础上,对其末端静刚度进行了分析.通过把末端执行器在受到载荷时产生的变形分解为各构件的拉压变形、弯曲变形以及电动机和减速机的扭转变形,然后借助线性叠加原理建立整机末端静刚度模型.所提出的研究方法为重载串联机器人静刚度分析提供了更加完善的思路,为码垛机器人的设计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8.
凿岩机器人钻臂平行联动机构的机理建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流压系统的基本方程入手,对凿岩机器人钻臂平行联动机构进行了机理建模,在建模过程中,忽略对模型精度影响不大的一些次要因素,获得了系统的简化模型,为实现钻臂的轨迹跟踪和精确定位控制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当前,导致多轴工业机器人轨迹跟踪误差的主要非线性因素是各轴上的关节非线性和不同轴间的动力学耦合效应。对此,提出了一种考虑关节非线性的串联双连杆机械臂模型的工业机器人运动控制方法。构造了机械臂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提出了一种参数化建模方法,将连杆的非线性刚度和摩擦力直接辨识为关节非线性,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具有低频振动特性、对轨迹性能具有重要影响的典型多轴工业机器人的串联双连杆臂,再现串联双连杆机械臂的运动状态,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采用含可变陷波滤波器的反馈闭环控制和动态前馈补偿2自由度控制两种控制方案,提高机械臂轨迹跟踪和残余振动抑制的性能。结合4种不同运动形式,开展实验研究,与常规PI轨迹跟踪控制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具有可辨识双连杆动力学模型和带可变陷波滤波器反馈闭环回路的2自由度控制方案能够提高轨迹追踪和残余振动抑制性能。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基于轻质无驱动机械臂人工拖动的直接示教方式。根据DH变换法建立了示教臂与被示教机器人运动学关系。针对逆运动学多解问题,以位形选择方式,实现示教臂和机器人的位置映射,从而实现了示教臂与机器人的示教-再现过程,并说明了有奇异路径的示教方法。对具体任务进行仿真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15.
从合理地选择模数与齿数、齿轮副配磨加工、合理地修形与齿向倒坡及改进轴承结构提高传动效率等五个方面,阐述了提高齿轮传动装置性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带增力机构的工业机器人手臂末端夹持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两种带增力机构的工业机器人手臂末端夹持器,以气动系统为动力源,采用基于无杆活塞缸驱动的增力机构驱动杠杆式夹持器,在不增加气缸面积的情况下能大大提高夹持力,满足执行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基于激光扫描测量臂测量系统的6轴工业机器人运动学标定方法。分析了机器人本身的运动偏差和综合考虑测量系统构造的机器人坐标系与真实基座标系之间的不重合问题;建立机器人末端位置与各连杆参数相关的绝对定位误差方程,基于该误差方程,利用便携式激光扫描测量臂测量系统对不同空间位置姿态下机器人的法兰中心点进行测量,并用最小二乘法对误差方程进行解算,利用计算出的参数误差修正机器人模型中的各名义参数值,可以提高机器人运动的准确度。将该方法应用在Staubli TX90工业机器人上,实验结果表明,机器人的绝对定位精度由标定前的均值/标准差0. 742 5 mm/0. 191 0 mm减少到标定后的0. 242 8 mm/0. 098 1 mm,提高了近50%,表明该标定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19.
20.
本文介绍了五种最新研制的机器手腕机构,它们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机器人机构型综合的研究水平。文中简要分析了这五种机构的结构特点及传动原理,并指出:它们除可以用作机器人的腕关节机构之外,还可用作主/从式遥控机器人中主机与从机之间的联接关节、类人型机器人的肩关节以及步行机器人腿机构的髋关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