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基地,长期以来,江西理工大学坚持走特色科研之路,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促进江西有色金属产业特别是江西铜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把有色金属工业培育成新的支柱产业,使云南成为我国有色金属重要的生产基地,是省委、省政府在制定《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关键是在实行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促进云南省有色金属工业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与时俱进 创新发展为创建名牌期刊而继续努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是《有色金属工业》杂志创刊20周年。我们这次特约撰稿人会议,既是一次工作会议,同时又是一次总结会和庆祝会,是一次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会议。《有色金属工业》杂志自1983年创刊以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宣传有色金属行业、服务有色金属企事业单位,发挥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桥梁纽带作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已发展成为在全国有色金属行业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综合期刊。这是同全国有色金属企事业单位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同广大组稿、撰稿同志们辛勤努力分不开的。借此机会,我代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和《有色金属工业》编辑委员会,向20年…  相似文献   

4.
在倒逼机制下,一种新型生态工业模式——产业园区"新鲜出炉"。在园区构架之内,产业链条合理衔接,资源能源规模利用,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环保处理更加集中,一批产业集群化、环境友好化、资源节约化的新型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一般应运而生。"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转变发展方式恢弘乐章中的主旋律。这条道路不仅符合可持续发展的一般规律,更关系到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赤峰市依托资源优势,全力推进大矿山、大冶炼、大产业、大基地建设,有色金属产业进入了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2009年,全市有色金属产业实现增加值占到工业总值的55%,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60%。近日,赤峰市被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有色金属之乡”,成为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地级城市。  相似文献   

6.
近10年来,有色金属循环经济高速发展,在有色金属工业中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探索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应该提到日程上来,以使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目标更加明确,政策和措施更有针对性,使有色金属循环经济得到健康、快速的发展并逐步实现产业升级。2004年,  相似文献   

7.
值此《有色金属工业》杂志创刊20周年之际,我谨代表《有色金属工业》编辑委员会向关心和支持杂志工作的全国有色金属企事业单位各级领导,各位撰稿人和广大读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良好的祝愿!向杂志社的全体员工表示热烈的祝贺!《有色金属工业》杂志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管、主办的行业期刊。创刊20年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已发展成为在全国有色金属行业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综合性期刊,在宣传有色金属行业、服务有色金属企事业单位,发挥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桥梁纽带作用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建国50多年来,我国有色金属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已经…  相似文献   

8.
东北地区是我国最早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之一,曾在国内有色金属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近年来东北地区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缓慢,一批老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处境困难。因此,按照中央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积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有色金属工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有色金属工业面临的重要任务。东北地区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现状据统计,2002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有色金属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5.2亿元,仅占全国有色金属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的5.2%;三省工业增加值分别居国内第12、26、29位,…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量增长速度明显加快,技术装备和节能环保水平不断上升,金属熔炼回收率有较大提高,产品结构逐步改善,产业实现了整体快速发展,成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目前,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已进入了发展继续加快、产业亟待升级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0.
<正>有色金属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这是现实忧患所逼,是时代命题所选,是未来发展所期。曾经,我们历尽波折,实现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回眸取得的成就,可圈可点,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也如一道道深沟大河,横亘眼前:产能过剩、布局失衡、科研乏力、资源不足……在后危机时代,我们面对接踵而来的挑战,如何遇山开路,逢水架桥?  相似文献   

11.
《稀有金属快报》2004,23(3):43-43
湖南省计划把有色金属产业作为建设重点。到2007年前,湖南省将建立6个世界级有色金属基地,销售收入达到250亿元,实现“经济强省”的目标。据报道,湖南省计划中的6个基地建设目标为:①在水口山建成国内乃至世界上最大的铍工业基地;②将锡矿山建成世界领先的高纯氧化锑等锑品基地  相似文献   

12.
为庆祝建国五十周年,本刊特编发由有色金属工业发展五十年编写组撰写的《有色金属工业发展50年》一文。通过半个世纪以来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风雨历程,深信有色金属工业战线广大职工将继续克服困难,奋发图强,锐意改革,为新世纪的有色金属工业做出更大贡献。本文按不同历史时期,分为新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创立、在曲折中发展的有色金属工业、走向全面振兴的有色金属工业三部分叙述,分两期发表。本文由吴树椿同志执笔。  相似文献   

13.
主持:吴先生,作为一位长期从事有色金属科学研究和行业管理专家和科技工作者,我们曾经一起走访了许多有色金属企业和一些再生利用企业 ,这些年来,您一直在关注着再生有色金属行业的发展,对再生金属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以及今后的发展走向,您是如何评价的。吴秀铭: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再生有色金属的发展是必然的一种现实选择。从产量来看,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在建国以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有色金属产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位。在建设有色金属工业大国的过程中,再生有色金属行业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从再生金属的产量来看是逐年递增的。再生有…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有色金属工业结构调整目标,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根据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的要求。结合有色金属工业实际,分别提出了《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第一批)、《工商领域禁止投资目录》(第一批)以及《近期有色金属工业重点鼓励的产业、产品和科技目录》。其中《淘汰落后生产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第一批)已经国家经贸委发布。本刊现将有色金属工业局规划发展司的《当前有色金属工业产业政策指导意见》(含《淘汰落后生产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第一批)有色部分)刊发如下,供各地有色金属工业管理部门、企业学习贯彻之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有色金属产业组织结构呈"橄榄型"特征,两头小、中间大,即相对而言,冶炼能力强,原料供应及深加工能力弱。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对有色金属材料的持续拉动以及部分低端冶炼能力的无序扩张,使得资源供应的"瓶颈"制约日益突出,有色工业迫切需要转变发展方式,迫切需要从产业链条的低端向高端发展。调结构、转方式需要找准着  相似文献   

16.
铅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所在的安徽铜陵市,是一座因铜设市的我国著名工矿城市,这里是新中国最早建设起来的铜工业基地。在50多年的建设发展中,公司逐步积累了大量的土地和房产资源,截至2005年底,公司拥有各类房地产用地2000多万平方米,这些土地大多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通过划拨方式取得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铅锌锡锑》2007,(2):47-48
从湖南省委召开的有色产业发展座谈会上了解到,湖南省有色金属工业系统2006年完成十种有色金属产量14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640亿元,利润30亿元,利税总额约弱亿元,工业增加值200亿元,均创历史最好水平。标志着湖南有色金属工业从大而不强走向又大又强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自清朝末期轧出我国第一块冲压造币专用铜板,天津有色金属工业已有百余年历史,但是在旧中国历经浩劫,已荡然无存。新中国的成立又使天津有色金属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50年来投入基建、技改资金3.64亿元,生产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产品182.2万吨,实现利税6.09亿元。尤其在1980~1998年天津有色金属工业加快了发展步伐,完成基建、技改投资3.33亿元,实现利税4.43亿元,分别为50年累计总量的91.5%和72.7%,并先后有电解锰、铝型材、紫铜盘管、黄铜线等多种产品出口,累计出口价值2.08亿元。  相似文献   

19.
节能降耗减排是有色金属工业发展重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得到迅速发展,产业规模已经跃升到世界第1位。在对国内资源、市场等支撑条件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继续依靠扩大生产规模,实现发展的空间将是十分有限的。因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产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东北地区是我国最早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之一,曾在国内有色金属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今,那些曾经辉煌的有色企业,在经历了坎坷和金融危机后正在焕发新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