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水培条件下,研究了营养液低氧胁迫对网纹甜瓜幼苗生长指标、光合作用和生理代谢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氧处理显著抑制了幼苗的生长,鲜重、干重等生长指标和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等光合指标均显著降低;低氧胁迫诱导幼苗不定根和根系活力显著增加;低氧胁迫下幼苗MDA、H2O2含量显著增加,但是幼苗体内可溶性糖、氨基酸、游离态多胺和热稳定蛋白含量也显著提高。与西域一号相比,星光生长较快,较高的光合速率、根系活力和生理代谢物质含量,缓解了低氧胁迫对幼苗的伤害。  相似文献   

2.
采用盆栽试验和生理生化分析方法研究了盐胁迫对黑麦草幼苗生长的影响以及施用磷肥(过磷酸钙)对盐胁迫下黑麦草幼苗生长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盐胁迫下黑麦草幼苗干物质积累下降;增施磷肥能促进黑麦草幼苗生长,增加干物质积累,增强黑麦草对Na 、K 吸收的选择性,促进K 的吸收和向叶片运输;能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强叶片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增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及脯氨酸含量,从而增强黑麦草幼苗对盐胁迫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3.
以特选山东密刺黄瓜品种为材料,研究了盐胁迫下,苯丙烯酸对黄瓜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及其施用的最佳时期和最适浓度。结果表明,苯丙烯酸能够相对提高盐分胁迫条件下黄瓜幼苗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降低叶片细胞的质膜透性,缓解对细胞膜的伤害,抑制膜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的积累,同时提高幼苗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等细胞保护酶的活性,从而提高黄瓜对盐胁迫的适应性。两叶一心期为苯丙烯酸的最佳处理时期,50μmol.L-1苯丙烯酸为最适处理浓度。  相似文献   

4.
采用幼苗水培实验,研究外源硅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生长过程中吸收某些矿质元素的影响。对植株地上部和地下部各元素的分析表明,盐胁迫条件下,外源硅有效调节了黄瓜根系对Na 、Ca2 、K 的吸收以及向地上部的转运。适量的硅降低了黄瓜根系从介质中吸收Na 量,并减少其向地上部的运输,而增加了植株体对K 、Ca2 的吸收和转运量,有效缓解了Na 对黄瓜植株体造成的盐胁迫伤害,保证了黄瓜幼苗的正常生长。在相同的处理条件下,盐分敏感品种的Na 在根系和地上部累积量都要比耐盐品种高,而K 的积累量却正好相反,这可能是耐盐品种减轻盐害的主要方式。对其它营养元素的研究表明,施硅抑制了对N素的吸收,对P素的吸收则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在长期单施无机氮肥(15年)条件下,黄瓜生长发育正常,而且随着施N量的增加(试验中的最高施N处理为每年600kghm-2),叶面积显著增大,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显著提高,但处理间叶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无显著差异,说明不同N水平对黄瓜叶片净光合速率的作用主要是由非气孔因素造成的,长期单施无机氮肥还显著地提高了黄瓜的产量、结瓜数、座瓜率,降低了畸形瓜率。N、P、K配施可进一步提高黄瓜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产量、结瓜数和座瓜率,降低畸形瓜率,但处理间叶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仍无显著差异,说明不同N、P、K配施对黄瓜叶片净光合速率的作用主要也是由非气孔因素造成的。同时,在N、P、K配施试验中,以N对黄瓜光合作用及产量的影响最大,P次之,K较小。  相似文献   

6.
根据菜农试种结果,较耐盐碱的黄瓜品种有津春三号,锦早三号,北京密刺王,津优2号,爱帝FA,96-18、津绿1号,3号,爱帝FB,顶峰1号等。  相似文献   

7.
以对低氧敏感的中农8号黄瓜品种为材料,研究了钙对低氧胁迫下幼苗根系淀粉、蔗糖、果糖、葡萄糖含量及蔗糖合酶(SS)、蔗糖转化酶(INV)、磷酸蔗糖合成酶(SPS)和葡萄糖激酶(GK)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通气对照相比,低氧胁迫处理后幼苗根系淀粉含量降低,蔗糖和果糖含量增加,SS和GK活性增加,INV活性降低,胁迫初期SPS活性增加,后期降低;低氧胁迫下营养液加钙处理缓解了低氧胁迫对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根系SS、SPS、INV和GK活性增加,蔗糖和果糖含量显著高于单纯低氧胁迫处理,葡萄糖含量低于单纯低氧胁迫处理;而低氧胁迫下营养液缺钙处理加重了低氧胁迫对黄瓜幼苗的伤害。表明在低氧胁迫下,钙参与了调节黄瓜幼苗根系碳水化合物代谢,对提高幼苗低氧胁迫的适应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不同供氮条件下小麦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细胞间隙CO2浓度的分析表明,土壤水分胁迫下,细胞间隙CO2浓度日变化则呈"W"型,叶片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日变化均呈单峰型,光合峰值出现在上午10:00前后,蒸腾峰值则出现在上午11:00前后;土壤水分胁迫下,过多施用氮肥可使作物细胞间隙CO2浓度下降,显著抑制叶片蒸腾和光合速率,合适的施氮量应保持在90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NaCl胁迫下黄瓜幼苗子叶膜脂过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下细胞的膜脂过氧化程度明显加剧,丙二醛(MDA)含理显增加,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明显下降,MDA含量及POD,SOD活性可以作鉴定黄瓜幼苗耐盐性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0.
以钾高效大豆品种九农15和低效品种GD8521为材料,在溶液培养条件下研究低钾胁迫对其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等生理指标的影响,从光合物质生产方面探讨不同效应型品种对低钾胁迫的耐性机制。结果表明:在低钾胁迫下,高效品种的叶绿素a、b及a+b总含量与对照之间没有差异,但叶绿素a/b值较对照显著提高,而低效品种的叶绿素a及a+b总量较对照显著降低,叶绿素b的含量及a/b值没有显著变化;低钾胁迫下高效品种仍保持较高的光合速率,但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则显著低于对照,低效品种的各参数下降幅度远大于高效品种,处理间均达到极显著差异;随着供钾水平的降低,高效品种叶绿素荧光各参数中仅Fv显著增加。而低效品种F0、Fm、Fv、Fv/Fm、Fv/F0等参数的变化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低钾胁迫下低效品种反应中心耗散的能量较多,用于电子传递的能量减少,而高效品种处理间无明显变化。由此可见,在低钾胁迫下高效型品种仍能保持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尤其是叶绿素a的比例显著提高,其光合电子传递过程受低钾胁迫的影响也较小,因而能保持较高的光合生产能力,而低效品种受低钾胁迫时各参数则发生显著变化.导致光合生产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11.
精确控制营养液溶氧浓度和外源乙烯浓度,研究了黄瓜幼苗根系在低氧水培时的生长情况以及PAs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外源乙烯对根际低氧逆境下黄瓜幼苗根系的生长有抑制作用,虽然根径增粗,含水量增加,但根系的总根数、总表面积、总体积、干重和鲜重都有所减少,随着乙烯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外源乙烯对根际低氧逆境下黄瓜幼苗根系PAs含量有着明显的拮抗作用,外源乙烯使根际低氧逆境下黄瓜幼苗根系的伤害症状加重。  相似文献   

12.
番茄定植栽培在营养液槽中,采用不同浓度的NaCl进行盐胁迫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盐胁迫抑制番茄植株株高和茎粗的生长,降低果实的横径与纵径长度;降低番茄的单株产量和单果重;但0.08mol.L-1和0.16mol.L-1 NaCl处理可以提高番茄果实中Vc、可溶性固形物及有机酸的含量,0.16mo.lL-1 NaCl处理可以提高番茄果实中可溶性糖的含量,盐胁迫处理使番茄的糖酸比降低。  相似文献   

13.
黄瓜生长可视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计算机更好地模拟植物的生理过程、形态结构及生态变化的关键是确定虚拟植物模型。文中采用双尺度自动机模型模拟植物生长,对作物器官进行三维几何建模,以黄瓜为例设计并实现了作物生长可视化系统。该系统易于交互、真实感强、计算速度快并具有可扩展性,可以较好地模拟显示黄瓜整体植株与群体植株、群体漫游及黄瓜植株和黄瓜器官三维动态生长过程等。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黄瓜产量预测能力,将黄瓜的全生育期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变量时间序列的回归树预测模型.将黄瓜全生育期采集到的多环境变量作为一个时间序列,根据黄瓜的生长期将整个时间序列划分成多个子序列,最后利用回归树算法对时间序列样本进行建模.该研究以戴多星这一黄瓜品种为实验对模型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准确地预测黄瓜戴多星的产量,平均单株产量误差不大于0.05kg.  相似文献   

15.
适应保护地生产发展和市场对黄瓜品种特性的新要求,在研究改进抗逆性、抗病性和分子标记追踪血缘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有性杂交,聚合抗病性、低温弱光耐受性、持续生长结果能力以及与品质相关的优良性状,选育出了多个有刺型、无刺型等不同类型的优良骨干亲本自交系和优良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取得了较高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磁处理土壤可以促进番茄、黄瓜和水稻的苗期生长,提高作物对氮磷钾主要养分的吸收能力,影响最大的是氮。在磁处理的土壤上黄瓜和小麦叶面积与叶绿素含量增加,黄瓜的品质提高。对油菜、小麦和黄瓜的研究证明磁处理土壤对作物的产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基于生长模型的温室虚拟黄瓜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温室内对黄瓜植株生长进行实验观测,以生育期内累积生长度日为参数分别建立黄瓜的形态发生与生理功能模型.采用类封装技术对植株生长单元及器官类进行定义,建立植株拓扑结构与器官形态变化的规则化描述模型,通过信息融合与重构处理构建植株生长的虚拟模型.实验表明该方法在虚拟植株生长方面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动态掌握和预测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