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远程通信构成分级计算机监控系统(SCADA),实现污水泵站无人值守和远程控制中心的集中监控与调度。针对污水泵站的特点和要求,对系统结构、通讯方式、硬件配置和监控组态软件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2.
杨耀辉 《石化技术》2021,(12):158-159
顺北油田信息化建设三年以来,按照远程监控、定期巡检、应急联动的思路,采用处理站集中管理无人值守井站的运行.处理站以流程管理整合井站信息,分区域设置,依托分布式控制系统/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DCS/SCADA)工控平台对所辖井站进行远程管理,通过对巡检班下达指令,实现对管辖井场、阀组间和拉油站的日常维护和应急处置...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家提出工业化向信息化转变的号召,西北油田分公司积极响应号召,将采油三厂作为先行试验单位,以降本增效,节能减排、本质安全、智能油田为建设目标,在已完成单井信息化提升,积累了一定经验的前提下,将计转站改造为无人值守作为第二阶段的尝试改造目标,采油三厂选取8-2计转站作为首个试验站,以下就以8-2计转站作为示例进行经验...  相似文献   

4.
长庆油田于2009年起全面推进油田数字化建设,随着油田物联网技术及数字化设施的深入实施与推广,井站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与设备自动化控制能力逐步提升,油田井站管理逐步实现了网络化、可视化以及智能化。在数字油田的背景下,针对长庆油田井站运行模式,2016年正式启动了无人值守井站建设工作,经过一年的改造与完善,逐步摸索与建立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无人值守井站技术方案。结合采油三厂的无人值守井站的推进情况,着重研究了基于物联网的油田无人值守井站技术及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5.
大庆油田采油二厂对数字化电网的改造可以根据生产需求进行分步实施,第一阶段结合老改及产能工程规划进行自动化改造,实现无人职守的同时进行信息化改造;第二阶段逐步将智能集中控制自动化系统主站接入其余的变电所,逐年对剩余的常规变电所实施改造。变电所通过数字化建设,实现"无人值守、集中监控、定时巡视、专业操作"的专业化管理方式,岗位整合优化后每座变电所年节约人力资源成本共计38.5万元。  相似文献   

6.
为更好地开发稠油油田,新疆油田分公司创造了简配注汽站新模式进行稠油开采.为适应这一全新的开采模式,根据简配注汽站自身具体情况,从探索适合简配站锅炉的安全运行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设备运行时率入手,探索出一套全新的无人值守巡检管理模式.自2005年实施这种模式以来,运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齐丽薇 《石化技术》2022,(4):203-204
油田无人值守站库建设本就是一套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油田解决用工紧张的有效手段,更是深化数字化应用的主要方式,不但增加了油田开发的科技含量,还提升了油田经济效益,降低了安全风险,使得油田拥有了一套稳定、经济、安全的现代化管理体系。PLC测控系统是无人值守站库的核心,因此为了加快无人值守站库的建设,必须设计好一套高效、稳定的、可升级的PLC控制程序。这套系统不但数据采集稳定,还能模块化控制生产,是降低劳动强度,提升劳动效率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9月2日,位于四川绵阳江油三合镇的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川西北气矿雷三段气藏中18井进入无人值守第1天。10km外生产调控中心,6块巨大液晶屏前不断跳跃变化数据和井站实时影像映入眼帘,每口井瞬时压力、温度、液位、产量曲线等数据,轻点鼠标即可轻松录取。当天,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川西北气矿顺利完成中18井、中81井和中40井收缩工作,四川盆地首批高含硫气井正式进  相似文献   

9.
目的针对塔河地区偏远井和零散井的管输冻堵问题,开展无人值守的小型脱水站试点建设项目。 方法分析了所面临的特殊性问题,制定出橇装式分子筛脱水方案,并在试运行过程中对出口天然气水露点进行检测,模拟遭遇突发停电的复杂工况,分析潜在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结果经检测,出口天然气最高水露点为-28 ℃,整橇运行可靠,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遭遇突发停电也能确保安全。 结论20×104 m3/d无人值守分子筛脱水橇在成本、脱水效果和安全运行方面均具有优势,尤其适用于存在搬迁可能的装置或偏远地区。同时,对于复杂多变的特殊工况也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可以积极推广应用。   相似文献   

10.
含CO2气井防腐工艺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CO2 腐蚀是世界石油天然气工业中常见的一种腐蚀类型,含CO2气井的相关工艺技术直接关系着气井的质量与寿命,是气井安全、高效生产的基础。 为此,对我国几个不同类型含CO2 油气田的现场的CO2 腐蚀资料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CO2 腐蚀给天然气生产带来的严重危害性,总结出在不同类型油气田中CO2 腐蚀的一般规律和不同区域CO2 腐蚀的特殊性;在对CO2 腐蚀的现象、特点、类型、机理以及腐蚀的影响因素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含CO2 气井防腐工艺技术应着重解决好含CO2 气井的完井、生产管柱采用不锈钢或双金属复合油管、加注缓蚀剂等几种有效的防腐蚀措施。  相似文献   

11.
张斌  倪维斗  李政 《天然气工业》2004,24(1):101-106
面对由温室效应导致的日益严重的全球气候灾难,二氧化碳减排已经刻不容缓。氢气作为理想的清洁能源,在应用环节可以实现零排放。然而要实现全生命周期的CO2减排,必须考虑在用化石燃料制氢环节中回收并处理CO2。考察了几种目前常用的大规模制氢方法——天然气蒸汽重整(SMR)、自热重整(ATR)、部分氧化和煤气化制氢的工艺流程,用Aspen PlusTM对这几种制氢工艺流程进行模拟仿真,并进行了能量和经济性分析。指出对中国减排CO2而言, 煤气化激冷-高温净化方案是最经济可行的,并可进一步发展为以煤气化为核心的多联产系统,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斌  倪维斗  李政 《天然气工业》2004,24(2):104-108
面对由温室效应导致的日益严重的全球气候灾难,二氧化碳减排已经刻不容缓。氢气作为理想的清洁能源,在应用环节可以实现零排放。然而要实现全生命周期的CO2减排,必须考虑在用化石燃料制氢环节中回收并处理CO2。考察了几种目前常用的大规模制氢方法——天然气蒸汽重整(SMR)、自热重整(ATR)、部分氧化和煤气化制氢的工艺流程,用Aspen PlusTM对这几种制氢工艺流程进行模拟仿真,并进行了能量和经济性分析。指出对中国减排CO2而言, 煤气化激冷-高温净化方案是最经济可行的,并可进一步发展为以煤气化为核心的多联产系统,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Ϻ�������Ե���CO2�ɲ���������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在获取大量地质地化资料的基础上,重点对CO2成因及运聚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与探讨。研究表明,莺歌海盆地壳源型及壳幔混合型CO2形成及富集成藏,主要受控于泥底辟热流体晚期分层分块多期的局部上侵活动与沉积巨厚的上新统—中新统海相含钙砂泥岩的物理化学综合作用,且其运聚分布规律亦具多期和分层分区的特点;琼东南盆地东部及珠江口盆地火山幔源型成因CO2则主要受控于幔源型火山活动与沟通深部气源的基底深大断裂的发育展布程度,其运聚富集规律与幔源型火山活动及深大断裂的发育展布密切相关,CO2气源主要来自地壳深部幔源火山活动所伴生的大量CO2。因此,根据壳源型岩化成因CO2与火山幔源型成因CO2不同成因及成藏条件,可以追踪其气源,分析和预测天然气尤其是CO2运聚分布规律,为天然气勘探部署及决策提供依据,减少和降低勘探风险。  相似文献   

14.
莺歌海盆地CO2成因及与国内外典型CO2气藏的类比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本文重点阐述了莺歌海盆地浅层CO2气藏的成因及地质地化特征,并与中国东部、东南亚地区和其它地区典型CO2气藏进行了类比,找出了其差异性和相同点。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本区烃类天然气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5.
蒋洪  何愈歆  朱聪 《天然气工业》2011,31(9):112-115
采用膨胀机制冷工艺回收天然气中的乙烷时,膨胀机出口与脱甲烷塔顶部的温度较低,容易发生CO2冻堵,影响装置的正常运行。准确预测固体CO2的形成条件,有助于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调整凝液回收装置的操作工况,避免CO2冻堵。为此,分析了CO2固体的形成条件,根据相平衡原理,采用标准形式的Peng Robinson状态方程建立了液固平衡模型(LSE)和气固平衡模型(VSE),据此分别对CH4-CO22气相体系和CH4-CO22液相体系中的固体CO2形成温度进行了计算,并与用HYSYS软件预测的固体CO2形成温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计算模型的准确度较高,与实验数据的误差在2 ℃以内;而HYSYS软件预测的CH4-CO2气相体系的固体CO2形成温度较实验数据偏高1~5 ℃,预测的CH4-CO2液相体系的固体CO2形成温度较实验数据偏低1~6 ℃。  相似文献   

16.
日前,陕西省应邀出席了在美国怀俄明州Laramie市召开的国际先进煤技术应用会议,中美双方就开展CO2捕获与封存利用技术等方面合作达成共识。陕西具有发展煤化工产业的良好条件。世界单体最大、产业链最长的神华Dow榆林循环经济煤炭综合利用项目正式落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万吨级甲醇制烯烃工业化技术(DMTO)开发成功;被联合国确定为清洁煤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的延长石油靖边化工综合利用产业示范园正  相似文献   

17.
超临界CO2压裂技术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以水基压裂液开发非常规油气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为背景,总结了超临界CO2压裂技术的独特优势、技术特点、工艺流程及其作业机制。全面分析了超临界CO2压裂技术的起源、超临界CO2压裂岩石起裂机制、缝内携砂规律、井筒流动与控制、压裂设备及现场试验等研究发展现状,得到了当前阻碍该技术工业化应用的关键问题,并给出了相应对策。针对超临界CO2压裂岩石起裂机制的研究多为现象性描述,未来应重视理论分析与模拟实验相结合,给出定量评价方法;超临界CO2缝内携砂能力的研究除了加强增黏剂方向的攻关力度外,研发纳米纤维实现物理增黏、开发新型低密度支撑剂、提高施工设备技术参数等也是有益的工作。未来超临界CO2压裂技术将逐渐由直井单层压裂向水平井多级压裂发展并与连续油管拖动压裂相结合,逐渐满足页岩气、煤层气、致密砂岩气等非常规油气的规模化开发需求。  相似文献   

18.
为扩展广东惠州炼油厂和石油化工总厂二期工程,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选择了CB&I的4项技术。这是CB&I最近在中国的第一项关于电子油门气化技术的授权。电子油门气化技术可用来从煤和石油焦油中制备清洁的合成气体以供发电、制氢和炼油厂蒸汽使用,且可用于煤炭化工工业中制备从肥料到甲醇再到合成天然气的一系列产品。  相似文献   

19.
与传统的分离方法相比,水合物法分离气体混合物技术具有可降低制冷能耗、简化工艺流程、节省投资成本等优势,但目前该技术还不成熟,尚未形成统一的成套技术。为研究各种因素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并给出一定配比混合气的最佳分离条件,以摩尔分数59% CO2+41% N2混合气为例,利用自行设计的实验装置,系统地进行了温度、初始压力及含水量对分离效果的单值影响实验。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得到混合气在温度1.4~5.6 ℃、初始压力4.2~6.8 MPa及含水量160~300 mL范围内的分离效果。实验结果显示:降低温度,升高初始压力都可以提高分离率,但同时也会增大损失率;增加含水量会提高分离率,降低损失率,但含水量超过一定值,对分离率的影响便不再明显。综合考虑,对于一定配比的CO2+N2混合气,在允许的损失率及最小气液比下,可以先增大含水量,然后降低温度,最后提高初始压力,以此来达到最佳的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20.
CO2���ص�dz�����ѧЧ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伟  程军  程正发 《天然气工业》2004,24(11):29-30
应用化探方法预测CO2气藏是油气地球化学领域新的研究课题。根据气体的微渗漏理论。按照一定的网度、均匀布置观测点,选择岩性一致的沉积物采取土样和浅层承压水样,经过现场处理与保存,分析测试不同赋存状态的CO2与伴生物作为找气的指标。通过数据处理,在区域地球化学背景衬托下,于已知CO2气藏上方获得清晰的异常,指标含量高、衬度大。不同指标的异常范围叠合好,异常范围略大于气藏的面积,说明化探指标组合是有效的。应用判别分析方法在未知区圈定的异常,位于断裂带及其伴生的火山口上,并同三维地震确定的圈闭构造吻合。为本区CO2气体勘探提供了有利靶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