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京剧艺术以演员的表演为核心,演员的培养是这门传统艺术的基础工程,而师徒相传则是京剧演员培养的基本形式.首先回顾了师徒相传的历史,然后据实例阐述了师徒相传的三种具体形式--投师学艺、艺学家传和科班教育的特点,分析了它们对京剧表演艺术的影响.最后,对师徒相传的现代适应性做了评价,期望由此对师徒相传有一个较为客观和深入的把握.  相似文献   

2.
黄梅戏作为地方小戏,在建国后短短几十年时间里发展成为完整的大戏。它在形成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两次高潮,这两次发展高潮都和黄梅戏优秀艺术人才的大量涌现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解放前的师徒相传的民间教习到现代学校科学育人以及剧团培养等多种方式的逐步转变,黄梅戏艺术人才培养实现了质的跨越,推动了黄梅戏的发展和繁荣。从20世纪80年代起,戏曲开始出现衰落的迹象,呈现出边缘化的发展趋势,黄梅戏艺术人才培养也突显出不少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广大黄梅戏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3.
民国京剧批评中,以演员为中心的批评观念有三种声音:以抵抗清代梨园花谱为目标的批评家拒绝演员,从而忽略了对演员表演艺术的关注;"指示于伶而改进于剧"的批评观念强调通过品评演员的面部表情达到品评剧情的目的 ,但未能找到行之有效的表演方法;专注京剧审美功能的批评者将"扮相"作为一项批评标准,凸显了京剧演员面部形态所独有的审美价值,确立了演员的面部形态作为批评对象所具备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4.
高校在培养学生的人精神过程中,博大精深的京剧艺术有着独特的浸染与熏陶作用。高校图书馆应配合京剧走进校园走上课堂开拓新的工作领域。  相似文献   

5.
公共选修课《京剧艺术欣赏》的教学是以京剧中的美为主线,向学生普及京剧基础知识;以教学互动为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京剧选修课的教学。其教学效果澄清和提高了学生对京剧的认识,激发和培养了学生对京剧的兴趣。本文通过三个方面说明教学互动在京剧选修课教学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老生演员马连良在1949年之前有清晰的自我身份认知:京剧名角。1949年之后,新政权赋予其新的身份:文艺工作者。马连良成名于京剧"名角制"金字塔式的班社当中,在班社演出及其收入分配中他都居于中心地位。戏改后,作为文艺工作者,演员和观众间的经济联系被彻底切断,演出的主体从制度上、观念上都是政治挂帅。名角和文艺工作者两重身份具有深层次不可调和的矛盾,这也是以马连良为代表被改造失败的名角陷入身份困境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经过实地考察,并查阅历史资料,发现:在19世纪到20世纪西风东渐的过程中,中国红帮裁缝不仅在服装裁制工艺上借鉴学习了西方的技艺,而且在师徒相传、店堂经营和管理、服务顾客等等方面,都与英国裁缝有着众多惊人的相似之处.这种相似绝非是一种偶然,而是文化交流的一种必然.英国伦敦萨维尔街的服装文化是红帮服装文化的主要源头.  相似文献   

8.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是我们民族艺术的瑰宝。高校艺术类院系,开设"京剧欣赏"课程,无论是从美育方面,还是从思想教育方面来说都是非常必要的。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尝试性地对课程教授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并且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京剧的形成过程及其艺术价值,分析了京剧之所以成为国粹的原因,总结了京剧服装造型在各个时期的变化发展历程.京剧服装反映了中国古典艺术的审美倾向.民国和文革时期,京剧服装造型随其特定时代的变迁而变化以适应社会审美的需要.今天,京剧因与时代审美需求脱节而逐渐衰落,需要变革以获新生,而服装造型的变化正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在杂剧与南戏的早期阶段,艺人对剧本及戏曲艺术的接受,主要通过师徒口耳相传,但随着戏曲艺术的发展和观众欣赏水平的提高,对精品意识的追求逐渐成了欣赏群体与创作、演出团体的共同追求,单齣(折)选本与折子戏、短剧的出现,恰适应了戏曲传播的客观情势。  相似文献   

11.
知识是企业的核心资源,企业的知识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实现隐性知识在企业内部的共享和传递,师徒机制是企业内部常用的一种手段。文章基于层次模型对师徒隐性知识的传递过程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N次握手模型的知识纠错机制,为更好地实现师徒之间隐性知识的传递作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本文围绕科学、艺术与设计之间的关系。重点阐述了空间环境设计是科学与艺术的结晶,是科学与艺术结合的最佳形式。借此提出高校中设计专业必须努力培养科学与艺术于一身的全方位设计人才,才能适应高科技时代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美术鉴赏教育走进了忽视形式美、专注所谓意义与价值的误区。培养"欣赏形式美的眼睛"是美术鉴赏教育的重点与难点。本文对"形式"、"形式美"、"艺术的形式本体"、"绘画艺术本体"概念进行了梳理和界定;紧密结合中国绘画鉴赏的教育实践,提出了提高中国绘画鉴赏力的审美理念、路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分析林业人才类型特点,建立专业设置与林业发展和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理论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等分类培养体系,以现代师徒传承等培养方式.  相似文献   

15.
地方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三创"能力教育需要适应新形式变化,找准实践路径。文章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为例,对该专业学生实施"三创"能力教育的必要性、关键要素和实践路径进行了分析。通过"双导师制+双团队制"的培养模式,开展"师徒合作+校企合作"的实践合作形式,在实践项目"孵化+移植"过程中不断调整工作路线,探索出适于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三创"教育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相似文献   

16.
陈寒 《商品与质量》2011,(Z4):158-159
视听作品是演员肖像的特殊载体,本文通过对肖像以及肖像权的法律界定,分析了视听作品中肖像权的特殊性。并且对视听作品中涉及的演员剧照、动漫形象两种具体形式是否受肖像权保护进行解析。最后通过对视听作品的肖像权与其他权利的交叉与冲突的探讨来进一步厘清权利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科学·艺术·设计——论科学、艺术与设计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围绕科学、艺术与设计之间的关系.重点阐述了空间环境设计是科学与艺术的结晶.是科学与艺术结合的最佳形式。借此提出高校中设计专业必须努力培养科学与艺术于一身的全方位设计人才,才能适应高科技时代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沙画光影艺术是当下深受学生喜爱的一种信息艺术创作活动,它具有流动性的特点,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通过信息技术的处理,在课堂上以表演示范的形式呈现,操作时能随意更改,重复使用,不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同时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也有着明显的作用和意义,结合学生个性特点,彰显沙画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艺术实践与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实践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要提高艺术实践在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质量工程"中的地位,正确处理好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关系及艺术性与思想性的关系,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的参与作用和多种艺术实践形式的平台作用.  相似文献   

20.
纤维艺术虽然是一种常见的艺术形式,可是很多人对纤维艺术的了解仍然非常有限并且相当不确切,误认为纤维艺术是近几年才兴起的一个艺术门类,甚至认为它是一种外来的艺术形式。其实不然,从其发展的历程,特别是它名字的变更和使用的材料、技法来看,这种艺术形式在中国古已有之,而且在改革开发后至今有着持续而蓬勃的发展。本文将对此作一简要讨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