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西部证券市场发展的障碍分析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离不开证券市场的发展,但西部地区证券市场的落后现状大大地制约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融资供给。因此,本文分析了近期西部证券市场发展中所面临的障碍,提出了促进西部证券市场发展应该加快上市公司产业结构调整,坚持数量型和集约型并行,需要政府给予适当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2.
区域特色经济是区域优势、资源优势的延伸。建设区域特色经济是振兴西部经济的支撑点,也是适应市场经济芡展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和全球经济一体化需要的战略选择。西部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资沂禀赋为基础,以支柱产业为龙头,以科学技术为核心,以耦合效应为机制,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品牌的优化整合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入手,分析西部地区在全国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明确指出:西部大开发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不能完全靠用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模式,而必须坚定地实施城市化发展的战略,以城市为中心和依托,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同时对西部城市化进程提出了几点建议: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改革现行的限制性体制,打破城乡二元化结构;培育健全的市场秩序,降低城市门槛,积极 引导乡镇工商业以城镇方式统筹布局,促进城市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千年交替,世纪更新,我们迎来了西部大开发的曙光. 西部大开发,就是要振兴西部地区经济,实现"经济繁荣、结构合理、人民富裕、社会文明、山川秀美"的伟大目标,西部地区的建设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展开,不论是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还是在加大改革力度、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科技教育等方面,都有许多包括咨询评估在内的工作要做,西部地区也必将成为日益重要的咨询市场.  相似文献   

5.
西部地区是我国航天科技工业科研生产实力比较集中的地区之一。多年来,西部的航天企业充分发挥航天科技优势,将航天技术转化为民用产品,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带动和促进了西部的经济发展,成为西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最有活力的因素之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西部开发的重点领域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建设、资源开发和利用、产业结构调整、科技教育等领域。这些领域既是西部开发的重点,同时也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西部市场”。航天企业参与西部大开发的主要领域有:1.基础设施建设(1)利用航天遥感技术为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6.
西部大开发中的税收优惠政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税收优惠政策应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我国传统的税收优惠政策存在着许多不利于西部经济发展的地方,如不利于西部吸引其急需的资金人才,不利于西部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不利于调整西部产业结构,扩大税源等。针对西部经济发展的需要对现行税收优惠政策采取适当的优化措施,使税收优惠政策更好地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服务,已成为非常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通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安徽省2007~2012年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效率进行实证分析.首先,建立安徽省区域内产业结构调整的综合评价体系.其次,利用主成分分析模型研究安徽省内产业结构调整中,省内不同城市和地区在经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生态污染等不同角度所产生的综合效果,并据此对安徽省内不同城市的产业结构优化效率进行综合评价.最终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政府应该灵活而非僵化地运用比较优势来进行西部地区的产业选择,应该将发展以信息产业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作为西部产业结构提升的切入口,进而将西部比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现实优势。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企业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利用,国家的重视程度以及人才因素等方面的调研,系统地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针对西部地区已有的工业基础,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环境和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政策,提出了应从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胆引进人才,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发挥区域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真正做到“两个转变”来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10.
西部大开发,西部资源的开发利用应该说是“全方位”.西部地区急需有一个区域性的完善合理的城市规划,才能保证区域的各种资源能够被合理地、可持续地开发利用,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保护好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乃是西部大开发成功和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西部生态环境与城市规划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西部生态环境的特点及形成原因的分析,归纳总结出限制西部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些因素,城市规划应如何应对,从城市生态系统、产业结构调整、城市环境污染治理、思想观念转变等6个方面提出了规划思路和观点。  相似文献   

12.
传统农业区县域经济的发展是国民经济的一个薄弱环节,也是我国加入世贸后受冲击较大的领域之一.加快此类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指出了农业区县域产业结构调整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应遵循的理论依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接上期)优化重大布局,是编制“十一五”规划强调的核心议题之一。我国过去经济发展虽然取得重大成效,但结构失衡的矛盾非常突出。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推进东部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的一系列举措,都是在试图通过调整投资活动的空间布局,优化产业结构,扭转项目布局失衡的态势。  相似文献   

14.
中国西部城镇体系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部开发的过程中,域镇将成为带动经济发展、解决贫困问题的关键区域.但现有的西部地区城镇体系结构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我国西部现有的重点城市经过多年的超负荷运转,在解决诸如吸纳劳动力等具有中国西部特征的问题上,其潜力有限.从对我国西部城市体系的发展现状述评入手,根据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源特征、自然禀赋条件和资金、土地等制约条件的实际现状,比较分析了我国西部地区城镇体系可能的发展模式.并得出西部开发过程中必须以中小城市为主导,探求以资源经济链为依托的城镇体系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多目标规划在长垣西部地区水资源管理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庆长垣西部地区为例,综合考虑该地区水资源与工农业生产、生活的实际关系,从可持续发展观点出发,建立了资源—经济—环境多目标地下水管理模型,并通过多方案的对比分析,认为只有通过调整地下水开采空间布局、改变产业结构,充分发挥地下水与地表水的综合利用率,才能使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得到最佳合理。  相似文献   

16.
在西部地区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过程中,增强传统产业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无疑是根本途径。通过对西部地区传统产业发展现状以及传统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分析,提出应该在传统产业及其相关领域内,建立有效的研发联合体(RJV)的方式和途径,以实现科研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西部地区传统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吸收能力,促进西部地区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西部地区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过程中,增强传统产业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无疑是根本途径.通过对西部地区传统产业发展现状以及传统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分析,提出应该在传统产业及其相关领域内,建立有效的研发联合体(RJV)的方式和途径,以实现科研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西部地区传统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吸收能力,促进西部地区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工程咨询》2009,(9):71-73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工程咨询业充分发挥智力优势,以导入先进的生产方式和富有创新理论的生产力要素推动了国家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在调整产业结构、优化重大布局、规避投资风险、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益、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动投资领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作为西部大开发的要塞和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  相似文献   

19.
因自然环境及区位,资金、产业结构,地区发展战略、投入产出效率,人们的观念及劳动力 素质等诸因素的影响,导致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发展综合水平、社会综合发展水平等均低于东部,形成“东西差距”。探讨“东西差距”的成因,这对当今西部开发实施针对性战略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西部地区由内蒙、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广西、西藏等12个省市区构成,土地辽阔,面积68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71%.人口3.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7.8%,民族众多.自然资源一尤其是水能、矿产、石油、煤炭、天然气等能源和化工资源都十分丰富,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同时西部地区又是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也是贫困人口最多的地区.因此,西部地区的开发与发展关系到国家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西部各省虽是资源大省,但人均GDP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以农业为主但有些省份粮食有时尚不能自给,工业化水平较低,尚未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然而西部地区特有的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背景和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使西部地区成为我国贫穷落后,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地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不仅影响着西部地区的发展,而且对全国的生态安全,可持续发展产生影响,成为新世纪我国必须正确面对和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