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高采收率是油田“稳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长庆油田在侏罗系油藏研究、试验起步较早,取得了一些经验与成果.西峰油田属特低渗裂缝油藏,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诸多矛盾不断涌现,储量损失逐年加大.本文结合西峰油田三叠系油藏储层特点,借鉴侏罗系油藏提高采收率的研究与经验,对现有的提高采收率技术进行了分析,评价了堵水调剖的应用效果,总结了几种驱油技术在西峰油田适应性及组合应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越来越多的水平井应用于天然气藏,确定准确预测水平气井产能公式意义重大.基于国内外学者由油藏推导的水平井产能公式不能直接应用于气藏,在详细介绍了水平井产能公式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利用陈志海等提出的方法对不同学者的油藏水平井产能公式进行改进,得到了气藏水平井产能公式.通过实例计算对比发现,被广泛用来计算油藏水平井的Giger、Joshi公式在计算气藏水平井产能时精度太低,而Borisov、Renard和Dupuy、郎兆新、陈元千公式计算结果与实际产量的相对误差在10%以内,更符合现场应用的需要.对以后的气藏水平井产能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低渗透油藏的储量是油田难动用储量的主要部分,提高这部分油藏的采收率是研究的重点.注CO2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由于其独特的优点,已经在国内外多种油藏和各种地质条件下得到了成功应用.通过室内模拟研究CO2在地层中运移机理,得出如下结论:多孔介质中填充水相后对CO2扩散速度影响巨大,水相溶解CO2后与矿物反应损耗是CO2扩散的限制因素;渗透率对扩散的影响程度比温度的影响大;高压下气体扩散速度增加缓慢.根据单相渗流规律结合实验,推出与CO2扩散相关联的温度、压力、渗透率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红岗北扶余油藏是一个岩性油藏,地质特征复杂,岩性变化大、储层物性很差,是典型的特低孔低渗油气藏,剩余未动用储量难以进一步落实动用。岩石物理相能较好地反映储集层储集性能的成因特征,指导储集层的评价,为油田开发措施和油藏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序贯指示方法对岩石物理相控建立油藏模型。利用Petrel软件体积计算模式,可得到整个油藏的储量。由于充分考虑到了储层的非均质性,因此大大提高了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5.
大洼油田双229块为典型的超深层薄互层状特低渗油藏,具有强水敏、强非均质性的储层特征。采用传统“直井+常规压裂+注水驱替”开发模式,动用储量规模小、产量递减快、注水压力高、生产周期短、经济效益差。针对强水敏深层低渗油藏开发难点,基于体积压裂改造可行性评价,通过优质储层识别、开发方式优选、井型井网井距优化、压裂方式配套,创建了超深层薄互层状特低渗油藏“直井+分层分质体积压裂+注气补能”开发新模式。矿场实践表明,新模式初见成效,单井日产油是同期常规油井的2.5倍左右,大幅度提高了储量动用程度,预测油藏采收率20%以上,实现了低品位新区的有效开发,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介绍现代油藏经营管理方法,鉴于泌阳凹陷安棚油田储层属于典型的难采储量,为使其变成经济可采储量,在油田开发方案的编制过程中应用现代油藏经营管理的方法,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了缓解资源接替不足的压力,改善新区建产规模萎缩的现状,开展了难动用储量精细评价研究。在油藏分类研究基础上,通过进行油藏主控参数优选、权重系数确定、综合距离评价,最优分割分级研究,实现了难动用储量横向分类、纵向分级,进一步完善了区块优化筛选方法,建立了难动用储量筛选评价技术标准。通过应用该研究成果筛选出部分储量优先安排评价部署,实现了滚动扩边规模增储,为保障辽河油田"十三五"原油建产规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水下扇岩性油气藏为近年我国中东部断陷湖盆岩性油藏新增储量主要代表类型之一,该类油藏受控于水下扇体的展布范围,具有范围窄、横向变化快、非均质强等特点。以二连盆地木日格水下扇岩性油藏为具体研究实例,探讨该类油藏从控制储量到探明储量勘探过程中,油藏评价研究的思路、方法等主要内容,为该类油藏合理、准确落实储量规模,降低评价勘探风险,提出了针对性措施。研究表明,对于水下扇岩性油藏评价,重点在于评价其岩性油藏参数变化,对于油层有效厚度、孔隙度、饱和度等关键参数,必须采取动态评价的思路,在动态储层预测研究基础上,对各参数进行动态评价。对二连盆地木日格水下扇油藏采取上述思路和方法,已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针对碳酸盐岩储层裂缝,孔洞等非均质信息定量分析评价困难的问题,采用地层微电阻率扫描及超声波成像测井,译桩海潜山含油气构造主要探井桩古斜47井的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通过高分辨率的井壁图像、信息提取、综合分析等方法,定量计算储层参数,准确评价了该井地层岩性、裂缝性质及方向、溶洞特征、地应力方向,总结了一套利用测井成像技术(FMI Fissare Microscanner Image)测井技术进行古生界潜山油藏储层评价的综合解释模式,为落实储量和科学勘探开发该类油藏提供了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0.
应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评价油藏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油藏精细描述和小层储量复算基础上,应用模糊数学中的模糊聚类分析方法,选用了储量丰度、孔隙度、渗透率、平均孔隙半径以及反映油藏非均质特征变异系数、突进系数等参数,分单井、小层及沉积微相对H油藏的质量作了系统地分类评价.评价结果表明,H油藏的储层划分为四种类型,其中多数储层属于Ⅱ,Ⅲ类储层,储层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1.
容积法是计算油气地质储量的基本方法之一。但是,容积法计算油气地质储量的参数选值,习惯用大平均值、大面积计算,这不仅精度难保证,而且不能表达非均质性储层特性;不能适应当代测井新技术的发展;也不能满足当前油藏工程对地质参数高精度的要求。 通过对非均质油气藏地质特点的研究,我们提出用单元体积法计算油气地质储量,并用其结果编制油气储量分布图。计算结果不仅可得到一个总的储量数据,而且可以表示出油气藏范围内油气地质储量的分布情况,这在油气层非均质性研究、油气工业勘探、开发布井等方面,都可以发挥很好的指导作用。 笔者等用这种计算方法和表示法,实际计算了某油气田凝析气顶的油气储量,其结果得到了有关方面的好评。  相似文献   

12.
单井水驱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油田进入中高含水期后,研究剩余可采储量的分布规律是调整,挖潜的物质基础,而准确计算单井的水驱控制储量是分析剩余油分布的重要方法,通过分析单井的水驱特征,认为由于储层物性的差异和水驱控制程度的不同,单井之间的开发动态差异大,单井间的驱控制储量关悬珠,在油藏的开发过程中,储量会发生再分配,部分单井会“借走”邻井的储量,使其水驱控制储量比地质储量大,因此,评价研究单井的水驱控制储量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坪北油田是典型的低孔、特低渗、低压、裂缝性油藏,历经18年的开发,油区内部层间矛盾突出、储层动用不均衡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油田的发展。基于坪北油田地质特征和开采特征的分析,对层系叠加区实施井网细分重组可行性研究。该区储层发育叠合较好,产能较高的区域具备井网细分重组的潜力,能够达到经济极限产能,减少注水井的部署,并能最大限度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及采收率。对同类型低渗透油藏在提高油田采收率方面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石油新增储量中低渗透油藏储量占比达70%,其中鄂尔多斯盆地占一半以上,开发潜力可观。因此,低渗透油藏的高效开发是当务之急。为了在开发前充分了解低渗透层位的储层特征,以岩心观察、岩石薄片为基础,对鄂尔多斯盆地吴起低渗透油田延长组长4+522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储层沉积微相及砂体展布、储层物性特征、非均质性等进行了详细研究。在此基础上,利用测井数据建立了研究区的储层三维地质模型。结果表明,吴起油田长4+522油层组岩石类型主要为细粒长石砂岩,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微相,砂体厚度较大,分布面积较广且连续性较好,属低孔特低渗的非均质性储层;在综合地质研究基础上建立的长4+522层的构造模型、相模型、孔隙度、渗透率模型准确可靠,前期的研究结果在建模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约束作用,所建立的储层三维静态模型为油藏数值模拟及下一步开发部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研究思路也可以为后续低渗透油藏开发的前期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在储层改造基础上进行蒸汽吞吐是低渗透稠油油藏的可行开发方式,探究开采过程中不同条件对储层原油流动能力的影响,并定量确定储量动用范围的变化规律,可为此类油藏的有效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分析基于蒸汽吞吐过程中的温度剖面变化和储量动用过程,定量描述了储层中原油流动能力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反映低渗透稠油油藏热采储层中渗流特点的数学模型,计算得到低渗透稠油油藏注热开采后压力分布及产量的分段式变化规律;提出通过原油流动及储量动用的极限动用半径、易流动半径和经济有效动用半径,来刻画低渗稠油储层注热开采后储量动用特点;通过研究不同动用半径的非线性变化规律,得到不同开采条件下的储量有效动用范围,为低渗透稠油油藏蒸汽吞吐热采开发合理井网设计提供关键参数.  相似文献   

16.
提高油田采收率始终是油田开发工作的中心任务.目前江汉盆地新沟嘴组油藏采收率低、自然递减高.在精细剩余油分布规律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工艺技术的改进及开发手段的调整,一方面加大储层改造力度,扩大泄油面积,另一方面针对不同类型的砂体,进行水线方向的研究,选用合适的井网,提高水驱储量动用程度.多措并举,达到提高新沟嘴组油藏采收率...  相似文献   

17.
针对注水开发油田不同程度的水淹,以往利用测井解释的含油饱和度曲线建立的含油饱和度模型,不能满足油田开发需求。为了在模型中更真实地反映出地层的原始含油状态,首先把油藏条件下的毛管压力曲线转换成J函数,再利用多元回归得到J函数与含水饱和度间的关系,最后把由油水界面和储层构造深度计算得到油柱高度,经多元回归建立含油饱和度与孔隙度、渗透率和油柱高度的关系式,进而得到三维含油饱和度场,从而为储量复算和油藏数值模拟提供准确依据。  相似文献   

18.
油藏地球化学——石油地球化学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地综述了油藏地球化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和主要研究内容:(1)储层孔隙形成的有机-无机反应及储层孔隙分布预测;(2)油藏地球化学描述与油藏注入史的研究,(3)油气田开发动态的地球化学监测技术;(4)油田开发中油-岩润滑性的地球化学机制及其应用,深入研究油藏地球化学,对于剖析储层特征与油藏注入史,认识油藏流体性质在三维空间的展布规律,寻找新的油气聚集带,监测油气田开发动态,提高油气田的产能和最终采收率  相似文献   

19.
江汉油田未动用储量评价工作是老区持续稳产的重要组成,整个江汉油田的未动用储量分布在三个油区,占已探明储量的20%左右。未动用储量的特点是平面上分布零散,层系上分布较集中,油藏类型以稠油油藏和低渗透油藏为主,主要从地质和工艺两方面开展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20.
针对具有边底水裂缝型油藏的单井,建立双重孔隙介质不稳定渗流模型。将双重孔隙介质不稳定渗流模型和水压弹性驱动的物质平衡方程结合,建立了适于该类型储层的单井控制储量计算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计算了AH与FI两个油田的单井控制储量,给出了单井控制储量的合理推荐值。研究表明,此模型的建立,提高该类储层单井控制储量计算的准确度,为合理和高效地开发该类油藏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