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样品经硫硝混酸溶解后,于含有硫酸和硝酸的酸性溶液介质中,在浸入溶液的两个铂电极间调节一个适当的电压进行电解,电解终了时,将沉积在铂阴极上的金属铜洗净,烘干并称量,计算铜的质量百分数。电解液中残余铜可用BCO光度法测定后合并于主量中。分析误差完全在国标分析误差范围内,提高了纯铜中铜含量测定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2.
主要论述了BCO光度法测定铜中,通过适当增加BCO的用量,消除Ni^2 的干扰,提高分析的稳定性和重现性,提高分析质量。  相似文献   

3.
详细分析了BCO光度法测定钢中铜含量的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并对测量不确定度进行了仔细的评定;认为在该实验条件下,有证标准物质与工作曲线是影响结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在PH8.9~9.7的氨性介质中,Cu^2+与BCO生成稳定蓝绿色络合物。借此可进行铜的光度测定。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湿法炼锌净化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改进了双环己酮草酰二腙(BCO)光度测定铜的繁琐方法,提出了简便可行的方案,形成的络合物摩尔吸收系数为ε=1.46×10~4L·cm~(-1)·mol~(-1),Cu(Ⅱ)在0~120μg/25ml内服从比尔定律。在测定条件下,锌系统中共存的镍、钴、铁(Ⅱ)、镉等均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次工作建立了氨氰体系溶液中铜氨络离子态铜量的BCO测定方法,解决了多价态铜离子络合物体系溶液中铜氨离子的选择性测定问题。在pH值为9.0的氨水-氯化铵缓冲溶液中,用柠檬酸铵溶液掩蔽其他的金属离子,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氨氰体系溶液中铜氨络离子态铜(Ⅱ)的含量。铜氨络离子态铜(Ⅱ)与BCO形成蓝色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600 nm,线性相关系数达0.9999,检出限为0.010 mg/L。对氨氰体系溶液进行加标回收,加标回收率为97%~102%,相对标准偏差(n=6)在0.09%~0.46%之间。该方法不经过复杂的处理步骤,操作便捷、测定迅速且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以双环已酮草酰双腙(BCO)分光光度法,测定铜电解液中铜的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在选定的条件下,大量共存离子不干扰,镍的干扰可通过改变显色剂加入量消除。该法简便、快速,分析结果与 AAS 法相符,准确度和精密度均较好。  相似文献   

8.
高氯酸氧化磷后,用氟化钠-氯化亚锡将其还原成磷钼蓝,再加氢氧化钠溶液降低酸度,提高了磷钼蓝色泽的稳定性。剩余试液用BCO光度法测定铜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缩短了分析周期,降低了化验费用。  相似文献   

9.
张萍  王淑敏 《四川冶金》2000,22(3):53-54
试样溶解于酸后,用高氯酸将Cr(Ⅲ)氧化成Cr(Ⅵ),加入50%的柠檬酸3ml,用氢氧化钠、氨水和缓冲溶液调节溶液PH至9.0,以BCO为显色剂,测钢铁中的微量铜,适宜于测量0.002 ̄0.2%的铜,Cu含量为0.0046%时,绝对为0.0001%。  相似文献   

10.
纯铜中铜及痕量元素影响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准确测定其含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用硝酸溶解纯铜样品后,用直流电源对消解液进行电解,通过称量得到电解前后铂金网的质量差值,用其除以样品质量计算得到样品中铜的含量;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电解液中的痕量元素含量。据此,通过电解重量法和ICP-MS联合使用,建立了一次电解后即可实现纯铜中铜和痕量元素测定的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对电解液中铜基体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铜基体在试液中的质量浓度约为0.5μg/mL;基体效应试验表明电解液中铜基体对痕量元素测定的影响可忽略。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各痕量元素校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 0,方法检出限为0.010~0.025μg/L,定量限为0.03~0.08μg/L。将实验方法应用于纯铜标准样品和实际样品分析。结果表明:测定值与认定值基本一致,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9)为0.097%~4.8%,加标回收率为96%~105%;对于实际样品,各元素测得结果与标准方法基本一致,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9)为0.096%~5.0%。  相似文献   

11.
影响紫金铜业电解厂铜电解过程电流效率的主要因素,包括电解液的杂质离子、循环量及温度、极间距、阳极板的物理规格、电解槽的对地漏电和电流密度。针对各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电流效率,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使其基本保持在98%左右。  相似文献   

12.
铜电解车间大板阴极铜生产系统从2010年6月全面实现了275~280A/m2高电流密度规模化生产,车间通过采取加强工艺技术条件控制,加强精细化管理,合理调整添加剂和阳极板重量,改变电解槽进液方式等一系列有效措施,使产出的高纯阴极铜合格率保持在95%以上,符合GB/T467-1997(CATH-1)国家标准。该技术不仅提高了公司铜电解技术水平,在不增加基建投资、不增加设备的情况下,阴极铜的产能得到提高,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达到了增产的目的,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从铜电解理论出发,围绕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能源消耗、提升劳动生产率三个方面论述了铜电解技术的发展,指出永久阴极电解将成为未来铜电解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铜电解系统一体化设计及高电流密度生产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描述了基于一体化设计的铜电解生产系统的成功案例,重点阐述了传统不锈钢阴极电解技术在高电流密度下的生产实践。实践表明,采用传统永久不锈钢阴极电解技术及一体化的集成设计,具有投资、运行成本、能源消耗低的优势,且产品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15.
阴极铜中银含量达10 g/t以上时,一方面会造成银经济损失,另一方面阴极铜中的银往往属于有害杂质,对下游铜深加工带来不利影响。通过对电解生产情况的分析,优化调整电解液Cl-、添加剂配比、电流密度、电解液温度,可有效控制阴极铜银含量至8 g/t以下,阴极铜银平均含量降至6.86 g/t,按照年产阴极铜30万t计,每年可挽回经济损失360万元。  相似文献   

16.
以甘露醇作为钛掩蔽剂,用铬天青-S作为显色剂测定钛合金中铝的方法,成功解决了传统分析中须沉淀分离来消除干扰的问题,简化分析手续,缩短分析时间,测定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7.
高电流密度脉冲电解制备纯铜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小型电解槽中研究高电流密度脉冲电解制备纯铜的工艺条件 ,并用XRD、SEM及等离子体质谱仪研究杂质对阴极铜沉积的结构和组成的影响。研究表明 :3 0℃时 ,脉冲电解制备纯铜的工艺条件为 :平均电流密度80 0A/m2 ,峰电流密度 40 0 0A/m2 ,脉冲宽度 2 0ms ,脉冲频率 10 0Hz,占空比 1∶4。不用添加剂时 ,电解液中有害杂质的允许含量为 (g/L) :As5+ ≤ 0 0 3、Sb3+ ≤ 0 0 0 5、Bi3+ ≤ 0 0 0 5 ;用添加剂 (mg/L) :Cl- 3 0、(NH2 ) 2 CS 0 75~ 1 0、glue 1 0~ 1 5 ,电解液中有害杂质的允许含量为 (g/L) :As5+ ≤ 0 5、Sb3+ ≤ 0 0 3、Bi3+ ≤ 0 0 5。测试结果表明 :当电解液中不含杂质时 ,铜沉积 (2 2 0 )晶面为择优取向 ,结晶形态为层状 ,电解液中含杂质时 ,铜沉积的 (2 2 0 )晶面择优取向更强 ,结晶形态为层状混块状。  相似文献   

18.
高电流密度铜电解技术的理论及实践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讨论了高电流密度铜电解技术的理论基础,描述了该技术开发应用的两个案例,重点分析了投资运行成本、电能消耗、阳极钝化等问题。生产实践表明,该技术是一项高产能、高电流效率、低标煤能耗的强化电解技术,具有在铜及铅、锌、镍行业推广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崔东艳  郭寿鹏  王素芬 《山东冶金》2010,32(6):39-40,42
试样经过氧化钠熔融后,盐酸浸取,光度法测定矿石中的镍、钴。用高氯酸冒烟,盐酸挥铬,消除了测定钴时铬的干扰。实验表明,方法的线性良好,钴和镍的回归方程分别为:ACo=0.00200+4.30×C(%),r=0.9999;ANi=0.00182+0.358×C(%),r=0.9998。样品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2.02%,加标回收率在99.1%~1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