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桩锚结构在基坑支护中应用广泛,但在其设计计算时往往以经验为准,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依托在建工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预留土作用下桩锚结构设计参数的变化对基坑力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坑支护桩的最大水平位移发生在桩顶,桩底的位移非常小;基坑周边地表沉降呈槽形分布,最大沉降在距离基坑边缘5 m左右的位置;弯矩分布曲线沿桩身有2个峰值点,峰值点大概位于桩顶以下3 m和10 m处;当锚索锚固角为15°时,桩身水平位移和弯矩、基坑周边地表沉降都比较小;锚索锚固点距离桩顶越远,桩身水平位移、基坑周边地表沉降越大;当预应力大于200 kN后,桩身水平位移和弯矩、基坑周边地表沉降几乎不再减小。  相似文献   

2.
基坑内预留土堤对基坑性状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粘性土基坑中预留土堤作用下的悬臂式排桩支护基坑性状进行不排水数值分析,研究了土堤尺寸、桩土相对刚度等各种因素影响。分析表明:在临时支挡结构前预留土堤可以明显地减小支挡结构变形和支护桩的嵌入深度与弯矩,从而降低工程造价。只要土堤自身稳定性满足要求,合理地增大土堤宽度和高度,可以减小基坑的变形和桩身弯矩,但在较小的坡度条件下无论是在粘土层中还是砂性土层中,预留土堤高度低于1.5 m,宽度小于2.0 m时比较经济。支护桩的刚度越大,要更大的土堤宽度才能有效地减小支护结构的侧移;粘土层不排水强度越大,土堤尺寸对侧移的影响就越小。  相似文献   

3.
《低温建筑技术》2020,(1):109-111
结合北京市某深基坑工程,通过现场原位监测试验,分析了支护桩变形、锚杆轴力、周边地表沉降变形与地下管线沉降变形随基坑开挖进程的变化情况。分析表明支护桩桩身水平位移的最大值发生在桩顶,基坑底面以上2~5m区域的桩身位移较大;基坑开挖对上部锚杆的轴力影响较大,对下部锚杆的轴力影响较小;周边地表沉降变形总体呈现V字型,最大沉降位移发生在距基坑边缘6.5m处,基坑边缘土体的竖向位移表现为反弹位移。地下管线的沉降变形总体呈现波浪型,最大差异沉降值为17mm。  相似文献   

4.
结合某地铁车站深基坑工程,为了展开对深基坑受力与变形空间效应研究.运用Midas GTS NX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数值模型,模拟分析基坑周边地表沉降、桩身整体水平位移、桩身整体弯矩空间效应.分析表明基坑周边地表沉降跨中位置,沉降值最大,几乎不受坑角效应影响.坑角附近沉降值最小,受坑角效应影响显著.基坑中部桩身水平变形最大...  相似文献   

5.
桩锚支护深基坑变形模拟分析及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北京市通州区某棚户区改造项目,应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桩锚支护深基坑的桩身变形、坑底隆起变形以及周边地表的沉降变形进行了模拟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改变预应力锚杆的位置参数,给出了两个优化支护方案,并将优化支护方案与原支护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表明,优化支护方案可有效减小基坑开挖后期支护桩身水平位移的增长速率与最大位移值,在控制支护桩身变形与周边地表沉降变形方面优于原支护方案。  相似文献   

6.
蒋霞 《江西建材》2022,(11):15-17+20
文中对基坑支护桩的力学特性和变形规律做了研究,通过在支护桩与冠梁安装土压力盒与应力计监测基坑支护结构应力变化、侧向位移以及地表沉降。结果表明:角点土压力强度随开挖深度变大呈先增大后减小,弯矩随开挖深度增加而增加;基坑段中部土压力强度随开挖深度先快速减小再增大,弯矩随开挖深度增加先增加后减小。锚索轴力随时间变化一直维持在一个稳定状态,中间锚索轴力大于两边。基坑边长越大,支护桩顶侧向位移越大,且当测点与基坑边缘距离0.75倍的开挖深度时,地表沉降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7.
以某基坑工程为研究背景,通过实际监测数据以及有限元软件ADINA的数值模拟,对桩的水平位移、地表沉降变化以及桩的弯矩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基坑施工对支护桩的影响变化规律,为类似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梁存君  普永刚  冀诚  魏敏  崔仲卉  贾鑫鑫 《建筑施工》2020,42(2):165-166,179
为验证桩锚支护在黄土地区深基坑施工中的应用效果,以西安幸福林带深基坑工程为研究载体,通过建立三维数值分析模型,对黄土地区基坑工程桩锚支护结构下,不同预应力的施加对基坑周边地表的沉降与支护桩水平位移的影响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表明:基坑开挖后土体的沉降量最大值在距离基坑边缘4~6 m处,对锚索施加预应力可以减小基坑后土体沉降值,幅度在40%以上;支护桩水平位移最大值在桩顶处,最小值在桩底处;对锚索施加预应力可以显著减少支护桩的水平位移,减少幅度在40%以上。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新型高压旋喷土锚在基坑支护设计中的应用。旋喷土锚在基坑支护体系中所能提供的拉力大,对降低桩身弯矩和桩身侧向位移效果明显。将旋喷土锚应用于某深基坑的支护工程中,监测结果表明,该工程支护桩身实际位移最大值、地表沉降值均小于计算值,表明将旋喷土锚用于深基坑桩锚支护体系中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为改善基坑工程中支护桩的受力特性,将传统的直立悬臂桩背向基坑倾斜一定角度,形成基坑支护倾斜悬臂桩,可以更好地承担水平荷载,减小水平位移和变形。通过模型试验的方法对基坑开挖过程中倾斜悬臂桩的桩顶水平位移、桩后土体沉降和桩身弯矩进行研究。试验共进行3种不同工况下的模拟,分析倾斜悬臂桩在不同倾角不同布桩方式下的受力特性。分析结果显示,同等条件下,倾斜悬臂桩较传统直立桩相比,可以有效减小桩底水平位移和桩后土体沉降;桩身弯矩会因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大而增加,桩身的正弯矩峰值接近负弯矩峰值,斜桩的最大弯矩值显著小于直桩支护形式下的弯矩峰值。  相似文献   

11.
以某地铁深基坑为研究背景,结合基坑周边环境及土层情况,通过理正软件和ADINA软件对基坑支护结构进行分析,得出关于桩身水平位移、桩身弯矩、桩身剪力和地表沉降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桩锚式支护桩的内力和变形特性,对桩身钢筋应力和圈梁的侧向位移进行了监测,得到了桩身的弯矩分布图和侧向位移分布图.监测结果表明: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基坑内侧的最大弯矩逐渐增大,而且其作用位置向下偏移;设置锚杆改变了桩身弯矩的分布特征,最大弯矩的数值减小,其作用点位置下移,桩身的侧向位移显著减小;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开挖的空间效应显著,基坑测试段中部的桩身弯矩较其他部位桩身的弯矩值大,且支护段中部的侧向位移最大;基坑开挖至基底后,桩身负弯矩的最大值发生在坑底内侧附近,本次测试结果可为桩锚支护结构的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在基坑支护桩中埋置应力计,跟踪测试基坑在开挖过程中桩身弯矩和桩顶位移的变化,研究支护桩荷载传递规律。同时选择上三角、全三角、梯形三种土压力分布模式,分别应用土抗力法的m法、c法和k法对支护桩的桩身弯矩进行了理论计算,并把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支护桩弯矩而言,无论采用何种土压力模式,m法的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相差较大;k法计算的最大正弯矩与实测值比较接近,但最大负弯矩偏大;c法计算的最大正弯矩偏于不安全,最大负弯矩过大。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地铁深基坑开挖对不同区域内建筑物桩基础的内力和变形影响,本文基于杭州地铁八号线工程实例,采用基于小应变土体硬化模型(HSS模型)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了深基坑开挖对桩身位移、桩身沉降、桩身弯矩、地表沉降和承台倾斜角度的影响,并与工程实测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开挖对临近建筑桩身侧移、桩身弯矩、地表沉降、承台倾斜角的影响范围是二倍的基坑开挖深度,地表沉降呈现两种不同的模式,承台倾斜角在距离基坑一倍开挖深度远处最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西宁火车站深基坑桩锚支护结构桩身内力进行现场实测,分析了不同工况下桩锚式支护桩的受力特性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冠梁不仅能使桩顶部分受力特性不同于上端自由的直立杆件,而且可以有效减小桩身内力;桩锚式支护桩桩身钢筋应力实测值远小于钢筋强度设计值;悬臂支护阶段桩身最大弯矩位于基坑底面附近,桩锚支护阶段桩身最大弯矩位于基坑底面以上至1/3基坑深度的区域内;支护桩嵌固深度过长并不能改善支护桩的受力特性;对于桩锚支护结构,用极限平衡法与弹性支点法进行计算都是偏于安全的,在基坑底面以上,设计时采用极限平衡法比弹性支点法更为经济,而在基坑底面以下采用弹性支点法得出的结果与实测值更加吻合;支护桩桩顶侧向位移随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大而增大,设置预应力锚杆能有效控制基坑顶部侧向位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以厦门市某快速路下穿通道深基坑工程为研究背景,对基坑施工过程中桩顶水平位移、深层水平位移、支撑轴力、周边地表沉降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坑开挖初期,桩顶水平位移、深层水平位移和基坑周边地表沉降呈线性增大,施加钢管支撑后,桩顶水平位移和基坑周边地表沉降逐渐稳定,而深层水平位移最大值开始下移;钢管支撑架设后,支撑轴力逐渐变大,并最终达到稳定。  相似文献   

17.
为了积累珠海地区软土深基坑设计和施工经验,依托某深基坑支护项目对常用支护方案进行对比,利用理正深基坑计算软件选定钻孔灌注桩加混凝土内支撑方案;同时,采用MIDAS/GTS有限元软件,对基坑进行整体三维数值模拟分析,分析了基坑开挖过程中,支护桩桩身和桩后土体的水平位移、坑底隆起量、周边地表沉降量、支撑轴力及支护桩弯矩等变...  相似文献   

18.
软土地区某基坑工程中采用斜-直交替支护桩新技术,本文结合该基坑工程的斜桩和直桩侧向变形、桩顶的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与地表沉降等实测结果,研究了开挖及超载影响下斜-直交替支护桩的性能,分析了"一直一斜"和"两直两斜"两种布置形式的支护效果。结果表明:斜-直交替桩支护技术变形小于双排桩支护,变形大于内支撑支护,在造价、工期及环保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随着开挖的进行,直桩桩身侧移大于斜桩;比较"一直一斜"和"两直两斜"两种不同的可行布桩形式,结合桩身变形和地表沉降,前者较优;斜直交替桩支护技术在基坑周边一定范围内产生超载的情况下,仍可保证基坑工程的安全实施。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桩头转动约束及桩身初始微倾斜对纵横向组合荷载作用下桩身侧向响应的影响,基于三参数形式的地基水平抗力系数,通过矩阵运算提出了桩身变形和内力的半解析解,并与模型试验结果及已有解计算结果进行对比以验证其可靠性。计算结果表明:桩头转动刚度增加时,桩顶位移和地表以下桩身最大弯矩减小,桩顶弯矩和地表以下桩身最大弯矩距离桩顶的距离增大。桩身初始倾角增加时,桩身最大位移和最大弯矩均线性增大,且随纵向荷载的增加其变化速率逐渐增大;纵向荷载增加时,桩身最大位移和最大弯矩均增大,且随纵向荷载和桩身初始倾角的增加其变化速率逐渐增大,而地表以下桩身最大弯矩距离地表的距离呈线性减小。  相似文献   

20.
张建华 《砖瓦》2024,(2):156-158
基坑支护结构的受力变形情况对基坑的稳定性至关重要,为了进一步掌握建筑基坑施工过程中基坑支护结构在不同因素影响下的受力变形情况,通过建立数值模型,从支护桩桩长、桩径、桩间距三个方面计算了支护桩的桩身弯矩和水平位移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基坑深度的增大,不同长度、桩径围护桩桩身弯矩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呈现出波动变化的规律;当支护深度大于10m时,随着支护深度的增加,且不同桩长、桩径下桩体弯矩间的差距也逐渐变大,而不同桩径下桩体的弯矩值基本一致;随着支护深度的增大、不同桩长、桩间距下桩体的水平位移基本保持一致,均表现为桩身先向基坑内侧移动,位移达到峰值逐渐转向基坑外侧,但桩体的水平位移随着桩径的增大而减小;当支护桩支护深度达到某一值后,提高桩长和桩径能够增加桩身弯矩,且增大桩径能够控制桩体变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