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朋  姜斌 《水利发展研究》2012,12(5):10-14,27
本文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受水区地下水压采与保护在监督依据、监督体制、监督制度和监督手段等方面的监督机制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借鉴澳大利亚、以色列、英国、日本等国家地下水监督管理和我国江苏省苏锡常地区地下水禁采监督管理以及我国土地督察、环境监督和森林资源监督等行业的监督管理经验,结合地下水压采和保护实际,研究提出了受水区地下水压采与保护的监督机制框架和相关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
南水北调受水区地下水压采与城市供水安全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水北调受水区沧州市为例,分析了地下水对于保障供水安全的重要作用,并结合其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指出供水管理是当地供水量长期增长、并导致严重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随着极端气候频率的增加与人类活动的加剧,当地的供水安全将直接受到威胁.因此,必须结合当前认识的发展,转变为需水管理的供需平衡战略,即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同时逐步有序地开展地下水压采工作.结合南水北调建设的现状,在遵循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明确了今后一段时间的压采量,并从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科技手段等多方面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3.
南水北调石家庄受水区地下水压采方案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水北调中线石家庄受水区水资源匮乏严重,由于连年超采地下水已引发了严重的环境地质问题。现对南水北调中线石家庄受水区地下水压采方案进行探讨,通过工程措施、管理措施和相关法规、办法的制定,开源与节流并举,使该区域水资源能够支撑区域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南水北调受水区地下水压采监督管理体系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窦明  赵辉  关锋  姚保垒  耿直 《中国水利》2010,(19):43-45
针对南水北调受水区地下水压采工作,构建了一套较全面的地下水压采监督管理框架体系。主要包括:明晰了监督管理体系的主体和客体,阐述了监督管理主体对客体的监管内容,讨论了实施监督管理的原则和方式。该体系的构建对于受水区地下水压采工作的规范运行和顺利开展,实现受水区地下水超采治理与修复目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南水北调工程是国家统筹配置水资源的重大战略工程,山东省德州市境内工程属南水北调东线鲁北段工程,有8个受水县市区,受水区地下水超采严重,引调长江水为德州市受水区地下水压采提供了置换水源保障。介绍了德州市地下水前期压采工作实践情况及效果。全市地下水压采工作深入推进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根据现行政策和工作实际,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6.
高媛媛  王仲鹏 《山东水利》2023,(12):62-63+69
地下水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用水及维系良好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长期过度超采地下水导致山东省部分地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超采现象。2013年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建成通水为地下水保护修复提供了稳定替代水源。山东省通过实施水源置换、关井等工程措施以及划定禁限采区等管理措施,逐步减少地下水开采量,严格地下水管理,地下水开采量由2014年的55.8亿m3下降至2021年的44.7亿m3;与通水初期的2014年相比,浅层地下水水位回升3.34 m,深层地下水水位较2018年回升11 m。  相似文献   

7.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的顺利通水为华北地区地下水压采提供了水源条件.梳理了受水区地下水压采评估的相关工作背景,阐述了贯彻“十六字”治水思路和践行新发展理念过程中,南水北调受水区地下水压采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实践应用情况.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从巩固城区压采效果、创新推动非城区压采工作、完善指标体系服从并服务于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南水北调受水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受水区地下水保护与修复十项措施和五点建议。强调南水北调受水区内必须合理利用水资源,建立地下水保护区,控制地下水超采,进行地下水人工调蓄,防止地下水污染,确定地下水合理生态水位,因地制宜修复地下水水质。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南水北调受水区地下水超采现状,在分析国家有关法制措施、政策以及南水北调受水区各地有关法制措施及工作成效基础上,从法制建设角度对南水北调受水区地下水控制开采亟需采取的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南水北调受水区地表水资源严重匮乏,由于长期超量开采地下水,造成诸如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面沉降及地裂缝、岩溶塌陷、海水入侵及水质污染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在综合考虑复杂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利用FEFLOW模型软件建立了南水北调受水区地下水系统三维数值模型,经过模拟调试所获得的水文地质参数基本符合水文地质勘查结果,计算所得的地下水流场基本反映了南水北调受水区的地下水位的实际分布情况,表明所建模型具有较好的仿真效果和较高的可信度。使用识别后的地下水数值模型,分析区域地下水动态变化,研究南水北调受水区深浅层地下水资源量,为超采区地下水综合治理措施和效果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南水北调受水区节水现状,在分析国家有关法制措施、政策空间以及受水区各地有关法制基础上,从法制角度对实现南水北调受水区节水目标亟需采取的相关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赵立敏  张艳红  李兵 《河北水利》2013,(5):11-11,14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水的支撑,为此,国家启动了南水北调工程,解决华北地区资源型缺水问题。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将于2014年汛后通水,河北省从干线分水口门分水30.4亿m~3,长期以来制约受水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缺水状况将得到根本缓解。然而,南水北调干线工程跨流域、长距离输水,投资  相似文献   

13.
济宁市南水北调受水区地下水压采替代水源方案优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济宁市地属淮河流域,地下水连年超采,已引发严重的环境地质问题,经研究决定在该市南水北调受水区实施地下水压采。该文运用运筹学的基本原理,建立了替代水源方案优选模型,对济宁市南水北调受水区地下水压采替代水源方案进行了优选,并结合定性分析最终得到较优方案,对济宁市今后的水资源优化配置与调度工作起到了现实的指导作用。该方法对今后此类工作的进行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南水北调中线河北省受水区污染源、水环境状况,划定了水功能区和水源保护区,研究确定了受水区水源保护工程规划方案,以确保引江水常清.  相似文献   

15.
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综合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河北省南水北调受水区是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小城镇数量占全省小城镇总量的50%~60%,2001年受水区小城镇总用水量占受水区城镇总用水量的14.5%,国内生产总值占受水区城镇国内生产总值的11.4%。因此,把受水区小城镇用水纳入受水区统一用水规划,保证小城镇用水,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了解河北省南水北调受水区主要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的关系,水利部南水北调规划设计管理局组织有关人员对京广铁路沿线的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四市和东部沧州、衡水、廊坊3市的城市供水情况分别进行了调研。在调研期间,与各市计委、城建局、水利局、环保局、供水公司、污水处理厂等部门和单位的有关同志进行了座谈,实地察看了自来水水厂、污水处理厂及调蓄工程,重点了解了7城市的供水现状、发展规划、水价、污水处理、调蓄工程等方面的问题。本文是这一调研的总结报告。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由总干渠主体工程、分水口门以下至城市水厂供水配套工程、城市水厂及管网工程3部分组成,3部分工程应同步开展前期工作、同步建设、同步运行,才能实现南水北调工程供水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而受水区供水调蓄工程是供水配套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受水区现状供水条件,对河南省沿线受水城市的供水调蓄工程确定做出了自己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8.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范围大。沿线涉及的城市众多,配套的工程建设任务重,在水利现代化总体框架下,及早对受水区水利现代化开展研究十分必要。本文简要论述了受水区水利现代化建设的内涵及指导思想,提出了受水区水利现代化的建设目标及内容,初步给出了建设目标的指标体系,供各个受水区水利现代化建设之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用不同方法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陕西受水区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最佳运行方案。  相似文献   

20.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分水口门分配给河南省受水区总水量为29.94亿m3。工程实施后,河南省南水北调受水区将形成当地地表水、地下水和引丹水等多种水源的联合供水系统。根据受水区水资源状况,对受水区水资源配置情况进行了分析。受水区水资源配置的目的是利用引丹供水量和当地水可利用量的互补关系,提出水资源的配置方案和调度原则,确定配套工程建设规模,使受水区内城市需水量得到满足。从南水北调分配河南省水量过程分析,存在年际、年内水量不均的特点:年际调水量不均,最大年分水量为最小年的1.65倍;年内分配不均,受水城市旬平均需引丹水量为8 500万m3,但旬调水量大于8 500万m3的占总旬数的50%,与受水城市均衡需水过程存在不完全匹配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