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2002—2009年调水调沙期利津水文断面实测流量及水深资料,分析了刁口河流路引水对清水沟流路输沙能力的影响,对大河不同流量级时引出不同流量后的挟沙力变化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大河流量较小时,引水对大河挟沙能力影响较为明显,但此时大河的含沙量较低,对大河输沙量的影响较小;在大河流量大于2 000 m3/s时,一定规模的分水对大河挟沙能力影响较小,有时甚至还有正面影响,通过控制分水量,可以将对大河挟沙能力的不利影响幅度控制在1%以内。  相似文献   

2.
黄河三角洲刁口河生态调水效果评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刁口河是黄河1976年以前的入海故道,其河口三角洲是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拯救日益退化的刁口河湿地生态,2010年,黄河水利委员会决定利用调水调沙 对刁口河湿地进行生态补水。研究采用调水前后实时监测、遥感解译及地下水模型模拟等方法,对刁 口河生态调水前后的植被、湿地、土壤含盐量、地下水等因子进行了跟踪评估分析。结果表明,刁口 河生态调水效益显著,初步遏制了刁口河退化湿地区域地下咸水入侵的发展态势,一定程度上减轻了 区域土壤盐渍化,受损的敏感生境和湿地植被结构得到修复,芦苇沼泽与芦苇草甸等水生鸟类的适宜 生境初步形成,水生鸟类多样性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黄河河口入海流路的不同运用模式的分析,从河口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环境、防洪防凌安全、生态环境等三个方面论述了不同入海流路运用模式的影响效应。建议在认真研究、系统筹划的基础上,尽快制定符合黄河河口实际的科学合理的黄河入海流路运用模式及其方案。  相似文献   

4.
在研究分析黄河刁口河故道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故道生态综合整治的技术措施,建立了其综合生态整治效应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数学评价法对故道现状和生态整治后的河道安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综合整治具有较好的效应,整治后能够满足备用河道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5.
黄河河口流路运用方式面临着新形势下保障防洪安全、维持生态功能和减缓海岸蚀退等多目标需求。采用实测水文资料和现场调查资料,分析河口河道防洪形势、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需求和备用流路现状情况。清水沟流路在小浪底调水调沙运用后防洪形势明显改善,然而仍面临着大洪水的威胁;目前河道滩地呈现约6? 的倒比降,加剧了大洪水时的防洪压力。黄河口国家公园清水沟片区在清四控导工程以下无整治工程,规划的科研平台和大量基础设施要求洪水尽量不漫滩。刁口河片区规划的生态补水量为0.55亿m3,附近海岸因缺乏泥沙补给处于蚀退状态。刁口河主槽淤积萎缩,滩地开发建设侵占严重,亟待长期过水加强保护。新形势下黄河河口流路运用方式为“联合运用、常态过水、平滩分流、双河行洪”。刁口河常年维持一定的过水流量。当清水沟流量达到3 500 m3/s时向刁口河分流,大洪水时两条流路作为5 000 m3/s流量的泄洪通道。  相似文献   

6.
7.
在城市中河流是非常关键的资源,同时也是环境的载体,由于城镇面积的日益加大以及人为干预的日益严重,大面积的城市河流已经出现水污染,生态失衡,河流过流能力降低以及河流不畅等情况。目前一个有效处理城市生态河流的措施就是水量水质联合调度,该方法可以使生态城市河流管理办法真正得到实施,保证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结合实例对水量水质联合调度模型在生态城市河流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古贤水库与小浪底水库联合运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黄河》2013,(10):36-39
介绍了古贤水库的概况,分析了古贤、小浪底水库联合运用的需求,研究提出了古贤、小浪底水库联合调控指标,即调控流量为3 5004 000 m3/s,洪水历时不小于5 d。根据古贤、小浪底水库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关系,考虑不同来水来沙、库区蓄水及河床边界等因素,初步拟定了水库联合运用的方式。采用水沙数学模型计算手段,分析了古贤、小浪底水库联合运用在协调黄河下游水沙关系、减少河道淤积、长期维持中水河槽过流能力等方面的效果。结果表明:古贤、小浪底水库联合拦沙和调水调沙运用,可协调进入下游河道的水沙关系,减少黄河下游河道泥沙淤积,使下游河道长期处于微淤状态,小浪底水库拦沙期恢复的下游河道4 000 m3/s以上中水河槽过流能力将保持50 a以上,同时还可使潼关高程冲刷下降2 m左右,水库联合减淤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水环境状况下,一方面,调水工程的控制运用必须考虑凋水后可能对受水区水环境造成的伤害;另一方面,调水工程要考虑为改善局部水环境服务。针对淮阴二站下游河道水质状况,在满足淮阴二站上游水功能区水质要求的前提下,通过淮阴二站水质控制试验和水质模拟,研究制定了淮阴二站及相关工程联合控制运用方案。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水环境状况下,一方面,调水工程的控制运用必须考虑调水后可能对受水区水环境造成的伤害;另一方面,调水工程要考虑为改善局部水环境服务.针对淮阴二站下游河道水质状况,在满足淮阴二站上游水功能区水质要求的前提下,通过淮阴二站水质控制试验和水质模拟,研究制定了淮阴二站及相关工程联合控制运用方案.  相似文献   

11.
针对2010年以来实施的黄河三角洲刁口河流路恢复过水及湿地生态补水措施,建立黄河三角洲刁口河流路及尾闾湿地地下水数值模型,模拟黄河三角洲刁口河流路及湿地补水前后地下水变化情况,评估刁口河恢复过流及尾闾湿地补水对区域地下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刁口河恢复过水及尾闾湿地补水对地下水具有积极补给作用,在2010年、2011年、2013年生态补水期间,刁口河沿岸地下水渗漏量分别为10.2万m3/d、10.6万m3/d、9.2万m3/d,刁口河尾闾湿地周边地下水渗漏量分别为1.4万m3/d、2.7万m3/d、1.03万m3/d;随着地下水资源的补给,补水区及周边地下水水位抬升明显,刁口河沿岸及尾闾湿地周边地下水抬升范围分别为950~1 100 m和800~1 100 m,地下水位最大抬升幅度分别为60~80 cm和35~46 cm。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清水沟流路的北汊、清8汊及原河道各个组合方案的行河年限、对下游河道淤积反馈的影响、行河费用、防洪效果及对孤东油田防潮堤安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认为清水沟流路的行河寿命还有50年以上.同时.建议清水沟流路行河次序为:清8汊河行河至西河口以下65 km左右时改走北汊,北汊行河至改汊最终控制条件时改走原河道,原河道行河至改汊最终控制条件时改走清8汊河,清8汊河行河至改汊最终控制条件时改走备用入海流路.  相似文献   

13.
黄河口清水沟流路演变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1947年黄河归故,黄河河口流路先后经历了1953年小口子裁弯、1964年罗家屋子人工破提和1976年人工截流改道水沟流路3次较大的改道。本文根据实测资料,分析了清水沟流路的演变特点及与其它流路的不同点,分析认为:清水沟流路时期的年平均来水沙量较神仙沟,钓口河时期明显减少,且更加集中于汛期,就来水来沙总量看,上述三条流路已经相当,但清水沟流路行水历时最长。清水沟流路经历了发道初期的游荡摆动后 ,  相似文献   

14.
乌江梯级水库联合优化调度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求适合乌江梯级水库群最大发电效益的联合调度方式,对常用的梯级水库联合调度方式、模型建立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以梯级蓄能调度图为指导,辅以水库蓄供水控制线为约束的联合调度方式,并给出了绘制梯级蓄能调度图的方法和步骤。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合理控制水库蓄放水次序和蓄放水量,且调度条件简单,运行灵活,可有效增加梯级总发电效益,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分析认为 ,2 1世纪中期前后黄河多年平均天然年径流量用光是可能的 ,为此 ,必须开源节流并重。在充分考虑工农业、城镇和生态等方面合理用水、节约用水的同时 ,还要做好“开源” ,即修建黄河干流大型控制性水库 ,加快南水北调。建议优先修建大柳树水利水电枢纽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要及早实施 ,可分期由小到大。在未建成西线工程前 ,要实现调水东部“补下援上”。要研究调水后流域水资源承载力 ,以供定需 ,调整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6.
黄河河口清水沟流路演变及其治理措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实测资料,分析了清水沟流路自1976年改道以来的水沙特点,演变规律以及河口淤积延伸的特点。1996年清8人工出汊工程实施后,在减轻河口地区防洪压力和淤海造陆变海上石油开采为陆上开采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益。同时对入海流路规划改走北汊的海域条件和改走北汊的行水年限进行了分析和详细计算。通过分析认为:只要辅以必要的治理措施,清水沟流路还有一定的行河潜力,预计改走北汊后,可行水15年左右。  相似文献   

17.
黄河口海洋动力输沙能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数学模型和资料分析的方法对清水沟时期黄河入海泥沙的输移扩散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数模计算得出:随着河口三角洲的演变,河口海洋动力输沙能力也相应变化,河口沙嘴突出岸线的程度越大,海洋输沙能力越大,输入外海的泥沙越多;对于特定的岸边界,海洋输沙能力的变化取决于入海水沙搭配关系,在入海沙量相同条件下,来沙系数越小,输送至外海沙量越多,反之亦然。通过实测资料分析指出:黄河口海洋输沙十分复杂,涉及岸边界、各种持续和偶发的动力等诸多因素。实测的冲淤分布往往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很难分离出某种因素单独所起的作用。实测数据显示,河口泥沙冲淤分布与来水来沙条件相关性不强。但总的看来,黄河改道清水沟以来,1977-2000年间,来沙量偏少,输入外海泥沙的比例比其它流路时期偏大,排沙比达54%,平均每年输入外海泥沙的绝对量为2.83亿t。但具体到各个年份,不论是排沙比还是绝对量,年际间差异都很大,每年输入外海的沙量并不局限在2.3亿t。  相似文献   

18.
袁迪  张艳军  宋星原  刘佳明 《人民长江》2014,45(21):101-105
针对淮河流域水污染事件多发、防污防洪矛盾突出等问题,提出了淮河-沙颍河多目标联合调度系统,并介绍了其设计目标、系统框架和数据结构及系统关键技术实现的途径和方法。该系统的构建利用了多模型耦合系统理论框架,基于Silverlight富客户端开发技术,并结合了Web GIS开发平台和SQL Server数据库设计。该系统由地理信息系统、实时水情监测、优化调度、风险分析、配置管理5个模块构成,实现了流域地理信息查询,实时监测水情数据整理,预案生成和实时调度及风险分析等功能,可为淮河-沙颍河区域的防污调度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减少淮河水污染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19.
李学勤 《水力发电》2004,30(1):54-57
大型多级泵站串联运行,在全线流量平衡和流量控制,全线泵站按序起动和停止,全线优化调度和经济运行,事故预测和处理,以及水力过渡过程等方面,均有其显著特点和规律,而泵站群的稳定运行与此紧密相关。结合山西万家寨引黄工程,从电气设计角度,探讨了大型多级泵站串联运行稳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