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机械工人》是我必看的刊物之一,也是四十多年来一直连续不断阅读的唯一的刊物。 1958年上机械学校到一个大厂实习时,在一个老师傅处,第一次见到她就爱不释手,从此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说饥不果腹也不过分),我不但白费订阅《机械工人》,连她出的一些小集子,如《机械工人小经验集》我也都购买来。  相似文献   

2.
我接触《机械工人》杂志的时间虽然不是很长,但从学习和使用该杂志以及与其办刊人员的接触中,深感这本杂志是一本好杂志,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一、《机械工人》是传播新技术、介绍新经验的桥梁 我学习和阅读每本《机械工人》,都深感其内容丰富,知识面广,文章  相似文献   

3.
《机械工人》即将迎来她50岁的生日,50个春夏秋冬,50载寒来暑往,读者、作者和编辑与《机械工人》携手共进,一同进步。50年来数不清的朋友与《机械工人》结下了深情厚谊,我就是其中的一个。几十年来她教育了我,培养了我,我跟随她不断进步,不断成长。真切感受到《机械工人》是我的良师益友。 60年代我走出了学校大门,从北京来到祖国的北疆,  相似文献   

4.
亲密战友     
我与《机械工人》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是在大学快毕业的时候,怀着对未来从事行业的新奇,我翻开了校办工厂图书室的一本《机械工人》,我马上对她一见钟情。里面的文章让我茅塞顿开,恍然大悟,真是相见恨晚。参加工作后,第一件事就是寻找老朋友。真巧,所在部门就订了一份《机械工人》,我真是欣喜若狂,同时,有一份与人分享好东西的快感。我衷心希望《机械工人》的芳踪遍布大江南北。 我是做工艺的,工作性质决定我们在机械加工方面要不断摸索、总结和积累。在这方面,《机械工人》成了我的左右手。我们办公室有四名工艺人员,每来一期《机械工人》,我们都欲先睹为快,许多加工者也来借阅,最后由我小心地归置起来,以供随时查阅。《机械工人》对我们熟悉本职工作起了引导作用.对我们提高水平起了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5.
河北铸造厂蒋五一:我是贵刊的热心读者。虽然单位里订《机械工人》,但我从1989年以来一直自费订阅,保存贵刊。《机械工人》既有理论分析文章,又有实际操作经验,对我们这些基层工作的技术人员启发很大。每次收到贵刊我总是反复阅读,爱不释手。多年来我通过阅读、学习贵刊,已为企业解决了不少生产上的问题。在此特表示感谢,同时  相似文献   

6.
我是旧社会的一个徒工,解放后在党介办的《机械工人》杂志的帮助下,使我成长为一名技术人员。 《机械工人》创刊40年了,她为新中国的经济建  相似文献   

7.
我是1970年初中毕业后进厂干车工的,到现在近30年了。回忆我的成长过程,是与《机械工人》对我的哺育和培养分不开的,值此《机械工人》创刊50周年之际,谨以此文来表达我对《机械工人》的崇高敬意和感恩之情,并表达我对《机械工人》最美好的祝愿,祝愿她在21世纪的里程中为振兴我国机械工业作出更大贡献。 在漫长的工作中,我深刻地体会到要干好车工不仅要有干一行爱一行的雄心,而且要胆大心细多实践,  相似文献   

8.
我开始接触《机械工人》是在2000大学毕业后进入机床厂车间实习,公司为每个部门订阅了《机械工人》,就是此时,爱好读书的我第一次接触了这本杂志。由于《机械工人》中的技术文章通俗易懂、贴近工厂实际、实用性强,其中介绍的结构或原理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对我的车间实习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我因此与《机械工人》结下不解之缘。此后每期的《机械工人》我都无一错过,  相似文献   

9.
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所认识的第一本关于技术方面的杂志就是《机械工人》。那时我刚从技工学校毕业来到煤矿机修厂,发现师傅经常拿出一个32开本的小本子看,他看的时候总是十分入迷,我就在想是什么书让他那么上瘾呢?他不在时,我悄悄地打开了他的更衣箱,几本《机械工人》小册子静静地放在那里。师傅看的就是她吗?我随手拿起一本依在门边看了起来,目录中的每一个标题让我感到亲近和好奇,干机械工人还有这么多道道吗?从那以后《机械工人》就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一有空我就拿出《机械工人》看上一段,无论工作怎样变动,我对《机械工人》的眷恋一直不减。  相似文献   

10.
自从今年七月份以来,我们湖北省红安县五金厂职工订阅《机械工人》杂志有五十份,它成为五金厂职工喜欢阅读的刊物之一。八月上旬,红安县五金厂举办了一次评选“我最爱的刊物”活动,评选结果,只有一百多人的小厂,《机械工人》获得了九十七票,评为“我最爱的刊物”之一。通过这次活  相似文献   

11.
我对《机械工人》的态度经历了一个从可有可无到必不可少的一个转变过程。自从一年以前真正认识到《机械工人》的价值之后,她已经成为我每期必读的技术刊物,对我这一年来的工作提供了不少的助益,成了我的良师益友。 第一次见到《机械工人》这份刊物是在一年半之前。那时我刚从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不久,自以为  相似文献   

12.
结识《机械工人》是在1983年,在图书馆第一次看到《机械工人(冷加工)》杂志,立即就被其中丰富的内容所吸引。当时,我对钳工技术非常着迷,所以把阅读《机械工人》杂志作为对所学知识的补充。因校图书馆杂志不允许借出,我就省下生活费自己订阅了一份,一直延续了数年。  相似文献   

13.
与《机械工人》的许多热心读者相比,我和《机械工人》结缘已有30余年。多年来,我一直从事机械零部件的加工制造工作,从最初的生产工人到后来的车间技术员、主任工程师,从主管热处理技术到后来从事技术管理工作,无不得益于《机械工人》。每天晚上当我干完家务活,白天机器的喧嚣渐渐淡去,案头放着一杯香茗,慢慢翻开《机械工人》,认真地浏览每一专栏,闻着丝丝淡淡的刊墨之香是何等惬意、何等舒畅。这种阅读习惯我坚持了多年,久久不愿改变。  相似文献   

14.
《机械工人》(热加工)杂志已相伴我20多年,每期到手后,我总将一些较为实用或与本人工作相关的文章一一摘录,需要时信手拿来为我所用。由于《机械工人》所登载的文章紧密结合生产实践,图文并茂,可操作性强,因而受到一线生产和技术管理人员的欢迎。更因很多文章通俗易懂,深受生产技术工人的青睐,故有很多《机械工人》杂志上介绍的经验被我们所移植采用,取得了极其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也使本人在铸造工艺和技术管理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机械工人》是我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15.
自从《机械工人》创刊问世以来,至今已有40个年头了。40年来,我作为一名老读者和通讯员,从《机械工人》中学到了许多知识,吸取了不少有益的营养,同时又得到了她厚爱,在《机械工人》上发表了12篇文章,从而鼓舞我在学技术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使我从一个在旧社会生活毫无保障,更无政治权利的受苦人,成长为中国共产党领导  相似文献   

16.
我在1955年开始接触《机械工人》杂志时惊奇地发现机械制造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而又引人入胜的领域。当时刚步入大二,虽然对大部分文章都看不懂,但从那时开始,她就成了我的必读刊物,迄今还保存有开始分刊的首期[即1957年的《机械工人》(冷加工)]和复刊号[即1964年的《机械工人》第1期,未分刊]。在毕业后近20年的工厂实际工作和随后的教学与科研中,她一直伴我走到退休并直到今日。  相似文献   

17.
我于1977年由烟台技校毕业,分配人厂,从事钳工至今。靠《机械工人》杂志的帮助,我从一个普通工人成长为高级技师。在庆祝《机械工人》创刊50周年之际,我和全国机械工业的工友们衷心感谢《机械工人》杂志对我们的帮助。衷心感谢各位编辑为我们付出的辛勤劳动! 抚今思昔,《机械工人》对我的帮助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从20世纪70年代进厂工作接触到《机械工人》杂志以来,《机械工人》就像一个慈祥的老师在关爱着我,我也时时感觉到这位老师的存在,甚至感觉她就在我的身旁。 我热爱和尊敬这位老师。我把每期《机械工  相似文献   

19.
欣闻《机械工人》更名为《金属加工》,心中存有一份留恋,更多了一份期待。 开始接触《机械工人》是1999年,那时我还是车间的一名铣床操作工,偶尔在公司技术科看到《机械工人》杂志,当时印象中杂志介绍了许多工厂内技术革新方面的内容,感到非常实用。  相似文献   

20.
1992年,我大学毕业分配到车间见习。到技术组查阅资料时,一眼就被《机械工人》杂志丰富的内容所吸引。从此,与《机械工人》结缘。在这15余载,《机械工人》杂志伴我从一名普通的技术人员成长为公司在焊接工艺技术方面具有较高权威的高级工程师、国际焊接工程师。在我人生成长的旅途中,《机械工人》杂志是良师、是益友。当我被现场技术难题、新工艺开发、结构改进等问题困扰而一筹莫展时,是《机械工人》给了我灵感和启发,从而找到了问题的解决之道;在工作闲暇之时,是通过翻阅《机械工人》杂志学习到了热加工方面的相关知识,开拓了眼界,从而能时刻掌握行业及相关热加工行业的发展动态。在我以后的技术工作中,《机械工人》杂志依然是我不或缺的资料和学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