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于慧敏 《印刷工业》2011,(11):52-54
年销售额:65.3亿元左右(2009年,仅针对其包装印刷业务估算)冠军指数:隐形指数:行业地位:中国最大印刷企业"我不在江湖,江湖却有我的传说",这话若从大众口中而出,顶多算句调侃;若用于"甘愿淡出而不得"的主角身上,却真真透着无奈。实则,对这些"低调者"而言,镁光灯下的关注事小,真正堪忧的,是纵使逃掉"示众"命运,却难逃热衷者们的悠悠之口。  相似文献   

2.
一个关于市场前景的普遍判断是:出版物印刷下行,包装印刷看涨。绝对如此吗?先不管未来吧,至少,珠三角地区2012年的情况看起来有点不一样。在出版物印刷市场被集体"唱衰"的大背景下,几家珠三角出版物印企却上演了一出充满矛盾的"喜剧的忧伤"。  相似文献   

3.
刘珍 《印刷杂志》2007,(2):80-81
<正>1月16日,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在科学会堂国际会议厅召开了“上海印刷业开拓国际印刷市场交流会”,上海印刷业界200多人参加了会议。在新年之初就如此隆重地召开主题为“开拓国际印刷市场”的大会,表明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将在2007年继续推动上海印刷业“走出去”,支持上海印刷企业不断开拓国际印刷市场,并且将其作为2007年,尤其是上海市印刷业“十一五”期间的重点工作之一来抓。不言而喻,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动员上海印刷企业趁热打铁、再接再厉开拓海外印刷市场的决心是非常坚定的。  相似文献   

4.
刘一凡 《印刷工业》2011,(11):49-51
在中国印刷这片宽广水域中,有一些潜水的大鳄,偶尔露出一鳞半爪,却难见全貌,低调地演绎着自己的繁华。做大一直是中国企业家挥之不去的梦想,也是有关政府部门产业引导的一个重要方向,印刷业也不例外。近年来,虽然中国印刷业的整体规模实力与日俱增,但小而散却是业内人士对产业格局近乎一致的评判,这一点在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印刷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中被一再提及。  相似文献   

5.
<正>在连续遭遇收入普涨、收益下降的困境之后,百强印企今年迎来了收入与收益的双增长。今年是中国印刷企业100强排行榜诞生12周年。12年历程,百强榜单跟随中国印刷业前行的脚步,忠实记录了大型印刷企业的成长轨迹,也客观见证了中国印刷业规模格局的演变进程。本届榜单的数据收集工作历时3个月。与上年相同,收集范围为2013年度销售收入超过2亿元的印刷企业。最终,共筛选出有效数据168条,并据此产生新一届百强榜。门槛再次攀升对于2013年,业内人士的普遍感受是下半年经济形势急转直下,景况不佳。尤其政府下半年以反  相似文献   

6.
对印刷行业的很多企业来说,这将是一次艰难的飞跃,他们需要找到一种方式能抓住非传统的印刷业务。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中国印刷企业100强”排行榜诞生10周年,以百强榜第100名的销售收入为门槛,从2003年的0.93亿元到2012年的3.51亿元,客观反映出中国印刷业规模格局的演变进程。今年百强阵营中的三家重庆印企,重报传媒印务和重庆华林印务分列95、98名再次入围,位次堪忧;而大量包装印企却阔步行进在历年的榜单上,足见出版物印刷份额在整个印业日渐式微的现状已不可逆转。重庆金山鑫泰包装集团以标志性的3.51亿元成为今年榜单的第100名,而其资产总额、利润总额的排名在50名之前,显示了不俗的实力。  相似文献   

8.
《印刷工业》2011,(8):28-29
新形势十二五期间,湖南省印刷产业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第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为印刷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市场对出版物印刷、包装印刷、商标印刷、票据印刷等印刷业务的需求急剧增加,印刷产业具有很大的增长空间。第二,文化产业的大繁荣必将推  相似文献   

9.
近日,日本印刷技术协会公布了一份名为《日本数字印刷市场现状》的调查报告,其对2010年日本印刷企业开展数字印刷业务的情况进行了调查。报告表明,在接受调查的印刷企业中,已经开展了数字印刷业务的企业占一半以上,但这些企业的数字印刷销售额还不到销售总额的1成。  相似文献   

10.
●2004年,安徽出版集团与俄罗斯奥廖尔州国家公务员学院共同投资创建了"新时代印刷有限公司",开始了进军俄罗斯、开拓海外印刷市场之路。一年之后,新时代正式投产,成为全国出版行业第一家"走出去"的印刷企业。  相似文献   

11.
刘一凡 《印刷工业》2011,(11):48-51
在越来越多的中国本土印刷企业眼睛向外,凭借劳动力成本优势,奋力开拓海外市场,为中国赢得"世界印刷工厂"称号的同时,一些大型国际印刷、包装公司则在中国市场悄无声息地迅猛扩张。他们犹如潜水的"大鳄",行事低调却异常凶猛,凭借资金、技术、客户资源优势,辅以独特的商业模式,在旺盛成长的中国市场中快速崛起。如果以销售规模衡量,他们在各自的优势领域均名列前茅,有的则堪称"隐形冠军"。  相似文献   

12.
自《印刷技术》杂志2006年首次推出《“柔性版印刷在中国”装机量调查报告》以来,到今年已经进入第6个年头。每一年发布的调查报告真实记录了我国柔性版印刷业的成长轨迹,客观见证了我国柔性版印刷业格局的发展进程,已成为行业各方了解中国内地柔性版印刷业发展情况的重要窗口。2011年,我们依然本着“科学、公正、严谨、求实”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今日印刷》2007,(3):8-12
社会信息化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使印刷业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四大印刷工艺中,作为凸版印刷衍生的柔性版印刷,经过几十载的曲折发展历程,终成正果。柔印市场由小到大、由弱至强的发展态势,引得印刷各界人士竞相关注。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末,全球柔印每年都以70%的惊人速度增长,2000年,柔印已占全球印刷市场的18%~19%。然而在柔印增长的同时,全球凹印的增长却呈持平的状态,而胶印则出现略有下跌的态势。为何柔印发展如此之迅猛?究其原因应该是像陶瓷网纹辊、套筒式印版辊、水性油墨、UV油墨、激光雕刻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一批新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其印刷质量,加上水性油墨的环保优势而使其得到了巨大发展,尤其是在欧美更为注重环保的国家,柔印更是应用广泛。那么,柔印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如何?中国印刷业是如何推动柔印前进的呢?先进的柔印技术是否都得以顺利普及?……为此,《今日印刷》特意走访了几位业内资深专家、经理人,不妨听听他们对柔印在中国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诸多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上海通过年度核验的印刷企业数为4562家,同比减少10家;从业人员16.5万人,同比减少近4000人;工业总产值816.6亿元,同比增长5.63%;销售收入824.2亿元,同比增长5.65%;工业增加值246.9亿元,同比增长7.3%;利润总额63.7亿元,同比增长10.1%;对外加工贸易总额93.8亿元,同比增加17.5%;数字印刷销售收入7.6亿元,同比增长15.6%。  相似文献   

15.
印刷业"十二五"规划一直牵动印刷人的心。在企业向绿色印刷、数字印刷等方向转型的当口,众企业对规划的高度关注与热议,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印刷人"蜕变"前夕的焦灼与迷茫。不妨让我们探寻专家视角,看看他们眼中的"十二五"。  相似文献   

16.
潘晓东 《数码印刷》2012,(11):31-34
中国印刷业正处在一个特殊发展时期。其一,2008年开始爆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至今尚未见底,全球经济依然处于艰难的衰退期。其二,我们正面临着"第三次工业革命"、即数字化革命带来的转型压力,但转型对传统印刷企业来说并不容易。其三,发展绿色印刷对印刷及材料生产厂商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已经处于微利时期的印刷企业要承担这块新增成本存在不少困难。其四,我国的印刷产能早已到了供过于求的地步,传统印刷进一步向前发展的空间有限,也包括现有数码印刷业务满足不了当下数码印刷设备产能要求的现状下,数码印刷似乎也吃不饱。  相似文献   

17.
合版印刷并非一种新型商业模式,大约在10年前,在内地便有零星的尝试。近几年,合版印刷在内地迎来了发展的小高潮,然而在这一市场中有喜也有忧。那么,我国合版印刷市场情况到底如何?健豪的成功在内地能否得到复制?内地印刷企业又该如何开展合版印刷业务?让我们共同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18.
《印刷技术》2014,(2):67-68
正纵观包装印刷业不难发现,这个领域就像是一座围城,城里的一方打拼已久、资历深厚,而城外的一方大多来自商业、书刊印刷领域,随着传统纸质印刷业务的不断下滑,他们带着憧憬和忐忑步入包装印刷领域。那么,包装印刷能否成为通往成功的阳关大道呢?2014中国国际彩盒展将为您细述围城之道。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国内包装消费量呈几何式快速增长,而且人们对包装的需求越来越高,从而不断促进我国包装印刷需求的增加与质量的提升。与此同时,电子刊物的  相似文献   

19.
进入2012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外经济继续低迷。尽管有五六月份连续两次降息刺激,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2年8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仍然自去年11月以来,首次跌破50枯荣线,降至49.2%。与此同时,欧美日发达经济体公布的数据同样令人失望,美国、德国、法国、日本8月  相似文献   

20.
天宇 《今日印刷》2008,(3):21-23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大发展,中国在向世界印刷工厂的目标迈进,发展机遇一片大好。但前进之路并非坦途,发展形势好,并不意味着每个印刷企业都能承接外单,开发国际市场。这要求意欲走向国际市场的厂家必须具备较强的实力,因为国外客户非常注重环保、质量与印刷周期,而且在承接外单时,企业还要有一支专业的由高级印刷人才(熟悉相关政策法规、精通外语、熟谙印刷业务等)组成的业务团队。目前珠三角、长三角印刷产业带的一部分企业都具备了这样的实力,而且以较快的速度在发展之中,境外印刷业务已在这些企业的业务中占有了相当的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